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历史第二单元(必修三)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淘气、青铜器上。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2.印刷术:印刷术是造纸术之后又一项重要发明,最早记载唐咸九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有从西域传到欧洲。
推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思想盖房,社会进步。
3.火药:唐代,人们发明了火药。
最早记载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
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帮助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
4.指南针: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
战国时期: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北宋: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其重要作用,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条件。
(二)天文学成就:1. 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书中《石氏星表》记载了以测定的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
他关于地球是原定见解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张衡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3.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
用它世界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一行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4.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三)算经与圆周率:春秋战国:九九乘法口诀;筹算计算法东汉时期:《九章算术》。
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精确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领先世界1000年。
元朝:珠算法。
(竹棍发展而来)(四)农书:南北朝: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其中《农器图谱》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
中国文化概论-第7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蔡伦和造纸术
蔡伦(公元62-121), 字敬仲,湖南郴州人, 公元75年入宫为宦,公 元87年任尚方令,掌管 宫廷手工作坊,公元 105年发明造纸术,公 元114年风龙亭侯。公 元121年去世,葬在封 地。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
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 舂捣---打浆---抄纸---晒纸
科学中心。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中心 的所在地不断转移。
16世纪在意大利(1540~1610)。 创 学
17世纪在英国(1660~1730)。
造术 要要
18世纪在法国(1770~1830)。
刺自 激由
19世纪在德国(1870~1920)。
20世纪在美国(1920~至今)。
欧 美 地 图
二、中国古代科技 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4.印刷术:
唐代有雕版印刷。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雕刻木板
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 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 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 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
明代架火战车
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 火箭的战车,前有锦帘, 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车 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160 支、火铳2支、长枪2支, 此车由两人操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2.指南针: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制造法。 当时军队配备指南鱼,用于夜行军。南宋海 船装备针盘(磁罗盘)。
• 刘徽《九章算术》第一次提出极限思想, 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2.印刷术: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
最早的雕版印刷制品《金刚经》。
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毕发明。
3.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针的雏形,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
4.火药:发明时间不详,唐末广泛用于军事。
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
(二)农业1.《胜之书》:西汉,我国最早的农书。
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3.《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有外国水利知识。
(三)医学《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书1.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春秋,脉学之宗。
2.张仲景:东汉,《伤害杂病论》,医圣3.华佗:东汉:神医,麻沸散(世界最早),五禽戏。
4.孙思邈:唐,《千金方》,“药王”5.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医药巨典。
(四)天文历法1.《春秋》: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关于天文学的著作。
3.僧一行:唐朝,《大衍历》,最早测出本初子午线长度。
4.沈括:宋朝,《梦溪笔谈》,“十二气历”,改进二十四节气。
知识延伸:二十四节气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反映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太阳高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自然物候惊蛰、清明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小满、芒种5.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发明了高表和和简仪。
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

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民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展成果,对于世界科学技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一、造纸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材料制作技术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在古代中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早在汉代,中国就已经使用麻、桑、葵等纤维素制成的纸张。
这种革命性的材料为书写、记录和传播知识提供了便利,对于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对于航海和地理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唐朝,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可指示方向的磁力仪器,用以辅助航行。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并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后来西方航海家从中国传入了指南针,对于欧洲探索新大陆和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具创新力的发明之一,也是古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突破。
最早的火药配方是在中国唐朝时期出现的,当时它主要用于祈福和娱乐活动。
随着火药在军事方面的广泛应用,中国古代对战争模式、军事装备和防御工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火药的传播也为世界科技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它被西方世界用于发射器械和爆炸物。
四、造船技术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早在唐宋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造船技术,并建造了规模庞大、结构稳固的木质战船。
中国的造船技术对航海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海上贸易以及航海文化的繁荣。
例如在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中,中国的高超造船技术为他的船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五、农业科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在世界农耕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人民在农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改进农耕工具和种植方法。
例如,早在汉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水力灌溉系统,使得农田的灌溉更加高效。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农耕工具如犁、耙等,使得农耕生产更加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中国的十大科技发明

中国的十大科技发明第一篇:中国的科技发明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中国人对科学和技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并且创造了许多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十大科技发明,这些发明改变了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项发明是造纸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之一。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官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通过将植物纤维浸泡在水中,然后压制和晾干,可以制作出纸张。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写和知识的传播。
第二个发明是指南针。
中国是指南针的发明者。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北斗星和地球磁场之间发现的现象基础上发明的。
指南针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帮助人们确定方向。
接下来是火药。
虽然火药最早由道士李元伦发明于公元9世纪,但是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就已经有使用火药的记载。
火药被用于军事目的,比如制造火箭、炸弹和烟花。
第四个发明是印刷术。
中国的印刷术发明于公元7世纪,由唐朝僧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相结合发展而来。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容易,激发了文化和学术的繁荣。
下一个是造船术。
中国是早期造船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的船只设计和建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广泛应用。
中国古代的船只在贸易和航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六个发明是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中国人早在公元前27世纪就开始种植和提取丝绸了。
丝绸的发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建立,也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接下来是磁钟。
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磁钟。
这种钟可以根据磁场的变化来测量时间。
磁钟的发明对于导航和定位非常重要。
第八个发明是酒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酒精的国家。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人就发现了通过发酵水果可以制造出酒精。
酒精的发现在冶金、药物和饮食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是陶瓷。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制作陶瓷器。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算筹记数摆法
古代的象牙算筹
算
盘
张仲景(东汉) :
“医圣”张仲景
编著《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 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人成 为“医圣”。
李时珍(明): 《本草纲目》反映了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创立了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 典”。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创造子 弹御敌,中国却用他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 海,中国却用他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 拿它当饭吃。”
明清时期开始落后,没有产 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 生。 ②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 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和推动力。 ③ 文化: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 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外交:“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 流。
⑤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西汉时期已经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西汉纸地图
此地图用纸是目前世界 上最早的纸(甘肃放马 滩出土) 。纸面平整、 光滑,结构紧密,表面 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 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 为大麻,是西汉早期麻 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 川、崖、路,是世界最 早的纸绘地图。
四、农学
著作 作者 朝代 内容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北朝 商品生产。 《农书》 王祯 元朝 生产工具的改革。
吸收历代经验、当代成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朝 果、西方科技。
猜一猜
“他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 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 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自我测评
1.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
①天文学成就:天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水运浑象仪、 地动仪,以及僧一行的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和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
②数学成就:突出体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算算术》的写作和圆周率的计算 等方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草纲目》插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草纲目》插图
《本草纲目》插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草纲目》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 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 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 大贡献。尤为可贵的是,李时珍还创立了当时 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 思想。他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 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在世界范围具有重大意义。
写有文字的东汉纸
造纸术的发明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蔡伦像
造纸术的发明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汉代造纸流程示意图
造纸术的发明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我国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二:印刷术 • 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世界最早印刷品 •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演进: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 影响: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对人类文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木刻印书板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金刚经》
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是世界上最早的雕 版印刷物,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完整版)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1、造纸术: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
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3、指南针:这一发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航海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火药:火药在全世界的传播,首先导致火器的产生与激烈的军事方面的革命,军事变革促使新的民族国家诞生。
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随后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并成为后来欧洲社会革命的先导,这一切导致欧洲中世纪的结束。
5、《黄帝内经》到《千金方》到《本草纲目》,在医学领域成就非常大.
6、《授时历》到《灵宪图》到《天工开物》,在天文领域成就非常大.
7、《缀术》到《几何原本》到《大明历》,在数学领域成就非常大.
中国有一批有杰出天赋和献身科学事业,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贡献(如祖冲之,李时珍,张衡等).
中国古代的科学特点:
(1)重视人文,轻视自然
(2)讲究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3)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第一节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成就第二节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第三节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与近代落后的原因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
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罗盘、火药和指南针,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的突出成就值得我们骄傲,但更值得我们反思: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科学?科学:通常是指人们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知识体系,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各门学科。
技术: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可分为纺织、服装、建筑、运输、机械、冶金、陶瓷、造纸、印刷等部门。
第一节中国古代科学主要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8)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二,地学(1)《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2)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4)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为古代经济地理开了先河。
(5)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侯风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
(6)班固《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行政区划为主体、为纲领的地理著作。
(7)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8)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三,数学。
首先是十进制,筹算和珠算的发明,其次是圆周率的精确值此外,其他:(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等书。
(7)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
(9)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医药学。
(1)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
甲骨文卜病辞中对疾病部位、病因等多方面的“诊断”表述。
(2)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
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医学分科。
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3)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4)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国的一些外科手术,如拔牙、血管结扎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②隋朝太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古代医学史上探讨病因、病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
③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④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⑤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6)北宋:①医学以小儿科、产科和针灸科最著名。
②《小儿药证直诀》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儿科著作。
③《十产论》是著名的产科著作。
④针灸学家设计了便于医术学习的针灸铜人模型。
⑤《洗冤录》是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
⑥王安石变法时设太医局,局内办有医学校。
(7)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事林广记》中,记载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罗盘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四)印刷术的进步1.进步历程:(1)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868《金刚经》(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刷史上的一大**。
②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近代落后的原因v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近代落后的原因.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实用性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2,整体性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直观经验性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3.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4.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5、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1.进步性(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2)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的。
2.局限性(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