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成都高三4月第二次周练语文试题
2014年高考语文四川卷(有详解,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6页,共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种。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眼睑(jiǎn)哺育(bǔ)扎辫子(zā)亘古未有(ɡân)B.嫩绿(nân)铲除(chǎn)紧箍咒(kū)一蹴而就(cù)C.抽噎(yē)迸裂(bânɡ)户口簿(bù)不屈不挠(láo)D.愤懑(mân)要挟(xiá)绊脚石(bàn)恃才傲物(shì)【答案】A【解析】今年的字音的考查与13年有一定区别,13年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什么,今年回归到与11年、12年的考查方式,要求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什么,难度较13年有所下降,由13的32个词降为16个词,且考查的词语本身难度不高,都是比较常见的,无生僻字。
各项的读音分别读:B.紧箍咒(ɡū)C.不屈不挠(náo)D.要挟(xiã),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打蜡顷刻生死攸关口干舌噪B.飙升印证贻养天年扶摇直上C.巨擘清彻历来弥新所向披靡D.皱褶荧屏风生水起精简机构【答案】D【解析】字形题是比较常规的,难度不大,没有偏怪难出现,都是我们常见的易错字。
A.口干舌噪—口干舌燥B.贻养天年—颐养天年C.清彻—清澈,采用排除法,选择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
四川成都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成都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A 卷 ( 共 100 分 )第 I 卷 ( 选择题共 21分 )一、基础知识 ( 共 12 分 , 每小题 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纳罕(nà)堕落(duî)骸骨(hái )吹毛求疵(chī)B.栖息(qī)确凿(zá0) 磐石(pán)鳞次栉比(zhì)C.拮据(jū)嗤笑(chī) 倒坍(tān)鲜为人知(xiān)D.峥嵘(zhēng) 伫立(chù)秕谷(bǐ)锲而不舍(qiâ)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D.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撩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3.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五一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C.去年,成都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突然就戛然而止。
D. 不论是面对多么险恶的环境,人民军队将永远是共和国坚强的中流砥柱!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初三(甲)班没有被评为“文明班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该班级存在严重的轻视体育的现象。
B.中国足球队能否在2015年亚洲杯取得佳绩,征战巴西世界杯,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
C. .文章的绯闻事件中,使马伊琍一句“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201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英语卷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201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英语卷高考英语2014-11-03 132014(经典高考资料尽在此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2014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和作文卷上。
两卷均应写上班级、学号、姓名。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参与yù褶皱zhě曝晒pù说客shuì差强人意chāB.着想zháo蒙骗mēnɡ 压力yā比较jiào锐不可当dānɡC.煊赫xuān 押解jiâ校刊xiào打烊yànɡ 一哄而散hònɡD.佣金yònɡ 生肖xiào揣测chuǎi犄角jǐ 晕头晕脑y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凋敝协同蓝本激流勇退鞭辟入里B.妨碍宣泄烂漫相辅相成一筹莫展C.凌厉释意粗犷形迹可疑剑拔弩张D.纽扣蛰伏徇私观注时事集腋成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活动开始之前,天后王菲的歌迷就早早到场守候,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更是严阵以待,生怕错过了天后出场的那一瞬间。
B.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
C.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具体的工作尚可,经理一职实难胜任。
D.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的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一挥而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媒体的价值在于运用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包容、借鉴中共同提高,全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模.式/模.板针灸./内疚.电饭煲./桥头堡.少.安毋躁/稍.纵即逝B.肋.骨/勒.令挑拨./衣钵.夹.生饭/蓝夹.袄瞠.目结舌/瞋.目而视C.兴.奋/兴.致侮辱./被褥.倒.装句/追悼.会拈.花惹草/沾.亲带故D.着.凉/着.手纤.手/倩.影会.计师/刽.子手两栖.明星/独辟蹊.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何偿爆冷门曲意逢迎毛骨悚然B.打鱼发详地举步维艰安分守己C.旗杆金刚钻疾风劲草犯而不校D.腥臊白内障相辅相承过犹不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班高峰时段,一辆运渣车在三环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处置..。
B.因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政府也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转变为管理者、监督者,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C.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D.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文史基础知识贫乏、外语尚未过关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四川省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题语文.doc

四川省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题语文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屏息/屏蔽  着陆/着凉  落脚/炮烙   钦慕/倾情B、薄命/薄被  颤动/颤栗  嗔怪/瞋目  赍发/赏赉C、便利/便宜  和牌/和诗  畋猎/恬淡   地壳/俏丽D、玩弄/弄堂  拱券/债券  漂泊/湖泊   桎梏/纨绔【答案解析】D(A项,bǐng/píng,zhuó/zháo,luò,qīn/q īng。
B项,bó/báo,chàn/zhàn,chēn,jī/lài。
C项,bi àn/pián,hú/hè,tián,qiào。
D项,nòng/lòng,xuàn/qu àn,bó/pō,gù/kù。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答案解析】A(B.暄C.雀D.诚)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耐心、细心,推诿敷衍,粗心大意,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1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沉疴.豇.豆/瓦缸.风靡./靡.丽刹.那/霎.时B.缉.私/作揖.烘焙./蓓.蕾拮据./据.点债券./家眷.C.跻.身/侪.辈悲恸./恫吓模.仿/模.样怯.懦/商榷.D.媲.美/包庇.骠.骑/剽.悍犄.角/角.斗狡黠./狭.隘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歉收番茄意气用事秘而不宣B.萃取掣肘锱珠必较责无旁贷C.青睐凋蔽插科打诨不稂不莠D.厮打编纂涸辙之鲋豆寇年华3.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杨振宁始终认为,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2)巴西世界杯开幕在即,但仍有个别场馆还未完工。
对此,国际足联表示将,同巴西政府一起,确保场馆按时交付使用,为全世界球迷奉上一场足球盛宴!(3)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的审美感受。
A.纵然鼎力相助耳目一新B.固然竭尽全力耳目一新C.纵然竭尽全力焕然一新D.固然鼎力相助焕然一新4.把下面各句子组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比如对高尔基、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与今天人们的看法就绝不相同②它们实际上是经过了不同时代的读者主观“阐释”而杂糅了复杂的历史信息的文化存在③对大师与经典的阅读效果,除了取决于原作的品质外,更取决于读者的品质④换句话说,大师思想的流动毕竟是相对的,而时代与读者的流动却是绝对的⑤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⑥因而我们才会说,大师与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存在”A.③④⑤①⑥②B.⑤④②⑥①③C.⑤⑥②③④①D.③⑥④②①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恒心】四川省2014届高三“联测促改”(第二轮)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川省2014年“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A.菲.薄徘.徊诽.谤蜚.声俳.句B.嗔.怪滇.池慎.重缜.密癫.狂C.喝.彩遏.制竭.力谒.见渴.望D.恪.守阁.下炮烙.骆.驼喀.血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把手组阁”有利于降低权力之间的摩擦度,缩短权力之间的磨合期,但内部权力的过度集中统一,容易在很多问题上消减话语权的搏弈空间。
B.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部销声匿迹,无要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说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人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仑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高中读书的三年期间,班主任老师给了我无所不至的关怀,现在想起来,依然铭感于心,真想什么时候当面说声“谢谢”。
B.今天,市政府召开联于建设文明城市的座谈会,与会人员各执已见,就相关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C.以前,读有关青藏高原的文字,早就悠然神往;现在,设身处地,更是觉得这壮美的山河让我的灵魂腾空而起,翩翩翱翔。
D.虽然没拿到金牌,但是经历了换帅风波,队员正处在新老交替的磨合时期,中国篮球队亚洲杯上拿到一块银牌也差强人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男足在比赛中屡遭败绩,究其因,他们所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
B.科学进步从来就双刃剑,而“克隆”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分歧更是空白巨大。
C.日前,第十二届全运会赛场传来捷报:“安徽玫瑰”在女子手球决赛中,以31:20战胜了上屈冠军解放军队,蝉联了冠军。
2014年成都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参考 答案(成都)

2014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A、yì/zhì, qí, chì/chí, zhàn/chànB、lǚ/lóu, jūn, pāng/páng, qí/qǐC、jiào, hè/yè, piào/piāo, jí/jīD、qián/qiǎn, liǎo/liào, xiàng/hàng, bié/biě2、DA、凄婉直截了当为人处世B、旁稽博采C、博弈殒身不恤3、C竟然:表示结果和预期相反,出乎意料,常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公然:公开地;毫无顾忌地。
监管:监视管理;监督管理。
监督:监察、督促。
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
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褒义。
4、CA 残缺,“明确了”后加“对”。
B“制定措施”应为“采取措施”,“降低……流通环节”无法搭配。
D“达”“左右”去其一。
5、B表述的主体为“中国瓷器的胎体”,与题干不符。
理解的侧重点在“制作”与“成本”上,也偏离了“中国瓷器艺术”。
6、C由第6段的表述可以得出答案。
A项“和”应为“或”,“1200℃的高温”少了“左右”;B项“东汉”应为“东汉晚期”,“一个”应为“第一个”,“青花瓷”应为“青瓷”;D项“成熟的青花瓷”出在“元朝”,“元明清”应为“明清”。
7、D“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在元代已经烧制成功。
该项的整个表述也属强加因果。
8、A(比,接近,随从)9、A均表转折关系连词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C.这,代词/的,助词;D.用/把)10、(1)然而天下的人们常常在长江大河安然流淌没有什么灾祸的时候亲近它,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不考虑去除它激荡时的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周练语文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诡谲(juã) 骠勇(biào)宁为玉碎(nìng)卷帙浩繁(zhì)B. 接种(zhîng)靛蓝(diàn) 椎心泣血(chuí)麻痹大意(bì)C. 拘泥(nì)广袤(mào)喁喁私语(yú)歪打正着(zhuï)D. 烘焙(pãi)稽首(qǐ)咎由自取(jiù)不容置喙(h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博彩微博控宏篇巨制嘉言懿行B. 凋敝养植业不落言筌锦衣御食C. 胡绉嘉峪关条分缕析珠联璧合D. 像素亲和力锄强扶弱姗姗来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台风“海燕”以破竹之势来袭,菲律宾沿海地区损失惨重,联合国呼吁各国加大救灾援助力度,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B. 跑步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这项运动不仅不能获得益处,而且会诱发其他疾病。
C. 诗圣杜甫用诗歌记述了风云多变、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他在众多诗篇中对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揭露可谓力透纸背。
D. 四川旅游局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大九寨环线区域旅游发展,力争改变假日期间景区游客重足而立、拥堵滞留的状况。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各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 复旦大学研究者近日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C.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 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用3D动画特效完成的背景画面,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受到众多影迷的大力推崇,被称为“年度神作”。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虫洞理论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宇宙中可能存在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这个隧道就是后来物理学家所说的虫洞。
爱因斯坦认为通过这个隧道即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如果虫洞的出口恰好停在过去,就可以通过它逆着时间旅行。
当然,进行这种时间旅行时你只能旁观,因为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就是一个个已经穿好的珠子,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其顺序。
但截至2013年,还尚未有实验证实虫洞真正存在。
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虫洞可以使用,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同时,即使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也很少会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
因此虫洞不太可能用于宇宙航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起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拥有“负质量”,可吸去周围所有能量。
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只要用“反物质”去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并强化“虫洞”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让太空飞船穿过。
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构造人工虫洞的研究。
科学家桑恩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
他们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人工虫洞,可以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
奇异物质具有超过它能量密度的极大的负压,其引力具有排斥性,从而使得它周围的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这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
桑恩的虫洞,可称为奇异物质虫洞。
科学家麦可思提出了“磁虫洞”理论。
他说,极强烈的磁场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
根据相对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包括磁场),皆能弯曲空间。
远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莱特,就在爱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力。
莱特的理论表明,在一个由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螺线管内形成了一个引力场,但要获得这种人工引力场,需要十分巨大的磁场。
麦可思说,在实验室内,用2.5T(特斯拉)的磁场即可构造出一个“磁虫洞”,但洞的半径极大,约为150光年,若要将此“虫洞”的半径压缩到实验室的尺度,则所施加的磁场需大到10亿T,这显然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最大人工磁场约10T)。
但麦可思认为,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因为中子星表面的磁场达10亿T,在那里,“磁虫洞”将自发地产生。
不论“奇异物质虫洞”或“磁虫洞”,只要它们存在于天空之中,就能从地球上测得它们的特征性信号,我们将看到一个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R光学像。
5. 下列对“虫洞理论”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 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理论上,利用它我们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回到过去或穿越未来。
B. 虽然虫洞的能量场可以毁灭所有进入虫洞的东西,但利用“反物质”来中和以后,太空飞船就有从虫洞中穿过的可能。
C. “虫洞的引力”和“虫洞的超强力场”,拥有负质量的“反物质”和具有极大负压的“奇异物质”是含义各自相同的两组概念。
D. 尽管以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建造一个适合实验室尺度的“磁虫洞”,但麦可思却相信太空中或许存在着这种“磁虫洞”。
6.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桑恩和麦可思建造的虫洞,分别利用了奇异物质的负压和人工磁场的引力来稳定虫洞的能量场,其中的科学原理是相似的。
B. “反物质”是相对于“正物质”而言的,它拥有“负质量”,可以在虫洞中吸收能量,并使自身的结构稳定,从而扩大虫洞。
C. 麦可思首先提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皆能够弯曲空间,极强烈的磁场也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他据此提出了磁虫洞理论。
D.只要桑恩的奇异物质虫洞和麦可思的磁虫洞存在于天空中,我们就能从地球上看到它们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的R光学像。
7.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间是线性的,事件则像一个个被穿好的珠子,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整顺序,故即使能由虫洞回到过去,也不可能“重新来过”。
B. 既然“负质量”已经被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成功地证明了能够存在于现实世界,那么,利用“反物质”来建造虫洞就不是不可能了。
C. 目前尚没有实验证据表明虫洞的真实存在,所以,现阶段科学家对虫洞的所有研究都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猜测,前景不容乐观。
D. 蛀虫在苹果表面的两个点之间蛀出了一个“虫洞”,如果在这两个点之间走直线,从三维的物理空间来看,这条直线就类似于虫洞。
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
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
士君子处此难矣哉!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
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
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
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
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
”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
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
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
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
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
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
”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
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
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
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
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
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
言“子当不长贫贱。
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
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
”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
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乃使掾往慰盛母。
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
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
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
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固不出与人见也固:本来B. 遂为广陵儿所绐绐:欺骗C. 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讽:劝说D. 他日拥节江上拥:执持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则不如不与人见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若不复与予见者若知我不降明予墓在焉则耻师焉赎其田之易人者亦犹今之视昔第Ⅱ卷(共63分)四、(31分)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5分)(2)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5分)11.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说“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3分)1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限8处)(4分)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梦泽。
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
(4分)(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4),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5)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