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
西柏坡调研报告内容

西柏坡调研报告内容西柏坡是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村庄,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因为毛泽东在这里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并领导革命军队,奠定了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伟大政治家的基础。
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是了解西柏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情况,以及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内容。
西柏坡的历史文化是非常丰富的。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策源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地方。
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他在西柏坡的居住地,现在已经修复成了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珍贵照片和遗物。
参观故居的同时,我们也参观了西柏坡革命旧址和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西柏坡的发展情况。
由于西柏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柏坡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民宿和农家乐,发现这些旅游项目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也给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食物。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西柏坡还开展了一些农业和手工业的扶贫项目,帮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最后,我们也调研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西柏坡的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生,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是基本的生活条件还是得到了保障。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学校和医疗机构,发现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都比较完善,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西柏坡村还成立了合作社,农民通过集体劳动和合作经营的方式,增加了收入。
总的来说,西柏坡是一座有着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村庄,也是一座正在积极发展的地方。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西柏坡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也了解到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柏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群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调研报告到此结束。
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柏坡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国家和社会传承和发扬的重要精神。
(引出话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段落提出主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有着相当高的认同度。
调查数据表明,85%的受访者对西柏坡精神有着一定的了解,其中58%的人认为西柏坡精神是一种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70%的人认为西柏坡精神是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而且,有 92% 的受访者认为西柏坡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表述调查结果)其次,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西柏坡精神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奋斗。
其次,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勇毅坚韧的性格特征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而且,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象征,对于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认同原因)最后,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可西柏坡精神,但也存在认识偏差的现象。
50%的受访者认为西柏坡精神只是空洞的口号,缺乏实际操作指导,缺少现实意义。
此外,有些大学生认为西柏坡精神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现实面临的问题已经脱节,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指出认识偏差)综上所述,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的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西柏坡精神,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内涵和实质,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这种重要的思想精神。
(总结观点)。
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共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样本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背景的大学生。
问卷的题目主要包括: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程度、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程度以及对西柏坡精神的看法等。
在实地访谈环节,主要采用开放式问题,与受访者就西柏坡精神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加真实丰富的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有所了解,其中近一半的受访者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较为深入。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对西柏坡精神并不陌生,这可能与学校对革命传统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也有约30%的受访者对西柏坡精神了解不深,甚至有一些受访者表示并不清楚西柏坡精神的具体内容。
这一结果值得关注,也说明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在推广西柏坡精神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2. 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程度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程度是衡量大学生精神价值观的重要标志。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对西柏坡精神持认同态度,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这一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在整体上对西柏坡精神持积极的认同态度,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社会环境时,仍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也有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对西柏坡精神并不太认同,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西柏坡精神与当下社会环境脱节,不太适用。
3. 对西柏坡精神的看法在实地访谈环节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西柏坡精神中所蕴含的奉献精神、忠诚精神等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一些受访者对西柏坡精神的理念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西柏坡精神所代表的革命经验已经过时,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
这种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程度。
三、分析与思考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西柏坡精神所传承的革命理念与当下社会所强调的诸多价值观存在一定的脱节。
西柏坡精神完整调研报告

西柏坡精神完整调研报告西柏坡精神完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了解并传承西柏坡精神,我们进行了一次完整的调研。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毛泽东同志的家乡和革命斗争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思想意义。
通过对西柏坡的调研,我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并传承西柏坡精神,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调研过程及方法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
首先,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到了西柏坡作为一座革命遗址的重要地位。
其次,我们对西柏坡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革命遗址,亲身感受了西柏坡的浓厚革命氛围。
最后,我们还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西柏坡精神的认知和体验。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柏坡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柏坡精神强调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次,西柏坡精神强调勇敢的拼搏和创新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突破各种困难和障碍,勇往直前,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和理论。
最后,西柏坡精神强调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西柏坡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但毛泽东同志和西柏坡人民通过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胜利。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革命先驱毛泽东同志的宝贵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传承西柏坡精神,将其与时俱进地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建议加强对西柏坡精神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西柏坡精神的伟大力量。
同时,可以将西柏坡打造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进一步传承西柏坡精神。
总之,西柏坡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思想意义。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柏坡精神,并认识到它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柏坡社会调查报告

西柏坡社会调查报告一、红色旅游的教育作用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
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参观人数逐年上升,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接待社会各界游客3200多万人次。
一批批参观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来到西柏坡追忆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峥嵘岁月,寻觅西柏坡精神的真谛。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姚依林、宋平、尉健行、李岚清、乔石、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等先后到西柏坡参观视察。
江泽民同志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发表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要讲话。
我亲自走访了西柏坡,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直观地感受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真谛。
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性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
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石家庄西柏坡调研报告

石家庄西柏坡调研报告调研背景:石家庄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红旗渠”重要节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陈列馆,是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石家庄西柏坡的调研情况,本报告将从地理位置、发展概况、景区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调研内容:1. 地理位置: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北约30公里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发源地之一。
2. 发展概况:石家庄西柏坡是一个集党史教育、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该地区一直以来以红色旅游为特色,致力于保护和弘扬党的光辉历史。
3. 景区设施:西柏坡陈列馆、红军广场、红军装备展示厅、红军坟墓和纪念碑等设施完备。
特别是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和资料,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受游客喜爱。
4. 旅游服务:景区提供多种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讲解服务、拍照服务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此外,景区还建有酒店、餐厅等设施,方便游客的休息和就餐需求。
调研分析:石家庄西柏坡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意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该景区在景观设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览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然而,仍然可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比如增加互动性的展示和体验项目,提供更多的解说服务等。
总结与建议:石家庄西柏坡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旅游景区,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旅游功能,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性的展项,引入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生动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此外,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最后,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石家庄西柏坡这一知名度更高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认同现状调查报告西柏坡是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也是中共中央旧址,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
西柏坡的精神被誉为“中国精神之源泉”。
本文以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现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了解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程度和认同度。
一、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部分根据对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下为调查结果:(1)了解西柏坡精神的程度: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西柏坡精神有所了解,其中有10%表示非常了解,40%表示比较了解,20%表示一般了解,只有10%表示了解程度不高。
2.访谈部分在对10名大学生的访谈中,以下为主要观点:(1)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认同: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西柏坡精神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族独立和发展奋斗的精神态度。
他们认同西柏坡精神中的奉献、拼搏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自身与西柏坡精神的契合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与西柏坡精神是契合的,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希望将来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认为自己与西柏坡精神有一定的距离,他们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和坚定。
(3)西柏坡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意义: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西柏坡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发个人奋斗的动力和使命感。
认为西柏坡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更好地引领大学生。
二、结论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不高。
这可能与教育、媒体等方面的原因有关,有些学生可能对西柏坡精神不够了解,也有些学生可能对西柏坡精神持有质疑态度。
为提高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同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西柏坡精神的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了解程度。
(2)培养奉献精神:通过开展志愿活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西柏坡精神的实践意义。
(3)弘扬西柏坡精神:通过举办主题演讲、展览等活动,宣传西柏坡精神,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同。
到西柏坡调研报告

到西柏坡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西柏坡地处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是中国共产的诞生地之一。
研究西柏坡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学习的光荣传统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西柏坡的历史背景、革命遗址及其管理保护情况,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二、实地调研情况1. 西柏坡的历史背景西柏坡是中国共产的发祥地之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曾在此进行过重要革命活动。
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等重要场所,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革命遗址的保护情况西柏坡的革命遗址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管理。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重要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如毛泽东故居内陈列的老照片、书法作品等。
同时,遗址内还设置有详细的解说牌,向参观者介绍了每个场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西柏坡地区注重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开展红色教育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使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我们参观了红色文化展览,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共产的发展历程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三、调研感悟通过对西柏坡的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的卓越贡献和伟大精神。
西柏坡不仅是中国共产的发源地,也是红色文化的瑰宝。
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毅与奉献,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的信仰和追求的决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西柏坡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历史文物的完整保存和展示,使得广大参观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同时,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西柏坡将这段历史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有力支撑。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精神,时刻牢记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四、总结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历史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共产的光荣传统。
西柏坡作为红色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柏坡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总共有9个问题.我们在西柏坡总共发放和回收了100张问卷,这100张问卷均为有效问卷.下面我们首先来对逐个问题进行初步的简要分析.1.请问您的年龄阶段为?A. 20岁以下B. 20-30岁C. 30-40岁D. 40-50岁E. 50岁以上有9% 的游客选择了A,12% 的游客选择了B,34% 的游客选择了C,35% 的游客选择了D, 10%的游客选择了E.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来西柏坡游览的游客都在30岁以上.2.请问您第几次来西柏坡?A.第一次B. 第二次C. 三次及以上有65%的游客选择了A,23%的游客选择了B,12%的游客选择了C.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是第一次来西柏坡游览参观.3.请问您来自哪里?A.较远的地方B. 较近的河北省附近省区C. 当地人有17%的游客选择了A,65%的游客选择了B,18%的游客选择了C.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来自邻近西柏坡的地方.4.你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了解吗?A.很了解B. 一般了解C. 不太了解D. 很不了解有7%的游客选择了A,45%的游客选择了B,39%的游客选择了C,9%的游客选择了D.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对党史有一定的了解.5.你一般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多选)A.书籍B. 电视C. 广播D. 网络E. 参观F. 交谈有39%的游客选择了A,24%的游客选择了B,13%的游客选择了C,18%的游客选择了D,5%的游客选择了E,1%的游客选择了F.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是通过书籍了解党史的.6.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应该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A.应该B. 无所谓C. 没必要有98%的游客选择了A,2%的游客选择了B,0%的游客选择了C.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7.你认为现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机会多吗?A.很多B. 一般C. 很少有18%的游客选择了A,49%的游客选择了B,33%的游客选择了C.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认为现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机会不太多.8.你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有助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A.很有帮助B. 帮助不大C. 毫无作用有56%的游客选择了A,42%的游客选择了B,2%的游客选择了C.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都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有助于学习党的革命精神.9.你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是否应该收费?A.应该B. 无所谓C. 不应该有28%的游客选择了A,有34%的游客选择了B,有38%的游客选择了C.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西柏坡的游客对于红色旅游景点是否应该收费存在较大分歧.下面我们再对问卷进行整体的深入分析:综合上述对于问卷问题的逐个初步的简要分析,我们总结如下:以西柏坡旅游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情况总体不错,不过游客的年龄,地域及对于党史的了解程度的范围还有待扩展----红色旅游景区需要想办法吸引更多年轻人,外地人以及对党史了解较少的人,并且还需要想办法使游客有再次前来游玩的兴趣.(图1-1)(图1-2)(图1-3)之所以红色旅游吸引的绝大多数人:1)年龄都在30岁以上,如图(1-1),2)都是第一次来这个红色革命圣地参观游览,如图(1-2),3)都对党史有所了解,如图(1-3)。
我们认为并不是人们认为红色旅游景点缺乏参观价值,而主要是由于这些景点虽然有厚重而崇高的历史积淀,但是娱乐性和参与性明显不足.年轻人生性活泼,精力充沛,喜爱挑战,相对于纯粹的观赏性,他们往往更钟情于参与性的活动,自然他们对于往往只能一味参观的红色旅游景点兴趣较小.红色旅游景点参与性和娱乐性的缺乏自然也会让人们失去再次前去游览的冲动,也不会吸引对其没有了解的人.问题5(如图1-4)和7(如图1-5)的数据分析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为什么很多游客会觉得红色旅游的机会少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红色旅游较为缺乏商业性(如图1-6).红色旅游景点往往不要门票,缺少自费参与项目,并且里面及周围的商业性的旅馆,饭店,招待所和商店,摊铺很少.如此一来,旅行社如果带队去红色旅游景点,那么赚取的门票以及购物的差价将几乎为零.如此没有赚头的路线,旅行社自然不愿意做.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我们这一社会实践小组在咨询学校周边的旅行社时没有旅行社主动愿意做西柏坡这条旅游路线. 而绝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对党史的了解都来自于书籍,则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历史和政治课本在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的同时,我们的电视,网络,广播等更为现代与时髦的传媒却没有在宣传红色革命精神上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电视,网络和广播等是相对于书籍而言更加快捷和时尚的传媒,更受到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年轻人的欢迎,它们在宣传红色革命精神上的不够尽心尽力,自然会大大削弱人们对红色旅游的热情和兴趣.(图1-4)(图1-5)(图1-6)所以我们建议:(一)下更大力加强对于青少年爱国,爱党的教育,尤其要注重发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力量.(二)红色旅游景区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娱乐性的参与互动活动,让游客能参与其中,以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三)红色旅游景区可适当增加一些”真人秀”,以更好地还原历史情景,吸引更多游客.(四)红色旅游景区以及里面有可能加入的具有娱乐性的参与互动活动和”真人秀”,可以向游客收取适当费用,但是费用不宜过高.<四>实践结果由我们在参观游览途中的观察记录,我们总结如下:来西柏坡旅游的人还是挺多的,不过目测处于30岁以上年龄层的游客占其中的绝大部分,且团队,尤其是党员学习团队游客居多而”散客”少;而且从这里游客的口音上可以大致判断来这里旅游的人多为北方人,且其中石家庄与保定周边的人居多.我们通过统计与分析收回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到如下初步结论:大多数西柏坡的游客:1.都是第一次来这里旅游2.都是从离西柏坡车程不多于3个小时的临近地方来这里旅游的3.都在30岁以上4.都认为红色旅游对了解党史有帮助5.都对党史有所了解不过被调查的游客对于红色景区是否应该收费的分歧较大综合(一)与(二),我总结如下:以西柏坡旅游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情况总体不错,不过游客的年龄,地域及对于党史的了解程度的范围还有待扩展----红色旅游景区需要想办法吸引更多年轻人,外地人以及对党史了解较少的人. 回来统计后发现了现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这些类似西柏坡的红色纪念地中参观的游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主参观的老年群体,他们参观这些地方主要是为了观赏历史,缅怀曾经逝去的岁月,找寻年轻时的时光,这在他们个人看来是很有意义的。
另一类是各个具有党政性质的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参观,这些参观主要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或是漫无目的地游览,有的只为了凑个人数,看个大致,这类观赏在他们个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在参观的价值性上来看也是毫无意义的。
另外也有一小部分人,其参观的意义和目的也各不相同。
对一些青年人来说,很少有人来这些红色纪念地来参观,主要是因为时间的问题。
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经济型社会中,家长、老师等要求的就是好好学习,在上学期间主要抓紧学习,在课余时间也当然是自我提高、学习,精力是有限的,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参观这些红色纪念地,即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时间跟精力去观赏。
在这个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中,这些有关历史的红色纪念地早就被现今的人遗忘在脑后了,历史是用来给人认识然后缅怀然后激励的,我们现今的一些人就是被经济等给麻木了脑袋。
对一些中年人来说,主要是单位组织去观赏,有的人是抱着缅怀历史,激励自己的心,而有的人只是来看看罢了。
这些人是社会的典型,当然也与社会的形态和人心的发展所向有关。
对于一些老年人,他们喜欢这些红色纪念地,他们把这当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纪念,这是他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这些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年轻辉煌岁月,见证了那个年代的辛酸苦楚,见证了人们当初克服困难,不畏牺牲的精神,这是老年人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
观赏着这些地方,心中很是开心欣慰,但也有些许伤感。
带着感慨的心的参观是最有意义的!在调查中显示,参观西柏坡纪念地的人群大多不是本地人,但几乎都是临近省市的人。
为什么参观人群在当地人中占有少数呢?当地人主要在纪念地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慢慢观察,发现当地人很少去参观主要是因为他们习以为常,经常接触这个景点,对这个景点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陌生了。
虽说好的地方,参观百遍都不为过,因为每参观一次都会有一次不同的感悟,都会是一个不同的经历,虽是相同的场景,但心情却是不同的,但真正能有这种想法的人只是占少数的,大多是老年的历史文人,所以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地人在游客中占有少数。
而当地人在纪念馆中也没闲着,他们摆着摊位,做着小生意,赚着旅游财。
当然这种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游客来说,当地人卖的商品和景区内卖的是一样的,但是价钱却便宜很多,这很能吸引游客。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在这个小县城里,家庭都不是很富裕的,卖点小商品还能贴补家用,对于家庭来说也算是一份好的收入,能够缓解家里的状况,虽然顶着烈日汗水淋湿衣衫,但还是很满足的。
很多人总是喜欢批判赚旅游财这个事件,但是就我看来这个得因人而论因地而议。
所以我们建议:1、更大力加强对于青少年爱国,爱党的教育,尤其要注重发挥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力量.2、红色旅游景区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娱乐性的参与互动活动,让游客能参与其中,以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3、红色旅游景区可适当增加一些”真人秀”,以更好地还原历史情景,吸引更多游客.4、红色旅游景区以及里面有可能加入的具有娱乐性的参与互动活动和”真人秀”,可以向游客收取适当费用,但是费用不宜过高.5、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增加一些附带旅游产品出售,如当地特产,纪念币,纪念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