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上语文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包括[X1, X2, X3...]等主题,涵盖了汉字、词语、句子、篇章、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 培养学生读懂句子的能力
- 培养学生理解篇章主旨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运用词语造句的能力
-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
4.1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互动交流
4.2 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3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4.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5.1 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业、考试、口头表达等
5.2 注重评价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研究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六、教学资源
6.1 课本:《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6.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6.3 教学辅助资料:课外阅读材料、作业本等
以上是《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第14课)课文:《秋天来了》、《小小的船》、《我是值日生》、《树叶的颜色》诗歌:《秋天的雨》、《金黄的稻穗》2. 第二单元:家人的爱(第58课)课文:《妈妈的生日》、《爸爸的礼物》、《哥哥的画》、《妹妹的脸》诗歌:《家》3. 第三单元:寓言故事(第912课)课文:《乌鸦喝水》、《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4. 第四单元:观察与想象(第1316课)课文:《云彩》、《夜晚的星空》、《秋天的公园》、《如果我是一片云》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敬家人、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观察与想象的训练。

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课文学习:详细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体会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书写课题,突出教学重点。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分层次展示课文结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仿写一首关于家人的诗歌。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观察日记。

2. 答案:故事复述:要求语言流畅,内容准确。

诗歌仿写:要求格式正确,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观察日记:要求详细观察,描写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如: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家人的爱;组织寓言故事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小学生语文教案篇一《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分手时的约定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案)第一单元1 大青树下的小学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202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花的学校 不懂就要问
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过放程假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
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会的作家者 的 思 想 感 情 。
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
o
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
: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
小学的热爱之情。
一、插图引 入,揭示课 题(用时:5 分钟)
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 学校的区别。 2. 导入新课,引出课 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
1. 学生交流汇报:
1 图中的校园有动物
,我们学校没有。
2
图中学生的穿戴和
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 我们不一样。
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 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 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
1.这所学校的学生 都来自 哪些民族?
__四__、__课堂小 __结__(__用时:3 2.你知道的还有哪 些民分族钟) ? ______
1. 教师引导归类复习 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自学生字、新词。如:采用 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艳、洁 ”;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
顺。
“扮、坝”等。
音。 绒毛(rénɡ rónɡ) 摔跤(suāi shuāi)
4.比一比,组词。 扮( ) 扬( 纷( ) 杨(
学习目标 )
) 学习重点
第二课时 1. 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 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激、殊、筒”等一qi个生字,会写“且、束、敌、钢、断、实、集、造”8个字。

认识“斤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感受激光带给人们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感受激光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准一qi个会认字。

按正确笔顺书写8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

认识并正确书写1个部首。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还小,加上都是些街道上做生意、船上挖沙、农村拆迁的孩子,知识面狭窄,不懂得什么是激光,对激光的用途知之甚少。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收集资料,做直观课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表演法学习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师生做自我介绍。

2、引出课文的MP3朗读。

3、由生猜测课文中这位做自我介绍的朋友,板书课题。

明确课文的特点。

二、学习生字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互相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

4、集体交流,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1)学生领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激、殊、筒、聚、削、剑、缝、武、炮、强、敌、途、且、棒、幻、晰、类。

(3)男女生赛读。

(4)游戏:猜猜它是谁?师剖析部分字的特点,学生猜字。

从而加深学生识字。

5、小游戏——找朋友。

(将生字和拼音连起来)6、我能读词。

(1)明确激光和人类之间的联系。

(2)理解“特殊”,文中说谁特殊,为什么?顺势出示激光的图片,以及其它光的图片,明确激光是集中在一起的。

最后练习用“特殊”说话。

(3)文中说谁“削铁如泥”,理解词语,练习说话。

(4)练习用“而且”“所以”说话。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要求学生观察自然。

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吧。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放映日出、日落、动植物的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听音乐,欣赏图片,感受美丽。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要求发音准确,理解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给生词命名,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自然段火车读课文,师生会点评,纠正不够准确的发音。

3.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分组交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征。

(要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站起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的人声音要大,听的人要看得专注,遇到有见地的观点要及时鼓掌,不同观点的成员都要在汇报后补充。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收获可能是以下几点:(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的第一段概括了世界的精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更强烈地表达了思想感情。

(3)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关键段落以总句为中心,具体写出内容。

(5)把握事物的特征(颜色、形状、形态等。

)并把事情写得生动具体。

6.再读课文。

(1)请以最好的心态再读一遍课文。

注意什么都不要想,就当自己在家看书玩吧!(2)交流读后感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

懂得学会分享,才会感受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设问激趣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夏天,到了麦收季节,就是杏儿成熟的季节。

2、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试着问一问。

4、提出问题:这小小的杏儿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课。

二、把预习引入课堂,培养自学习惯。

1、按要求预习自学: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仔细听,同学是否读正确了。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朗读指导,文中感知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几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全班交流:杏儿好(第2段)杏儿多(第3、4段)3、你们能把杏儿的特点读出来吗?分四人小组朗读。

4、指明飞角色朗读。

评读。

5、有感情的齐读1-——4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理解感悟,情感升华1、(第7段)找出奶奶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2、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你听懂了奶奶的话了吗?3、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愉快和喜悦。

5、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说给大家听。

二、教师总结全文,学生齐读课文。

三、课堂书写生字。

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要求: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穿戴不同语言不同热爱团结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2花的学校教学要求: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

掌握“假”这个多音字。

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

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花的学校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真可爱教学反思: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

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3*不懂就要问教学要求: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

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