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后半部分知识点整理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总结梳理(一)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总结梳理(一)引言概述:《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巨著,记录了从夏朝到汉朝初期的历史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价值。
本文旨在对《史记》的选读基本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梳理,帮助读者加深对史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正文: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1. 司马迁的生平和成就2.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动机和目的3. 《史记》在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价值4.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和写作风格5. 司马迁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影响和启发二、《史记》的组成和结构1.《史记》的总体框架及各种体裁的应用2. 《史记》的布局和章节划分3. 《史记》的内容和主题分类4. 《史记》的编纂思想和方法5. 《史记》的特点和价值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三、《史记》中的重要历史人物1. 始皇帝秦始皇2. 诸葛亮3. 孙权4. 刘备5. 清朝的康熙帝四、《史记》中的重要历史事件1. 秦朝的统一战争2.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3. 唐朝的开创和繁荣4. 辽金元时期的战争与交往5. 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挑战五、《史记》中的历史观点和学术争议1. 司马迁对中国封建制度的看法2. 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3. 司马迁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4. 《史记》中存在的历史资料的真实性问题5. 司马迁历史写作思想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影响与启示总结:通过对《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的总结梳理,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古代史学巨著的价值和意义。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对中国文化和国家历史的解读和反思。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史记》的精髓,对中国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史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史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仲尼弟子列传》篇1.《仲尼弟子列传》是《史记》的第一篇,主要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及其传记。
2.本篇中有关墨子、荀子、公孙龙、子夏、子路等人的传记。
二、《伯夷、管仲列传》篇1.本篇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爱国志士伯夷和鲁国宰相管仲的生平事迹与传记。
三、《乐毅列传》篇1.本篇记载了春秋时期军事将领乐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成功击败齐国的战争经历。
四、《孙子吴起列传》篇1.本篇记载了春秋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五、《穰侯列传》篇1.本篇记录了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穰侯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晋国的政治和军事建设方面的贡献。
六、《孟子荀卿列传》篇1.本篇记载了孟子和荀卿两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的传记,及其对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发展影响。
七、《滑稽列传》篇1.本篇主要是收集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和寓言,通过描述这些人物的故事来反映社会风俗和政治现象。
八、《赵太后列传》1.本篇主要记载了赵国太后的生平事迹和在政治上的才能,以及她对赵国和中国历史的影响。
九、《孝文本纪》篇1.本篇主要记载了汉文帝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政绩和贡献。
十、《文功列传》篇1.本篇主要记载了秦朝将军白起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战争征服过程中的功绩。
十一、《项羽本纪》篇1.本篇主要记载了秦朝灭亡后楚国的建立和楚王项羽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楚汉战争中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十二、《传》篇1.《传》篇主要是司马迁对《史记》撰写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自我解释和自述。
2.这篇文章还包括了司马迁对历史学的理论观点和历史的价值判断,对于理解《史记》的编撰原则和风格特点有很大的帮助。
上述就是《史记》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史记》全书的内容,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人物有着深刻的记录和描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文言知识

传》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列传》 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高祖本纪》
1、愿枉车骑过之 2、公子过谢侯生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访问 经过 错误、过失
1、所以不报谢者
感谢
2、公子过谢侯生
•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假使(连词)
• 则楚易败也
就(承接连词)
• 请今进兵
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表敬副词)
•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代词)
• 莫能仰视。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 然今卒困于此
可是(转折连词)
• 然今卒困于此 终于(副词)
• 江东虽小
虽(转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 乃引兵解而东归 向东(名词作状语)
辞别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道歉
1、五霸之伐也 2、其后秦伐赵 3、平伐其功
伐,功业 攻打 炫耀
1、所以不报谢者
报答
2、士不敢弯引而报怨 报仇
3、似报主知
报告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答复
过: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行过夷门,见侯生
访问 经过
之:
此五霸之伐也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拉 )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则幸得脱矣 ③ 而君亦幸赦臣
(宠 幸) (侥 幸) (幸而,幸好)
顾
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高中史记选读知识点总结

高中史记选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
在高中史记选读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学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多样性和思想变革的重要性。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在高中史记选读中,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变革、法家和儒家的兴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变迁。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统、思想变迁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中古史1. 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以及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和教育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海外贸易。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航海技术、以及海外贸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海上贸易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和对外关系。
在高中史记选读中,对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对外关系、以及中华文明的东传西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4. 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状况和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状况、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中国近代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
高中史记选读中对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社会变革、以及科举制度的衰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力和结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史记》文言知识整理

这是我制定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意见》里的一段话,望高三老师们参考。
“改变以往复习不重视《<史记>选读》的观念, 因为从高考题看,来自《<史记>选读》的考查点甚至多于必修教材,而我们在高二时又只是选修了部分篇目,因此,本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史记>选读》的复习。
教师要分工合作,对《<史记>选读》逐篇梳理,力争通过复习,大大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库,特别是实词库”。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工作很重要,也很费时费力,希望备课组老师分工合作,仿照《伍员之死》和《张骞》的整理模式进行整理,力求呈现重点,并前挂后连,将复习过的内容及时回顾进去,形成文言知识体系,我也会陆续补充完善。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伍员之死重点掌握: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②丢弃,散落——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二、俾(bǐ),使。
——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三、望,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四、幸,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
过,责备。
报,回信)《报任安书》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六、吊,①慰问。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七、殊,①很,极。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不同——殊.途同归课文例句: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
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
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
望,怨恨。
《史记》知识点梳理汇总复习资料doc

引言概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中国历史专著,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从上古到汉代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内容丰富多样,开创了中国史书的编纂风格,影响深远。
正文一、《太史公自序》的重要性《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序言部分,其中包含了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和意图,阐述了他撰写《史记》的动机和理念。
《太史公自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为读者了解《史记》的背景和立意提供了重要线索。
小点详述:1.司马迁的身世与学术背景2.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机和目的3.《太史公自序》的文风和修辞手法4.《太史公自序》对后世历史学的影响5.《太史公自序》的文学价值与审美追求二、史书的分类及《史记》的重要地位史书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小点详述:1.史书的分类与特点2.《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关系及差异3.《史记》对后世史书的影响与传承4.《史记》的主要特点与创新之处5.《史记》的地位与意义三、《史记》的传世与演变《史记》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传抄、刊定和传播的过程,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个版本。
这些版本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差异,还在注释、编排和传承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
小点详述:1.《史记》的传世史与抄本研究2.《史记》的早期刊本与版本传承3.《史记》的版本差异与文本校勘4.《史记》的注释与评价5.《史记》的影响与流传四、《史记》的历史价值与批评《史记》的价值不仅在于记载了丰富翔实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更在于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独特的史观,成为了后世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史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批判。
小点详述:1.《史记》的历史价值与重要意义2.《史记》的历史真实性与偏见性3.《史记》的历史思想与史观4.《史记》的文学性与艺术性5.《史记》的争议与批评五、《史记》的影响与接受《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韩国、等东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高二《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 - 副本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重点文言知识复习学案《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整理一、解释加点实词: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绐:乃绐.为谒曰田父绐.曰:左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3.(1)因重敬之,引.入坐(2)沛公引.兵西(3)公子引.车入市(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5)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6)左右或欲引.相如去(7)自引.而起,袖绝。
(8)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9)将军夜引.弓(10)为公子先引.(11)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12)恭疏短引.4.无所诎.5.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王必无人,臣愿捧璧往使6.摄.衣(1)谢.之,延上坐(2)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乃谢.客就车公子过谢.侯生(3)朱亥故不复谢.(4)旧时王谢.堂前燕(5)多谢.后世人7.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8.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9.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则.不可,因而刺杀之10.告谕.之11.(1)非有功伐.此五霸之伐.也(2)不伐.己功平伐.其功(3)齐师伐.我乘危伐.丧12.示.鲁父老项羽头13.楚兵罢.食尽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14.(1)沛公又让.不受(2)小子何敢让.焉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3)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4)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15.(1)诸将鲸布皆属(3)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4)屈平属.草稿未定(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6)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7)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8)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0)冠盖相属.于魏答案:1.责同债2.欺骗3.(1)延请(2)率领(3)调转车头(4)延请(5)延请(6)拉(7)牵,引(8)举,拿(9)拉开弓(10)引导(11)引用(12)一种文体 4.诎同屈,理亏 5.如果 6.整理/(1)道歉(2)辞别(3)感谢(4)建在台上的房屋(5)告诉7.处死 8.约束,规约 9.若,如果。
史记每章知识点总结

史记每章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讲述了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转变,以及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还介绍了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辉煌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文明在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
包括古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国家、古印度的吠陀文化和婆罗门制度、古中国的礼乐制度等。
同时还介绍了这些古代文明在科学、技术、艺术和思想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和古中国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以及它们对西亚、中亚、南亚和东亚其他地区的影响。
同时还介绍了古代文明之间的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
第四章:古代文明的衰落与灭亡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文明的衰落与灭亡。
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和古中国在自然灾害、外来入侵和内部矛盾等因素下的衰落与灭亡。
同时还介绍了古代文明的遗产与继承。
第五章:古代文明的影响与启示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文明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与启示。
包括古埃及的宗教思想、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建设和法律制度、古印度的数学和医学、古中国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等。
同时还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启示对当代世界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后半部分知识点整理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
一、重要实词、虚词
1、解释加点字意思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
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以为.怯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长于.臣
C、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欲以.客往赴秦军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B、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若.教淮阴侯反之
C、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吾攻赵,旦暮且.下
D、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荆轲嘿而.逃去
二、通假字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直夜溃围南出
B、吾曩者目摄之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3、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B、人言公之畔
C、项王自度不得脱
D、复为羽声忼慨
三、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2、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 C )例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豪杰蜂.起
B皆谦而礼.交之
C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D乃晨.炊蓐食
3、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A )例句: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A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B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
四、古今异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意气激昂
2、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B )
A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
..也
B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
C乃为尔女子
..所诈
D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
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D )
A力能扛鼎,才气
..过人
B放逐义帝而自立
..
C过客
..以观公子
D此臣之日夜切齿
..腐心也
五、特殊句式
1、判断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2、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D )例句: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而如姬最幸
C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D项王军壁垓下
3、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B )例句:冤哉,亨也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甚矣吾不知人也
C群臣侍殿上着
D光窃不自外
4、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 A )例句: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A麾下壮士骑从者百八余人
B与籍避仇于吴中
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请救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