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理综考试物理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训练物理试卷

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理综考试物理试题命题人:俞献林 审题人:母明亮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6分,选对不全得3分 共42分)1.在2011年8月15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大运会男子举重77kg 级决赛中,亚美尼亚选手阿加西以337kg 的成绩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此时阿加西两手臂伸直且夹角为1200,则此时他沿手臂向上撑的力F 及他对地面的压力F N 的大小分别是(g 取10 m/s 2)( )A .F =3370 N F N =7510 NB .F =3370 N F N =4140NC .F =770 N F N =4140 ND .F =770 N F N =7510 N 2.质量为0.8kg 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作用时的υ-t 图线, g 取10m/s 2。
现有以下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a 是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时的υ-t 图线 B.0-4s 内两物体位移相同C.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5D.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为0.6N3. 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
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A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B. 火星和地球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之比 C.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D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4、如图所示,电阻R 1=8Ω,电动机绕组电阻R 0=2Ω,当电键K 断开时,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是2.88W ;当电键闭合时,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是2W ,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内阻为2ΩB .电键闭合时,路端电压为4VC .电键闭合时,电源的功率为4WD .电键闭合时,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75%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盒子放在水平面上,盒的顶端挂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P ,P 与盒底用细线相连,静止时细线拉力为F ,今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 )A .地面支持力不变B .地面的支持力增加了FC .小球P 的加速度大小为Fm D .小球P 的加速度大小为F -mg m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一静电计相连,一带电小球用绝缘线悬挂于平行板间处于静止状态,悬线与竖直方向的角角为θ,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A 极板向B 板靠近时,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 当A 极板向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后,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 在AB 极板间插入一块与极板形状相同的云母板后,小球的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偏转角θ变大D. 当A 极板远离B 板平移一段距离时,小球的电势能变小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 、B 两长方形物块,F 0是作用在物块B上的水平恒力,物块A、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在运动中突然将F0改为作用在物块A上,则此后的运动可能的是:A. A、B最终以共同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B. A、B仍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 A作加速运动,B作匀速运动D. A作加速运动,B作减速运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8.(17分,电路图5分,其余每空2分)某兴趣小组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通过粗测电阻丝的电阻约为5 Ω,为了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从实验室找到以下供选择的器材:A.电池组E(3 V,内阻约1 Ω)B.电流表A1(0~3 A,内阻0.012 5 Ω)C.电流表A2(0~0.6 A,内阻约0.125 Ω)D.电压表V1(0~3 V,内阻4 kΩ)E.电压表V2(0~15 V,内阻15 kΩ)F.滑动变阻器R1(0~2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G.滑动变阻器R2(0~2 000 Ω,允许最大电流0.3 A)H.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时电压表选________;电流表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 (填字母代号).(2)请设计合理的测量电路,把电路图画在作图框中,在图中标明元件符号.(3)在实物图中用笔画线替代导线连接元件.(4)若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的读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 mm.(5)若用L表示金属丝的长度,d表示直径,测得电阻为R,请写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9.(14分)如图所示:在铅板A中心处有一个放射源C,它能向各个方向不断地射出速度大小相等的电子流,B为金属网,M为紧靠金属网外侧的荧光屏,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会使其发出荧光,A和B连接在电路上,它们相互平行且正对面积足够大。
2014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8页)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 • 物理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物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
1. 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A. 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 HzB. 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500 VC. 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D. 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功率减小2. 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B. 常用的摇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摇控电视机C.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D. 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3. 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 )A. 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 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D.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4. 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
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
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B.C.D.5. 如图所示,甲为 1 s t =时某横波的波形图象,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距该质点0.5 m x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A. B.C. D.-------------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3页(共48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4页(共48页)6. 如图所示,不计电阻的光滑U 形金属框水平放置,光滑、竖直玻璃挡板H 、P 固定在框上,H 、P 的间距很小。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5月第四次周练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4届高考适应性练习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第1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安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C. 医疗上所说的彩色超声波检测仪,简称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D. 爱因斯坦提出:对不同的惯性系,物理规律都是不一样的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电磁波B .照相机镜头表面的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C.光导纤维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D.γ射线也是电磁波,常用做工业探伤,且它的波长比可见光长3.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 1和t 2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 2-t 1=1.0 s ,由图判断下列哪一个波速是不可能的A .10 m/sB .5 m/sC .3 m/sD .1 m/s4.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电路中装有额定电流0.5A 的保险丝L ,原线圈匝数n 1=600匝,副线圈匝数n 2=120匝。
当原线圈接在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上,要使整个电路和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副线圈两端可以接 ( )A .阻值为12Ω的电阻B .并联两盏 “36V 40W ” 的灯泡C .工作频率为10Hz 的用电设备D .耐压值为36V 的电容器5.如题16图所示,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斜坡上,从P 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 落到斜坡上另一点Q ,斜面的倾角为α,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根据以上条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v 0tan αtB .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C . 该星球的密度3v 0tan αD .该星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可能为απtan R 0v t 6.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小球Q 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绝缘细杆下端,让另一穿在杆上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物理10月阶段性考试卷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6分,选对不全得3分共42分)3.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C )A.若,两车不会相遇B.若,两车相遇2次C.若,两车相遇1次D.若,两车相遇1次4.如图所示,绘出了某辆汽车刹车过程的刹车痕(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
v 为刹车前的速度,s为刹车痕长度。
已知该车在某次撞车事故现场中警察已经测量出碰撞前的刹车痕为20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C )A.若已估算出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km/h,则车子原刹车前的速度至少是60km/hB.若已估算出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km/h,则车子原刹车前的速度至少是75km/hC.若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km/h,则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90km/hD.若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km/h,则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78km/h5、一斜劈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滑块m,若给 m一向下的初速度,则m正好保持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现在m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 )A.在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则将保持匀速运动,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B.在上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则将做加速运动,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C.在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则将做减速运动,在停止前对地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D.无论在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停止前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6.某同学在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运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AD )A.B.C.D.7.如图(a),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s的关系如图(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C. 物体的质量为3kg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8.(18分,每空3分)(1)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⑴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摩擦阻力,则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D )A.未连接纸带前,放开小车,小车能由静止开始沿木板下滑B.未连接纸带前,轻碰小车,小车能匀速稳定下滑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由静止开始沿木板下滑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轻碰小车,小车能匀速稳定下滑⑵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取出相邻的计数点A、B、C、D、E。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大纲版-高三

成都七中高三入学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A恰能在倾角为a的斜面体上匀速下滑。
若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大小为F的力推A,使A加速下滑,斜面体始终静止。
下列关于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mg cosαsinαB.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g cosαsinαC.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Fcos0D.大小为02. 如图所示,足够长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物块a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相连,b的质量为m,开始时,a、b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b上升h高度(未与滑轮相碰)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块a重力势能减少mghB.摩擦力对a做的功大于a机械能的增加C.摩擦力对a做的功小于物块a、b动能增加之和D.任意时刻,重力对a、b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3.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轨道为椭圆,其近地点P和远地点Q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R和3R,R为地球半径,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gRA.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2gB.卫星在Q点的加速度等于4C.卫星在从P到Q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卫星在从P到Q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4、如图甲所示,Q1、Q2为两个被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负电,a、b两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点开始经b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其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Q 2一定带正电B .Q 2的电量一定大于Q 1的电量C .b 点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D .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一直增大 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宽度为L 的区域内,两个边长均为a (a <L )的单匝闭合正方形线圈甲和乙,分别用相同材料不同粗细的导线绕制而成(甲为细导线),将线圈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位于磁场的左边界,并使两线圈获得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若甲线圈刚好能滑离磁场,则( ) A.乙线圈也刚好能滑离磁场B.两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电荷量相同C.两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同D.甲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于离开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6、巨磁电阻(GMR )电流传感器可用来准确检测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强电流,其原理利用了巨磁电阻效应。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三次综合训练试题

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周考理综物理试题(2013-11-9)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6分,选对不全得3分 共42分)1.现有两个边长不等的正方形ABCD 和abcd ,如图所示,且Aa 、Bb 、Cc 、Dd 间距相等。
在AB 、AC 、CD 、DB 的中点分别放等量的点电荷,其中AB 、AC 中点放的点电荷带正电,CD 、BD的中点放的点电荷带负电,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 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均为零B .把一正点电荷沿着b →d →c 的路径移动时,电场力做功为零C .同一点电荷在a 、d 两点所受电场力不同D .将一负点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电势能减小2.如下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10-6C 的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动能减少了10-5J.已知A 点的电势为-10 V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C )A .粒子的运动轨迹如上图中的虚线2所示B .粒子的电势能减少了10-5J C .B 点电势为0 V D .B 点电势为-20 V3.如图所示,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 和B 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且A 板接地, P 为两极板间的一点. 现保持B 板不动, 将A 板慢慢向上平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这时( )A.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B. P 点的场强增大C. P 点的电势降低D. 固定在P 点的负电荷的电势能将减小4、如图所示,带电粒子P 所带的电荷量是带电粒子Q 的3倍,它们以相等的速度v 0从同一点出发,沿着跟电场强度垂直的方向射入匀强电场,P 、Q 粒子分别打在M 、N 点,若OM =MN ,则P 和Q 的质量之比为( ) A .3∶4 B .4∶3 C .3∶2 D .2∶3+++-- A B DCab dc O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区域内有平行于AB边的匀强电场,E、F、G、H是各边中点,其连线构成正方形,其中P点是EH的中点。
[套卷]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试题
![[套卷]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b0b147f18583d0496459d8.png)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Na—23Cl—35.5K—39S—32 Cu—64Ⅰ卷(选择题,共42分)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ⅤA族元素的几种气态氢化物中,NH3是稳定性最高的氢化物B.由于C22—和O22+为等电子体,所以可以判断O22+的电子式为C.含离子键的纯净物一定存在金属元素D.某反应X(g)+Y(g)Z(g) △H<0 分两步进行:X(g)+Y(g)W(g) △H>0和W(g)Z(g) △H<0,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2.下列所述事实与化学(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A.能说明盐酸是强酸:2HCl+CaCO3 = CaCl2+CO2↑+H2OB.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 +H3O+ = NH4++H2OC.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CH3COO-+H2O CH3COOH+OH-D.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如下反应,说明氧化性PbO2 >Pb:PbO2+4H++SO42+2e=PbSO4+2H2O页脚内容13.若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2g乙醛中含有σ键3N A B.1.0 L 0.1 mol/L 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 AC.对于Si+O2 =SiO2,每当形成2N A个Si—O键,需断开N A个Si—Si键D.某核素Cl的质量数为a,其摩尔质量为aN A g/mol4.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3-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盐酸时,HCl是还原剂,Cl2是还原产物B.此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NaBiO3>KMnO4>Cl2C.已知Bi为第ⅤA族元素,上述实验说明Bi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D.若有0.1 mol NaBiO3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0.8 mol5.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常数:25℃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页脚内容2A.浓度为0.10 mol•L-1的HCN溶液中c(OH—)= 10-13 mol•L-1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酸溶液中K w:CH3COOH>H2CO3>HCN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溶液的pH:NaHCO3>NaCN>CH3COONaD.浓度均为a mol•L-1的HCN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忽略体积的变化):c(H+)<c(OH—)<c(CN—)<0.5a mol•L-16.T0℃时,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Z(g)(未配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
2014四川高考理综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
地球的质量为M 。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A.2T π= B.2T π= C.T =D.2T π=【答案】B【解析】由于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mG mg r =,而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为2T =,联立得:2T π=。
B 正确。
15.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km ·h -1
s /m 0 40
80 120 20 40 60 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理综考试物理试题
命题人:俞献林 审题人:母明亮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6分,选对不全得3分 共42分)
1. 如图所示,上表面粗糙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半圆柱体上的A 点,在外力F 作用下沿圆弧向下滑到B 点,此过程中F 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小物块运动的速率不变,则
A. 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变大。
B .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摩擦力变大。
C. 外力F 变大。
D. 小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变小。
2、如图所示,水平固定的半球型容器,其球心为O 点,最低点为B 点,A 点在左边的内壁上,C 点在右边的内壁上,从容器的边缘向着球心以初速度v 0平抛一个小球,抛出点及O 、A 、
B 、
C 点在同一个竖直面内,则( )
A .v 0大小适当时可以垂直打在A 点
B .v 0大小适当时可以垂直打在B 点
C .v 0大小适当时可以垂直打在C 点
D .一定不能垂直打在容器内任何一个位置
3.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21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0s 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012s s s =+,两车不会相遇
B .若01s s <,两车相遇2次
C .若01s s =,两车相遇1次
D .若02s s =,两车相遇1次
4.如图所示,绘出了某辆汽车刹车过程的刹车痕(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
v 为刹车前的速度,s 为刹车痕长度。
已知该车在某次撞车事故现场中警察已经测量出碰撞前的刹车痕为20 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已估算出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km/h ,则
车子原来刹车前的速度至少是60km/h B .若已估算出汽车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km/h ,则车子原来刹车前的速度至少是75km/h C .若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km/h ,
则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90km/h D .若已知汽车开始刹车时车子的速度为108km/h ,
则车子发生碰撞时的速度约为78km/h
5、一斜劈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放
一滑块m ,若给 m 一向下的初速度0v ,则m 正好保持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现在m 下滑的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m 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1F ,则m 将保持匀速运
动,M 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
B .在m 上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2F ,则m 将做加速
运动,M 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C .在m 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3F ,则m 将做减速运动,在m 停止前M 对地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D .无论在m 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m 停止前M 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
6.某同学在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地球半径 R=6 400 km 月球半径
r=1740 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0=9.80m/s 2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1.56m/s 2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v=1 km/s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 T=27.3天
光速 c=2.998×108km/s
用激光器向月球表面发射激光光束,经过约t=2.565 s 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
激光信号
A .2t c
B .2vT R r π--
C .2v R r g --'
D .2203
24g R T R r π-- 7.如图(a ),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
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
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
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 与物体位
移s 的关系如图(b )(2
/10s m g =),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
C. 物体的质量为3kg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
m 0v 1F 2F 3F 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8.(18分,每空3分)
(1)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⑴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摩擦阻力,则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未连接纸带前,放开小车,小车能由静止开始沿木板下滑
B.未连接纸带前,轻碰小车,小车能匀速稳定下滑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由静止开始沿木板下滑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轻碰小车,小车能匀速稳定下滑
⑵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取出相
邻的计数点A、B、C、D、E。
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各点间距离用图中长度表示,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可表示为
v C=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可表示为a=______
(3).如图所示为一小球作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
已知A、B、C三点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相等为0.2m.又
量出AB与AC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m,h2=0.3 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
(3)抛出点在A点上方的高度为__________m.(g取10m/s2)
9.(14分)如图A.,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
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比例系数k。
(sin370=0.6,cos370=0.8,g=10m/s2)
10. (17分)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台秤上,手拿一个质量为m,悬线长为
h2
R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且摆球恰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求台秤示数的变化范围。
11.(19分)如图所示,某货场而将质量为m1=100 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 m。
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质量均为m2=100 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
货物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
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
满足的条件。
(3)若μ1=0。
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