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4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免费下载】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礼: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统治阶段或是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 是一种社会意识,比较抽象,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构成。
2、吉礼:是祭祀之礼,即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分天神、地祀 、人鬼三门,共计 12 项,其内容很繁杂。
3、嘉礼: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主要包 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与《大智度论》,合称“四论” 属于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
5、律学: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P42 页) 答: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1)、《周礼》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官制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
(答案顺序可能会有变动,以文字为主,正确答案已标红加粗)题目1、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
A.唐诗
B. 宋元话本
C. 宋词
D. 元曲
题目2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 气韵生动
B. 小巧精美
C. 怪诞离奇
D. 朴质浑厚
题目3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 云南
B. 西藏
C. 台湾
D. 青海
题目4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1.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 楚辞B. 《易经》C. 《诗经》D.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2.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A.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B.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3.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A. 《老子》B. 《庄子》C. 《论语》D. 《周易》4.()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A. 《史通》B. 《通典》C. 《晋书》D. 《隋书》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 西汉时期B. 两汉之际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6.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8.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A. 《丽人行》B. 《将进酒》C. 《蜀道难》D. 《梦游天姥吟留别》9.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C.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D.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B. 儒学的繁荣C.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D. 玄学的兴起11.“心性本觉”是()佛教的思想A. 中国B. 印度C. 南亚D. 西藏12.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A.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B.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B.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C.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D.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1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 黄金时代B. 鼎盛时代C. 轴心时代D. 蜕变时代16.“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

2022年秋季学期中华文化概说第4次平时作业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的提法。

单选题(6分)6分A.伏羲B.黄帝C.鲁班D.董仲舒2.由()主持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向国人系统地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它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单选题(6分)6分A.徐继畲B.姚莹C.何秋涛D.林则徐3.讲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单选题(6分)6分A.《论语》B.《荀子》C.《易》D.《礼记》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单选题(6分)0分A.地理环境B.人文环境C.自然环境D.生活环境5.“十三经”正式形成的时代是()。

单选题(6分)6分A.唐代B.明代C.元代D.宋代6.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多选题(8分)8分A.预言B.对联C.字谜D.姓名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新兴,出现了一批民间私学大师,他们是()。

多选题(8分)0分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8.“中医学”四大经典是指()。

多选题(8分)0分A.《神农本草经》B.《金匮要略》C.《伤寒论》D.《皇帝内经》9.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具有()特点。

多选题(8分)8分A.大B.深C.庄D.高10.夏、商、周三代,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多选题(8分)8分A.礼、乐B.书、数C.六艺D.射、御11.中国古代绘画中彩色画远远多于水墨画。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12.商代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13.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文化的范畴。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14.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最古老的文字。

判断题(6分)6分A.正确B.错误15.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这意味中国没有逻辑分析传统。

判断题(6分)6分A.错误B.正确。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四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A.宋元话本B.宋词C.唐诗D.元曲【答案】:A2.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A.气韵生动B.怪诞离奇C.朴质浑厚D.小巧精美【答案】:A3.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西藏B.青海C.台湾D.云南【答案】:A4.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答案】:D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C.儒、道、墨、阴阳D.儒、道、法、阴阳【答案】:A6.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

A.王实甫B.白朴C.关汉卿D.马致远7.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 )A.《庄子》B.《史记》C.《春秋左氏传》D.《诗经》【答案】:B8.()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

这正是中华民族善良、淳朴、团结、友爱这一民族特性的深厚社会道德基础。

A.德B.善C.“礼”D.“仁”【答案】:D9.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就是()。

A.兼爱B.“礼”和“乐”C.法治D.无为【答案】:B10.()将百姓比喻为水,君主比喻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形象地揭示了百姓与君主二者关系的实质。

A.荀子B.唐太宗C.孔子D.孟子【答案】:B1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A.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B.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C.乐府诗D.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答案】:ABD1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

A.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和编制的《大明历》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C.刘徽的《九章算术注》D.造纸术13.隋唐时期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13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三、论述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

P4-5(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P13-14(1)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2)语言记录并保存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同社会有密切关系。

(3)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能够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_形考作业(4)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_形考作业(4)

个人主页/我的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形考作业4开始于2021年05月7日 Friday 17:41状态已结束完成于2021年05月7日 Friday 17:41用时8 秒评分0.00/100.00试题1未作答满分4.00祖先崇拜的本质则是()。

选择一项:A.人类自身的神化B.自然力的人格化C.人类自身的人格化D.自然力的神化正确答案是:人类自身的神化试题2未作答满分4.00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选择一项:A.孔子B.韩非子C.墨子D.老子正确答案是:老子试题3未作答满分4.00佛教在()传入中国。

选择一项:A.三国时期B.唐朝C.西汉末年D.宋朝正确答案是:西汉末年科举制起源于隋,完备于( )。

选择一项:A.宋B.清C.唐D.明正确答案是:唐试题5未作答满分4.00“温故知新”是()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

选择一项: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正确答案是:孔子试题6未作答满分4.00中国私学开创于()时期。

选择一项:A.春秋时期B.汉唐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正确答案是:春秋时期试题7未作答满分4.00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

选择一项:A.先秦B.秦汉C.西汉D.东汉汉代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成为了汉朝文化思想的主流。

选择一项:A.玄学B.儒学C.墨学D.理学正确答案是:儒学试题9未作答满分4.00战国时期并称为显学的是()。

选择一项:A.儒法B.道墨C.儒墨D.儒道正确答案是:儒墨试题10未作答满分4.00孟子主张()。

选择一项:A.善恶论B.无善论C.性善论D.性恶论正确答案是:性善论试题11未作答满分4.00丝绸之路东起()。

选择一项:A.长安B.开封C.洛阳D.成都唐代高僧玄奘撰写了()一书。

选择一项: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正确答案是:《大唐西域记》试题13未作答满分4.0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传到日本后,被日本医学界视为药物学范本,他们编写了适合日本的药物学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

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

2:简述汉语的特点(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

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2)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3)繁多的量词(4)庞杂的补语(5)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答: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

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亲亲:就是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孝相应。

2、尊尊:就是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要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逾越,与“忠”相适应。

3、长长:就是强调年幼者应尊重年长者,与“义”相适应。

4、贵和尚中:贵和尚中思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通过一定的调节,可以达到平衡和谐,促进事物发展变化。

5,、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以人为本,要么是以神为本,要么是以物为本。

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二、简答题
1、简述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

(P215页)
答: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发展与西周。

二是宗法礼治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商,完备于西周。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

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西周法律是夏商的继承和发展,总的来说是以礼为法的。

2、简述以礼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

(P224--P225页)
答:(1)主张“正名”,以法律严格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

(2)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的权力应归天子。

(3)主张“父子相隐”,即父子之间应互相隐瞒犯罪,不应相互告发。

(4)反对“铸刑鼎”,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反对不符合礼治的法令,主张“为国以礼”,用礼来指导立法。

3、王夫之的“法治”观中的民主因素是如何表现的。

(P248页)
答:(1)主张“法治”须“循天下之公”。

(2)主张“法治”须维护民族利益。

(3)主张“法治”须体现尊君分权的原则。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

(P215页)
答:(1)自然压迫。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限制,原始人类无法摆脱外界自然力的威胁和束缚,对自身的存在(生、死、梦等)和自然界的存在(风、雨、雷、地震等)均无法理解而又试图寻求答案,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认为一种超自然力存在,主宰着一切。

(2)社会压迫。

国家形成之后,阶级压迫比自然压迫更为惨重,人们对贫富、剥削、战争等无法解释,也将
其归咎于神的安排。

(3)阶级统治的需要。

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解释其政权的合理性,便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神”已不再只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更是被统治者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

2、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价值?(P259---P264页)
答:(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各国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例如环境卫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病,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存在。

我们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天人合一“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贵和尚中。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的中和思想,一直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也影响着官员的执政理念,成为中华民族观念的核心部分。

讲求和谐,不走极端,求同存异,使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一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中发展,避免了中国统文化的断裂和社会的崩溃。

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处理现代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运用它。

(3)以人为本。

中国的思想家门,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家,反对神本主义的思想,坚持人本主义的立场,他们关注的是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神上。

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它把道德的完善和实践放在第一位上。

每个人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一套相应的道德准则来约束人、规范人,而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义务也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这样,社会生活秩序就会有序运转,人在这样的规则指导下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4)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就是要求人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主要就是靠这样的精神来完成的。

刚健有为的思想是和独立人格的坚持是相联系的,这种坚持,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武力所屈服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前行的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今天,这样的精神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分析题
1、简要分析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

(P225页)
答:(1)主张人性善,“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

他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人之本性。

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2)主张仁政就是对人们“省刑罚,薄税敛。

”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3)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

主张国家的治乱,取决于”圣王“、”贤臣“,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