3.3.1-3.3.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课件: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课件: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答案] (1)C (2)C
[ 解析] 1 点为(3,1). 12 (2)分别令 x=0,求得两直线与 y 轴的交点分别为:- m 和- 12 m m 6. 3 ,由题意得- m =- 3 ,解得 m=±
3x+4y-5=0 (1)联立方程组 3x+5y-6=0
1 x= ,解得 3 ,故交 y=1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已知 A(a,3)和 B(3,3a+3)的距离为 5,求 a 的值.
[ 思路分析]
[ 解析]
2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 a 的值.
∵|AB|= a-32+3-3a-32=5,
8 即 5a -3a-8=0,∴a=-1 或 a=5.
[ 规律总结]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 也就
是说公式既可以写成 |P1P2| = x2-x12+y2-y12 ,也可以写成 |P1P2|= x1-x22+y1-y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有关的几何问题 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求线段的长度时,常常使用两点间的 距离公式.
已知点 A(3,6),在 x 轴上的点 P 与点 A 的距离等于 10,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
A1x+B1y+C1=0 l2 平行时,方程组 A2x+B2y+C2=0
解的个数是 (
)
A.0 C.2
B.1 D.无数个
[答案] A [解析] 当l1∥l2时,直线l1与l2无公共点,故方程组无解.
3.已知 M(2,1)、N(-1,5),则|MN|=_______.
[ 答案]
[ 解析]
1.两条直线 l1:2x-y-1=0 与 l2:x+3y-11=0 的交点坐标 为 ( ) A.(3,2) C.(-2,-3) B.(2,3) D.(-3,-2)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y
D(b,c)
C(a+b,c)
A(0,0) B(a,0)
x
建立坐标系, 用坐标表示有 关的量。
进行有关的代 数运算。
把代数运算结 果“翻译”成 几何关系。
练习
3、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个 顶点的距离相等.
y
B (0,b)
M(
a 2
,b 2
)
o C (0,0)
A(a,0)x
解题参考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练习
2、已知点A(7,-4) ,B(-5,6), 求线段AB的垂 直平分线的方程
解:设P点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可得:| AP || BP | 得:(x-7)2 ( y 4)2 (x 5)2 ( y 6)2
化简得:6x-5y-1=0
例2、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 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无解
l1 , l2平行
举例
例1: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l1:3x+4y -2=0;l2:2x+y+2=0.
解:解方程组
3x+4y-2 =0 2x+y+2 = 0

x= -2 y=2
∴l1与l2的交点是M(- 2,2)
当变化时, 方程
3x 4 y 2 (2x y 2) 0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已知两条直线
l1 : A1x B1 y C1 0 l2 : A2 x B2 y C2 0 相交, 如何求这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几何元素及关系
点A 直线l 点A在直线l上
直线l1与l2的交点是A

3.3.1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b 2

O C (0,0)
A(a,0x)
BM MA MC


a
2


b
2
2 2
21
x y 1(a 0,b 0) ab
当垂直于坐标轴和 经过原点时不适用
Ax By C 0 (其中A、B不同时为0)
当直线与y轴垂直时 x x0 0 或 x x0
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 y y0 0 或 y y0
2
两直线的交点 1.讨论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y1 P1(x1,y1)
P2(x2, y2)
| P2Q || y2 y1 |
Q(x2,y1)
O x1
x2
x
| P1Q || x2 x1 |
17
两点间距离公式
一般地,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 y)1 和P2(x2,y2),利 用上述方法求点P1和P2的距离为
| P1P2 | (x2 x1)2 ( y2 y 1)2
( A1x B1 y C1) ( A2x B2 y C2 ) 0
为待定系数
此直线系方程少一条直线l2
10
例3: 求过两直线x-2y+4=0和x+y-2=0的交点,且满足下列条件 的直线l的方程。
(1)过点(2,1);(2)和直线3x-4y+5=0垂直; (3)和直线2x-y+6=0平行
1xx

y y
1 1

0 0
一组解

x0 y 1
2 xx
y y
1 0 1 0
3xx

y y
1 1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课件3.3.2两点间的距离(共34张PPT)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课件3.3.2两点间的距离(共34张PPT)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难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思考
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y1), P2(x2,y2), 如何求P1 P2的距离| P1 P2 |呢?总结得出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
(1)x1≠x2, y1=y2
y
P1
P2
o
x
| P1P2 || x2 x1 |
(2) x1 = x2, y1 ≠ y2
y
A(a,b)
B(-c,0) o
C(c,0) x
| AB | (a c)2 b2 ,| AC | (a c)2 b2 | AO | a2 b2 ,| OC | c. | AB |2 | AC |2 2(a2 b2 c2 ), | AO |2 | OC |2 a2 b2 c2 . | AB |2 | AC |2 2(| AO |2 | OC |2 )
| P1P2 | (x2 x1 )2 (y2 y1 )2
2、坐标法证明简单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第二步:进行有关的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所几何关系。
随堂练习
1、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6,0),B(-2,0) (2)C(0,-4),D(0,-1)
习题答案
1. (1) | AB | 8; (2) | CD | 3; (3) | PQ | 2 10; (4) | MN | 13。
2. a=±8。
y
P2
P1
o
x
| P1P2 || y2 y1 |
(3)x1≠x2,y1≠y2
y P1(x1,y1)
Q (x2,y1)
P2(x2,y2)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件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件

导航系统:在 导航系统中, 两点间距离公 式可以用来计 算最短路径, 从而帮助用户 找到最佳路线。
建筑设计:在 建筑设计中, 两点间距离公 式可以用来计 算建筑物之间 的距离,以确 保符合规划要
求。
物流运输:在 物流运输中, 两点间距离公 式可以用来计 算货物运输的 距离和成本, 从而优化运输
方案。
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问题
直线方程:ax+by+c=0 直线交点坐标:(x, y) 两点间距离公式:d = sqrt((x2-x1)^2 + (y2-y1)^2) 例题解析:已知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它们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析
公式应用:使用两条直线的 交点坐标公式求解
例题解析:通过具体的例子, 详细解析如何应用公式求解
a(d-b)/(a-c)+b)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两点A(x1, y1)和B(x2, y2), 求两点间的距离
证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正确性: 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证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成立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两点间的距 离公式为:d = √(x2-x1)² + (y2-y1)²
03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两点间距离的定义:两点之间直线距离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局限性:仅适用于平面上的两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测量地图上的 距离:利用两 点间距离公式, 可以精确地测 量地图上的两 点之间的距离。
交点坐标
问题描述:已知两条直线的 方程,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高中数学 3.3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3.3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五页,共32页。
基础
梳理
练习 1:直线 l1:x=-1,l2:x=2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答案(dáàn):平行
练习 2:(1)两点 A(0,-4)与 B(0,-1)间的距离为______.
栏 目
(2)已知两点 A(2,5),B(3,7),则|AB|的值为______.
链 接
(3)P(x,y)到原点 O(0,0)的距离 d=
故△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题型四 对称(duìchèn)问题
例4 一束平行光线(guāngxiàn)从原点O(0,0)出发,经过直线l:
8x+6y=25反射后通过点P(-4,3),求反射光线(guāngxiàn)的方
程.
解析:如图,设原点关于 l 的对称点 A 的坐标为(a,b).由
求证(qiúzhèng):△ABC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AB|= 4-22+3-12=2 2,
链 接
|AC|= 0-22+5-12=2 5,
|BC|= 5-32+0-42=2 5,
∴|AC|=|BC|.
又∵A,B,C 三点不共线,
∴△ABC 为等腰三角形.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点评: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用来解决一些有关距离的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跟踪
训练
3.已知点 A(3,-1),B12,32,C(3,4),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AB|=
3-122+-1-322= 540=5 2 2,
栏 目 链

|AC|=5,|BC|=52 2,
∴|AB|=|BC|,且|AB|2+|BC|2=|AC|2,

人教版《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优秀PPT1

人教版《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优秀PPT1
名师点睛 1.两直线相交的判定方法 (1)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解,则两直线相交; (2)在两直线斜率都存在的情况下,若斜率不相等,则两直线相 交.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交点坐标 与距离 公式》P PT公开 课课件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交点坐标 与距离 公式》P PT公开 课课件 2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交点坐标 与距离 公式》P PT公开 课课件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交点坐标 与距离 公式》P PT公开 课课件 2
3.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 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P1P2|= x2-x12+y2-y12. (2)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特殊情况 ①原点 O(0,0)与任一点 P(x,y)的距离|OP|= x2+y2. ②当 P1P2 与 x 轴平行时,y1=y2, 从而|P1P2|=|x2-x1|;当 P1P2 与 y 轴平行时,x1=x2, 从而|P1P2|=|y2-y1|. ③P1,P2 在直线 y=kx+b 上时, |P1P2|= x2-x12+y2-y12 = x2-x12+kx2+b-kx1-b2= 1+k2|x2-x1|.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交点坐标 与距离 公式》P PT公开 课课件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交点坐标 与距离 公式》P PT公开 课课件 2
2.两个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坐标
P1(x1,y1),P2(x2,y2)
距离 公式
|P1P2|= x2-x12+y2-y1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即交点坐标为376,47.
(3)由题意可得52xx+ +43yy= =2aa,+1, 解得yx==a2-a77+2,3,
由于交点在第
四象限,所以2aa-7+ 723<>00,,
解得-32<a<2.
两条直线相交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联立直线方程解方程组,若有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斜率都存在且斜率不等 两条直线的斜率一个存在,另一个不存在
所以直线l1与l2平行.
题型2 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的问题 求过两条直线x-2y+4=0和x+y-2=0的交点,且分别满
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的方程: (1)直线l与直线3x-4y+1=0平行; (2)直线l与直线5x+3y-6=0垂直.
解:由xx+-y2-y+24==0,0, 得交点坐标为(0,2). (1)因为直线 l 与 3x-4y+1=0 平行, 所以 l 的斜率 k=34,l 的方程为 y=34x+2,即 3x-4y+8=0. (2)因为直线 l 与 5x+3y-6=0 垂直, 所以 l 的斜率 k=35,l 的方程 y=53x+2,即为 3x-5y+10=0.
A.5
B. 37
C. 13
D.4
【答案】A
【解析】|MN|= 2+12+1-52=5.
()
2.已知点A(-2,-1),B(a,3),且|AB|=5,则a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或-5 【解析】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2-a)2+(-1-3)2=52,所以(a +2)2=32,所以a+2=±3,即a=1或a=-5.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B (2)376,47 (3)-32<a<2
【解析】(1)由题意知,l2 与 y 轴的交点在 l1 上,又因为 l2 与 y 轴的交 点为0,34,所以 A×0+3×34+C=0,C=-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1xx
y y
1 1
0 0
2 xx
y 1 y 1
0 0
3xy
1
无数组 无解
已知两条直线
l1 : A1 x B1 y C1 0 l2 : A2 x B2 y C2 0 相 交,如 何 求 这 两 条 直 线 交 点的 坐 标?
l2 : x y 1 0
练习
已知两直线 l1:x+my+6=0,l2:(m-2)x+3y+2m=0,
问当m为何值时,直线l1与l2:
(1)相交,(2) 平行,(3) 垂直
二、直线系方程:
1)与直线l:Ax By C 0 平行的直线系
方程为:Ax By m 0
(其中m≠C,m为待定系数)
l1 : A1x B1y C1 0
l2 : A2x B2 y C2 0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1l1 : 2x y 7 0 相交 2,3
l2 : x y 1 0
2l1 : x 2y 1 0 重合
l2 : 2x 4y 2 0
3l1 : x y 1 0 平行
(2)若方程组无解, 则l1// l2;
(3)若方程组有无数解, 则l1与l2重合.
讨论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1xx
y y
1 1
0 0
2 xx
y 1 y 1
0 0
3xx
y y
1 1
0 0
x0
一组解
y
1
相交
无数组
重合
无解
平行
归纳小结:如何根据两直线的方程系数之间 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1: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
l1:3x+4y-2=0;
l2:2x+y+2=0.
解:解方程组
3x+4y-2 =0 2x+y+2 = 0

x= -2 y=2
∴l1与l2的交点是M(- 2,2)
练习: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
l1:x-2y+2=0,l2:2x-y-2=0.
解:解方程组
即 5x y 4 0.
13
13
解2:
四、直线恒过定点:
例3.设m R,求证直线(m 1)x (2m 1)y 5m 4 0
恒过一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解: (m 1)x (2m 1)y 5m 4 0
x y 4 m( x 2 y 5) 0
m R,上式恒成立
2.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若∠B 为直角,则 AC2=_A__B_2_+__B_C_2__.
(1)x1≠x2, y1=y2(与x轴平行时)
y
P1
P2
o
x
| P1P2 || x2 x1 |
(2) x1 = x2, y1 ≠ y2(与y轴平行时)
y
P2
P1
o
x
| P1P2 || y2 y1 |
x2y5 0
x
y
4
0
x 1
y
3
直线(m 1)x (2m 1)y 5m 4 0恒过定点(1,3).
课堂小结
1.两条直线交点与它们方程组的解之间 的关系.
2.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及利用方程组 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3.3.2 两点间的距离
温故知新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易知 x 轴上的两点 A(x1,0)、B(x2,0) 间的距离为|AB|=__|x_2_-__x_1|;在 y 轴上两点 C(0,y1)、D(0,y2) 间的距离为|CD|=__|y_2_-__y_1|_.
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怎么求?
y P1
P2
o
x
3.3.2 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能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y y2
y1 P1(x1,y1)
P2(x2, y2)
| P2Q || y2 y1 |
Q(x2,y1)
O x1
x2
x
| P1Q || x2 x1 |
例例21.
解:由 l⊥l1

kk1
1 k
3 ,又直线l过P(1,-1), 2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y
1
3 2
(x
1)

3x
2y
5
0.
解2:
3x 2y 0,
31 2 (1) 5 .
3)共点直线系方程:
经过直线l1 : A1x B1y C1 0与直线l2 : A2x B2 y C2 0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x-2y+2=0 2x-y-2=0

x= 2 y=2
∴l1与l2的交点是(2,2)
设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y=k x
把(2,2)代入方程,得k=1,所求方程为 y= x
一、两条直线的交点:
A1x A2 x
B1 y C1 0 B2 y C2 0
(1)若方程组有且只有一个解, 则l1与l2相交;
( A1x B1y C1) (A2x B2 y C2 ) 0
为待定系数
此直线系方程 少一条直线l2
例2.
解1:由
2x 3 y 10 0 3x 2 y 6 0
得两直线的交点 Q( 2 , 42) 13 13
由两点式得直线l的方程 y (1) x 1
42 (1) 2 1
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 的横坐标之差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 术平方根.(同名坐标差的的平方和的算 术平方根)
特别地,原点O与任一点P(x,y)的距离:
| OP | x2 y2
y P
o
x
例1
若ABC的顶点为A(3,1)、B(-1,-2) 和C(-1,1),求其周长。
解:因为| AB | (31)2 (1 2)2 5 | BC | (11)2 (2 1)2 3
| AC| (31)2 (11)2 4
如上图所示:在直角△P1QP2中,因为
P1P2 2 P1Q 2 P2Q 2
P1Q x2 x1 P2Q y2 y1
所以 | P1P2 | (x2 x1 )2 (y2 y1 )2
一、平面内任意两点P1(x1,y1), P2(x2,y2) 的 距离公式是:
| P1P2 | (x2 x1 )2 (y2 y1 )2
二、直线系方程:
2)与直线l:Ax By C 0 垂直的直线系 方程为:Bx Ay m 0
(其中m为待定系数)
例2.
解:由
l
//
l1

k
k1
2 ,又直线l过P(1,-1), 3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y 1 2 ( x 1) 即 2x 3 y 1 0.
3
解2: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2x 3 y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