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模块考试兼必修三动物调节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注: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反射弧(1)反射弧组成:①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课时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垂体教案(必修3)-人教版

第5课时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垂体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 a a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 a a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 a a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a a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 a a课时要求(1)说出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
(2)概述下丘脑、垂体所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以及它们和甲状腺等腺体的关系。
(3)列举性腺分泌的主要性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1)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
(2)内分泌细胞: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下丘脑的神经细胞等。
(3)完善下图,认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系统包括多种腺体和组织,有以下三种类型:①较集中型:形成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②分散型: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
③兼有内分泌型:下丘脑的神经细胞等。
2.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激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中的腺体或细胞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下分泌某种特异性物质到体液中,这些物质叫激素。
(2)激素的作用:作用于某些特定的器官,调节它们的活动。
思考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激素吗?说明理由。
答案有。
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直接进入内环境。
3.体液调节由于激素等物质是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作用,这种调节又称为体液调节。
4.体液调节的特点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作用的X围比较广泛。
归纳总结激素调节的四大特点探究1——比较异同观察下面两图,区分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名称图1为内分泌腺图2为外分泌腺比较项目导管没有有分泌物去向激素进入内环境进入体内的管腔或外界腺体举例垂体、甲状腺、胰腺中的胰岛、肾上胃腺、肝脏、唾液腺等消化腺以及汗腺、皮脂腺等探究2——比较异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结构基础神经系统(反射弧) 内分泌系统、体液基本方式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信息传递(1)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2)以化学递质的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由体液(主要是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X围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1)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控制;(2)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例1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 )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脑垂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内分泌腺是指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内环境的腺体。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了解)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相对恒定而不是绝对不变)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常见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激素、脂类、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气体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浆蛋白、抗体等。
而载体、血红蛋白、胞内酶则为常见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4、(了解)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调节人和动物的活动(P18)5、(了解)神经元的主要结构、种类及特性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特性:是一种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结构:由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6、(理解)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1)、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血浆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内环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4)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5)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突触的信号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 课件 (共12张PPT)

5.“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 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 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 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 团,则为体液免疫。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62021/11/162021/11/162021/11/16
4.下丘脑在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5.“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3)三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 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 发的是细胞免疫。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典型例题】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62021/11/162021/11/1611/16/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62021/11/16November 16, 2021
2024年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拓展练+答案解析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必修3·人教版
本章的主要知识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要求能结合日常生活的情景,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常涉及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生命观念(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建立稳态调节模型)、科学探究(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特点、探究动物激素的功能等)、社会责任(了解糖尿病、艾滋病等的症状、致病机理和预防措施,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三)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课时内容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生命活动,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决方法]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
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六、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生物专题必修二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生物专题 必修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高考要点
考纲要求
热点提示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
过程
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
4.动物激素的调节
Ⅱ
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6.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变式1: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 的表述正确的是
()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 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的作用
Ⅱ
7.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
节
Ⅱ
8.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Ⅰ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
作用
Ⅱ
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Ⅰ
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 间传递方向的过程分析与实验探究 2.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探究 3.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 4.血糖调节失调的检测与探究 5.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与 实验探究 6.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及实验 探究 7.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类型 8.利用免疫知识分析艾滋病患者 的死因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知识热点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反射弧及其组成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 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 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应包含两 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而绝 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 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如缩手反射,反射活动越复杂,参 与的神经元越多。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4.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7.突触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8.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扩散作用(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3)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9.大脑: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脑小脑:调解躯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存在许多反射中枢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0.人脑的高级功能: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通过激素的调节1.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生长激素:产生:垂体作用:促进生长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过少: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产生:甲状腺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偏高:食量大增,消瘦;喜怒无常烦躁不安(如甲亢)偏低:臃肿;精神萎靡,呆笨,迟缓(如黏液性水肿),幼年动物停止发育(呆小症)促激素:产生:垂体作用:维持正常发育,促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产生:胰岛B细胞作用: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偏高:血糖降低,严重者低血糖;偏低:血糖升高,严重者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产生:胰岛A细胞作用: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3.血糖的来源和去向:4. 血糖的调节机制:5.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
模块二和模块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性状的传递规律B.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2. 两只白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显性遗传
B.隐性遗传
C.性状分离
D.相对性状3.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1/4 B.3/4 C.1/2 D.2/3 4.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
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
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5.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
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理论上他们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A.3/16 B.4/16 C.7/16 D.9/16 6.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测交结果为黄色与红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1:1
D.自交结果中黄色甜与红色非甜的比例是9:1
7.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A.44,XX B.44,XY C.22,X D.22,Y 8.a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
出b个子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A.a/b B.a/2b C.2a/b D.2/b 9.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受精卵 B.精子 C.精原细胞 D.体细胞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肌肉细胞中的DNA分子含有控制人体全部性状的整套遗传信息
B.一条染色体上有时含有一个DNA分子,有时含有两个DNA分子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转运RNA上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
11.右图表示一个2N=4的生物细胞的染色体。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如果
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3号和4号来自母方。
③在减
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1号和2号染色体若移向一
极,3号和4号染色体则移向另一极。
④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
细胞分裂过程中,1号和3号染色体若移向一极,2号和4号染色体则移向另一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特点是
A.都产生新的基因B.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害的
C.产生的变异都会遗传下去D.产生的变异都有遗传的可能13.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多倍体育种C.单倍体育种D.诱变育种14.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C.促使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D.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15.把培养在含轻同位素氮(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放回原来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两轮的时间后,
16.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个染色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
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
A.23对、46个、92个B.46个、46个、92个
C.23对、92个、92个D.46个、23个、46个
17.右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该细胞的名称
是
A.体细胞
B.精子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
1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的作用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1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2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0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
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
镰刀型贫血症十分少见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说明图中①具有
和的特点。
(2)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 或GUG。
图中氨基酸甲和乙分别是。
(3)该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
假定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2%,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10分)下图是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用A和a表示),请分析回答:
(1)该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
(2)若III7与III9婚配,子女患病几率
是。
(3)若III7在人群中随机寻找配偶,人群中携
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50,则后代患该种
遗传病的概率为,因此,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是。
3.(12分)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示结构分布于图甲中的部位(填字母),
①中含有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
(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形式传导的。
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用字母和“→”表示)。
(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的控制。
4.(10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分析:
(1)是内分泌的枢纽。
(2)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加时,可抑制和的活动,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这属于调节机制。
(3)人体水盐平衡是由调节的。
5.(10分)已知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为证明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
研究人员将幼年家兔的垂体切除并缝合创口,在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发现家兔的生长停滞。
(1)该实验的对照是
(2)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3)若对实验加以完善,则实验的基本思路是(4分):
(4)根据你所完善的实验,你认为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8分)下图甲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1)a、b、c中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
(3)如果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则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这是由于人体内已有,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