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二季度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表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一、背景和目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记录旨在总结和记录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
二、现状分析经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护理管理方面:存在漏记账现象、高值耗材未及时收取,引起病员不满;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对患者不够关心。
2. 护理技术方面:部分护士对某些手术护理操作不够熟悉,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部分护士对新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不够熟练,影响手术进展。
3. 护理文书方面:部分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空项未填写;有的项目填写与麻醉医生不一致等。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护理管理: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工作流程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鼓励护士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新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
3. 优化护理文书书写: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培训,提高护士的文书书写质量和准确性;建立文书审核制度,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和具体措施。
2. 分配责任人和工作小组,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推进。
3.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评估改进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减少护理操作错误,提高手术安全性。
3. 优化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文书的质量和准确性,减少医疗纠纷的风险。
六、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效果、调整措施、加强培训和监督。
我们将持续关注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产科持续改进项目提高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预期目标提高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总目标值设定理由: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60.5%+(60.5% × 75% × 53.99%)=85%问题叙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近大半年来,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缺陷较多,病人对住院环境明显不满意。
我院建立历史悠久,基础设施相对陈旧。
而且病房护士人手不足,年资高护士进入夜班班制,造成管床护士多为年级轻、责任心不强、经验相对少的年轻护士。
我院产科产妇多为初产妇,相对没有养育经验,日常生活及护理新生儿需要协助或完全依赖,易致病房环境欠舒适,床单凌乱不洁。
所以加强基础护理细节的管理,将其运用到护理管理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成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爱心、关心、耐心,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因此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60.5%85%原因分析针对发现的症结“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剖,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末端原因。
鱼骨图原因分析:提高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整改措施对策一对策名称:对策一:对护士培训主要因素:护理人员重视不足,对病区管理制度,病室管理规范,分级护理及病区管理考核标准未掌握对策内容:1、成立培训及质量控制小组2、制定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3、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护士长或质控组长每天查房4、制定物品放置统一标准并培训到人对策实施1、护士长、质控组长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2、质控组督查管理3、及时反馈整改负责人:护士长、质控组长实施日期:2019.10.26实施地点:孕妇课堂、产房、示教室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后,科室的对策实施为有效措施,纳入科室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培训管理,继续实施。
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松桃县民族中医院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将护理质控检查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落实到人;(二)、各质控小组根据分管项目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认真检查,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将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护士长,并一同研究、确定整改措施;(三)、各质控小组及时填写检查及指导情况,在当月25日之前将报表上交护理部,越期未交每次扣组长100元,未进行实地检查虚报者,扣除组长及成员当月奖金各200元;(四)、护理部将日常督察与月检查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病区查实各质控小组的检查情况,护理部在次月月4-5日汇总当月各质控小组的检查情况,并向分管院长汇报;(五)、护理部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针对问题的严重性、改进效果进行奖惩。
护理部制2016年1月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2、本质量控制记录本由科室护士长负责填写。
3、科室护士长根据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制订本科室年度护理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
4、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护理质量控制计划、方案全面掌握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内容。
5、科室质控小组每周检查1次,每月共计四次,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评价。
6、每月底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并详细记录。
7、每年底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本年度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制定次年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计划及方案。
护理质量检查要求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
科室护士长在护理部及科主任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基础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向医师汇报,协助医师做好诊疗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落实重症病人的生活护理,加强对病人健康指导,做好功能锻炼,保障病人安全。
特作以下要求:1、护士必须掌握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并严格要求自己遵照执行(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见表)。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内 科年度: 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质控员,质控员职责明确。
、护士长负责制订护理质量控制目标、实施方案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各质控员按职责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护士长根据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本科室每月护理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日常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要求每月每项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护士长审阅后签字。
、每月底在科室周会上对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护理质量控制总结,护士长签字后交护理部审查。
、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杨阳成员:张静、欧敏、侯茂华、林巧、刘成凤、张维、江利霞、周超琴、黄耀皿、具体职责:负责科室日常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包括科室核心制度落实、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病人的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三基培训(包括新进人员培训)、病区管理、药品质量的管理、院感、抢救仪器、抢救车的管理,不良事件等。
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通报、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针对问题进行培训,不断持续改进。
护士长签字:年 月 日年度内科护理质量目标、床护比≥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压疮、各种护理缺陷、跌伤、走失、坠床、静脉炎等)≤ 人次;护理严重差错、事故为 。
、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各种信息知晓率、护理措施执行率≥ 、健康教育 。
护士长签字:年 月 日年度科室护理质量控制计划按二甲办、护理部要求,以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下继续成立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使护理工作不断得到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组长: 杨阳(主管护师)。
副组长:侯茂华(护师)、张静(护师)、欧敏(护师) 小组成员:侯茂华(护师)、欧敏(护师)、周超琴(护师)、杨勋明(护师)、江利霞(护士) 张静(护师)、黄耀皿(护师)、徐春(护师)、张维(护师)、林巧(护师)、刘丹(护师)小组职责:、护理文书质控小组:侯茂华、张静、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林巧、刘成凤、病区管理质控小组:杨勋明、黄耀皿、特、一级护理质控小组:欧敏、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周超琴、黄娅玲、急救药品,护理器材准备质控小组:黄娅玲、黄耀皿、护理技术操作质控小组:张静 胡艳利、欧敏 王渝 、医嘱质控小组:张维、江利霞、护理不良事件通讯员:邹英 张巧利、培训:杨阳、欧敏等二、具体分工及职责:组长:杨阳全面负责全科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负责本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各项护理管理方案、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定期检查。
加强手术后病人护士交接PDCA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PDCA模板

4.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管理流程》规定了复苏病人与危重病人的护送,但对椎管内麻醉与局麻病人规定不具体。
2.《麻醉操作常规》有相关规定,但麻醉科执行不利。
3.PACU实行不久,复苏护士人员不够,来不及护送。
5.整改计划
1.相关人员召开关于术后护送问题协调会,作出会议纪要与相关规定。
2.将相关规定以医务科通知形式发给手术科室,要求执行。
3.定期反馈,及时整改。负责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日期:完成日期:实施(Do)
1.相关科室负责人召开术后护送专题安全医疗会议,作出会议纪要及相关规定。〈具体附后会议记录〉
2.将《关于规范术后护送工作的通知》发给手术科室,并且仇副院长在周会上布置该项工作,会后开始执行。
2.该项规定目前执行较好,相关职能科及手术科室将继续予以监督、关注,目前无需下一轮PDCA改进。
检查(Check)
该规定执行后,医务科多次检查反馈,具体见附后检查记录。普遍反馈该规定执行良好,能很好解决术后病人转送医疗安全问题。各科护士长表示将根据规定要求,对该项工作进行监督。也提了一些问题,具体见附后检查反馈记录。
处理(Action)
1.对反馈的问题,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具体见附后检查反馈记录。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单
年度:科室:医务科护理部编号:
计划(Plan)
1.监测目标
加强手术后病人护士交接
2.预期目标
完善手术〈麻醉〉后病人护送转接工作
3.监测结果
问题叙述
监测结果:多次检查发现,手术后非全麻病人存在无医务人员护送现象。
问题叙述:1.医务科、质管科多次检查发现,手术后仍存在部分病人无医务人员护送问题。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外科医疗来说尤为重要。
外科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表,以确保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1.手术患者信息:记录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等,以便于日后追踪和分析。
2.手术风险评估:记录手术前的风险评估结果,包括ASA分级、手术风险评分等,以确定手术的风险程度,为手术安全作出评估和决策。
3.手术方案选择:记录手术方案的选择过程,包括手术方法、手术器械、手术时间等,以确保手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手术操作记录:详细描述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操作步骤,记录手术时间、切口位置、麻醉方式、手术器械使用情况等,以便于追溯和分析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5.术后并发症记录:记录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肺炎、尿潴留等,以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术后护理措施。
6.术后随访记录:记录手术后的随访情况,包括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恢复程度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改进术后护理措施。
7.医护人员记录:记录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信息,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以便于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培训。
8.质量改进措施记录:记录质量改进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包括培训、研讨、审查等,以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9.质量指标统计分析:对手术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等,以评估医疗质量的改进效果。
10.问题与建议记录:记录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以促进沟通和改进。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使用还可以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相结合,如病例讨论、学术交流和病例演练等。
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学习,医护人员可以共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外科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外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表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表(100分)被检查科室:月份:分扣分及实得项目考评内容考评方法值理由分认真执行《执业医师法》及相关规发生违法执业事件、脱岗,发现一次一、依定,依法执业,按排班表值班,无脱该项不得分,未经同意调班发现一次法行医5 岗,打游戏、看视频、淘宝等与工扣1分。
5分作学习无关的事不做。
调班需经科主任、护士长同意。
首诊负责制度:落实“首诊医师负①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责制”,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师拒绝诊治患者或出现推诿患者现诿或拒绝诊治患者,在未确定接受象,每发现1人次扣0.5分。
2 科室前,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②对疑难、危重病例或病情涉及多科责。
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有关规定诊治或进行会诊,每发现1人次扣0.5。
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查看每周三级医师查房次数,不足1 2 次扣0.2分业务学习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每月至 4 制度。
少一次,并有记录。
缺一项扣2分。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抢救过程有缺陷,缺相关科室会诊1应由主治医以上人员主持,认真贯 2 例扣0.5分、缺病危通知、无病程记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抢救制度,有录1例各扣0.5分。
病危通知,病程有抢救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至 2 死亡病例未讨论1例扣1分。
少主治医师资质)人员主持讨论,并记录于病历中。
会诊制度:普通会诊医师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会诊时间为24小时;急不符合一项扣0.5分。
二、核 2 会诊时间为10分钟,会诊记录符合心制度要求。
30分交接班制度:交班除常规项目外应包括: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患者, 2 有危急值者,不良事件,科外患者、交班记录过简单扣0.5分。
特殊治疗(输血、有创操作)、急救及生命支持医疗设备完好率。
术前讨论制度(大、中型手术)。
大、中型手术无术前讨论1例扣0.5 2 分。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查当月全部输血病历,按《临床输血 2 质量评价表》考核,不合格一人扣1分。
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质控方法欠妥,在质控时发现错、漏处未能及时修正。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护士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证据意识教育。要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认真、准确书写手术护理文件,并养成出手术室前自己反复检查的习惯。利用晨会和科会时间,讨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缺陷中所潜在的医患纠纷实例,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进行书写技巧、术中观察要点、特殊病情记录等经验交流,不断提咼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主要检查内容
护理文书书写
科室自查存在的问题
1.手术护理记录单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有空项未填写(植入物、引流管等)
3.没按《安全核查制度》填写核查医生(有的写两名医生)
4.有的项目(如患者体重、主刀医生、手术开始、结束时间)填写与麻醉医生不一致
5•空格未按要求画斜线(有的画竖像1、有的画横像一)
经过整改后,手术病人交接质量提高,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低耗的护理服务,增加了手术病人的满意度
科主任签字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主要检查内容
手术护理记录
科室自查存在的问题
抽查手术记录单63份,漏项17份(0.54%),签名不规范12份(0.38%),有涂改11份(0.35%),记录数据不一致10份(0.32%),术中特殊情况未注明8份(0.25%),时间记录不准确7份(0.22%),记录病情不准确6份(0.19%),未贴标签4份(0.13%)。
效果评价
1.主班护士对当班所有手术患者的记录单进行检查
2.护士长检查护理文书检查记录单填写及反馈落实
3•质控护士及护士长对术后出科病例及出院病历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易引起纠纷的文字如医嘱处理情况、抢救过程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内置物数量、手术开始、结束时间、手术部位、物品数量核查等)将检查结果反馈当事人,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