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09
微观经济学第9章复习ppt

航空管制
1981年放松管制确实给航空业带来重大变化。在新航 空公司不断涌入的同时,原有的一些航空公司互相兼
并或退出该行业。尽管票价大幅度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总体利润没有大幅度下降。
•价格为Pmin时,航空公司愿 意供给Q2(这里实际供给Q3), 大大超过需求量Q1。 •梯形D为过剩产出的成本 •由于C+D>A,解除管制后航
空公司的利润可能下降。
•消费者损失为A+B
Copyright © 201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Microeconomics • Pindyck/Rubinfeld, 8e.
18 of 33
EXAMPLE 8.2
航空管制
•因为航空公司无法控制油价,考察“修正后”的剔除燃料成本 变化效应的实际成本指数更有信息价值。
9 of 33
9.2
•经济效率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 •市场失灵 •在某些情况下,因价格无法向消费者和生产者传达 正确的信号,使得自由放任的市场没有效率。
•也就是说,无法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剩余最大
化。
Copyright © 201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Microeconomics • Pindyck/Rubinfeld, 8e.
10 of 33
9.2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在两种情况下,市场失灵可能发生: •外部性 •某一消费者或生产者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成 本或收益的行为,在市场价格中得不到反映。 •信息不完备
•当消费者由于缺乏产品质量或特性的信息,不能做
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决策。 •政府干预(例如要求“标识的真实”)就是适当的。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微观经济学第9章课件

11
0
Chapter 9
50 60
89 100
150
数量 Slide 32
价格
D 1.50
S
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Pb = 1.22 P0 = 1.00 PS = .72 .50
A
D
t = 0.50
无谓损失 = 2.75
生产者剩余的损失
11
0
Chapter 9
50 60
89 100
150
数量
Slide 33
本章小结
运用供给与需求的模型可以分析政府各 种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在每一种政策下,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 剩余可以用于分析该政策对生产者与消 费者的损益。 政府干预通常会导致无谓损失。
Chapter 9
Slide 34
作业:
第九章练习题,第1、2、9、10、15题。 P316。
Chapter 9
A
w0
B C
无谓损失为B+C。
失业
D L2
劳动力 Slide 24
L1
Chapter 9
L0
9.6 征税的影响
税收负担通常是由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 分摊的。 以下我们来分析从量税的影响,从量税 是对每销售一单位商品征收一定的货币 额。
Chapter 9
Slide 25
图9.18 税收的影响
价格
Pb - PS = 0.5
解得: Pb =1.22, PS =0.72
Chapter 9
Slide 31
图9.21 50美分汽油税的影响
价格
D
S
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1)A 优于 B > ; (2)A 与 B 无差异=; (3)A 劣于 B <。
❖甲做出的可能选择
AB AB
A B
❖乙做出的可能选择
A B A B
A B
❖甲和乙持有相同观点的情况并不普遍。那 么,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可能的选择。
甲和乙可能持有的观点,就A、B两种资源配 置状态,共有9种组合:
帕雷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 的帕雷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 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更 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
❖帕雷托最优状态又称为经济效率。
第三节 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要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是:
❖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雷托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 接下来所讨论的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 学内容,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要素在不同厂商之 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 分配问题。简言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也就是经济效率问题。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如何确定所有可能资源配置中的最优资源配置? ❖ 假定 1.整个社会只有两个人:甲和乙; 2.只有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 和 B; 3.每个人都能够在两种资源配置状态中作出明确的
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拍卖人”
寻找并确定能使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 重复报价直到供求均衡。
第二节 经济效率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Positive Economics & Normative Economics •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属于实证经济学。它 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并不涉 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第9章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五十分。
二、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 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以社会福利函数的存 在为前提条件的。
•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证明,只要有超出三种以上的 选择,就不存在一种可靠的机制将具有完 备性与传递性的个人偏好转换为符合民主 制度要求的社会偏好。
25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五十分。
习题
1. 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 达到交易和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2. 什么是帕累托效率?为什么说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 品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3. 什么是社会福利函数?它是否具有同个人效用函 数同样良好的性状?
• 交易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of exchange)是 指在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 素的禀赋既定)的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 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
• 假定所讨论的是A、B两人,进行X与Y两商品的交易。
A、B两人都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我们用艾奇沃斯盒状 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描述A、B两人间的交易。 艾奇沃斯盒状图是经济学家艾奇沃斯(F.Y.Edgeworth) 于19世纪末建立的,因此而得名。见图9-1。
对应不同的要素禀赋状况,交易的结果会达到 不同的均衡点。连接所有要素禀赋状态下的所有可 能的交易均衡点,得到一条曲线C-C,称为契约曲线。
交易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交易的帕累托最
优(Pareto Optimality)或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五十分。
微观经济学 第09章

第九章一般均衡及其福利前面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讨论,把价格当作所考虑的经济体的外生变量,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既定价格体系的接受者。
那么,这个既定的价格体系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本章来研究这个问题,价格将被当作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看待,由经济系统本身所决定。
消费者与生产者、需求与供给的共同作用,既决定了市场价格体系,又决定了各种商品的交易量,而且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使社会福利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就是本章将要得出的主要结论。
尽管在第七章中曾研究局部均衡问题,但那只是关于个别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
本章研究的是所有市场上的价格决定问题,即一般均衡问题。
通过本章的讨论,我们将会看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章的重点是讨论阿罗-德布罗均衡模型,分析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
第一节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任何经济社会,都是由许许多多的消费者与生产者所构成,他们通过市场参与经济活动。
前面两章,我们用微观分析的方法,对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讨论,得出了实现消费最优化与生产最优化的结论。
但是,每个人的经济行为并非孤立地存在。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是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式,或者进行商品的相互交换,把商品分配给消费者来实现的。
因此,人们的经济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还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尤其是表现在供给与需求这一对矛盾之中。
能否使人们之间的这种利益矛盾处于平衡的状态,便是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一般经济均衡思想的由来瓦尔拉是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首创者,他的研究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使得人们把研究注意力,从单一商品的价格确定上,转移到整个市场价格体系的确定上去,分析市场机制的作用,研究资源配置等问题。
瓦尔拉设想,市场上每个人都服从市场价格体系从背后的调节,根据价格体系作出自己的经济决策。
结果,市场上每种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都。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6版第9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模 型 的 基 本 假 定 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
福 利 经 济 学
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 一 般 均 衡
南京师范大学
田文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福 利 经 济 学
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补 偿 原 理
福 利 经 济 学 概 述 帕 累 托 效 率
第二节
经济效率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如何判断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的优劣,以及确定所有可能 的资源配置中的最优资源配置? 甲乙两人在A与B两种资源配置方案中选择: 有9种可能的选择情况:
1.A 4.A 7.A B .A B .A B .A B 2.A B 5.A B 8.A B .A B .A B .A B3A B6A B 9.A B .A B .A B .A B B B
这一曲线通常称为生产可能性线,或产品转换曲线。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Y dY MRT lim x 0 X dX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第一,向右下方倾斜。 表示当最优产出组合在生产契约曲线上运动时,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 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就表现为X产出增加 ,Y的产出就减少,由此得边际转移率MRT为: 第二,凸向右上方(或凹向原点) 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从左向右是递增的,也就是说产品的边际转 换率是递增的. 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假定要素可以捆在一起为(L+K),它 连续投入某产品的生产,存在边际报酬递减,则有: dy 当减少Y用以生产X时,资源 dy dy d(L K ) MRT d(L K ) Y产品的生产中转移到X产 dx dx d(L K ) dx 品的生产中,分子不断变大, d(L K ) 分母不断变小,因此MRT不断变大,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递增,凹向原点.
微观经济学完整版(获奖课件)

消费者剩余与价格歧视
要点一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 之间的差额。如果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那么消费 者剩余就是正的。
要点二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 需求和支付能力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 略,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例如,企业 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价 格,或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制定 不同的价格。
边际效用递减
根据该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即“边 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应用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来制定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以吸引消费者 购买。
消费者选择与边际效用
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在有限的资源下,根据商 品的价格和效用来选择购买不同 的商品组合。
ABCD
成本函数
根据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
描述了生产过程中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 化的规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最大化利润与边际收益
最大化利润
根据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选 择合适的投入品数量以最大化
利润。
边际收益递减
随着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 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增量递减 。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模型
基本假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和完全理性。市场出清意味着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总是处于平衡状 态;完全理性意味着每个经济单位都是理性的,能够根据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
常用模型
微观经济学有许多常用的模型,如供需模型、成本收益模型、竞争模型、垄断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是 基于市场出清和完全理性的基本假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09章节

经济学习笔记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一、重要名词解释世界价格:也称世界市场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
(世界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惟一依据,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都必须还原为国际价值,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交换。
)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与其他税收相比,关税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第二,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
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二、重要摘抄1.国内价格反映纺织品的机会成本:如果国内价格低,即Isoland国生产纺织品的成本低,这表明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Isoland国在生产纺织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为了分析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Isoland国的经济学家假设,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Isoland国是一个小型经济,这也就意味着Isoland国的行为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可以说Isoland人在世界经济中是价格接受者,也即他们将世界价格作为既定的,既可以以这种价格出售纺织品而成为纺织品出口国,也可以以这种价格购买纺织品而成为纺织品进口国。
这是简化问题的假设。
2.出口国的得失:一旦允许贸易,国内价格就上升到等于世界价格的水平。
此时国内买者的情况变坏,国内卖者的情况变好,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之间的差额即为出口量。
图1 出口国的国际贸易虽然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不同,但纺织品市场仍然是均衡的,因为现在有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世界其他国家。
可以认为世界价格时的水平线代表世界其他国家的纺织品需求,这条需求曲线是完全富有弹性的,因为Isoland国作为一个小型经济,可以以世界价格销售它想销售的任何数量的纺织品。
贸易前贸易后变动消费者剩余A+B A -B生产者剩余 C B+C+D +(B+D)总剩余A+B+C A+B+C+D +D 贸易使得出口国国内的生产者状况变好,消费者状况变坏,总体的经济福利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0
N*
三、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存量是自然决定的,是比较稳定的。但是, 土地的存量是自然决定的,是比较稳定的。但是, 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出租的土地的数量则可以随地 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出租的土地的数量则可以随地 地租) 租率(简称地租 变化。 租率(简称地租)变化。 土地的供给线描述的是市场上的土地供给量与地租 率之间的关系。 率之间的关系。 土地供给线的形状分两种情况: 土地供给线的形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土地没 有保留用途;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有保留用途。 有保留用途;第二种情况是土地有保留用途。在没 有保留用途的情况下, 有保留用途的情况下,即出了将其用于当前生产之 没有其他用途,那么, 外,没有其他用途,那么,提供土地的机会成本为 理论上现存土地都会被拿到市场上去, 零,理论上现存土地都会被拿到市场上去,土地的 供给线完全缺乏弹性的。 供给线完全缺乏弹性的。
I0 0
W W3 W2
w
s
W1 O H2 H3 (1) H1闲暇
o
w
L1
L3 L2 工作时间 (2)
H1+L1=H2+L2=H3+L3 为什么劳动力的总供给 曲线不向后弯曲?
o
(3) 劳动力总供给
劳动供给线
当工资率较低时, 当工资率较低时,随着工资 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 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 但是, 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 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 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 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 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 我们有一条向后弯回的劳动 供给线。 供给线。 W
收 入 的
我们假设劳动者追求的 是最大效用,收入I和休 闲R都是好的东西,那么, 一位劳动者有正常形状 的无差异曲线图。
0
R
2、劳动者面对的约束线
收 入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一位劳动者的时 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 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 小 时,并且工资率即每单位劳 动时间的价格是由市场给定 记为W,那么 那么, 的,记为 那么, 劳动收入=工资率W× 劳动收入=工资率 ×劳动 时数L 时数 =W×(24-R) × ) 其中, 是休闲时数 是休闲时数。 其中,R是休闲时数。如果这 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那么, 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那么, 他的选择机会由图中直线描 要增加收入, 述。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减 少休闲,每减少1小时休闲 小时休闲, 少休闲,每减少 小时休闲, 收入增加w. 收入增加
2、土地的供给线
地 租 率 的 供 给 线 地 土
0 土地供给量等于土地的物理存量,不随地租率变化。 土地供给量等于土地的物理存量,不随地租率变化。 所以,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 所以,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
3、地租的决定
S
r* D 0 在下面的分析,我们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垂直的. 在下面的分析,我们假设土地的供给是垂直的.如均衡地租 r*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 地租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 r*完全取决于对土地的需求。地租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 术和人口。 术和人口。
要素供给原则也以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Y
0
U1 U2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序数效用分析
(二)预算线
1、方程 、
L — —拥有要素总量,
−
l — —自用资源量, L • W — —全部收入
− −
−
(L − l ) — —供给要素总量, W • L − l )— —供给要素的收入, ( 表示为 Y, E — —初始状态 , W • l — —自用要素收入, Y 方程为: W • L = Y + W • l
∂U ∂U ∂Y = • ∂L ∂L ∂Y
(二)MU自用分析
∂ U ∂ l
∂U ∂U = W • ∂L ∂Y
要素供给原则
∂U ∂l ∂U ∂U = • W 或 = W ∂l ∂Y ∂U ∂Y 用Wy表示收入的价格, y = 1 W ∂U ∂l W 上式为 = ∂U ∂Y Wy
3、无差异曲线分析
0
L
5、工资变化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为什么劳动供给线是向后弯回的呢? 为什么劳动供给线是向后弯回的呢? 工资率其 实就是休闲的价格,所以, 实就是休闲的价格,所以,政如我们关于典型消 费者的分析那样,当价格(工资率)变化时, 费者的分析那样,当价格(工资率)变化时,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方面,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了, 一方面,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了, 替代效应使这个劳动者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 替代效应使这个劳动者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 收入。另一方面, 收入。另一方面,工资率的上升也使这个劳动 者更加富有了,这使他希望有更多的休闲, 者更加富有了,这使他希望有更多的休闲,这 收入效应。 是所谓收入效应 在这里, 是所谓收入效应。在这里,这两种效应符号相 而且,随着工资率上升, 反,而且,随着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会越来 强,以致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休闲反 以致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 而增加,即劳动供给量减少, 而增加,即劳动供给量减少,我们有向后弯回 的劳动供给线。 的劳动供给线。
2、要素的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供给”的要素的边际 效用与“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
MU供给=MU自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U ∂U ∂ ∂Y ∂ U= • U = ∂L ∂L ∂Y ∂ Y ∂L
∂Y • ∂L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U ∂l
要素的供给原则
U = U(Y , l )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 (一)MU供给分析 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加 、思路: ∆L ⇒ ∆Y ⇒ ∆U 2、具体展开 、
−
2、斜率 、
预算线斜率为:- 预算线斜率为:-KY/EY=-W :- -
∂Y − =W ∂l
(三)均衡原则: 均衡原则:
Y K G0 Y* Y 0 L* L U2 U1 U0 E l
4、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曲线
工资上升,预算线斜率变大,预算线绕初始点外旋,均衡点左移, 工资上升,预算线斜率变大,预算线绕初始点外旋,均衡点左移, 下降,( ,(L- l下降,( -l)上升
MR 0
Q
经济租
一个更为一般的概念是经济租( 一个更为一般的概念是经济租(economic rent)。经 经济租 。 济租是,提供一定数量的要素, 济租是,提供一定数量的要素,要素所有者愿意接 受的最低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差。 受的最低报酬与实际得到的报酬之差。
价 格 S
p
E D 数量
A 0
如图所示,提供要素的边 际线描述的是每多提供1单 位要素的成本,即要素所 有者要求的最低报酬。假 如要素价格为p,那么,经 济租是图中阴影区域的面 积。
I
I0 0 R R
4、工资率的变化和供给曲线
收 入 S 约束线完全取决于工资率, 约束线完全取决于工资率, 当工资率上升时, 当工资率上升时,约束线 向右上旋转, 向右上旋转,与之相切的 无差异曲线随之变化, 无差异曲线随之变化,最 优劳动供给量也跟着变化。 优劳动供给量也跟着变化。 每给定一个工资率, 每给定一个工资率,相应 有一个最优劳动供给量, 有一个最优劳动供给量, 如此, 如此,我们建立了劳动供 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给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E 即劳动供给线。 即劳动供给线。
数量
理论链接
有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有些经济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自留地的生产率远远高于国营和集体农 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 场,这不仅由于私人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和其他高生产率投入的产品。 这不仅由于私人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和其他高生产率投入的产品。 私人自留地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它不断削弱了农民为集体工作的干劲。 私人自留地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它不断削弱了农民为集体工作的干劲。 按照不同的估算,在苏联,整个农业产值的1/5或1/3是来自私人自留 按照不同的估算,在苏联,整个农业产值的1/5或1/3是来自私人自留 1/5 而它仅占耕种面积的不到3% [Dibb:“苏联农业 3%。 苏联农业” 363页 地,而它仅占耕种面积的不到3%。[Dibb: 苏联农业”,第363页; Wilczynski:《社会主义经济》第123页;Robert Conquest编《苏联 Wilczynski:《社会主义经济》 123页 Conquest编 的农业工人》(London:Bodley Head,1968年),第114页。]在中国 的农业工人》 Head,1968年),第114页 的自留地上(大致占播种面积的5%),估计创造了高达1/3的农业产 的自留地上(大致占播种面积的5%),估计创造了高达1/3的农业产 5%),估计创造了高达1/3 Prybla:《政治经济学》 350—351 351页 值。[〗Prybla:《政治经济学》第350 351页;Barry H.Richman: 《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社会》(New York:Random House,1969年), 共产主义中国的工业社会》 House,1969年 第544页。)]〗 544页 )]〗
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组
地租的存在是因为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 地租的存在是因为土地供给线是垂直的。有 些要素,如一些设施, 些要素,如一些设施,其数量在短期内也是 固定不变, 固定不变,租用这些设施而支付的报酬类似 于地租,被称为准地租 准地租。 于地租,被称为准地租。
P MC P0 D G C E B AC VC
I
0
R 劳动
24
收 入 如果一个人有非劳动收 那么, 入I0 ,那么,他的出发 点点E.这样 这样, 点点 这样,这位劳动 者面对的约束条件是I 者面对的约束条件是 )+I0 =W×(24-R)+ × )+ 即前述约束线向上平移 I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