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天:哲学概念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锤炼两种思维,让论述闪耀思辨之光

锤炼两种思维,让论述闪耀思辨之光发布时间:2021-09-07T15:34:16.297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上作者:陈周连陈天鸿[导读] 作文的本质是表达思想,作文的魅力是思辨的魅力,近几年虽然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审题立意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但高考作文对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广东省遂溪县大成中学陈周连陈天鸿广东湛江摘要:作文的本质是表达思想,作文的魅力是思辨的魅力,近几年虽然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审题立意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但高考作文对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可见,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当为首要任务,更为当今社会、新课标所倡导,我们应当重视。
针对高中生作文写作思辨意识缺失的现状,笔者尝试从因果分析和辩证思维两种思维的培养入手对学生思维进行锤炼,以提高学生作文的思辨水平。
关键词:因果分析辩证思维思辨之光作文的本质是表达思想,作文的魅力是思辨的魅力,近几年虽然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审题立意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但高考作文对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可见,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当为首要任务,更为当今社会、新课标所倡导,我们应当重视。
一、高中生作文写作主要现状:思辨意识缺失。
何谓思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1)思考辨析;(2)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理而进行纯理性、纯概念的思考。
作文论述如果缺乏逻辑的介入,缺乏质疑探究,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论述问题不求辩证,只讲问题的一面,那么作文就平庸苍白,观点就缺乏启示作用。
例如学生习作: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奉献当中去,这样才能体现我们青春的价值。
自古以来,我国从不缺少在有限的青春里奉献无限力量的人。
一丸济世德的顾方舟是他们中的一员。
1957年,顾方舟……不仅如此,还有那些四川里森林扑火的勇士,他们在海拔3700余米……前辈们用行动表明了唯有奉献才能创造出青春的价值。
论黑格尔反思概念的三重内涵

论黑格尔反思概念的三重内涵
孙利天;张凯
【期刊名称】《理论探讨》
【年(卷),期】2024()3
【摘要】在黑格尔哲学中,反思概念至少具有三重内涵,然而人们却较少区分。
一是本质论的反思,它是本质论诸范畴的运动方式,是绝对者在本质层次的自我认识,是《逻辑学》从过渡性范畴达到反思性范畴,进而达到自身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
本质论的反思表明,思维停留于本质论诸范畴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就可能导致知性思维的反思。
二是绝对思维的反思,它是哲学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思想以思想为对象的纯粹思想,是思有同一的纯粹范畴的逻辑运动,是绝对精神在人的思维中所实现的世界整体的自我意识。
三是事后思索的反思,它是关于绝对精神的客观化、对象化的具体形态的反思,又表现为对自然语言的反思、对经验科学的反思、对人类文明与时代精神的反思。
事后思索的反思意在把握已经显露出来的较高级的思维关系,捕捉精神的实体性内容,从而以文明范畴的内涵逻辑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总页数】9页(P127-134)
【作者】孙利天;张凯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B5
【相关文献】
1.试论黑格尔实践概念的价值内涵
2.黑格尔市民社会论的三重内涵
3.黑格尔自我意识概念的主体间性内涵
4.“革命遗产”引发下对国家的三重反思——黑格尔、马克思与萨特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思考
5.外在性反思与内在反思——对黑格尔逻辑学草案中反思概念之系统历史的一种概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高考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课件

2024高考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课件一、哲学概论1.哲学概念:研究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哲学的主要分支:–形而上学:研究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认识论:研究认识的来源、本质和可靠性。
–伦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准则。
–美学:研究艺术和美的本质。
二、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文化概念:人类社会中通过世代传承、积累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特征:–创造性: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
–社会性: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传承性:文化可以代代相传。
–多样性:不同的社会和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
三、文化的构成1.物质文化: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建筑物等。
2.精神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信仰、价值观、艺术等。
3.制度文化:包括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
四、中国传统文化1.核心思想:–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仁义礼智信: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中庸之道:行事平和适度。
2.主要内容:–儒家文化: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学说。
–道家文化:老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学说。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信仰。
3.特点:–人文主义:以人为本,重视道德修养。
–整体主义:强调整体大于部分,重视和谐共生。
–实用主义:注重实用价值,强调经世致用。
五、西方现代文化1.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复兴了古典文化,强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倡导理性、自由和进步。
3.主要特点:–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作用,认为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世界。
–自由主义: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科学精神:追求客观真理,发展科学技术。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实现。
六、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1.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和借鉴。
2.文化冲突:不同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碰撞。
3.处理文化冲突的方法:–尊重多样性:承认不同文化的价值和差异性。
日航哲学的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日航哲学的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文章的开篇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航哲学的结构。
日航哲学是一门独特的哲学学派,从事对于人类存在与存在的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日航哲学的定义、起源以及其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与其他哲学学派的不同之处。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揭示日航哲学的结构和核心观点,以及其在当代哲学界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在总结部分,我们将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探讨日航哲学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存在与自然界关系以及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启示和启发。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对于日航哲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其思想观点和理论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一起探索日航哲学的奥秘与魅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是保证文章内容有机衔接、逻辑清晰的重要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2.1 主题分段文中将通过不同的主题来划分内容,每个主题都将在一个独立的段落或章节中进行阐述。
每个主题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过渡,以确保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1.2.2 背景介绍在每个主题开始之前,我们将简要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包括相关的历史、理论基础或背后的思想。
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该主题的内容。
1.2.3 理论分析在每个主题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对相关的哲学理论或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我们将阐述这些理论的内涵、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理论的关系。
1.2.4 实证研究除了理论分析外,我们还将探讨日航哲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研究。
通过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评估日航哲学的有效性,并讨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
1.2.5 对比与讨论在文章的某些部分,我们会对日航哲学与其他相关哲学学派进行对比与讨论。
自然辩证法与生命科学

自然辩证法与生命科学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事物之间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生命科学则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认识生命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中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对生命科学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矛盾是生命发展的根本动力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生命科学中,生物体内部存在着许多矛盾,如细胞的生长与死亡、遗传信息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等。
通过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推动生命科学的进步。
2. 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自然辩证法认为,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
在生命科学中,生物体的进化、物种的形成、基因的突变等都是由数量的积累逐渐达到质变的结果。
通过研究这种发展规律,可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演化过程,并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方向。
3. 循环和演变是生命系统的普遍规律自然辩证法强调循环和演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在生命科学中,许多生态系统都表现出循环和演变的特点,如物质循环、生物进化等。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自然辩证法在解决生命科学问题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广泛涉及生命的起源、进化、发展等各个领域。
1. 生物进化理论自然辩证法中的发展规律对生物进化理论有重要启示。
通过研究地质记录、化石化石等证据,结合自然辩证法中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进化过程。
这为我们理解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2. 生命的起源探索自然辩证法中的矛盾观念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通过研究原始地球环境、有机物分子的生成、自组装等过程,结合矛盾的统一、否定、转化,可以揭示生命起源的可能路径,并推动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
3. 基因变异与进化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对基因变异与进化过程有指导作用。
第三课 哲学讲义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讲义
海口海港中学王建中(海口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
1、哲学与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怎样理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现代奥运会技术的社会建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WLil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第53卷第1期2019年1月Vol.53 No. 1Jan. 2019现代奥运会技术的社会建构研究卫才胜(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现代奥运会技术既不是技术自身逻辑发展决定的,也不是社会决定的,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目前•奥运会技术在国家、体育协会、商业企业、技术专家、教练员、运动员等相关社会群体的建构下以追 求效率为目标,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困境。
困境产生的根源是,目前整个奥运会技术发展的方向出现了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改变目前运动员在技术发展方面的弱势地位.建立以运动员为中心.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重新建构技术,推动技术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从而消解技术给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带来的困境。
关键词:现代奥运会;技术;相关社会群体;社会建构;效率;绿色中图分类号:()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 (2019)01-001 &06Social Construction of Modern Olympic TechnologyWEI Caisheng(School of Marxism,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Abstract : Modern Olympic technology is neither determined by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tself nor by the so ciety. but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lympic technology is in face of difficulties as a result ofpursuit of efficiency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 sports association, commercial enterprises, technical experts, coaches, athletes and other relevant social groups , which has brought difficulties to the modern ()lympic Movement. There have been problems with the direct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be changed through shifting the current weakposition of athle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stablishing the athlete as the center ・ rebuilding the technology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l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o be green so a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 ties.Key words : modern ()lvmpics ; technology ; relevant social group ; social construction ; efficiency ; green1技术的社会建构思想建构(Construction ) 一词有"建造、制造、塑造"等 多种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才天:哲学概念摘要:哲学是人性论、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相互联系的逻辑性理论。
这“四论”是哲学的内涵,这“四论”相互联系是哲学的特征。
哲学性质是逻辑性理论。
关键词:哲学概念哲学内涵哲学性质哲学特征什么是哲学?即哲学概念是什么?怎样定义哲学概念,古今中外哲学人有数十种不同的表述。
笔者认为,哲学概念应概括显现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内涵、性质和特征,因此,哲学是人性论、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相互联系的逻辑性理论。
现在,笔者根据这一哲学概念对哲学的内涵、性质、特征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哲学的内涵哲学工作专家们在各自编制的哲学教科书中,对于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及结构上大体是一致的。
魏志明等人主编《哲学引论》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
”台湾邬昆如主编《哲学概论》是“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价值哲学。
”俞吾金教授说:“哲学是认识论、形而上学和方法论”。
笔者将“形而上学”列为哲学方法论,将“价值哲学”,“伦理学”等列为“人性论”,将“美学”列为实证学科。
所以认为:人性论、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是哲学内涵所包括的范围,其理由如下:(一)人性论的内容:人性论或人生论是哲学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人性论由伦理学或道德论、价值论和神学共同构成。
在哲学史上,对于人性是什么?有形而上的种种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人性善,有的人认为人性是恶,有的人认为人性是知性,有的人认为人性是利己性,有的人认为人性是劳作或劳动等等,不一而足。
拙作《人性多元要素同构》认为,作为最后的形而上的人性概念:人性是人的能力属性。
人的能力属性由人的本能、智能和意能三个层次构成,少数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属性,但动物界完全没有意能属性,如道德、政治、善、宗教等。
其论证表明,人性由多元要素构成:人性是本能(生物性)与意能(精神性)的对立统一,是需要与创造的对立统一,是利己性与利他性的对立统一,是善与恶的对立统一,是爱与恨的对立统一,是报恩与复仇的对立统一,是私有与公有的对立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是自由与服从的对立统一,是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是喜、乐与悲、怒的对立统一,等等。
由此,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及其发展规律,就是人性活动的发展规律。
所以,伦理学、价值论和神学等都是人性论的内涵,它们都是人性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首先,伦理学是人性论重要内容。
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伦理”与“道德”这两个词可以互相置换,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道德现象。
在目前,伦理学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伦理学正在朝着像经济学或法学等实证学科发展。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功利论、道义论和美德论。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包括人道主义原则、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原则等。
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它表现在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方面。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它表现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等。
近些年来,西方伦理学家在广泛地讨论和研究与社会政治、外交、战争、经济、计算机、生态有关的道德问题,讨论平等、正义、个人道德责任以及医学、生命现象中的克隆、安乐死等应用伦理学方面的问题,如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等具体学科的建立,正是应用伦理学发展的体现。
毫无疑问,伦理学属于人性论的范畴。
卢梭《社会契约论》和罗尔斯《正义论》等伦理学的思想理论著作,都属于人性论范畴。
其次,价值论是人性论的重要内容。
因为一切价值都离不开人的生理和心理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等;离开了人对物的需要,任何物体即无价值可言;离开了人的精神享有和人生目的的向度,艺术、思想、信仰就无价值可言。
人性是人的能力属性,价值认识、价值生成、价值评判、价值选择、价值取向、价值创造等,无一不是以人的能力属性即人性为依据和归宿的。
比如价值创造包括物质价值创造、精神价值创造、制度价值创造和人的价值创造,都体现了人的本能、智能和意能属性。
精神价值创造表现为精神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精神生产的主要成果是创造出大量的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
精神产品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粮食,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精神产品如文字作品和艺术品作为社会的精神财富,构成精神价值的载体。
由于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们可将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价值划分为物理价值、哲学的价值、知识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品性价值、经济价值、制度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等,它们都是具有满足人性生物性(本能)和精神性(意能)需求的功用属性。
美是一种精神价值,任何美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由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信息引起心灵愉悦的享受。
自然的美物数量有限,创造的美物成为美物的主流,任何创造的美物都将付出智能与物质的代价才能获得。
各种艺术创作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产业,比如建筑、绘画、音乐、雕塑、舞蹈、文学、动画、电影、戏剧、服饰、烹饪等等,都是创造美、审美和享受美的活动。
因此,美学是实证学科。
人生价值观是人性论的主要方面,中国儒学是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哲学。
最后,神学是人性论的重要方面。
宗教学奠基人缪勒认为,宗教根源于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内的“领悟无限者”的一种能力,宗教是人对无限存在物的信仰。
当宗教信仰以礼仪形式世俗化时,它就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
神性是人性构成要素之一,因此宗教及神学属于人性论范畴。
在西方,产生了对于“无限者”即“上帝”和“真主”观念、崇拜和信仰。
在中国,对于“无限者”引申出自然哲学“道”和自然神的“天命”观念,即人对“天命”的敬畏,形成了将皇帝视为“天子”之“命”,大臣庶民须绝对服从;形成了社会个人对“己命”认同的宿命观念。
灵魂不死是所有宗教共识的信仰,是个体与“无限者”的联系,表现为人生有前世、今世和来世的“三世”说教义。
小结:不难看出,人性论是哲学进入社会生活的切面、桥梁。
哲学与社会科学联系主要是人性论内涵的延伸和发展,比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学以及民主、人权、正义、自由、平等的观念,等等。
人性论也是哲学通往科学的桥头堡,即人的目的性和价值取向是科学的动力和方向。
(二)认识论的内容:在人类认识史上,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始,第一次形成了真正的认识论研究。
认识论即知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的理论,它是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历程、界限、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关系和知识真理性等方面的理论或学说。
在中国认识论向来不发达,但并非没有过认识论。
《大学》曰:“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应是中国认识论的萌芽、滥觞。
虽然,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有较详细的认识论思想观点,但均未形成体系性认识理论或学说。
现代认识论的代表著作是金岳霖《知识论》。
在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主要是形而上的本体论哲学。
认识论的代表作是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五本小书:《范畴》、《分析前论》、《分析后论》、《论诠释》和《论题》。
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
近代西方认识论,主要表现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与争论。
经验论认为,一切认识(知识)都是思维从感官经验的感性内容中归纳、概括、抽象出来的,其代表哲学家有洛克和休谟等人。
唯理论以其对感觉的拒斥并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在认识论中的核心作用而自成体系。
其代表人物笛卡尔(唯理论创始人)、斯宾诺莎(实体论)、莱布尼兹(大陆唯理论的系统化者)、康德、黑格尔等。
但康德、黑格尔已经出现经验论与唯理论融合的意向:康德实际上采取了左批判经验论,右批判唯理论,创立了“先验论”。
黑格尔更是努力消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和隔膜,创造出世界“绝对精神”的理念。
现代认识论进一步分化的原因,是经验论与唯理论走向融合的趋势。
1、实在论:所谓实在论,就是关于实在的一般理论,实在是指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性,实在是独立于主体或主体知觉、观念而存在的东西。
有唯理论实在论和经验论实在论。
2、语言哲学:语言哲学也称分析哲学,认为语言是哲学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研究对象,全部有意义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哲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语言分析,而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语言分析弄清楚包括日常语言、哲学语言等在内的各种语言的意义。
主要代表哲学家有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
3、实用主义哲学:在20世纪初叶,实用主义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
实用主义是一种进行哲学论证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理论或者思潮,它与实在论、语言哲学等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它倡导的工具主义观点,特别是对认识与价值关系的普遍讨论,为它赢得了重要的理论声誉。
代表哲学家有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和刘易斯等。
(三)本体论的内容:本体论源于古代宇宙论。
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古希腊的宇宙论,都包括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分。
在西方,沿着哲学的方向发展,它们就成了后来的本体论和自然哲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它们就成了近现代的自然科学以及现代宇宙论。
换句话说,宇宙论已经被哲学扬弃,它仅仅为哲学史的内容。
古希腊的本体论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
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开创了本体论研究。
亚里士多德把实体即本体作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认为实体论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的学问,是高于其它一切科学的第一哲学(中译为“形而上学”)。
从此,本体论研究就转入讨论存在的有限与无限、本质和现象、共相与殊相、单一和多的问题。
中国哲学史上没有本体论概念,但有本体论哲学。
比如,(《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的“道”就是世界的本体。
《道德经》中的“道”概念,就是一种本体论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始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四十二章)同时,万物归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二十五章)本体论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的抽象性质的学说。
本体论一词来自拉丁文Ontos,意即存在物或存在者,所以Ontologie 又被译为存在论。
最早使用Ontologie一词的是德国学者郭克兰纽(1547~1628年),本体论即存在论研究,其内容是讨论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特性及其属性,也要讨论最高的终极形式。
作为万物存在根据的第一原理,就其“量”来说,是一元的,多元的,还是不可化约的对立二元?历史上,依据哲学家不同的立场,便出现了不同的本体论哲学观点,即“一元论”,“多元论”,“二元论”等。
就其“质”来说,宇宙万物的存在根据是精神的原理,还是物质的原理?由于回答的方向不同,所形成的立场就不同,依此便形成了两种基本不同的哲学模式:“唯心论”和“唯物论”。
就宇宙万物变化自身来看,这种种变化似乎内存于一种生之“潜能”向“现实”的发展历程,由此:产生了人类社会普遍发生和存在着的神学本体论学说。
如基督教“上帝”和伊斯兰教“真主”的观念和信仰,在中国产生了自然哲学的“道”和自然神本体论的“天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