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发热、 服药史
WHO估计,2000年全球约有170万儿童死于疫苗 可预防疾病,其中77.7万(占46%)死于麻疹; 2002年全球麻疹发病 3 000万~4 000万例,死亡 87.5万例;占疫苗可预防疾病的44%; 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 目前麻疹仍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传 染病之一。
风疹
风疹病毒
发热半天至1天后出疹
幼儿 人疱疹病 急疹 毒6型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部颈 及躯干多见,四肢少, 一天出 齐,次日开始消退
猩红热
对密切接触的易感人员应隔离7~12天
护理措施:急性期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 供给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以清 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为基本法则 如解肌透痧汤、凉营清气汤沙参麦 东汤等
风疹
小儿有与风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板蓝 根颗粒预防发病 护理措施:出疹期间不宜外出,防止交叉感 染 注意休息与保暖,避免复感外邪。 多饮开水,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对体温较高 者可做物理降温 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为基本 法则。如银翘散、透疹72小时内可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 球蛋白,以预防本病
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且皮肤清洁 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应 减量或停用。对伴发热的患儿,应避免使用水杨 酸制剂,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基本法则。如银翘 散、清胃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黄栀花口服液等
手足口病
对于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 护理措施:宜给予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软食,多 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 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 抓挠以防溃破感染 中医护理: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 如甘露消毒丹、清热泻脾散、清瘟 败毒饮、痰热清注射液等

幼儿急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幼儿急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幼儿急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刘芙蓉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2期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或7型(HHV-7)感染引起的.6-18月龄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段。

发病以春、秋季节为多。

成人可携带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播给宝宝。

1.发病急,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甚至更高。

部分宝宝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一般在3-5天不等。

此后,宝宝的体温骤降或逐渐降至正常。

少部分宝宝可能高热时发生惊厥。

2.宝宝的年龄,绝大多数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3月龄以下的少见。

3.从精神状态的情况看,即便有高烧,多数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少部分宝宝会出现烦躁、食欲下降、轻微腹泻、轻微咳嗽等,检查常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4.从皮疹来看,发热3-5天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为躯干部红色的皮疹(直径2-5毫米),随后扩散到颈面部和肢体,按压褪色,皮疹持续1-2天后消退,皮疹消退后没有色素沉着或脱眉。

幼儿急疹的诊断一般是回顾性的臨床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进一步确诊呢?1.血常规。

幼儿急疹患儿血常规的特点是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相对增多。

血常规检查简单方便,可以协助幼儿急疹的诊断。

2.血生化。

反复高热时可以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糖,部分可能发生肝功能及心肌酶轻微损害。

3.病毒抗原检测。

检测外周血、唾液或病变组织中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帮助诊断。

4.病毒抗体检测。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的IgM和IgG抗体,是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

IgM抗体阳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复期IgG抗体4倍升高,说明感染存在。

当从脑脊液内测到IgM抗体或IgG抗体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存在。

IgM抗体一般产生于感染后5天,持续存在2-3周;IgG抗体于感染后7天产生,4周后达高峰,可持续较长时间。

5.病毒核酸检测。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间歇性发热,皮肤剧烈瘙痒是本病3大表现,皮损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 节斑块、溃疡见于晚期患者,非特异性皮损多见:红斑苔癣性变,麻疹样、结节红斑、荨麻 疹样、鳞屑病样损害,红皮病性皮肤体细胞淋巴瘤也往往有发热,全身发红,脱屑,血中有 sezarg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大多见于成年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进行性衰竭,貧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肝脾 淋巴结肿大,特殊皮损: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肿块、溃疡、红皮病。皮损局限某一部位 或全身分布,若患者发热,顽固不退伴皮疹,血细胞下降,淋巴结肿大,及时骨穿、组织活 检。
幼儿急 人疱疹病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

毒6型 耳后、枕后淋巴结亦可肿大 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猩红热 乙型溶血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 性链球菌 扁桃体炎,杨梅舌,环口苍白 圈,帕氏线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 丘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 身大片脱皮
肠道病 埃可病毒、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
毒感染 柯萨奇病 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

肿大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 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 癜样或水泡样皮疹
药物疹
原发病症状
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与用药有关,斑丘疹,疱疹,猩 红热样皮疹、寻麻疹
发热与皮疹关系 发热3-4天,出疹 期热更高(发热高 峰) 发热后半天至1天 出疹
药物性皮炎
药疹,为药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药疹形态多种多样,其中荨麻疹样型, 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表皮松解型,泛发性脓疱型,药疹分布广泛,可有发热, 头痛等全身症状,临床应与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相鉴别。特点:明确用药史,有一定潜伏期, 初次用药7-10天后发病,再次用药数小时或1-2天发病,皮疹突发,除固定性药疹外,多呈 全身对称性分布,色鲜红,剧痒,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诊断需根据病史,特别 是用药史与皮疹关系综合分析,判断,若感染性病用药后病情未能控制,又发生了药疹,治 疗非常棘手,需权衡利弊,谨慎用药。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与处理PPT课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与处理PPT课件
家长意愿与配合程度
与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家长意愿和配 合程度,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5
护理要点与康复期管理
皮肤护理和清洁卫生工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给宝宝洗澡,使用温和的洗 浴用品,注意清洗褶皱部位,避
免继发感染。
避免搔抓
剪短宝宝指甲,必要时戴上手套 ,防止抓破皮疹导致感染。
穿着宽松舒适
选择棉质、柔软、透气的衣物, 避免摩擦和刺激皮肤。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小儿出疹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出疹和非感染性出疹两大 类。感染性出疹包括病毒疹、细菌疹等,非感染性出疹则包括过敏性皮疹、药 疹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药物因素等。其中,病毒感染是最 常见的病因,如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均由病毒感染引起。
加强护理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患儿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继发感染。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考虑因素
患儿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 应性不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
虑患儿年龄因素。
既往治疗史
了解患儿既往治疗史,避免重复使用 无效药物或产生药物抵抗。
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VS
重要性
预防小儿出疹性疾病对于保障儿童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出疹性疾病不仅会影响患儿 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引起严重 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和医 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预防 工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2
常见小儿出疹性疾病介绍
麻疹
传染性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F:融合蛋白:促进病毒细胞与宿主细胞融合
麻疹病毒受体:CD46,SLAM(信号淋巴激活分子)
麻疹基因结构模式图
麻疹病毒理化特性 • • • • • 抵抗力弱 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56℃,30min灭活 耐寒、耐干燥 室温下存活数日,-70 ℃保存活力5年以上
我国麻疹流行状况
发病率:1949年前: 5000/10万 1949年: 1432/10万 1958~1959年: 1354.74/10万 60年代(66年推广麻疹减毒株):638/10万 70年代(74年实行程序免疫): 226/10万 80年代(84年按WHO计划免疫): 8.9/10万 90年代~04年: 5 /10万 05年: 9.5/10万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 有惊厥,耳后淋巴结可 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 峡炎,杨梅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体炎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发热1~2天后出疹,出 疹时高热
手足 口病
肠道病毒
发热、口咽痛、流涎、 拒食,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有脑炎、神经源性 肺水肿
原发病症状,
感染者。中毒症状重。黑麻疹。常并发重症肺炎、呼吸 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非典型麻疹
• 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
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 肌痛、头痛或伴有四肢浮肿,皮疹不典型,呈多样性, 出疹顺序可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易并发 肺炎。确诊依赖麻疹病毒血清学检查。
WHO(日内瓦)全球目标 -------消除麻疹 麻疹被列为继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在全球消除的传 染病 到2010年,与2000年相比全球麻疹死亡率降低90% 我国对此作出承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最新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

最新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1)

麻疹流行病学
• 传染源:人类为麻疹病毒唯一宿主,急性病患者为最
重要传染源,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具 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无症状携带者及隐性感 染者传染性较低;
• 传播途径:呼吸道(主要),手污染,间接传播 •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主要易感人群6个月~5岁 • 流行特征:冬春季节,各地均有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麻疹流行情况
2004年~2008年发病年龄分布
5% 1%
22% 0~8月 ~2岁 ~7岁 ~14岁
72%
4552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疹病毒理化特性
• 抵抗力弱 • 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 56℃,30min灭活 • 耐寒、耐干燥 • 室温下存活数日,-70 ℃保存活力5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麻疹流行状况
发病率:1949年前:
5000/10万
1949年:
1432/10万
1958~1959年:
1354.74/10万
60年代(66年推广麻疹减毒株):638/10万
70年代(74年实行程序免疫): 226/10万
80年代(84年按WHO计划免疫): 8.9/10万
90年代~04年:
5 /10万
05年:
9.5/10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流行病学史 • 皮疹特点 • 发热与皮疹关系

幼儿急疹的诊断及治疗

幼儿急疹的诊断及治疗
鉴别诊断
需与风疹、麻疹、猩红热等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风疹全身症状轻,耳后、枕后淋 巴结肿大并触痛;麻疹有明显的卡他症状,口腔可见麻疹黏膜斑等;猩红热皮疹多在发
热1~2天出现,且出疹时高热,皮肤弥漫性充血,疹退后伴脱皮等。
03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抗病Fra bibliotek治疗策略更昔洛韦(Ganciclovir) 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幼儿急疹,但需在医 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剂量和疗程。 阿昔洛韦(Aciclovir) 另一种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疱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 用于幼儿急疹的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于幼儿 急疹的治疗。
综合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综合治疗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降温和皮肤护理等,取得了良好 的治疗效果。
家长沟通与教育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教育,对于缓解家长焦 虑、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诊疗流程待优化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诊疗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繁琐和重复,需 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诊疗效率。
发病原因
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这些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 周围人群。
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分布
幼儿急疹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季节特点
幼儿急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季节为 高发期。
地域差异
幼儿急疹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无明显的 地域差异。
清热解毒
中医药治疗幼儿急疹以清 热解毒为主,可选用具有 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汤剂 或中成药。
扶正祛邪
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调 整患儿体内阴阳平衡,增 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 恢复。

发热出疹性疾病(正式)

发热出疹性疾病(正式)

• 由于CRS患儿能长期排毒,所以对CRS患 儿应给予适当管理。
• 开展早孕检查〔包括风疹的血清学监测〕, 预防CRS患儿的出生。
• 一旦风疹流行,医院应密切观察流行病学 动态,做好早期孕妇的了解工作
精品PPT
治疗原那么
• 1.一般治疗 由于病症轻微,不需特殊处理,病症较 重者应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
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并选用抗菌药物,喉梗 阻严重者及早考虑气管切开。 心血管功能不全:应及时使用快速洋地黄药物, 同时应用速尿等利尿剂。 脑炎:根本同乙型脑炎。
精品PPT
治疗原那么
4. 疗效标准 皮疹消退、体温正常3天以上,病症消失可予 出院,有并发症应待病症根本消失,方可出院。
精品PPT
预防
• 对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日, 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至出疹后10日;
• 1911年哥特贝格等用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及咽拭子 感染了猴子,证实了麻疹病原是一种滤过性病毒。
精品PPT
• 1930年勃来兹应用鸡胚培养麻疹病毒成功。 • 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肾及人羊膜细胞培养病毒成
功,为深入研究麻疹奠定了实验室根底。 • 1963年美国成功地应用了经鸡胚羊膜腔适应和鸡
胚单层细胞传代的减毒株制备了疫苗。 • 我国也于1965年自行研制了减毒活疫苗并开始普
鉴别诊断
• 风疹 • 1〕前驱期短,发热及上呼吸道病症
轻; • 2〕无麻疹粘膜斑,皮疹出现快,消
退亦快; • 3〕出疹前即有耳后、枕后、颈部淋
巴结明显肿大,并一直持续到病愈;
精品PPT
鉴别诊断
• 幼儿急疹 • 1〕仅见于婴幼儿,尤以1岁内多
见 • 2〕发病急,上呼吸道病症不明
显 • 3〕皮疹色鲜红,面部及四肢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潜伏期 一般为2~3周 2. 前驱期 1-2天 发热,轻至中度 咳嗽,鼻炎,结膜炎,相对麻疹要轻 咽部附近见玫瑰色或出血性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出疹期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诊断
治疗
隔离: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进行呼吸道
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 离期至出疹后10天。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天
;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与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 ,保持皮肤、眼、鼻、口腔清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 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维生素A 20~40万单位,每日1次 口服,连服2剂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糖水稀释为10%浓度,静脉滴注,或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 钠100~250mg/kg,口服辅酶Q10。出现心力衰竭者应尽早 使用毛花苷丙10ug/kg.次,4~6小时可重复1次,第1天可 重复2~3次,同时使用利尿剂,重症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有循环衰竭者按休克处理。
麻疹脑炎:处理基本同乙型脑炎,主要采用退热、止痉
月龄和15岁以上病例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但每个地区情况不同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10-12 (6-18)天 2. 前驱期 2- 4(1-8) 天 高热 咳嗽,鼻炎,结膜炎 柯氏斑(Koplik氏斑,口腔粘膜斑)
初起时在第一臼齿对面的两侧颊粘膜上,该处粘 膜充血,有0.1~1.0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 有毛细血管扩张所引起的红晕,有时彼此融合 ,使斑点增大,弥散整个颊粘膜似鹅口疮。
多数病人在出疹后1~2d内即完全消失
口腔粘膜斑
3.出疹期:
皮疹
前驱期2-4 天开始出现。
出疹顺序:首先在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 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2~5d达高峰。
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随即增多, 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出齐达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体温 升高可至40℃(故麻疹为热疹)。
麻疹并重症肺炎
麻疹并重症肺炎病原体以多重耐药菌和特殊病原 体多,强调重症肺炎初始治疗应用抗菌药物降阶 梯治疗策略 。
即在最初病原体未明的情况下,根据病原流行病 学资料,当地实际的病原学分布和敏感性结果, 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尽早开始使用强力广谱抗 菌药物经验治疗,即“有针对性全面覆盖推测病 原菌的方针”或称为“猛击策略”(hitting hard );一旦获得可靠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时 更换有针对性窄谱抗菌药物。
非感染性:
风湿性疾病: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红斑狼疮、皮肌炎、风湿热等 过敏性疾病:药物疹、湿疹、丘疹性寻麻疹等 其他: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维生素A缺乏症等
皮疹对RFIs(发热出疹性疾病) 诊断有重要价值
根据皮疹形态、部位、出现时间(前驱期)及 与发热的关系可对疾病作出诊断
但相同的皮疹可出现在不同的疾病,而一种 疾病可出现不同的皮疹
持续 5-6 天。
4.恢复期:
出疹3-5天达高峰后皮疹随之消退
消退次序与出疹次序相同,一般在退 热后2~3d内全部退去,遗留浅褐色斑 痕,再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退疹 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状细小脱屑。
麻疹皮疹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
减少。
多核巨细胞检查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 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麻疹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
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
桃江县人民医院儿科二病区 夏毅虹
概述
发热出疹性疾病 (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 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病因
感染性:
病毒感染: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肠道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猩红热、败血症 其他感染:念珠菌皮炎、先天梅毒等
常见皮疹类型
斑疹:(macule)真皮内血管扩张 红斑(plaque) 直径3-4cm 丘疹(papule)表皮或真皮浅层增厚或细胞浸润 斑丘疹 水疱疹
脓疱疹 炎性丘疹 丘疱疹 荨麻疹(urticaria)以风团为特征的血管反应性皮肤病 当然还有很多皮疹,如:结节、溃疡等 紫癜 红细胞血管外渗至皮内或皮下,不属于皮疹,但 需与皮疹鉴别
斑丘疹
丘疱疹
儿童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水痘 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 川崎病
麻 疹(measles)
麻疹是一种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 状和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传染性 强且能通过人工免疫预防的急性病 毒性传染病
发病特征
发病以散发为主,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 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但小于8
目的是以防病情迅速恶化,逆转感染的进程,减 少细菌耐药,改善患者的预后。
风疹(rubella)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 斑丘疹及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为 特征,一般并发症少,预后好。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 儿感染,造成发育迟缓和胎儿畸形等严重 后果。
临床表现
,降低颅高压等。
麻疹并重症肺炎
麻疹并重症肺炎为主要死亡原因。 儿童麻疹并重症肺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有:营养不良、近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原 有恶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麻疹并重症肺炎
麻疹并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 氏阴性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占检 出菌株的25.81%。
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及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 素和喹诺酮类均有很高或较高敏感率,而 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甚至对第一代、第 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均有较高的耐药 率。
对症处理: 退热;镇静;止咳
抗生素:
并发症治疗
肺炎: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1~2种
适当的抗生素静脉给药。
喉炎 增加室内湿度,超声雾化吸入,2~3次/d,1~2度
喉梗阻者,宜选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缺氧者 及时供氧,3度喉梗阻者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心肌炎: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150~200mg/kg,5%葡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