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20200525092434)
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机能学实验报告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摘要:【目的】: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并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急救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人为地从动脉抽取血液的方法来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将抽出的血液从静脉输回家兔的方法进行急救。
【结果】:短时间内的少量的失血是可以恢复;大量失血是不可恢复的;自身回输血液可使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恢复。
【结论】:短时间少量失血机体是处于代偿期的,较长时间的大量失血机体已处于失代偿期,而该种休克通过输血、输液是可以恢复的。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失代偿期引言: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原因。
1、实验材料1.1实验动物:家兔;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3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眼科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2、实验步骤2.1.系统连接和参数设定将血压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通道。
启动RM6240系统,关闭其他通道,2通道模式为血压,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00ml/s;采样频率800Hz。
2.2. 麻醉手术家兔称重,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200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行气管插管手术,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股动脉。
输液瓶充满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插管接输液装置,调节输液量至5~10滴/min。
股动脉插管的导管连接已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
2.3. 颈部手术2.3.1. 备皮:左手绷紧颈部皮肤,用粗剪刀紧贴皮肤,将手术部位及其周围的被毛剪去(不可用手提被毛,以免剪破皮肤)2.3.2. 切开皮肤:术前先用左手拇指和另外四指将颈部皮肤绷紧固定,右手持手术刀,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上起甲状软骨,下达胸骨上缘,长度约5-7cm。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目的】复试家兔失血性休克。
观察家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微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摘要】目的: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了解其机制及通过药物及输液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不同效果。
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结果: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大量放血后血压明显下降,输血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家兔少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回复到正常时或稍低。
家兔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明显下降。
输血、输液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输液治疗。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器材和药品】1、仪器:家兔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一套、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动脉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照明灯、纱布、丝线、注射器。
2、试剂:生理盐水、氨基甲酸乙酯、肝素。
【实验步骤】1、家兔称重,用5ml/kg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固定家兔,剪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神经鞘。
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两侧颈总动脉,各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
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右侧颈外静脉,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
2、右侧颈总动脉进行动脉插管:将分离出的右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将动脉夹住。
在远心端结扎线下方用眼科剪在动脉上作一小“V”形切口,将动脉插管朝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确认插入动脉后用备用线将血管与插管结扎固定,再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上,防止插管从血管中滑脱。
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掌握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休克是指机体在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情况下,由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白兔(体重2.0-2.5kg)3只。
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血压计、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钙、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等。
3. 实验药品:20%乌拉坦、利多卡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1%普鲁卡因,7.5%高渗盐水、5%葡萄糖、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佩尔(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注射液。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
2. 实验步骤:(1)麻醉:采用20%乌拉坦(5ml/kg体重)进行全身麻醉。
(2)手术:将家兔仰卧固定,常规消毒后,在颈部暴露颈动脉,用动脉夹阻断血流,然后切开皮肤,分离颈动脉,插入动脉导管,连接血压计。
(3)失血性休克诱导:采用快速失血法,即在2分钟内使家兔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30%。
(4)观察指标: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
(5)治疗:分别给予3组家兔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体重)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
B组:给予肾上腺素(0.01mg/kg体重)静脉注射,作为治疗组。
C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1mg/kg体重)静脉注射,作为治疗组。
(6)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家兔的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
五、实验结果1. 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实验一: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便探究该病情的发生机制及抢救
措施。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材料均来自成年雄性家兔,共有15只,体质量均为2.5
kg左右,每只家兔体内取得150 ml鲜血,并以此构建失血休克模型,放置于恒温器中保
持恒温,监测家兔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设定,放血完毕后,家兔的体表温比刚开始实验时期降低了 1.2℃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90%以下,而心率却急剧上升到160-170次/分钟之外,家兔
还出现了瘙痒、抽搐、呕吐等典型症状,明显发现其已经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供今后失血性休克研究及抢救策略
研究使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考察用于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策略的有效性,并找出最佳的
抢救方案。
实验材料和方法:经过安置好各个参数后,按照实验设计,将15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对照组、抗血清组、血液制品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抢救治疗,比较形成失
血性休克的家兔休克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1个小时的抢救,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生理指标有显著改善。
其中,血液制品组的体表温降幅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小,心率最低,可见血液制品组的抢救
措施最为有效。
结论:本次实验证实,在家兔失血性休克抢救中,最佳抢救方案应该采用血液制品抢救,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家兔在不同程度失血后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实验方法:
1.实验前令家兔空腹24小时,保证实验数据更精确。
2.选取5只体重相近的家兔,用异丙酚进行麻醉。
3.将家兔置于手术台上,消毒操作后进行切腹手术,暴露血管并取血。
4.分别在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实验三组、对照组分别取血量为7ml,10ml,13ml,无取血。
5.在实验过程中检查家兔的心率及呼吸率,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血压,心率等数据。
实验结果:
1.实验一组:取血量为7ml,失血后家兔发生心悸、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等症状,心率加快,下降到了96次/分钟。
4.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失血处理,心率平稳,保持在120次/分钟左右。
1.家兔失血量较小时,如7ml左右,心率下降速度较慢,家兔出现的症状也较轻。
2.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等症状逐渐显露,瞳孔扩大等症状也逐渐出现。
3.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4.对照组的数据表明,不进行失血处理的家兔的心率较稳定,生命体征不受任何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失血性休克对家兔身体的严重危害。
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症状逐渐加重,甚至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掌握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5页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5页实验目的:掌握失血性休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探究失血性休克对家兔生理指标的影响。
实验原理: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失血过多或失血速度过快引起心排血量明显下降所导致的一种危重症状。
根据失血量的大小和失血速度的不同,失血性休克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其中,轻度失血性休克是指失血量为体重的10%以下,失血速度缓慢,可根据病情情况进行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中度失血性休克是指失血量为体重的10%~20%,失血速度较快,病情较为危重,治疗难度较大;重度失血性休克是指失血量为体重的20%以上,失血速度极快,是一种严重的危急病情,需要紧急处理。
实验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家兔作为实验对象,体重在2~3kg之间。
将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
实验组先采取禁食水2小时的方式,然后通过采取背部动脉穿刺法取血,取血量分别为其体重的5%、10%和15%。
每次取血量后,分别测量其呼吸、心跳和体温等生理指标,并进行记录。
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处理,保证其生理状况不受任何影响。
实验结果:取血量为体重的5%时,实验兔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心跳略有加快,体温基本不变。
取血量为体重的10%时,实验兔身体出现明显的抽搐现象,呼吸明显加快,心跳急促,体温略有下降。
取血量为体重的15%时,实验兔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体温显著下降,部分实验兔出现昏迷和休克现象。
实验讨论: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失血量的大小和速度对家兔生理指标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失血量达到体重的10%以上时,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病情变得危急。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家兔失血量过大或失血速度过快的情况,确保家兔的生命安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探究了家兔失血性休克对生理指标的影响,深刻认识到失血性休克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在家兔实验中,要尽可能减少失血量和速度,确保实验安全和精度。
家兔失血性休克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极易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发生。
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或DIC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快慢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状态。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二、器材与药品动物手术器械、动脉导管、静脉导管、三通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ml、50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婴儿秤、兔固定台、微循环观察装置、MedLad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微循环灌流液、0.2%多巴胺、0.2%间羟胺。
三、手术步骤⒈麻醉和固定家兔称重后,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动物仰卧固定,剪去手术部位被毛。
⒉颈部手术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长的颈正中切口,分离气管、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
⒊启动MedLad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点击MedLad“文件”菜单“打开配置”,选择“失血性休克”。
MedLad放大器和采样参数如表2-7-1所示。
表2-7-1MedLad通道设置和采样参数内容通道1 通道2 通道3 通道4处理名称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电呼吸换能器10kPa 40kPa 心电电极呼吸换能器显示方式记录仪记录仪记录仪记录仪DC/AC DC DC AC DC放大倍数100~500 100~500 500~1000 500~1000采样间隔1ms 1ms 1ms 5ms⒋插管左侧颈总动脉插入与40kPa换能器相连的颈动脉导管,推入少量的0.3%肝素抗凝,保持动脉通畅;从右侧颈外静脉插入与10kPa换能器相连的静脉导管,深约5cm,推入少量的0.1%肝素抗凝,保持静脉通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呼吸曲线;分别将红、黄、黑针形心电电极放置于动物的右前肢、左前肢和右后肢皮下(或将红、黄、黑针形电极分别放置于下颌、心尖和右后肢皮下),描记心电波形。
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部分-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9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评分实验目的: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其表现,了解高晶高胶液体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实验原理:采用对家兔股动脉处放血的方法,10min内使MAP(平均动脉压)降至5.33kPa (40mmHg),并维持20 min,此时放血量已经达到20%以上,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利用解剖显微镜动态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再采用高晶高胶液进行扩容治疗,观察其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实验动物:家兔,2-3kg实验设备与试剂:动物秤,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储血瓶,烧杯,注射器(20ml,10ml,5ml),血压换能器,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体温计,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输液装置,棉线若干,纱布。
25%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7.5%氯化钠与6%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液(即高晶高胶液)。
实验步骤:1、分组:生理盐水治疗组、高晶高胶液治疗组。
2、取正常家兔,称重后于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4ml/kg体重),使家兔全身麻醉。
3、将实验兔固定于操作台,颈部备皮,手术暴露气管和颈总动脉,分别与呼吸描记装置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使用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MAP、Ps-d、HR。
4、在左侧股三角区域触及股动脉后,沿动脉行走方向做长约2cm的切口,插入长度约为40cm股动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插入深度约为20cm,导管外端连接三通管,一侧同输液瓶相连后,缓缓输入生理盐水(5-8d/min)以保持导管及静脉通畅,一侧经压力传感器与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连接,记录CVP。
5、在剑突下方1.5cm处向下沿正中线做长约5cm的腹正中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找出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轻轻拉出,置于微循环灌流盒内,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肠系膜微循环情况。
6、将温度计插入直肠,测体温。
7、记录各项指标后,降低储血瓶,松动动脉夹,快速从左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MAP 降低至40mmHg,并维持20min,记录各项指标及储血瓶内血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十六家兔失血性休克
一:实验目的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方法
通过对比同一只家兔正常时和大量失血时的角膜反射、血压、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来观察失血性休克时机
体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
1.取健康家兔一只称重、固定,用1%普鲁卡因溶液皮下浸润麻醉颈部和股三角区动脉搏动明显部位,分离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在两动脉下穿双线备用
2.耳缘静脉注射1%肝素溶液 1.5ml/Kg
3.颈总动脉插管以及股动脉插管,股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以备
放血用
4.观察正常时的各项指标,同时用比积管取一管血作为正常红细胞压
积测定
5.从股动脉大量放血,直至血压降至正常血压一半,观察各项指标的
变化。
10min后再次从股动脉取血做红细胞压积测定,将两管置于离
心机,4000r/min,离心5min,读数。
读数时注意取斜面最高点和最低点数值之和的一半。
单位为ml%,读数结果乘以二才为最终结果6.大量放血后15min时观察各项指标
四:实验结果
正常时:
大量失血后即刻:
大量失血十五分钟后:
家兔失血性休克结果
正常大量放血后即刻15min 角膜反射反应迅速反应迅速反应迅速
血压(mmHg)31.30 18.20 20.67
心跳频率(次/min)260 285 166频率(次/min)80 98 94
呼吸
强度正常加深加深
红细胞压积(ml%)48 38(失血后10min)家兔失血性休克时,嘴唇发绀
五:讨论
1.为何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会下降?之后血压又有所回升?
在突然对家兔实施大量放血时,家兔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急
剧下降,导致心脏搏出量快速降低,血压也就急剧下降,虽然经过代
偿作用后,心率、外周阻力以及循环血量等发生变化,但是主动脉和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在大量出血时作用很小,因此代偿作用也弥补不了因血容量降低而引起的血压急剧降低。
血容量减少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
释放入学,同时还有许多缩血管体液因子参与,共同起到缩血管作用,同时儿茶酚胺可作用于β受体,使微循环动-静脉短路开放,真毛细血管网血流量明显减少,同时伴随着“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使得血压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于,但并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
2.为何在大量失血后家兔心率会加快?
大量失血后家兔血容量降低,引起回心血量降低,导致心脏搏
出量快速降低,动脉血压降低,从而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脏β1受体,产生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
3.为什么大量失血后家兔呼吸会加深加快?
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肺部小血管收缩,而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更为明显,使肺部毛细血管处于“少灌多流”的状态,使得血液与肺泡氧交换不充分,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
塔潴留,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同时由于失血过多,组织缺氧,导致组织无氧酵解增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堆积,使血液
氢离子浓度上升,也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4.为什么大量失血后角膜反射正常?
角膜反射的反射弧在脑干,在失血后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而释放出大量儿茶酚胺,人体不同部位的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不一样,脑血管因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较少,α受体密度低,因此脑
的血流量无明显减少,故大量失血后角膜反射仍正常。
5.为什么大量失血后红细胞压积会降低?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所占单位体积百分比。
大量失血后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由于“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使肝、脾等
储血器官中储存的血液向心回流,使组织液从组织间隙大量回流入毛细血管,使血液被稀释,从而红细胞压积降低。
重庆医科大学15级检本一班耿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