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 第四部分 专题一 小说阅读 分析环境描写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用)精选课件PPT

2018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用)精选课件PPT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哪 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 气,一级就卖了 400 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 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 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 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 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 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 二 姨 ! ”—— 没 过 门 , 她 还 不 便 叫 妈 。 “ 今 年 花 收 得 好 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 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 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 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 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 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 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4部份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训练定时标准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4部份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训练定时标准

分析环境描述(时刻:45分钟分值:40分)一、(2017·江苏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前热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熟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专门好看,大眼睛,很伶俐,一街的人都喜爱她。

那个地址已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

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

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

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能够够吃。

小孩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

隔壁是杨家香店。

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

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

他生活节省,天天青菜豆腐汤。

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

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

白水窦章除做生意,写帐,没有什么别的事。

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

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

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

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

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

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

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

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生卖熟藕。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

煮熟藕很费时刻,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如此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

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

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边。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天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

2018届高考语文-小说环境复习(最全)

2018届高考语文-小说环境复习(最全)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 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 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 不住悲凉起来了。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 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 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鲁迅《故乡》
特别提示: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 景物特点” 和“ 景物描写的特 点” 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 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
环境特点常用术语:生机盎然、宁静祥
雄浑壮阔、萧条冷寂、低沉压抑、阴冷悲凉、凄
凉冷清……
和、清新明丽、轻松和谐、绚丽多彩、庄严肃静、
实战演练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 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 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 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 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 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 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 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 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 ──鲁迅《孔乙已》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 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 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 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 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 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 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 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 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 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 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 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 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2018高考小说环境描写(公开课)PPT演示课件

2018高考小说环境描写(公开课)PPT演示课件
. . 18
•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 染鲁镇年终热闹忙碌的祝福气氛和当 时沉闷压抑的社会环境。 • 2、揭示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背景, 暗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 3、为下文祥林嫂的经历做铺垫。 • 3、以爆竹声的祥和景象,和后文祥 林嫂的悲剧命运相对照,深化主题。
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
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大家争着买:“好席 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 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 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 的荷叶荷花香。
•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贾府的显赫 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 2、交代林黛玉的活动场所,以及寄 人篱下的身份。 • 3、揭示林黛玉“细心、多虑与自尊” 的性格特点产生的社会环境基础。
.
.
13
三、孙犁《荷花淀》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
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每年芦花飘飞苇叶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进入堂屋中, 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 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 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 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 璃醢。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 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 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 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 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 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 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 . . 12 “林姑娘到了。”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018届高考语文-小说环境复习

2018届高考语文-小说环境复习

《爸爸的花儿落了》:进了家门 , 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 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 土,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 时候 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 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 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渲染了一种不祥的气氛。
《羚羊木雕》:当我抬起头来 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 不会再跟我好了……我一个人 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 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 战。
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 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段的描写方法及其
作用。
这段是环境描写,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 的特点,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 了萧索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文中的“我” 悲凉的心情。
2.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故乡》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
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 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5.《一小时的故事》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 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 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 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 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 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 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 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 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 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 的蓝天。
参考答案:(情
选文中加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解析]这是一题两问,第一问,考查“表现技 巧”,第二问考查“作用”。回答“景物描写” 的作用,一定不要漏掉“渲染了……,烘托了……” 这两个阅读术语,再结合上下文“我与母亲很 清闲地在纳凉”,结合中心背景“农村夜晚生 活的恬静”,我们可以组织答案为:画线部分 是景物描写(表现技巧);交代了(阅读术语)人物 活动的场景(结合上下文),渲染了(阅读术语)农 村夏夜安适的气氛(结合中心背景),烘托出(阅 读术语)“我”轻松闲适的心情(结合上下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赏析环境描写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赏析环境描写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练习:赏析环境描写赏析环境描写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特点的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是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故能体现小说的体裁特征。

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常见的设问形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首段或末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方法指导1.判断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细描摹,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知识点(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知识点(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知识点
(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
题型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题型二概括、分析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具体如下: 社会环境:时--时间,时代背景、写作时间
地--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
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虚化的社会环境)
事--事件、情节,在事件和情节中寻找社会环境相关的内容
题型三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题型四探究环境描写
知识储备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讲小说环境描写课件 (共2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讲小说环境描写课件 (共21页)
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 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点探究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 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 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 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
文学类阅读专题复习(一)
——小说环境描写
• 一轮复 习
考纲解读
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 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 等形态。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包括阅读鉴
赏中外文学作品。高考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
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技法点拨 1.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考模式
1.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2.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3.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
衬托人物性格等)
4.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或深化主题有何作用。
技法点拨
2.规范答题模式
a.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考纲解读 全国卷考纲规定: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鉴赏评价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 达艺术
考纲解读
高考考查环境描写,重点在自然环境 描写,命题角度有三个:
景物特点、
描写景物特点(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环境描写(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一、(2017·江苏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前热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熟 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

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

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

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

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

隔壁是杨家香店。

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

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

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

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

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

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帐,没有什么别的事。

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

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

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

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

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

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

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

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

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

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

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

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

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

她吃不下东西。

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

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

一天,她忽然叫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面?”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

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

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

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

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

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

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是个白胖小子!”“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

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

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选自《长江文艺》)★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开头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各家店铺,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生活背景,渲染了淳朴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社会环境。

②营造了一种平实温和的氛围,为揭示小说对敦厚纯朴民风的深情怀念和呼唤的主题做铺垫。

③以调侃的笔调写周家南货店的老板,与王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老的形象。

2.小说的结尾说“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请结合作品分析“香味”有哪些内涵。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熟藕的香味。

②美好甜蜜的生活。

③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

④勤劳善良的品质。

⑤淳朴的民风。

3.小说的主人公是王老,但刻画刘小红的文字偏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小说叙写小红得了伤寒,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小红最终因吃了熟藕得以好转,间接表现王老的的热心善良。

②作者描写小红帮王老洗拆衣服的细节,表现王老对小红有父母亲人般的关爱。

③作者记述王老与婚后小红的一段对话,从正面表现王老对小红有着父亲般的关爱。

④作者明写刘小红,暗写王老,使小说更有情趣。

⑤小说用更多笔墨描写小红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淳朴民风以及人情之美。

4.汪曾祺的小说颇有其师沈从文先生的遗风,具有一种散文化的风格,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语言、情节、人物三方面分析这一特色。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语言淡雅、朴素、自然、洁净,却又韵味十足。

②情节结构从容舒缓、散漫随便,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小说先以刘小红起头,却不接下去写刘小红,而是宕开一笔,写街上的各家店铺,然后才是刘小红家的绒线店,最后才写到卖熟藕的王老。

③在塑造人物方面,人物着色浅淡,绝少铅华,不作故意的褒贬和抑扬。

如作者以调侃的口气写到“白水窦章”,说他是有点不近人情的守财奴,但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0分)石 榴[日]川端康成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

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

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得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

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散到各处。

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

“妈妈,石榴。

”纪美子呼喊母亲。

“真的……忘了。

”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

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

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

那是仅仅半个月以前的事,表亲家的孩子来玩时,很快就注意到了石榴。

7岁的男孩莽莽撞撞地爬上了石榴树。

纪美子觉得他很生龙活虎,便站在廊道上说:“再往上爬,有大个的。

”“唔,有是有,我摘了它,就下不来啦。

”的确,两手拿着石榴是无法从树上下来的。

纪美子笑起来了。

孩子非常可爱。

孩子到来之前,这家人早已把石榴忘了。

而且,直到今早也不曾想起石榴。

孩子来时,石榴还藏在树叶丛里,今早却裸露在半空中。

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

纪美子走出屋子,用竹竿摘取石榴。

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

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

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

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

约10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

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说着话。

“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

”母亲大声喊道。

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

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找你,而你又总也不来。

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可是启吉似乎很忙。

“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

”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

纪美子下楼来了。

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

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的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

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

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

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

“纪美子,注意身体啊。

”“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未说完,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

启吉走出庭院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

“阿启也是急性子。

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

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目光变得温柔的时候,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

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

母亲在厨房里把这个石榴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

“我不要,太脏了。

”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火辣辣的。

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

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

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

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人心脾。

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

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她已经站起来了。

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

以这副模样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

”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

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

“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就不由得发愣。

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

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

”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吃剩下的东西。

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

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

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

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吧。

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喜悦,可面对母亲,又感到难为情了。

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

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满意了,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

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

对纪美子来说,她再也不敢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了。

(有删改)★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