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

脂肪腈用金属镍作催化剂加氢还原,可得到伯胺、仲胺和叔胺 RCN + 2H2 → RCH2NH2 2RCN + 4H2 → <RCH2>2NH + NH3 3RCN + 6H2 → <RCH2>3N + 2NH3
如果需制取不饱和碳链的脂肪胺〔如十八烯胺〕,则氢化 反应可在有氢饱和的醇中进行.
C 1H 6 3 3
C3H
N +C3XC H-
石油醚溶剂
l
C3H
加压 80oC 1h
. C3H
C 1H 6 33 N+C3HX C3H
பைடு நூலகம்
表活剂 1631
5.2.2 含杂原子的季铵盐
5.2.2.1 含氧原子 5.2.2.2 含氮原子 5.2.2.3 含硫原子
含酰氨基的 5.2.2.1 含氧原子
含醚基的
吗啉环、吡啶环、咪唑环、哌嗪环、喹啉环
缓蚀剂、纤维柔软剂、抗静电剂等
鎓盐型 鎓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性剂是指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 的亲水基团N原子为其它可携带正电荷的元素 如:P、As、S、I 等时的表面活性剂.
杀虫剂、杀菌剂、阻燃剂
5.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溶解性
R1 |
R2-N+-CH3 X- 季铵盐
胺盐型:长链烷基伯胺盐、仲胺盐、叔胺盐型
高级伯、仲、叔胺与酸中和便成为胺盐 伯胺盐 R-NH2HCl 仲胺盐 R-NH<CH3>HCl 叔胺盐 R-N<CH3>2HCl 常用的酸有盐酸、甲酸、乙酸、氢溴酸、硫酸等
5.2.5.1 长链烷基伯胺盐酸盐
合成: RNH2+HCl→RNH2·HCl
表面活性剂应用导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H3
CH3
CH3 C CH2 C
CH3
CH3
CH3
+
OCH2CH2OCH2CH2 N
CH2
CH3
· Cl-
5、3 几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含杂环得季铵盐
季铵盐分子中所含得主要就是吗啉环、 吡啶环、 咪唑啉环、 哌嗪环、 喹啉环,等。
主要用作:
湿润剂、洗涤剂、杀菌剂、缓蚀剂、纤维柔软剂、 助染色剂、抗静电剂、分散剂、起泡剂,等。
Krafft 点= a + bn
a,b --常数;n --碳链所含碳原子得个数。 依此式:碳链越长,n值越大,则Krafft点越高,溶解度越
低。
5、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得性质
(2)Krafft 温度点 ①Krafft点与疏水碳链长度得关系 同系物得碳氢链越长其Krafft点得温度越高。通过
Krafft点可以衡量表面活性剂得溶解性能。
5、3 几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含杂环得季铵盐 ①含有吗啉环得季铵盐
+ C16H33 N
O· HCl · (SO3OCH3)-
CH3
N-甲基-N-十六烷基吗啉甲基硫酸酯盐
5、3 几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含杂环得季铵盐
①含有吗啉环得季铵盐
+ RN
O· Cl-
R
吗啉季铵盐可作为润湿剂、洗净剂、杀菌剂以及润滑剂组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得Krafft点就是表征其在水溶液中 溶解性能得特征指标:
Krafft点越高,表面活性剂越难溶,溶解度越低;
Krafft点越低,表面活性剂越易溶,溶解度越高。
5、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得性质
(2)Krafft 温度点 ①Krafft点与疏水碳链长度得关系
表面活性物质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物质名词解释
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 active agent)是指具有较高浓度时在
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在水与脂肪之间形成乳液、胶体等分散体系,促进液体的乳化、分散和稳定。
表面活性物质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亲性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含有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清洁、乳化和增湿性能。
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硫酸盐、磺酸盐和羧酸盐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洗发水、护发素等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含有正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柔顺、防静电等性能。
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季铵盐、季胺盐和高锰酸钾等。
它们在洗衣剂、洗涤剂、护发素、柔顺剂等产品中被广泛应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不带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秀的分散性、乳化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醇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
它们在乳化剂、稳定剂、润滑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两亲性表面活性剂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亲油性,能够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乳液。
常见的两亲性表面活性剂有磷酸盐和胆酸盐等。
它们在制备乳液、凝胶和胶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表面活性物质可通过改变液体表面的物理性质,使其润湿性增
强、虹吸力加大、粘附力减小等,从而实现润滑、清洁、乳化、分散、稳定等功能。
在家庭和工业领域,表面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清洁剂、洗涤剂、日化产品、医药制剂、油墨、涂料等各个领域。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表面活性别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性;2、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按分子量分类,可将分子量大于104者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在103~104者称为中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及分子量在102~l03者称为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在这些分类方法中常用的是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来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既是具有阴离子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它们在整个表面活性剂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世界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40%属于这一类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相反。
如图所示,其亲水基一端是阳离子,故常称之为“逆性肥皂”或“阳性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大多呈酸性。
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一般为中性或碱性,与前者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在中和时,各自的酸碱强度不同而造成的。
3、两性表面活性剂广义地说,所谓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然而,通常所说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表面活性剂。
换言之,单就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来讲,在憎水基一端既有阳离子(+)也有阴离子(-),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类其中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加水能呈透明溶液,泡沫多去污力好。
可看成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代表。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无论是在酸性、中性或碱性都易溶于水。
即使在等电点也无沉淀,且在任何pH值时均可使用。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成。
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方面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越。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表面活性别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性;2 、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3 、按分子量分类,可将分子量大于104 者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在103~104 者称为中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及分子量在102~l03 者称为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
在这些分类方法中常用的是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来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既是具有阴离子亲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它们在整个表面活性剂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世界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40% 属于这一类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相反。
如图所示,其亲水基一端是阳离子,故常称之为“逆性肥皂”或“阳性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大多呈酸性。
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一般为中性或碱性,与前者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在中和时,各自的酸碱强度不同而造成的。
3、两性表面活性剂广义地说,所谓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
然而,通常所说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表面活性剂。
换言之,单就两性表面活性剂结构来讲,在憎水基一端既有阳离子(+) 也有阴离子(-) ,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由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类其中的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加水能呈透明溶液,泡沫多去污力好。
可看成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代表。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无论是在酸性、中性或碱性都易溶于水。
即使在等电点也无沉淀,且在任何pH 值时均可使用。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成。
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方面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越。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其他一些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仲烷基磺酸盐(SAS)、α—烯烃磺酸盐(AOS)、醇硫酸盐(FAS)、—磺基脂肪酸酯盐(MES)、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虽然可以渭单独作为洗涤剂主成分,但通常是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配合使用。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目前洗涤剂中仍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正在日益增加,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使用量较少。这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经济成本决定的
最早使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肥皂,曲于它对硬水比较敏感,生成的钙、镁皂会沉积在织物和洗涤用具的器壁上影响清洗效果,因此已被其他表面活性剂所取代。目前肥皂主要在粉状洗涤剂做泡抹调节剂使用,由于它易于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所以在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结合使用时,可起到“牺牲剂”作用,以保证其他表面活性剂作用充分发挥。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系由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类,如卖泽类表面活性剂。本类水溶性和乳化性很强,常用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是由聚乙二醇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类,商品名为苄泽。常作为乳化剂和增溶剂。因聚氧乙烯聚合度和脂肪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品种,常用的品种有西土马哥(由聚乙二醇与十六醇缩合而成)、平平加O(由15单位氧乙烯与油醇形成的缩合物)及埃莫尔弗O(由20单位氧乙烯与油醇形成的缩合物)等。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本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与疏水基相连的亲水基是电性相反的两个基团,即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性、去污力;在酸性介质中呈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杀菌力。
表面活性剂选论阳离子

由相应的胺用盐酸、醋酸等中和而得。 其中R=C12-C18,R1、R2=-CH3、-CH2CH3、-CH2CH2OH等,X为无机酸或有机酸。 反之,Krafft 点越低,说明该表面活性剂越容易溶解,溶解性能越好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氯)化铵(1227) 如2-烷基-N-甲基咪唑啉硫酸甲酯盐: XCG SD-2系列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抑制金属腐蚀、良好的软化纤维和消除静电性能,还有优良的乳化、分散、起泡 、杀菌和高生物降解等性能。 由高级烷基胺和低级卤代烷反应制得 [C14H29-N+(CH3)3]•Cl- R为C8-C22饱和或不饱和烷烃。 叔胺与氯甲烷反应便可制得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质:易溶于水,呈透明溶液状 1)防水性和柔软平滑性:
70 50~75 52 26.7 16.1 0.85 0.48 0.10 0.096
84
75
81 74.5 74 62 72 52.6 54
带有C15以下烷基链的活性剂易溶于水,而C15以上的则水溶性 较低,难溶于水 单长链烷基季铵盐能溶于极性溶剂,但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双长链烷基季铵盐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溶剂 季铵盐的烷基含不饱和基团时,能增加它们的水溶性。
I
28
45
表面活性
[甲C醛14-H2甲9-酸N法随+合(C成H着3的)3部]•烷C分l-烷基基季碳铵盐链长度的增加,表面张力逐渐下降
由高级烷基胺和低级卤代烷反应制得
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可溶于水的胺盐,具有表面活性,而在碱性条件下游离出胺,失去表面活性。
双长链烷基季铵盐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溶剂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氯)化铵(1227)
性能:
. R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 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广泛应用于 工业清洗、农药和石油开采等领
域。
然而,石油来源的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资源
有限。
合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
杀菌性
由于季铵盐具有杀菌作用,季铵盐型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一定的抗 菌性能。
刺激性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 刺激性相对较大,使用时需谨慎。
稳定性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 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04 应用领域
天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天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提取物,如胆汁酸 盐、蛋白质等。它们在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 用,如乳化剂、发泡剂和润湿剂等。
按亲油基分类
烃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油基为烃基,如长链烷基季铵盐。
亲油基含有氮原子,如咪唑啉季铵盐。
含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油基含有氧原子,如醚基季铵盐。
按阳离子类型分类
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中只有一个阳离子基团,如氯化胆碱。
双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中含有两个阳离子基团,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 类
目录
Contents
• 分类依据 • 具体分类 • 各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 应用领域 • 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分类依据
按来源分类
天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来源于自然界,如植物、动物或矿物 中的天然成分,如胆汁酸盐、皂角苷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醇直接胺化法
这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生产方法。反应式 如下:
反应机理:
副反应:
为提高产率,需选择脱氢、加氢性能好,且能抑制 副反应发生的催化剂。胺化中使用的催化剂有Cu-Cr, Cu-Ni等复合型催化剂。其中Cu-Ni在低温时活性和选 择性都很好,Cu:Ni=4:1时活性最高。
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一、脂肪腈与仲胺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
RCN + (RCH2)2NH + 2H2 Ni (RCH2)3N + NH3
二、脂肪腈与脂肪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
2RCN + RCH2OH + 4H2 Ni (RCH2)3N + NH3 +H2O
三、仲胺与脂肪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
C17H35COOCH2CH2NH2·HX
▪ 胺盐的合成 R3N + HX 中和 胺盐 R至少有一个是长链,也可以是氢。 胺 + 酸 胺盐
关键是原料脂肪胺的合成。同时脂肪胺本身 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
高级脂肪胺的制备
▪ 高级伯胺的制备
• 脂肪酸法
300℃~320℃
铝土矿,高温
RCOOH + NH3
• 其他类型
改性胺盐、 杂环型胺盐、双季铵盐、鎓盐型等。
▪ 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胺盐:RNH2·HX 或 RN+H3X- HX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
HCl、H2SO4、HBr、HCOOH、CH3COOH等。 通式:R3N·HX
其中R至少有一个是长链,也可以是氢,如: R2NH·HX,同时R也不仅仅是烷基长链,也可以是其他 基团,称为改性胺盐如:
➢脂肪腈与二甲胺的催化加氢脱胺法
前两种都以伯胺为原料,伯胺又由脂肪腈制取,此 法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直接以脂肪腈与二甲胺反应的新 工艺。
RCN + (CH3)2NH + H2 Cat RN(CH3)2 + NH3 工艺路线一:
Ni为催化剂的低压间歇操作。Ni的用量0.4%,氢 压0.5MPa,反应温度200℃,二甲胺每小时加入20%,
搅拌式间歇反应工艺流程:
固定床反应工艺流程:
▪ 乙醇胺
• 卤代烃与单乙醇胺和二乙醇胺反应
• 脂肪胺与氯乙醇反应 • 脂肪胺与环氧化物反应
▪ 烷基二胺
烷基乙二胺: RNHCH2CH2NH2 烷基丙二胺: RNHCH2CH2CH2NH2 脂肪胺与乙撑亚胺反应可得到烷基乙二胺:
RNH2 + + 2CO2
2HCHO
+
2HCOOH
50~80℃ RN(CH3)2
+
2H2O
叔胺产率低,又污染环境,早期使用,现逐渐被
淘汰。
➢甲醛催化加氢法
甲醛催பைடு நூலகம்加氢制取叔胺的反应式如下:
RNH2 + 2HCHO + 2H2
Ni 加压
其反应过程为:
RN(CH3)2 + 2H2O
反应过程的副反应:
目前工业上用的较多的方法,催化剂Ni,用量0.4%,氢压3.0MPa 反应温度100℃,产用间歇反应,收率95%以上。
不饱和腈可制得不饱和仲胺 和饱和仲胺。
• 脂肪醇法
高碳醇和氨在Ni、Co等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仲胺。 2ROH + NH3 Ni R2NH + 2H2O
• 卤代烷法
卤代烷和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主要产物为仲胺。
仲胺盐的价值相对于伯胺和叔胺而言,明显低,品 种较少。
▪ 高级叔胺的制备
• R3N叔胺的制备 此类叔胺,三个烷基R相同,称对称性叔胺,可用
ROH + NH3
RNH2 + H2O
此法中使用脂肪醇为原料,比较贵;同时反应在高
温、高压下进行,工业上使用较少。
伯胺本身可大量用于浮游选矿剂和纤维柔软剂。
▪ 高级仲胺的制备
• 脂肪腈法 分两步:首先脂肪腈低温下, 转化为伯胺,然后在Cu~Cr 催化剂下脱氨,制得仲胺。 第一步:160~180℃,氢压 2.0~2.5MPa 第二步:200 ℃,氢压0.5MPa
然后,氯代烷与二甲胺反应得到叔胺:
反应可在4h内完成,本工艺流程长,产品质量低, 用HCl腐蚀设备,生产成本高,所以被脂肪醇直接胺化 取代。
➢α-烯烃制取叔胺
α-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进行反应 ,生 成溴代烷,溴代烷再与二甲胺反应生成二甲基叔胺的溴 酸盐,再在碱性条件下中和酸而得到目的产物叔胺。
3.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的性质和应用
• 性质
• 应用
洗涤性能差 抗静电性能强 杀菌性能好
抗静电剂 杀菌、防腐、防锈
匀染剂、柔软剂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伯胺、仲胺、叔胺、乙醇胺、烷基多胺等。
•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各类胺与烷基化剂反应制备各类季铵盐。
叔胺收率可达90%以上。
工艺路线二:
高压、固定床连续流程。催化剂为Cu~Cr,压力 为20MPa,胺:腈=3:1混合预热至150℃后进入反应器, 叔胺收率可达92%。
➢醇氯化法
这是以脂肪醇为原料制取叔胺的一种方法。脂肪 醇先与HCl反应生成氯代烷和水。反应10~16小时后, 醇的转化率可达99%。
RCONH2
RCN
Ni 加氢还原
RCH2NH2
RCN :H2 = 1 :2 Ni RCH2NH2
= 2 :4 Ni (RCH2)2NH + NH3
= 3 :6 Ni (RCH2)3N + NH3
还原时加入碱可抑制仲、叔胺的生成。反应在高压下进行。
脂肪酸、氨和氢在催化剂上一步制取伯胺:
RCOOH + NH3 + 2H2
(RCH2)2NH + RCH2OH
H2 Cat
(RCH2)3N
+
H2O
• RN(CH3)2叔胺的制备
此类叔胺,只有一个长链烷基,属于非对称性叔胺。
它是制取阳离子、两性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一种重要原料。(合成季胺盐的中间体)制备方法较多, 介绍如下:
➢ 甲醛甲酸法 甲酸甲醛法是伯胺在常压下与甲酸、甲醛的反应:
RCH2NH2 + 2H2O
脂肪伯胺生产工艺流程:
Ni的用量0.4% ~0.8%,压力1.5 ~6MPa,温度120 ~150℃,NaOH用量 0.18%,转化率可 接近100%,选择性 94%~97%。液氨 也可抑制仲、叔胺 的生成。不饱和腈 用雷诺钴作催化剂。
• 脂肪醇法
脂肪醇和氨在380~400℃和12.16~17.23MPa下 反应,可制得伯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