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26张PPT)

1.商人盛行占卜,十分迷信。
( √)
2.商人占卜工具是龟甲和兽骨。
( √)
3.甲骨文记录了商人的占卜结果。
( √)
4.祭祀和田猎,都属于商人占卜的事 项 ( √ )
商代人盛行占卜,几乎事无大小 都要求神问卜·甲骨(龟甲或兽骨) 就是他们的主要占卜用具。占卜时先 将甲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 槽,用火灼烧,然后卜者根据正面出 现裂叙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占卜 完毕,将占卜的经过和结果概括地写 成卜辞,刻在甲骨上备查,即成甲骨 交
象形
羊
日
田
雨
指事
上
下
会意 形声 假借
明
从
柄
右,假借为“佑”,祈求保佑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清华附中 宋薇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清华附中 宋薇
上 上图是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牛骨 的正面刻有卜辞百余字,记录了 商王武丁祭祀先祖、乘车田猎等 占卜内容。
以下内容符合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 括号内 划“√ ”;违 背材料 信息所 表达的 意思, 请在括 号内划 “×” 。
中国文字的形成与
发甲展骨有深文远有影什响 么重中要国有地文位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商朝字。
尊神重鬼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萌芽 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对自身能力 缺乏信心的表现。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青铜器与甲骨文
远古人类的生活经验,靠口耳相传,
靠记忆保留下来。但记忆力有限,不及 用实物记录下来持久。
夏
商
西 周
据说中国远古的人结绳记事: 大事打个大绳结表示,小事打
个小结。绳的长短和颜色也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28张PPT)

感谢观赏
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当时历史的认识。青铜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
文明还是残酷? 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 然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课堂总结
青
铜
青
器
铜
器
与
甲
骨
文
甲
骨
文
用途功能:最初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后来由食器发展 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制造工艺:掌握了青铜合金比例;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 典型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影响: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 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农
乐
兵
具
器
器
铜镢 商前期
铜铲 商后期
(商)兽面纹 铃(乐器)
青铜编钟战国 【打击乐器】
青铜钺(yuè) 商
青 铜 刀
商 戈(gē)战国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种类用途 青铜器最初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后来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功能: 食器
礼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4.代表器物
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1939年河南 比一比,算一算:
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商朝后期青铜器。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32.84千克 铜液,如果以每一将军盔一次 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 个将军盔同时熔铜?
每个将军盔需要3、4个人,要 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 人同时进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31张PPT)

艺术瑰宝 文明重器
价 值
青铜器
夏商周的 灿烂文明
甲骨文
铭文 著史
卜辞 叙事
汉字 已知最早
源头
的汉字
造字 字体 方法 结构
丰富 完整 内容 体系
历史 史料
已知最早
的汉语文献
1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商周时期已经掌握了青铜器铸造的精确比例
②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③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大量的发掘
甲骨窟穴(殷墟遗址)
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 陕西、山东等地先后出土大量 商代和西周龟甲、兽骨。至今 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 字的龟甲、兽骨多达10余万片, 其中约有单字4500个,已能识 别的字有1500多个。
二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古人使用的一种文字,
因其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而被统称为“甲骨 文”,亦称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
比例精准
:《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 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 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 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 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相互印证
经光谱 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 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 量分析,司母戊鼎含 铜84.77%、锡11.64%、 铅2.79%。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 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 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 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
这由“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 怎样灿烂的景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ppt课件

要二三百人同时
操作。这说明了 什么?
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 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
特点一:规模宏大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炊煮器:鼎 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大小不一, 成组的鼎称列鼎。在商周时期,它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与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 地位。列鼎在周朝时是代表着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 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 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 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商朝灭,周朝兴, 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 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 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 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 铸造的。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 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 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 ___陶__瓷_______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____瓷_器__发明瓷器的国家。
原始瓷壶
西周时期 盛水器
.
玉器业
兽面玄纹玉圭(西周)
玉戈(礼器) 玉立人柄形器(商代)
操作。这说明了 什么?
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 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
特点一:规模宏大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炊煮器:鼎 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大小不一, 成组的鼎称列鼎。在商周时期,它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与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 地位。列鼎在周朝时是代表着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 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 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 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商朝灭,周朝兴, 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 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 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 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 铸造的。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 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 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 ___陶__瓷_______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____瓷_器__发明瓷器的国家。
原始瓷壶
西周时期 盛水器
.
玉器业
兽面玄纹玉圭(西周)
玉戈(礼器) 玉立人柄形器(商代)
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共23张PPT)

二、甲骨文记事
4.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 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 刑法、医药、天文 历法 等。 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 的
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7.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 开始。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 题是( C )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
11.“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 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 )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8.2017年是我国农历丁酉年(鸡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
字( B )
9.《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这反映了( B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
图案。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 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图二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 工匠制作的?
商朝。
(4)图三中的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
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28张)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簋:古代盛食物器 具,圆口,双耳。
西周利簋通高28厘米,1976 年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出土,现 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这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 在讨伐商纣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
32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
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 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武王赐给有 事(官名)利(人名)以金(青铜), 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纪念。
甲骨文
商周时期刻写(kè xiě)在龟甲和牛、羊等 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记事(jì shì)
第十八页,共2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王懿荣:一片甲骨(jiǎ ɡǔ)
第二单元 (dānyuán) 夏商周时期
惊天下!
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 的主管官员王懿荣有一次得了病,派人 去买药,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 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这不禁引 起他的好奇。于是他以每片二两银子的 高价,把药铺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 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 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 是殷商时期的,由此,他展开了专门的研
青铜器的高超(gāochāo)工艺
第十三页,共29页。
青铜器中的精品(jīnɡ p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dì èr) 单元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和商代相比,西周时期夏的商青周铜时期
器的组合发生了较大(jiào dà)的变化,商代以酒器为主,表示身份地位的高
铭文,共32字。商——甲骨文。甲骨文的史料价值——。当年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率三千人马及奴隶士兵一万 人,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的一场战争
Image
第二十九页,共29页。
2018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重832.84千克 每个熔化罐能冶炼铜 12.5千克,铸造该鼎 需要70多个熔化罐 。 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 作。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四: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分工细致、大型器物
利簋及铭文,这是已发现的最早 的
我国发达的手工业并非青铜铸造业“一枝 独秀”,而是全面发展。 这一时期除了青铜器制造外,还有其它的 手工业
酿酒业
陶瓷业
金童鸡 青铜人头像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
课本26页 商周青铜器的制造,采用什么 铸造法?经过哪些工序?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泥范铸造法
1.制模;2、雕刻纹饰;3、 翻制泥范;4、高温焙烧(工
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 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5、熔化后的浇注金属液体。 6、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 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4000 年 前 的 铜 镜
1、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
夏朝:出现中国最早青铜礼器---鼎,酒器青铜爵、
盉等。夏朝是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转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期。 夏的主要工具还是新石器。 商朝: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规模宏大,工艺高超,
以青铜酒器为主。商是青铜的发展与灿烂时期, 已经可以熟练铸造精美的青铜器。由于当时青铜铸造造价 昂贵,所以青铜器主要用于军队和贵族。农民大部分仍使 用石器。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
学者们认为三 星堆文化距今约三 千多年,是商周时 期我国西南成都平 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 证明长江流域 和黄河流域一样 是中华文明的发 源地。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身材修长, 面部方正, 大眼睛,可 能是古蜀人 掌握祭祀大 权的巫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17张PPT)

①青铜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逐渐繁荣。商 周时期已掌握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 铸造法”。著名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 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②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 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33米 12.5公斤,铸造该鼎
需要70多个熔化罐。
大
技术工艺水平高
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归纳:商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1、种类丰富 2、数量众多
3、工艺高超
甲骨文
毛公鼎(台北故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院)
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 记事 影响: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等
四足带盖方鼎
商鸮xiāo卣yǒu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灿烂的青铜文明
以碗为例
材料
工艺
生产力水平提高
石碗 陶碗
青铜碗
铜 镜
杯
尊
酒 器 爵
特点: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
编钟 乐 器 鼓
盛水器
武器
装饰增加美感 显示财富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美
四羊方尊
特点:工艺高超
泥范铸造法
1.1米 重832.84公斤, 每个熔化罐能冶炼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