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 语文试题
河北保定高阳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三次周练-语文.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允许/陨石/吮吸/殒身不恤B.懒惰/水獭/癞子/万籁俱寂C.攘袂/决心/诀别/难以抉择D.手谕/绝域/熨帖/嘉峪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推崇/追朔/撰写/在所不惜B.书籍/薪水/商榷/名噪一时C.碟片/聘请/扼要/凭心而论D.喧闹/严竣/扉页/催枯拉朽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
(2)如果我能依据一些其有效性在我看来是毋庸的命题来加以证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
(3)按其成就,(华罗庚)已经越过了每一条学院式的要求,但在剑桥大学他从未正式入学, 没有得到博士学位。
A.俭朴/质疑/因而B.简朴/置疑/因而C.简朴/质疑/从而D.俭朴/置疑/从而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读者在未弄清其寄托意义前,也觉得它有完整的欣赏价值,而一旦弄清了它的寄托意义,则倍觉意味深厚,魅力无穷。
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从作品的字句所提供的情景来看,可以组成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其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风俗宛然在目;但从作者的生平背景所提供的材料来看,这又是一首干谒请托的赠诗,作者焦急与渴望的心情昭然若揭。
A.魅力无穷B.宛然在目C.干谒请托D.昭然若揭5.下列各句中,句意不明确、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短短的任职期内,孙中山颁布了许多除旧布新的政令:限期剪辫,劝禁缠足,禁止刑讯,保障人权,禁止买卖人口,禁绝贩卖”猪仔”,保护华侨,严禁鸦片,改革称呼,废止跪拜,禁止赌博,提倡廉洁奉公、民主作风,任人唯贤。
B.由于华罗庚在科学研究史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迁峰会业已闭幕,中国作为主动参与制订客观标准的创建者,其在峰会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B.2012年4月10日晚,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洛阳国花园工作人员表示,盛花期在14日以后,届时人们将能看到浩如烟海、千姿百态的牡丹.C.园内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 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树有198棵,一棵棵古树老态龙钟,如白衣苍狗,在风雨中飘摇。
D.热播电视剧《蜗居》针砭时弊,描述了当今都市持续攀升的房价下各阶层的生活情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瑕不掩瑜,剧情过多讲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有炒作的嫌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天色已晚,我只得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红旗渠精神”展览大厅,抬眼望去,只见长安街两旁华灯初上,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映照着中南海的绿树红墙。
B.此次布克文学大奖,希拉里·曼特尔不仅拔得头筹,将5万英镑收入囊中,而且她的这本小说也有望可能获得世界关注,进一步热销。
C.众所周知,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
许多火灾的起因就是由于使用了质量低劣的电线、电缆造成的。
D.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二届中国全国冬季运动会1月3日晚上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开幕式。
3.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____ ____________,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C.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周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愆期(yán) 垣(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 B.攘诟(òu) 溘死(hé) 傺(chì) 公姥(mǔ) C.伶俜(pīn) 遗施(wèi) 否泰(pǐ) 鲑珍(xié) D.拾掇(chuò) 吐哺(bǔ) 羁鸟(jī) 樊笼(f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雨雪霏霏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欲盖弥彰 C.踯躅不前 情投意和 窈窕无双 藕断丝联D.同心离后 越陌度阡 譬如朝露 守拙田园 3.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
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
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语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挖参人贾平凹此一夏又挖得许多参,蒸晾干后,装一烂篓中往山下城中出售,临走却在院门框上安一镜。
妇人不解,他说这是照贼镜,贼见镜则退,如狼怕鞭竹鬼怕火。
妇人奚落他疑神疑鬼,多此一举,而他正色说:“咱无害人之意却要有防人之心,人是识不破的肉疙瘩,穷了笑你穷,富了恨你富,我这一走,肯定有人要生贼意,这院子里的井是偷不去的,那茅房是没人偷的,除此之外样样留神,那些未晾干的参越发藏好,可全记住?”妇人说:“记住了。
”他说:“那你说一遍。
”妇人说:“井是偷不去的,茅房没人偷,把未晾干的参藏好。
”他说:“除了参,家里一个柴棒也要留神,记住了我就去了。
”妇人把他推出门,而他走得一步一回头。
妇人在家里果然大门不出。
太阳亮光光的,照在门框上的镜子上,一圆片的白光射到门外很远的地方,直落入场外的水池中,水池再把圆片的白光反射到屋子里来。
妇人守着圆片光在屋中坐着,直到太阳坠落,前后门关严睡去。
睡去一夜无事,却担心门框上的镜子被贼偷了,没有照贼的东西,贼就会来。
翌日开门第一宗事,就去瞧镜子。
镜子还在。
镜子里却有了图影。
图影正是自家的房子,一小偷就出现在檐下的凉席上,要偷参,丈夫与小偷搏斗。
小偷个头小,身法却灵活,总是从丈夫的胯下溜脱。
丈夫气得嗷嗷叫,抄一根磨棍照小偷头上打,小偷一闪,棍打在捶布石上,小偷夺门跑了。
妇人先是瞧着,吓得出了一身汗,待小偷要跑,叫道:“我去追。
”拔脚跨步,一跤摔倒在门槛上,看时四周并不见小偷。
觉得奇怪,抬头看镜子,镜子里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个圆白片子。
又一日开门看镜子,镜子里又有了图影,一人黑布蒙面在翻院墙,动作轻盈如猫。
刚跌进院,一人却扑来,正是丈夫。
蒙面人并不逃走。
反倒一拳击倒丈夫,丈夫就满口鲜血倒在地上。
蒙面人入室翻箱倒柜,将所有新衣新裤一绳捆了负在背上,再卸下屋柱上的一吊腊肉,又踢倒堂桌,用镢挖桌下的石砖地,挖出一个钱匣,把匣中大把大把的钱票塞在怀里。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周周练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周周练试卷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恁.地(nèn)玷.辱(zhān)酒馔.(zhuàn) 搠.倒(suò)B.连累.(lěi) 髭.须(zī)洗漱.(shù) 剜.心(wān)C.提.防(dī) 彤.云(tónɡ)庇.祐(pì) 仓廒.(áo)D.赍.发(jī) 供.桌(ɡōnɡ)央浼.(měi) 模.样(m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妨碍安分随遇而安鸦鹊无声B.尴尬亲眷贪脏枉法碎琼乱玉C.盘缠迤逦余音绕梁交头结耳D.沽酒忏悔素不相识吃饭防噎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下________,尤其是要重视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机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2)T172次列车乘务人员巧立“资讯发布栏”,使过去旅客心存的________能够迅速得到解决,此事,在各列车中成为美谈。
(3)虽然会议仅有半小时,却达到了两个小时的目的,与会者聚精会神,听完领导和各方人士代表的发言,既没有疲劳感,更没有________感,而觉轻松愉快。
A.工夫疑惑絮叨B.工夫困惑絮烦C.功夫疑惑絮烦D.功夫困惑絮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人一直以为,宽容就是纵容罪恶,所以常常睚眦必报。
这样,导致许多人终日生活在仇恨之中。
当然罪恶一定要受到惩处,这样才显得天理昭然....。
B.国际社会上,一些国家希望借中国的力量来制衡美国;也有一些国家则只要美国不为..已甚..,就希望同美国继续友好往来。
C.某国际运动品牌公开承诺,会在2020年前淘汰其供应链中所有有毒有害物质,身先..士卒..响应绿色和平的号召,带动纺织业做出“无毒”改变。
D.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九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十九次周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 ——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
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
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
“小溪流下去,绕山,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
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
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
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
《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2013-2014高三年级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D(D项所说的是一种结论,这种结论以应取“黄沙直上”的结论为前提,所以颠倒了依据与结论的关系。
) B。
(B相对应的语句在第二段,原文中“‘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沈祖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沈祖A。
(“黄河远上”是近300年来才出现的,而后取代“黄沙直上”,选项中“一千多年来”与此不符。
) 二、4.B.“疑”为迟疑、犹豫之意。
5.D.②⑥都不是直接表现孔觊孔觊.对比(1分)。
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或:反衬。
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
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
答对偶不给分。
.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1)BE(B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E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
)(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都答对给5分) (2)①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
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
(2分)②做学问自视甚高。
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
(2分)③面对强权有傲骨。
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9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幽咽.(yàn)数.罟(cù)渚.清沙白(zhǔ)B.朔.漠(shuò)迸.发(bèng)嘈.杂(cāo)磨牙吮.血(shǔn)C.飞湍.(tuān)蛟.龙(jiāo)宵柝.(chè)呕.哑嘲哳(ōu)D.猿猱.(náo)贾.人(gǔ)砧.声(zhēn)钿.头银篦(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崔嵬谪居弩马扪心自问 B.青冢饿殍红绡契而不舍C.骐骥庠序浮躁余勇可贾 D.峥嵘惘然攀缘以手抚赝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对于大家辛辛苦苦取得的成绩,她不赞一词....,相反还说了不少风凉话。
C.领导干部应该多到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不能粗枝大叶,大而化之....。
D.市中心商厦一楼的窗户全都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走过60年发展历程的铁道部,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壁垒。
C.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周练三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泊(bó)飘泊.停泊.水泊.梁山淡泊.明志
B、载(zài)载.体下载.风雪载.途载.歌载舞
C、应(yīng)应.该应.届应.接不暇应.有尽有
D、模(mó)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共商国事关怀备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装潢稗官野史坐收鱼利万变不离其宗
C、寒暄山清水秀融会贯通制之死地而后生
D、肖像一筹莫展优柔寡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A、制止和规范权力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B、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靠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①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
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君”和宗教权威的“神”手中。
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什么样的目的,“君”和“神”都决不会放弃对话语权的掌控,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君神时代”。
非官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教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向媒体“投稿”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是因为“编辑”作为话语权的“签证官”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编辑时代”。
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亦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的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②“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
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
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
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为“话语暴民”。
③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
当我们访问网上任何一个“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
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
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
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
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5、下列对“话语暴民”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话语暴民”造就了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C、“话语暴民”占据了网上“群言堂”,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
D、“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
6、下列对“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C、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
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群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
B、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
C、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
D、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通过全力遍罚,让法律把“暴民”完全变成“良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太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
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②(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
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
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
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
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
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
北方悉平。
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
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③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
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
三年,立为任城王。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书》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及:达到
D. 召彰诣.行在所诣:前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 尔其.戒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 虏乃.退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 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答案:
1、B
2、D
3、C
4、D
5、D
6、B
7、C
8. C
9. B
1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