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石粉含量与MB值试验

合集下载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1.将亚甲蓝粉末在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1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的刻度。

2.将人工砂或者混合砂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

3.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4.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者液体接触)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点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

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在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在加入2ml亚甲蓝溶液。

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5.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6.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MB=V/G×10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1;G—试样质量(g)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注: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标准)

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标准)

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标准)第一节原材料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施工中质量保证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并经具有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经相关部门批准,才能进场使用。

施工单位应该计划好施工开工时间,提前进行原材料准备,原材料送检,配合比试配或送检。

对混凝土配合比送检,施工单位宜提前30天进行送检。

一、粗集料桥涵混凝土的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实、均匀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小的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低标号混凝土还可采用卵石。

1.氯盐锈蚀环境严重作用下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抗渗性较差的岩质(如花岗岩、砂岩等)作粗集料.粗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1-1的要求。

表5-1-1 粗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30~C60及有抗冻、抗渗或取它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2.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倍,岩石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值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3 .粗集料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炉渣等杂物。

4. 当粗集料中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是否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

5. 采用卵石破碎时,应具有两个及以上的破碎面,且破碎面应不小于70%。

2.粗集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配。

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

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5-1-2的要求。

表5-1-2 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规格3. 粗集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75mm;混凝土实心板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37.5mm,泵送混凝土的粗集料的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卵石不超过输送管径的1/2.5.二、细集料1. 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吸水率小、颗粒洁净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硬质岩石加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人工砂。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记录表
SYD30
页码共页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记录表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编号: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合 同 段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
工程部位
进场日期
试验日期
使用位置
桩号范围
产地厂家
取样地点
样品名称
集料规格
代表数量
(m³)
一、亚甲蓝含水率试验
烘干前亚甲蓝粉末质量(g)
烘干后亚甲蓝粉末质量(g)
含水率(%)
二、亚甲蓝吸附性测定
试样质量(g)
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亚甲蓝值MBV (g/kg)
三、亚甲蓝快速评价试验
结果评定:
四、亚甲蓝值MBVF测定
试样质量(g)
加入kg)
五、含泥量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含泥量(%)
平均含泥量(%)
技术值(%)
六、石粉含量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石粉含量(%)
平均石粉含量(%)
技术值(%)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原始记录本
表号
册号
页码
序号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细集料亚甲蓝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1.2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mm或小于0.15mm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1.3当细集料中的0.075mm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2.1标准亚甲蓝溶液(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2.1.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

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

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

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W=(Mh-Mg)/Mg×100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1.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2.1.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2.1.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2.1.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2.1.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

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2.2制备细集料悬液2.2.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颗粒,分两份备用。

2.2.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细集料亚甲蓝试验1、目的与适用X围1.1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细集料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并测定其含量,以评定集料洁净程度,以亚甲蓝值MBV表示。

1.2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mm或小于0.15mm的细集料,也可用于矿粉的质量检验。

1.3当细集料中的0.075mm通过了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即作为合格看待。

2、试验步骤2.1标准亚甲蓝溶液〔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

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

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

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W=〔Mh-Mg〕/Mg×100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至直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

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2.2制备细集料悬液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颗粒,分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mL±5mL 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r/min,搅拌器叶轮离烧杯底部约10mm。

石粉含量测定仪使用说明

石粉含量测定仪使用说明

石粉含量测定仪使用说明一、石粉含量测定仪操作方法时间设定:接通电源,先按“时间设置”拨码器,时间显示为3位。

最大时间为999秒。

例如:设定搅拌时间为8分钟,拨码器设为480。

搅拌8分钟后,搅拌自动停止。

如需继续搅拌4分钟,可将拨码器设为240,按一下清零开关仪器从新工作,即搅拌4分钟后停止。

每次搅拌停止后,仪器能自动蜂鸣报警。

转速设定:当仪器接通电源后,拨动“速度选择”开关,速度600转/min,可转换为400转/min。

启动仪器:当时间与速率设定完成后,按下启动开关,即进入搅拌状态。

如中途停止搅拌,再次按下启动开关又进入工作状态。

二、石粉含量测定仪试验步骤1、标准亚甲蓝溶液9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1)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

称取5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

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

按式(T0349-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 w = (mh-Mg)/mg×100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

(2)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干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

(3)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

(4)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

(5)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

(6)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

配制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

2、制备细集料悬浊液(1)取代表性试样,缩分至约400g,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颗粒,分两部分备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检测参数与化学试剂对照表。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只;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7定时装置——精度1s;8玻璃容量瓶——容量1L;9温度计——精确1℃;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11滤纸——快速;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

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

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实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等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备用。

四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按下列步骤进行:1亚甲蓝实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 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粉含量与MB值
1.试剂和材料
本试验用的试剂和材料如下:
a)亚甲蓝:(C16H18CIN3S·3H2O)含量≥90%;
b)亚甲蓝溶液:
1)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g,精确到0.01g,记为M h。

将该粉末在(105±5)℃烘至恒重。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从干燥器中称取后立即称重,精确到0.01g,记为
M g。

按下式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2)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10]g±0.1g(相当于干粉10g),精确至0.01g。

到入盛有约600ml的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

将溶液倒入1L容器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

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

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C)定量滤纸(快速)
2.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重1000g、感量0.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各一台;
c)方孔筛:孔径为75μm、1.18mm和2.36mm的筛各一只;
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e)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f)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g)定时装置:精度1s;
h)玻璃容器瓶:1L;
i)温度计:1℃;
j)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k)搪瓷盘、毛刷、1000ml烧杯等。

3.实验步骤:
1)石粉含量测定。

2)亚甲蓝MB值的测定
1>按照取样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40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2.36mm的颗粒备用。

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使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3>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

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

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

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五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

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4>记录色晕在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3)亚甲蓝快速试验:
1>按上述步骤制样;
2>按上述步骤搅拌
3>一次性向烧杯中加入30ml亚甲蓝溶液,在(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8min,然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观察沉淀物周围是否出现明显色晕。

4.计算结果与评定
1)石粉含量的计算与含泥量计算方式一样。

2)亚甲蓝MB值的计算: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3)亚甲蓝快速试验结果评定
若沉淀物周围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为合格,若沉淀物周围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为不合格。

4)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