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精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57)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周练试题(5.7)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南昌一家生产酱油的企业,一直在他们生产的酱油中添加代色素、黏稠剂等,却大做广告说“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B.他昨天到我家做客,泡的新茶他一口没喝,说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远不如外国的饮料好喝的东西,远不如外国的饮料好喝。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谈到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起草过程时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每个字在起草的过程中都是咬文嚼字....的,每一篇都是上下紧扣、紧密衔接的。
”D.有专家称中国的一些电视人不擅长把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节目做得生动有趣,往往把本来生动的内容做得索然无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组是A.英国首相在清华大学座谈时说,未来几十年,10多亿人口的中国将面临更多的发展。
B.按照上海世博会省区市志愿者招募流程,山东省合理有效、均衡兼顾、公正择优等原则对通过通用知识考试的世博山东志愿者进行选拔。
C.最近,山东省新泰市公选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6人为“80后”,引起风起云涌般的议论。
23岁的王然成为这次新泰人事风波中的焦点人物,受到了更多的非议和责难。
D.当下,“快餐化”的出版和阅读盛行,“无厘头文化”广受追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界定出现了偏差而引起的。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部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加以推崇,毫无争议。
全书角色刻画,情节发展,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
A. 议论纷纷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锤百炼B. 议论纷纷同声附和惟妙惟肖千回百折C. 众说纷纭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回百折D. 众说纷纭同声附和惟妙惟肖千锤百炼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1. (10分)(2018·南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
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
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
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
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
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
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浮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
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
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
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定州高考模拟试卷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独步天下(bù)美轮美奂(huàn)B. 美轮美奂(huán)蹉跎岁月(cuō)C. 独步天下(bù)美轮美奂(huàn)D. 美轮美奂(huán)蹉跎岁月(cuó)答案:A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C. 通过这次比赛,使他在篮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D.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不太合群。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雷厉风行,工作效率极高。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宛如天籁之音。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阅读。
D. 他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答案:C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孤僻。
B. 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C. 她的工作能力很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广大观众。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图文并茂,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阅读。
”B. “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C. “他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D.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广大观众。
”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带来了就业压力。
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导致失业率上升。
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一些职业面临消失的风险。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八)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周练(八)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
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
宋人面对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
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
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
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
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等,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
画论品评中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
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
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
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
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
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
“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
“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
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
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刻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
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一下·静海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西兰毒奶粉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新西兰政府对恒天然的调查确保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B . 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查处了一批不法分子,包括某些原先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这表明中国的事情完全可以在中国得到解决。
C . 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 . 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上·海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青花正蓝刘英敏①若说中国红是从太阳上采撷的,那么,青花蓝就是在泥土中绽放的。
若说中国红是中国的“动”色,则青花蓝是中国的“静”色。
一动一静,中国有味。
她兼具儒家的温度、道家的洒脱和墨家的勤朴。
她是素与雅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国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颜色。
中国的士,“居庙堂之高”时,往往喜欢黄金黄;“处江湖之远”时,往往喜欢水墨黑;但他们内心深处喜爱青花蓝。
②农业中国,以“土”为其“五方”之中心。
青花瓷,脱胎于土,成型于火,获生命于青花蓝。
因此说,青花蓝是泥土中绽放出来的。
瓷,或者说青花瓷,是另一个中国。
瓷的本性是刚的(虽然她不像刀,不具侵略性)——一旦“玉碎”,却化为片片刀锋,虽千百载也不腐。
而铁枪、钢刀,几十年风雨就腐烂了。
③周杰伦的歌《青花瓷》留恋、咏叹青花瓷。
“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
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
”(《七绝·青花》)。
“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
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
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二)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二)河北定州中学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周练(二)第一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59分阅读下面的课文并完成问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
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
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
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
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朝继承了秦朝全国的户籍制度,把全国所有的地主、个体户、雇工、帮工和商人都纳入了国家的户籍。
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中秋节都要有“病例比例”和户籍。
户籍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出生地、家庭成员、性别、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隶数量)等,然后县官员将户籍报告给县,县被收集并报告给法院。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
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
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
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
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
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合民”的出现,是中国自封制向县制的重大演变。
在西周封建制度下,没有全国性的户籍制度。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5.15)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周练试题(5.15)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B.在NBA停摆期间,美国一些球星面对国外某些俱乐部开出的高额薪金铤而走险....,通过与欧洲、亚洲的某些球队签约来赚钱。
C.尽管国人没有寄予太大期望,然而中国女排却给了国人一个惊喜,每场战役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各方面都展现了强队本色。
D.中国的“日本研究”队伍大幅萎缩,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现象,美国人说的“我们对日本没有兴趣”使日本人十分伤感。
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对“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不见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功,就可等待!B.我家的人读书长期没有效果,这孩子的成功,就可等待了啊!C.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啊!D.我家的人读书太久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等待了。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我俩一起把六寸照片和二寸照片都放大或者缩小成四寸照片,以便保存。
B.这项科研任务,是在两所大学、三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和教师的协作下完成的。
C.我们不靠天,不信命,信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解决了穷山村的温饱问题。
D.两支演出队最近在工厂、部队为工人和战士演出40多场。
5.请在下列句子中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A、氨基酸扫瞄平步青云长吁短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水蒸气博取食不果腹玩世不恭往者不谏,来者可追C、常青藤影碟工于心计秘而不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D、座右铭筹划传为佳话作物歉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五)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周练(五)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互联网的下半场规则由谁来定当前,整个网络空间的重心已经开始转移了,大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以美国为中心,以发达国家为重点,逐渐转变为以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中心的新阶段。
当然,接下来的动力在我们这里,势能还在美国那里,像苹果在高端市场很长时间都会有竞争力,我们目前不可能去超越它,但是在中低端市场,我们有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苹果肯定没法和我们竞争。
所以中美在网络空间会形成一个错位竞争,实际上也是互补的,而且无论从产业还是从能力上,包括规则制定,基本将是中美两国主导整个网络空间。
而且美国主流IT企业以后的中国市场收入会超过美国本土市场收入,这些也都是我们的筹码。
未来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它有它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进行比较对等的博弈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型大国关系。
网络空间话语权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美国在上半场制定的规则和下半场的规则可能会有相当大的不同。
上半场的规则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基本上以英语网民和西方价值观为主导。
在发展中国家也基本上是高收入、高教育水平和高科技素养的“三高”群体,有着相对的一致性。
而下半场的主力是新兴国家,它们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包括网络使用的行为和习惯以及这些网民的文化背景,和上半场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要是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和低科技素养的“三低”群体。
这个群体多元而复杂,他们使用互联网的行为特性和需求偏好,与上半场的群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美国还希望下半场的30亿网民能够接受上半场的规则,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目前的网络空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地位完全不对等。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下一个30亿网民的代表,应该倡导一种有利于互联网全球化的新规则,让全球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进入到网络时代。
很多人在理解互联网时都有一个误区,把美国政府的价值观等同于互联网的价值观,实际上这是偷换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周练(八)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
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
宋人面对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
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
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
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
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等,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
画论品评中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
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
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
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
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
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
“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
“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
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
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刻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
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
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
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
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
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
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
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
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
而石涛呢,他心里头还是向往着入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
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
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
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的依据。
(摘自《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是养心修身的艺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
B.中国画的人性指归的“至善”,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C.中国画不表现战争血腥,也很少表现暴蹂焦虑。
追求至静至远,天人合一。
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D.老子认为安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中国画就是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艺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为和境界。
“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B.中国画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
这种艺术观念千载不移,而“笔墨”的部分代代有变。
C.中国画绘画的情感应该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流和做之间的作品是神品。
D.中国画“笔墨”的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
中国画作品应当随时代而变,随大众需求而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代画论称“逸”格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绘画形象完全跳出来了,活灵活现,超尘绝俗。
B.“逸”格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逸”格的中国画作品有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C.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
石涛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
D.石涛的画论思辨能力极强,对中国画的本质认识深刻,但他的那句“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
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
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
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
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
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
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
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
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
有盗黠甚,辞不能折。
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
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
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
”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
知永新县。
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
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
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
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
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
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
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
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
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友人游河东①[唐] 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睛见雁,槐驿③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
③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8.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9.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出了急流和瀑布的浩大声势。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广泛地学习、自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兴学育才福荫世代——记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建设故园,蔚然成风。
田家炳先生就是其中爱国爱乡的一颗明星。
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35年漂洋过海,定居越南,与同乡合办“瓷土公司”,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
四年后转徙印尼,从事橡胶行业。
他精心经营,仅十多年光景,便一跃成为出色的年轻实业家。
50年代后期,移至香港。
他经过认真调查考察,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
加之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
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
仅在故乡大埔,他兴办教育、卫生、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000多万元。
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
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
在北京等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
如捐出数百万元,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市生物标本馆。
在港台,田先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
总而言之,这位慈善家的奉献是没有地域的,他的慈善公益行为,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誉。
家炳先生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喝的墨水不多,因此,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