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教学计划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实物图片和原理图。
2. 利用动画演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并简要描述其工作流程。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1. 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2. 执行器:喷油器、点火器、节气门控制单元等。
3. 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结构和功能。
4. 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自诊断系统(OBD)、故障码读取与清除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示意图,展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利用模拟故障实例,讲解故障诊断方法及故障排除技巧。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故障案例,运用故障诊断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燃油喷射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的基本原理。
汽车发动机实训指导书

汽车发动机实训指导书
1. 实训目的
本实训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理解和熟练掌握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并能够进行常见故障的排查和维修。
2. 实训内容
2.1 发动机原理
- 研究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基本原理
- 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
2.2 发动机组装与拆卸
- 研究发动机组装和拆卸的操作流程
- 通过实际操作,练发动机的组装和拆卸技巧
2.3 发动机调整与检测
- 研究发动机的调整和检测方法
- 掌握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调整和燃油系统调整技术
- 研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检测
3. 实训安全注意事项
- 实训期间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
- 遵守实训场所的安全规定,禁止随意操作或触摸设备
- 禁止在实训区域内吸烟、吃东西或乱丢垃圾
- 注意保持实训场地的整洁,禁止乱堆放工具和材料
4. 实训评估与考核
本次实训将根据学生的实操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训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核。
请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认真研究和参与实训,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以上为汽车发动机实训指导书的主要内容概述,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实训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
任何有关实训的问题和困难,请随时向实训辅导员或实训教师咨询。
祝愿大家在实训中取得好成绩!。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 发动机的分类2.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2.1 机体组2.2 曲柄连杆机构2.3 配气机构2.4 燃油系统2.5 冷却系统2.6 点火系统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2 两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4. 发动机性能指标4.1 功率4.2 扭矩4.3 燃油消耗率5.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5.1 维修注意事项5.2 保养周期及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发动机各部件的相互关系。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重要性。
3.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和点火系统,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党宁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服务组党宁伟本学期我担任14级汽修(1)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工作,周授课4节。
本学期该课程授课计划如下:一、课程性质、目标定位:本课程是汽修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是汽修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学到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灵活的引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14级汽修(1)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完成。
第一阶段:新课教学,主要完成丰田5A汽油发动机的拆检及丰田卡罗拉发动机故障检测知识的教学任务。
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全面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
本学期主要讲授的内容是第一章: 丰田5A汽油发动机的拆检,其主要内容为:丰田5A汽油发动机的总体拆;重点、难点是丰田5A汽油发动机配气机构拆检、丰田5A汽油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拆检;第二章:丰田卡罗拉发动机故障检测。
主要内容为:丰田卡罗拉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原理。
重点、难点是丰田卡罗拉发动机的故障检测。
本课程是汽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维修能力和故障分析力打下坚定基础。
培养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维修本领。
三、本期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操训练,让学生掌握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简单的汽车故障维修。
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逐步学会观察、分析、概括。
会用归纳,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排除故障。
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是丰田5A汽油发动机配气机构拆检、丰田5A汽油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拆检;丰田卡罗拉发动机的故障检测。
《汽车发动机》授课计划书

教师授课计划书
时间: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
授课班级:139汽修
审批签字
教研组长:审批时间:
教务主任:审批时间:
教务校长:审批时间:
制订时间:
课时分配方案
授课周数:22 周
周课时数: 8 节
授课总课时数:176 节
其中:
理论授课:16 节
实验课时数:156 节
复习考试课时: 4 节
机动:0 节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过程安排
____ ___年度______学期考试成绩试卷分析表(期中)学科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 年月日
____ ___年度______学期考试成绩试卷分析表(期中)
学科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 年月日
本学期教学计划实行反思。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优势和应用。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认识。
第二章:传感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 理解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2.2 教学内容1. 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检测传感器信号。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检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执行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 了解执行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发动机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熟悉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参数。
3. 展示:展示发动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的图片或视频。
4.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操作发动机模型,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第二章: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熟悉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步骤和方法。
3.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材。
2. 教具:发动机模型、工具、设备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步骤和方法。
3. 演示:演示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操作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发动机两大机构,5大系统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2.掌握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
3.掌握各总成、零件损伤检验方法、修理工艺或调整方法;
4.掌握典型汽车发动机各总成及其部件的作用、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拆装工艺和维修方法,熟悉常用维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力求把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并能够运用基本知识举一反三,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尽量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文字描述方面力求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汽车维修中出现的常见故障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提前认真备好课程,自己要熟悉教材,抓好着重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完全吸收,从而提高实际实操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设想
教学对象是16汽修专业的学生,学生还没接触过汽车相关知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又是重点和难点。这些学生的素质和学习兴趣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尽量从基础专业知识点讲起(参差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从实践出发,学以致用的知识,理论性的知识尽可能少上,以实训室项目教学法为主,引导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本课程教学中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5.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1、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冷却的诊断与排除;
教学措施
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记不住学不懂的症状,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从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入手,提高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然后通过穿插引入,使学生能够慢慢正确看待本门课程。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课尽量生动形象,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法教学。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理解情况及接受情况,详细认真耐心的讲解专业知识,努力做到不让每一位同学掉队,从而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专业能力。
汽车发动机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中心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学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班级:15汽修2、3、4、5教师:
授课周数
周课时
授课总时数
其 中
理论授课
实验、实训
复习考试
机 动
18
4
72
48
18
2
2
教学起始
章 节
第1章
发动机总论
教学截止
章 节
第4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教材分析
本书着重强调发动机构造和基本原理、应用性强的内容,使整体的理论难度降低,但同时又能保证相应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