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危害表现_冀兆魁

合集下载

专家冀兆魁介绍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专家冀兆魁介绍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 发热:
常在38~40℃,90%以上患者有发热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此类发热、乏力、疲乏及流感样症候群,注意不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发热原因可由于病变侵害下丘脑、组织坏死、溶血物质开释、抗原抗体反应以及并发感染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2.出血:
主要是血小板减少症状,以皮肤出血,瘀点、瘀斑、紫癜及视网膜出血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其次是胃肠道及泌尿道,其他部位为;口、鼻、咽、肺等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3.神经系统受累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脑血管被侵害,出现多种多样、时轻时重、临时性或永久性的神经症状。

出现的频度依次为精神错乱、头痛、性格改变、轻瘫、失语、昏迷、感觉异常和视觉异常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为一过性的感觉、运动缺陷。

有些病例神经系统症状是疾病的早期血小板减少症状。

4.肾脏病变:
一般这种血小板减少症状不严重。

可见肾小管透明栓塞,甚至肾皮质坏死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有什么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有什么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有什么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它的减少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抗体的减少,使所形成的抗体攻击自身的血小板。

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

都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出血或血液无法凝固。

消化道出血
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吐血、咯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粘膜出血
血小板的减少,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便血、尿血等全身性出血症状。

易发生紫癜
血小板的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弱,紫癜的部位一般在体表皮肤比较松弛的部位,如颈部、眼睛周围、下肢等,并伴有肿痛,严重的会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现紫斑。

我吃环孢素和康力龙二年多,血小板一直很低只有3,牙龈出血、身上没劲,胳膊、小腿部有红点,后来听说康髓诺汤药效果不错,刚开始还不相信,我去了几家医院都不行?只喝这个药就行?后来坚持喝了半年吧,血小板一直稳中有升从3升到285,最主要的是很稳定,现在也有近十年没再复发了。

出血不止
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无法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无法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凝固。

冀兆魁讲解血小板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

冀兆魁讲解血小板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破坏增加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根据机制的不同又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

免疫性破坏
免疫机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原因有三:
1.自身抗体,如急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者。

2.同种抗体,如输血后紫癜、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妊娠母亲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药物相关性抗体,即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非免疫性破坏
非免疫性破坏主要由消耗增加引起。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大量血小板被消耗,引起血小板减少。

在病毒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以及血管炎症等致病因素作用下,血管会出现显着的内皮细胞损伤,尽管凝血途径并未被充分激活,但血小板的使用率与消耗却已明显增加,导致孤立性血小板耗竭,这被称为血小板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此外以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血小板栓子形成以及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也是临床可见到的疾病。

冀兆魁讲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症状

冀兆魁讲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症状

冀兆魁讲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症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疾病人们都不是很了解,这种疾病不治疗病死率高达80-90%,为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那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呢?
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为主,表现为淤点、淤斑或紫癜,部分患者出现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生殖泌尿道和胃肠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其程度视血小板减少程度而不一。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约有50%的患者出现黄疸;20%患者有肝脾肿大,少数情况下可以有雷诺现象。

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的多变性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之一,与脑循环障碍有关。

典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首先见于神经系统,其严重程度常决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紊乱,30%有头痛,并伴有眩晕、感知障碍、昏迷、脑神经麻痹。

45%患者有轻度瘫痪,有时有偏瘫,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肾脏损害
一般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不常见。

严重者最终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发热
90%以上患者有发热,在不同病期均可发热,多属中等程度。

心功能异常
部分患者出现心肌多灶性出血性坏死,心肌有微血栓形成,可并发心力衰竭或猝死,心电图示复极异常或各种心律失常。

以上介绍的就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表现,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其症状就可以及时的发现治疗疾病,希望大家认真了解,祝您健康。

血小板减少症概述与病因冀兆魁

血小板减少症概述与病因冀兆魁

血小板减少症概述与病因_冀兆魁疾病概述: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如下面所述:血小板低的成因有二:1、是体内生产血小板不足,如骨髓出现问题,病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导致骨髓损坏,血癌(白血病)或其他癌症等;2、是血小板消耗得太快,如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症,一般最常见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每公升血液,含150x10^9,若降至50x10^9(9次方),身体遇到一些碰撞便容易瘀黑;若降至10x10^9,皮下便容易出血,情况非常严重。

血小板过低的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部位如鼻、口腔牙齿容易流血,而关节内出血会导致关节肿胀。

血小板过低的情况可通过验血验出,若病人于短时间内病情恶化致死,有可能是血癌所致。

若及时发现,则可提供适当的治疗,病况或不至于恶化。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rn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因85%以上病例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TP)。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部分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成为伊文氏(Evans)综合征。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涉及的病种相当多。

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 Evans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种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冀兆魁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冀兆魁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冀兆魁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血液病专家冀兆魁指出,有过贫血经历的人都深切感受到贫血的危害,头晕,不能做这做那等等,让人苦不堪言,贫血尚且如此,那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可想而知,及时治疗是关键,饮食是不错的方法,那么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检查其计数低于10万/立方毫米,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瘀点和瘀斑、粘膜出血,鼻衄和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及舌出现紫血泡。

严重者血小板计数可不足2万/立方毫米。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

食疗则以补气养血、滋阴凉血止血为主。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以下介绍几种食疗方: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

先将人参切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

日服1剂,连服数剂。

具有补气养血功效。

白茅根藕节煎:取鲜白茅根60克,鲜藕节60节。

将白茅根挖采后洗净,切段。

将鲜藕挖采后,切下藕节,洗净,切片,与白茅根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上下午分服。

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功效。

花生米炖红枣:取花生衣30克,红枣20枚。

将红枣洗净,与花生衣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煨炖30分钟,即成。

上下午分服,饮汤,吃花生衣,嚼食红枣。

具有补气摄血功效。

蜂乳牛奶:取蜂乳20克,牛奶250毫升。

将牛奶倒入锅中,煮沸,晾至温热状态时,加入蜂乳,搅匀即成。

早晨与早点同时服食。

具有益气摄血,补精养血功效。

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以上就是冀兆魁专家就“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这一问题作出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治疗血小板减少能有所帮助,同时我院专家作出,由于血小板减少会诱发一系列疾病,因此人们当发现专家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时,一定要知道血小板减少怎么办,以便及时处理、及时治疗。

血小板减少常见的症状与病因_冀兆魁

血小板减少常见的症状与病因_冀兆魁

血小板减少常见的症状与病因_冀兆魁冀兆魁介绍: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科常见的疾病,有些患者虽然有血小板减少,但是没有症状,因此很少去看病。

多数患者是因有出血症状前来就诊,常见的症状是前臂或胫前皮下的小出血点(一般2 mm以下)或者紫癜(2 – 5 mm)。

如果有1 cm左右的青紫块称为瘀斑,过去在农村不了解什么是血小板减少,因此把这种瘀斑叫做“鬼打青”。

瘀斑扩大到5cm或者10cm以上,统称皮下出血。

此外,一些患者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或月经过多等症状,重者可发生内出血。

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多数是血小板减少所致,然而也有一些患者血小板正常,而是由于凝血功能或者毛细血管功能不正常而引起的。

冀兆魁介绍常见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如下:1. 药物毒性使骨髓受抑:复方SMZ, 抗肿瘤药物,雌激素,氯噻嗪,乙醇,磺脲类降糖药,抗癫痫药,解热止痛药,干扰素,金盐制剂等。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 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CTD),红斑狼疮(SLE)。

4. 化学制剂或电离辐射及其他原因,导致骨髓巨核细胞功能受损。

5. 骨髓病变:再生障碍性贫血(C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骨髓纤维化(MF),骨髓受白血病或淋巴瘤浸润。

6. 病毒感染,尿毒症,长期酗酒,妊娠。

7. 慢性肝脏疾病,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8.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输大量库血,输血反应。

9. 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剂)。

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大致分3类。

①抑制型药物有苯类,抗肿瘤药物,磺胺类,染发剂,抗癫痫及抗糖尿病药物等。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的药物有雌激素,氯噻嗪,乙醇,所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都不宜饮酒。

②免疫型药物有解热止痛剂,奎尼丁,地高辛,苯妥英钠,头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金盐制剂。

③直接破坏血小板药物有注射用肝素,破坏机理不明。

根据冀兆魁专家的介绍,大家在生活中要引起注意。

冀兆魁医生谈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冀兆魁医生谈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危害特别的大,大家一定要对血小板减少疾病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患了血小板减少,怎样确诊疾病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

1、临床以出血为血小板减少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
<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2、慢性患者可见血小板形态大而松散:染色较浅;出血时间延长,凝时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凝血酶原消耗减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

血小板极度减少时,由于缺乏血小板第3因子,可致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寿命很短。

3、血小板减少的骨髓象:出血严重者可见反应性造血功能旺盛。

急性病例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细胞多增高。

4、血小板减少检查血象: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5、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

为了确诊此病而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须进行骨髓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表现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你知道多少?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异常的其中一种血液病,血小板减少发病率逐年增加,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它的危害我们也不容小视,下面北总三院冀兆魁主任就为我们讲解血小板减少的危害表现。

1、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咯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心肌渗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还会造成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2、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

成人急性期少见,常与药物、感冒、劳累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

3、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

瘀点或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4、也常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5、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

起病隐袭。

6、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进食软质饮食,注意避免一切外伤。

以免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患上血小板减少我们也不必慌张,寻找正规医院,尽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