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1)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13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
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教学
难点
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
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第二单元的课题是什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小字部分介绍毕升制作活字的原料是什么?(黏土)活字印刷先后有哪四道工序?(制作陶字、排版、印刷、拆版)
3、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死字变活字,死板变活版,经济省时)
教师 举例: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假如用的是活字印刷,就可以只刻出需要使用的单字来,通过重新排版,不断印刷。印完这本书,还可以再印别的书。经济又省时。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学生阅读“导入框”、课文、插图和“动脑筋”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 书上作标注并思考回答:
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教师强调概念区别:“发明”指最早发现某种规律或最早制成某种东西,“应用”是把前人或别人“发明”的成果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要问印刷术何时发明?答案应该是隋唐。因为隋唐时期就有雕版印刷品了。要问活字 印刷术何时发明?答案则不应该是隋唐。因为最早制成活 字的毕升是北宋人氏,所以答案应该是北宋(或宋元时期)。
②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02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难点]
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 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资料]
1、多媒体展示平台。
2、自制课件;相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名师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2、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3、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及分析,探究“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考虑问题的初步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阅读指导法;3、提问启发式;4、分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课本插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生答)那么你知道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和传播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造纸术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其余的三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其意义。
讲授新课:(板书)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我们首先来探究印刷术。
说起印刷术,同学们并不陌生,最早的印刷术是什么印刷术?(生答: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朝代印刷的什么书?(生答:唐时印制的《金刚经》)请同学们思考雕版印刷有什么欠缺和不便没有?为帮助同学们思考,老师给你们出一道数学题算算: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要刻完我们这本历史课本(14多万字),需要多长时间呢?(生答:八九年)要八九年时间,还不包括插图。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雕版印刷术的不足了吗?(生答:费时费工)而且很不经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造成巨大的浪费。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雕版印刷的不足呢?(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把雕版死的字变为活字,死版变为活版,不就既经济又省时了吗?!)那么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呢?(板书)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板书)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差异个性设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指导复习、提出问题。温故引新
【探究归纳】展示:(投影)
文明的勃兴(先秦)----昌盛文化(秦汉)---承上启下(三国南北朝)-----文化高峰隋唐)---灿烂繁荣(宋元)
探究印刷术,回答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和不便的地方?
【实践应用】
例:一本书需要,12年,13万块版《大藏经》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题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能力目标: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
情感目标: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重
点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难
点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思考、回答:
活字印刷术有那几道工序?
宋元时期印刷术还有那些发明?
【检测反馈】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交流反思】
讨论、回答:四大有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今天的印刷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提问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主要情况,让学生进行自己讲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01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导入新课】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画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思维)【例】导入语: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本节课以一组美丽的烟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学,导入新课。
【情境探究,图文导学】学生齐读课本72页第一自然段。
教师强调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宋元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
点明这节课的目的——共同探究宋元时期三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的过程,并探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探究一:视频观史——活字印刷术:与学生一起回忆已学过的有关雕版印刷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的缺陷是什么?需要对它进行改进吗?学生思考后得出认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不经济)[提出问题]播放视频“活字印刷术”,设问“你能够从视频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息?”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捕捉历史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设问“是谁改进了雕版印刷,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然后指导学生看书,由学生想象活字印刷术的操作过程,并了解活字材料和印刷技术的改进与革新。
(师生交谈、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的创新与优点。
(学生可自然得出结论:既经济,又省时)。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利用搜集的资料、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现实,认识到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通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动手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指南针的应用[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通过图片“你能够从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息?”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说课及教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 学技术成就; 2.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 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 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 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 献。
自学提纲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什么时期?由谁发 明的?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及如何传播的? 3.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是在什么时期? 4.掌握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传播。 5.了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6.掌握并说出沈括和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 献。
(三)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 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培养 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区别;古代的火箭发射原理和今 天的是否相同,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国在科学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 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使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学生个人奋斗目标远大 理想同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⑶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
三.学法指导
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非 常必要。本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可通过对教师提出的自 学提纲进行自学,圈点勾画,找出书中的相应内容。并对 教师提出了讨论题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本课;通过合作 探究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辉煌与近代的衰落进行探讨,使 学生认识到国家的进步离不开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动 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图书馆、网上多渠道获取信息,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向世界的传播,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
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三、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小组学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不会)为什么?(因为装上了指南针);指南针是哪国人民发明的?(中国)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航海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由此导入新课。
中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第二步:学习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出示材料】活字印刷术
1、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
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所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
活字印刷的优点: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2、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
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基础知识。
3、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学生回答: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4、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战国时期我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3页第一段并回答。
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
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
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其优势是体积小,磁性大,转动灵活,便于广泛使用。
指南针的其它使用方法: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
南宋时,与中国在海上频繁贸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带到近东地区,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指出:指南针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古代中国人一千多年的探索。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磁石有指极的特性,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汉朝司南》模型图,启发学生找出司南的缺点。
指出:由于司南体积大、不易磨制、磁性小、转动不灵活等局限性,没能广泛使用。
经过长期实践和努力研制,聪明的中国人终于在北宋发明了一种新的人工磁化法,这就是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钢针就磁化为指南针。
这种磁针磁性大,使用方便,因此得以广泛使用。
直到19世纪现代电磁铁出现以前,多种多样的磁性指南仪器都是以这种磁针为主体,只是在磁针的形状和装置方法上有些变化。
4、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古人是如何发明火药的?火药有哪些用途?它是怎样传人欧洲的?
学生回答: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
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些火药武器?
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
火药的用途: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
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学生回答:突火枪、火箭、火炮
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
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
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
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宋元科技是灿烂多姿的,除了三大发明的实际应用外,还有什么成就?
四、沈括和郭守敬
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强调其主要成就。
1、北宋沈括:
(1)著《梦溪笔谈》,全面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科技成果。
假如没有此著作,我们就无从知道活字印刷术是布衣毕升发明的。
(2)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3)最早使用“石油”名称,并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2、元代郭守敬:
(1)编《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相近,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约早300
年。
(2)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第三步:课堂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宋元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北宋沈括、元代郭守敬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等。
这些成就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继隋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高峰。
板书设计: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三、沈括和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