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铿锵中医行——专家讨论近代名医张锡纯与现代临床

铿锵中医行——专家讨论近代名医张锡纯与现代临床

《医学衷中参西录》创验方、载效药,汇通中西;本中医、参西医,增进疗效贾海忠 赵进喜 李忠 肖永华 孙晓峰 赵翘楚摘要: 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家,其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的治学思想,反对空谈、崇尚实验的治学方法,都完整地体现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应领会并坚持其衷中参西的治学思想,学习并实践其选方用药的经验,不断在临证中验证体悟,以提高临床疗效,发扬中医学术。

关键词: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思维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医家,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结合中西医学与临证实践阐发医理,创制众多有效方剂,讲求实效,在当时就被称为“医书中第一可法之书”,至今也深受医学界的推崇。

本期“铿锵中医行”以如何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挖掘其中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疗效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谨总结报告如下。

1、临证著述,一代宗师赵进喜教授:张锡纯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在医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时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海内三张”,更与冉雪峰以“南冉北张”之称蜚声医林。

对于张锡纯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我个人理解这本书虽难言尽善,但依然可称之为近代中医学之顶峰,做出如此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所以要挖掘其中的科学内涵,以提高临床疗效。

李忠教授:从张锡纯的著作及其临床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张锡纯的确是临床实践的大家。

更重要的是,张锡纯“衷中”“参西”的思路实际是超越了现在的“中西医结合”,而且张锡纯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建立中医院的。

这也就是说,张锡纯在当时已经对该如何发展扩大中医有了体会和实践。

所以称张锡纯为近代中医之顶峰,这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

贾海忠教授:在中国中医近代史上,张锡纯是一个登峰造极的人物,解放后尚未有人能与其比肩,就像王清任一样,是中医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家,其著作也是难得的好书。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部从事临床的人一定要读、而且是要反复读的书,因为这本书中的内容,是从临床实践中得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经验。

吕仁和诊治消渴病的经验及从师体会

吕仁和诊治消渴病的经验及从师体会

吕仁和诊治消渴病的经验及从师体会
章红英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吕仁和诊治消渴病的经验及从师体会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章红英关键词消渴病,三期辨证,二·五·八治疗方案,吕仁和教授导师吕仁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善治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疑难杂病。

他在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上独树一帜,建树颇丰。

本文将介...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章红英
【作者单位】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05
【相关文献】
1.吕仁和对糖尿病肾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诊治经验 [J], 邓德强;赵进喜;李靖;吕仁和
2.吕仁和教授运用六对论治诊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J], 邓德强;赵进喜
3.吕仁和教授运用"六对论治"的方法诊治肾病的经验总结 [J], 高菁;李靖
4.吕仁和教授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消渴病并发症经验 [J], 杨晓晖
5.吕仁和用“六对论治”诊治痛风肾病的经验 [J], 肖昌庆;吕仁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及经验介绍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及经验介绍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及经验介绍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简介师承秦伯末,研读经典。

扎根在经典的理论基础,强调研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注重经典与临床的结合。

临床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具有严谨,精益求精,敬业的职业素养。

提出糖尿病“脾瘅” “消渴” “消瘅”中医分期辨治思想。

“洋为中用,中西汇通”,擅于吸收新知识和新成果,兼收并蓄,融合新知。

糖尿病”二五八“方案中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两项治疗措施;融合现代肾病病理学和中医症瘕积聚理论,提出”微型癥瘕“理论假说。

明确病、症、证并重概念“病”是一种病有其自身特定的规律。

确定病名则可了解疾病全面情况,便于寻找治法。

“证”—不少疾病常常具有规律性的证候,可以系统地归纳为若干类型,“型”是模式,较“候”固定清楚明确—“以虚定型”,以实定候“。

“证候“—需要寻找疾病与证候的“相关点“,使其既有疾病的概念,又有证候的概念,既能反映证候的普遍的特征,也能反映疾病的特殊特征。

吕仁和教授重视中医病名,把握整体认为病名需要“系统化“、”完整化”。

合适的中医病名需精选最能反映本质的特征命名,或选用病位和病因,或病位和病理联合命名。

消渴病传承、保留了中医传统的“消渴”,便于回溯研究典籍论述。

既体现独立的疾病概念,可与现代的糖尿病直接对应,明确其范畴,又能与传统的“消渴”相区分。

慢关格的源流清晰,能够表达CRF因少尿、无尿而导致以消化系统为特征的典型临床症状,符合疾病症状特点,符合CRF的慢性发病过程,可揭示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着眼全局,“二五八“综合防治”着眼长远,关注生命质量,二个治疗目标—健康、长寿。

明确长期治疗目标,对于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把握疾病的进程和预后,甚为关键;对于患者而言,知道疾病的治疗目标,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治疗信心,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争取更好疗效。

多指标监测,全方位管理的五项检测指标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症状。

吕仁和教授小方验治举隅.

吕仁和教授小方验治举隅.

吕仁和教授小方验治举隅关键词:小方;高血压;脱发;咽痒;口疮小方,为药物配伍形式之一,由四味及四味以下药物组成,是历代医家多年实践反复锤炼而成的,对某些病症有较鲜明针对性和确切疗效的方剂,一味药组方又常称单方。

吕仁和教授在近40年对消渴病和肾病的治疗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独特的学术体系,“效、简、廉”的用药原则。

笔者幸受吕师教诲,在侍诊之余整理几个常用的小方和同道同学。

1 棱莪方治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又分为3期。

吕师认为,高血压一期或二期轻度,病变相对轻浅,无并发症,口服西药降压效果好。

中医则多以阴虚阳亢为法论治,但当高血压病发展到二期重度或三期时,病变累及心、脑、肾、眼等器官,症状复杂多样,单纯口服西药降压常难以奏效,病情顽固,血压持续高水平状态,可进一步造成器官损害。

继发性高血压,如肾源性高血压,血压也常随病情发展而升高,顽固难降。

此时辨证多以气滞血瘀为主,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也佐证了这一点。

故应用活血化瘀,行气破滞药物配合西药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二、三期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阶段,可取得良好效果。

棱莪方由三棱、莪术与牛膝三药组成,是吕师常用以治疗这种高血压的自拟小方。

《本草求真》言:“三棱气味苦平,既于肝经血分逐气;莪术气味辛温,复于气分逐血。

”吕师认为,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二药合用,破血、行气之效增强。

牛膝,味苦、酸,性平。

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作用。

其性善下行,治高血压,取上病下取之意。

现代研究表明它有降血压、利尿、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

牛膝与三棱、莪术伍用,活血行血、引血下行,经吕师大量临床验证,实为治顽固性高血压之良方。

常用量:牛膝15~30 g、三棱6~10 g、莪术6~10 g。

验案:赵某,女,43岁,1998年7月5日就诊。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4年,近日病情加重,在西医院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门诊就治。

《河北中医》2007年第29卷总目次

《河北中医》2007年第29卷总目次
盘 突 出症 的 经验 … … … … … … … 张仕 年 95 1 ) 6 (1
沈 坚华 治疗早期先 兆流产 经验 ……… 朱颖源
王 唏 星教 授 应 用升 阳益 胃汤 治 疗
395 8 () 305 9 ()
刘亚娴教授从相 火论 治寻常痤疮的 经验 …………………… 周计 春 郑仁 省 96 1 ) 6 (1
刘保和教授抓主症运用解郁消愁汤 治验 4则 … …… ……………… … 曹丽静 5 37 8( )
内皮素 的影响
… … … … … …
胡 立新 张 占英
李艳玲 等 1() 7 1
维普资讯
慢 性 前 列腺 炎尿 流 率 改 变与 中 医证 型 关 系的
刘 瑞 芬 教 授 从 瘀 热论 治崩 漏
何 宇 林 运 用 经 方 治 疗 发 热 验 案 举 隅
… … … … … … … … … … … … … … ・ 一
经验
陈 忠伟 33 5 9()
…… ……………… 范玉芹
胡怀 强 9 9 1) 6(1
赵丽梅 16 (2 0 1 1)
姚 希 贤教授 中西 医结合诊治慢性 胃病的
7 1 ()
刘 亚娴 教授 运 用 猪 苓 汤 治 疗
陶莉莉


54 7 8()
戎曙欣 白世淼
石瑞香
王 九 一 治 疗 幼 稚 子 宫 经 验 … … 石 瑞舫
心 力 衰 竭 验 案 1则 … ・ … … … ・ 田 君 ・ … 田 淑 霄 老 师 以脾 论 治 月 经 病
56 7 8()


739 7 ()
邓 国兴 丁 芳
倪广林
董凤声从脾肝 肾论治重症肌无力 临床

学习吕传汉教授讲座的心德体会

学习吕传汉教授讲座的心德体会

学习吕传汉教授讲座的心德体会
吕传汉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学习他的讲座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以下是我个人对吕传汉教授讲座的心德体会:
首先,吕传汉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而有深度,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知识,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他的讲座经常会涵盖多个学科,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结合,给人一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通过学习他的讲座,我意识到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不应该拘泥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其次,吕传汉教授的讲座展示了他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追求。

他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让人感受到他对学术的热忱和执着。

他的讲座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对学术研究的渴望。

通过学习他的讲座,我明白了学术研究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另外,吕传汉教授的讲座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他经常会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应用,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他的讲座不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让人产生了一种实际解决问题的动力。

通过学习他的讲座,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的价值。

总的来说,学习吕传汉教授讲座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他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学术研究需要执着和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他的讲座,我愿意不断学习、追求进步,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仁和学习心得体会

仁和学习心得体会

仁和学习心得体会我是一名仁和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学习已经一年有余。

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许多,也深深地领悟到了仁和学习的核心思想:全人教育理念,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里,我感到非常的自由自在,因为老师和学生有非常和谐的互动、交流。

他们不只是教师和学银,更像是朋友和同伴。

老师们很尊重我们的想法,他们非常鼓励我们开放的思维,让我们习惯于思考,让我们真正的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老师们不只是教授正规课程,他们也帮助我们在其他方面发掘和发展才能,例如艺术、音乐和运动项目等,这些项目也可以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友谊。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在仁和学院,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我开始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缺点。

不同的课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辩论、互动交流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强我们的团队精神、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外时间,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学习技能和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些经历帮助我获取了很多知识和引导我了解了很多我迄今为止不知道的东西。

我已经学到了很多文化、社会和工作方面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将帮助我成为更有能力的人。

同时,我也深入地感受到了仁和学院的“思辨”文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

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在仁和学院,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更要学会观察问题、探讨问题、想象问题、提出问题。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很多好习惯,例如自我管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等。

这些经历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想说:感谢仁和学院。

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价值观。

这个地方真的很美好,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来到这里学习,开启一段充满动力、光辉和童话般的历程。

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法的研究

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法的研究

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法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传承方法的研究姓名:肖永华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医内科学指导教师:吕仁和20070601英文缩略语英文缩略语英文缩写中文美国塘尿病学会血压胆固醇慢性肾功能不全删糖尿病舒张压空羧盘糖糖尿病肾病空腹血浆葡萄糖肾小球滤过率葡萄糖激酶原发性高血压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敏感指数正常糖耐量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医学主题词表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支持向量机甘油三酯尿白蛋白排泄率腰臀比九。

嗣救援活静尿俩学术思想度々乐万法的Ⅲ彳中文摘要吕仁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尘导师,从医;卜束,致力于中医内科疾病诊治和研究,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领域中,建似颇多。

吕仁和教授主张糖尿病及其神经管并发症进行分期辨证、综合治疗;创立船尿肾稍“微型瘢瘕”病机假说,提出了糖尿瘸微血管病变的形成是气阴两虚、痰热郁瘀所致,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清热化痰法治疗,所总结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二、士、八”治疗方案、“六对论治”辩证方法、“三自如意表”等,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疗效。

由于吕仁和教授在中医耱尿病领域的深厚造诣,国家“十矗”攻关谍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已经将吕仁和教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思辨规律纳入了课题研究。

中医学亟需继承和发展已成为共识。

但从中医学继承现状分析,遇到的问题甚多,收获的成绩有限。

寻找适合复杂系统、擅长关联分析的方法可能对中医学的继承带来新的方向。

通过分析现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发展的新态势,中外学者均发现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思维方法显著接近”。

在对中医学的继承和研究中,从方法沦的角度,我们有可能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具体到实际应用技术,发现信息科学与中医学在方法论上有诸多的相似点,信息技术在医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从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典型医案入手,从不同层次应用信息技术对其中的中医学要素进行分析、挖掘,希望从不同角度分析隐减其中的辨证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学习心得
中医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应重视传承。

如何传承?继承与学习是基础。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序所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就是强调继承与学习在中医治学中的重要地位。

继承什么?学习什么?除了全面继承经典著作与历代医籍的精粹以外,继承当代名老中医的医德、医术,包括治学方法、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也非常重要。

研究生阶段开展《中医现代名家学术传承》这门课程,不仅使我们领略了现代名家的风采,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名家、学习名家的良好机会,实乃大幸。

通过对“吕仁和教授学术思想”的课间认真学习和课后仔细钻研,深深被吕老的学术思想和医术医德吸引,吕仁和教授以肾脏疾病诊治为专长,对糖尿病、肾病等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细细钻研其治病经验,受益匪浅。

吕仁和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

吕教授从医近60年,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和内科疑难病,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血管神经并发症、慢性肾炎、肾衰竭等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独到见解,卓有疗效。

现将吕老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回顾如下。

一、注重经典、博采古今
吕仁和教授治学,遵秦伯未、祝湛予教授训导,重视结合临床研究经典,尤其是重视《内经》。

《素问·奇病论篇》指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灵枢·五变》指出:“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吕教授据此首先提出《内经》实际上己经认识到消渴病脾瘅、消渴、消瘅3个阶段。

“脾瘅”,相当于糖尿病前期,可见口甘,由多食甘美所致,若长期嗜食甘美,可使形体肥
胖,甘肥厚味蕴而为热,内聚陈气阻滞气机,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消渴”,即临床期糖尿病。

而消渴病进一步发展,血脉不行,则可发为“消瘅”,即糖尿病多种并发症。

所以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吕教授提出了分期分型辨证治疗的思路与具体方案。

吕教授不仅重视研读经典,而且善于博采古今医家所论,勤于学习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所以形成了开放包容的临床思维方式。

如吕教授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提出的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二五八”方案,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是2个目标:健康、长寿;“五”是5项指标:①血糖,②血脂,③血压,④体重,⑤症状;“八”是8项完成5项指标的具体措施,其中有3项基本措施:①合理饮食,②适当运动,③调整心态平衡;5项选择措施:①中药治疗,②口服降糖药,③胰岛素,④针灸,按摩,⑤自己练气功。

这体现了一切从患者长远利益出发,整体认识疾病的精神,有利于发挥中西医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二、辨证施治、六对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其哲学基础是解决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更全面的说法,应该是中医具有“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所以,不同的“病”,同一种病不同的“期”,同一种病不同的“人”,不同的“证”,不同的“症”,具体治疗方法当然应该不同。

“病”“期”“人”“症”,各有其意义,都不能忽视。

吕教授基于临床实际,总结了独特的“六对论治”思路,就体现了“病”“证”“症”并重的精神。

“六对论治”包括:①对症论治,②对症辨证论治,③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④对病论治(即对病因或病机论治),⑤对病辨证论治,⑥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其对症论治从广义上指针对某一症状采用中药内服或外洗、针灸、推拿等中医药疗法的一种论治方法,从狭义角度讲是指在对疾病主要病机拟定处方的同时,对与主证无关的个别症状,在不违背主要病机或主要治法前提下,采用1味中药或对药或药串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对病论治是较高层次的论治,主要是针对病因或病机治疗,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或起关键作用病机的治疗。

如果某一症状相对复杂,或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通过对症论治不能有效消除时,此时应采用对症辨证论治。

针对某一症状如果采用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方法仍不能解决,考虑应用对症辨病与辨证论
治相结合的诊治方法。

同时也应认识到,一种症状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当中,而不同疾病预后相差甚大,因此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对症首需辨病;同一症状出现在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当中,治疗又具有差异性。

因此在辨病的基础上尚需辨证。

三、立足实践、理论创新
糖尿病肾病是吕教授倾注心力最多的重点研究领域。

糖尿病肾脏病“微型癥瘕”形成病理学说就是吕教授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参照西医学有关认识,结合临床实际所提出的创新性理论。

吕教授通过证候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病位始终不离肾脏,从尿中出现微量蛋白直到终末期肾衰,皆属肾病范畴,而这种肾病是继发于消渴病的,可称为“消渴病肾病”。

病位在肾,肾元受损,络脉瘀阻贯穿本病始终。

其基本病机乃消渴病治不得法,热伤气阴,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俱虚,久病入络,痰、热、郁、瘀诸多病理产物,在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最终导致肾体受损,肾用失司。

初聚在气,络脉肿胀,为聚散无常之“癥”;久积在血伤络,聚积不散,络脉瘀结有形可征,则为坚定不移之“瘕”。

其发展规律是先聚为“癥”,后积为“瘕”。

结合糖尿病肾病基本病理改变来看,从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的增生,到结节型和弥漫型肾小球硬化,实际上就是由“癥聚”渐至“瘕积”的过程。

所以,化瘀散结应该是糖尿病肾病贯穿始终的重要治法。

名老中医学术与经验传承,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

传承是基础,学习不能懈怠。

而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技术,还应学做人,学治学方法,学临床思维方法,而且还应提倡创造性学习,可以借鉴现代数理技术,对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

同时我们应该强调,传承的目的,是为临床实践服务,为了提高疗效,促进理论创新与学术进步。

做好名老中医学术与经验传承这项基础工作,必然会对临床,对科研,对中医人才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