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合集下载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用足量的CO 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 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2322CO+Ca OH=CaCO+H O44100x12.5g↓44100=x12.5gx=5.5g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5.5g100%=2g44⨯⨯;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0g-2g2g:=6:75616,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A.3:2 B.2:3 C.1:2 D.1:1【答案】C【解析】【详解】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2322Na CO+2HCl=2NaCl+CO+H O10673x m↑106x=x=106m/7373m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 O24036.5⨯y200mg7.3%-40y=y=40(14.6g-m)/36.5⨯36.5200g7.3%-m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x=10.6g y=8g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2NaOH+CO=Na CO+H O223280106z10.6g80z=z=8g10610.6g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人教版中考模拟试卷汇编: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化学试题题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人教版中考模拟试卷汇编: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化学试题题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1.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 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 (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⑴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⑵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⑶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3.工业盐酸中通常含少量FeC13而呈黄色,小亮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当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进行了测定,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255075100所得溶液的质量/g7*******m(1)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

(2)m =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该工业盐酸中H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 20g 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 2溶液呈中性)。

求:(1)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计算 20g 混合溶液中 HCl 的质量为多少?二、中考化学流程题5.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

杭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杭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杭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KNO3NaCl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B KCl K2CO3盐酸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C Cu Fe2O3碳粉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D O2CO铜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A.A B.B C.C D.D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3.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4.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5.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6.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⑤加过量BaCl 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 .②④⑤①③B .⑤④②③①C .⑤②④③①D .②⑤④①③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 2跟8gO 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 2OB .用含Fe 2O 385%的赤铁矿160t ,理论上可生产100t 含杂质4. 8%的生铁C .各取10g 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 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D .将l0gCuSO 4·5H 2O 与90gH 2O 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 4溶液9.有NaHCO 3与NaCl 的混合物20.0g ,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卷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有部分变质的NaOH 固体18. 6g ,加入100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 ,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 A .46:3 B .46:11C .23:3D .23:6【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228.4g 100%=9.2g 232+32+164⨯⨯⨯⨯⨯,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 100%=1.2g 12+162⨯⨯⨯,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1.2g=23:3。

故选C 。

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 .A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 .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 .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 .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 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 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 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 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杭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杭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杭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 Ca(OH)2(CaCO3)HCl溶液溶解、过滤B NaCl(Na2SO4)适量BaCl2吸附C KCl(MnO2)H2O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 SO2(HCl)NaOH洗气A.A B.B C.C D.D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A.4.6 B.4.4g C.2.8g D.5.6g3.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A.A B.B C.C D.D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6.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滴加无色酚酞试剂B除去CO2中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A B.B C.C D.D7.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9.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B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D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A.A B.B C.C D.D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11.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B 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C C粉CuO粉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D 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2.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N>M B.生成H2的质量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 D.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13.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是()待鉴别溶液试剂(均为溶液)A HNO3和KNO3酚酞B HCl和NaCl AgNO3C AgNO3和Na2SO4BaCl2D Ca(OH)2和NaOH Na2CO3A.A B.B C.C D.D14.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HCl、Na2SO4B.NaCl、HNO3C.HNO3、Ba(NO3)2D.NaCl、NaOH15.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16.用水做试剂,不能区分的一组物质是()A.石灰石、烧碱、氯化钙B.植物油、酒精、浓硫酸C.硫酸亚铁、氧化钙、氯化镁D.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钾17.下列物质能在 pH=13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l、AgNO3、Na2CO3B.NaNO3、KNO3、NH4ClC.K2SO4、K2CO3、NaOH D.KMnO4、CuSO4、NaNO318.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铁、镁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不含有氯化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19.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

202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绿城育华达标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202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绿城育华达标名校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所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其组合正确的是组别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甲CaCO3K2CO3加适量水,搅拌,过滤,烘干乙NaCl MgCl2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蒸发丙CO2H2O (气) 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丁C粉CuO 在氧气流中加热A.甲B.乙C.丙D.丁2.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D.从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比乙小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作致冷剂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街道两旁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B.碱溶液的pH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C.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蜡烛熔化7.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另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CaCl2、HNO3B.FeCl3、NaOH、Na2SO4、KClC.K2CO3、KOH、Na2SO4、BaCl2D.KNO3、HCl、NaOH、MgCl28.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A.Cu2+B.只有Fe2+C.Fe2+和Fe3+D.Mg2+和Fe2+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10.自然界中大部分的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是()A.固态B.游离态C.化合态D.液态11.有一溶液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别滴加到盛有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杭州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杭州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杭州市育才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 、CaCl 2、NaOH 、K 2CO 3、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 沉淀和滤液。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 2、NaOH 和Na 2CO 3B .原固体中一定含Na 2CO 3,可能含K 2CO 3和NaClC .滤液中一定含NaCl 和K 2CO 3,可能含NaOHD .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 、CaCl 2、NaOH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3.把8.9gMg 、Zn 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 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 的质量为( )A .23.4gB .29.25gC .30.5gD .26.25g4.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5.3%B .5.6%C .12.7%D .13.4%5.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是吸热反应B.C和E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D一定是稀硫酸D.C→A 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pH B.配制溶液C.称量固体D.稀释浓硫酸3.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⑤X稀盐酸水水双氧水水Y铁粉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锰硝酸铵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4.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

则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4gB.3.6gC.4.8gD.11.2g5.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A.A B.B C.C D.D6.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u(NO3)2溶液(AgNO3)加过量铜粉,过滤B KCl溶液(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C Fe(Zn)加足量稀盐酸,过滤D 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A.A B.B C.C D.D7.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8.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9.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表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的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A HCl H2SO4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B KCl KClO3加入二氧化锰、加热C Cu CuO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CaCl2溶液C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A.A B.B C.C D.D【答案】C【解析】除杂的原则是只除杂,不引杂。

A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B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能被除掉,但是会混入二氧化锰杂质,引杂;C铜是不活泼金属,和盐酸不反应,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和水,过滤,得固体铜;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会在氯化钙溶液中引入杂质。

选C2.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答案】C【解析】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

故选C。

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A.向盐酸中加水B.浓H2SO4加入水中C.煅烧CaCO3D.O2在水中的溶解性【答案】C【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B. 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C. 煅烧CaCO3,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选D.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5.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 B.0.6g C.0.8g D.0.9g【答案】B【解析】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65 27.2g x6527.2g xx=0.22g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 m(氢气)>0.22g。

故选B。

6.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答案】A【解析】【分析】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仍是ag,由于铁粉置换硫酸铜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可判断有部分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才能出现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与氧化铜反应一部分与铁粉反应,计算出与铁粉反应硫酸的质量则需要先求得反应所耗铁粉的质量,利用金属粉末变化前后质量相等,由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详解】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硫酸铜为z,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n,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生成的铜的质量为h由题意:氧化铜全部溶解,则CuO+H SO=CuSO+H O2442809816010g x z8098160==10g x zx=12.25g z=20g根据加入的铁粉与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相同,只有铁粉过量,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才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当铁粉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进行如下计算Fe+CuSO=Cu+FeSO445616064n20g h5616064==n20g hn=7g h=8g由于固体质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就是1g,这样就可以使固体质量前后不反应变化,即b=1g.2442 Fe+H SO=FeSO+H56981g y5698=1g yy=1.75g↑A.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5g+12.25g100%=14%100g⨯,选项错误;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定置换出了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铁是否过量未知,滤渣中可能有铁,选项正确;C.铁和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铁和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选项正确;D. 只有铁粉恰好与硫酸也完全反应时,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同时当铁和硫酸反应后有剩余时,同样会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为8g,则加入铁粉质量a≥8g,选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A。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银也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C.碱溶液的pH>7,因此测得某溶液的pH=12,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因此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答案】D【解析】A.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在铜前,所以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银在铜后,因此银不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C. 碱溶液的pH>7,如测得某溶液的pH=12,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D. 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产生的离子决定的,同样的微粒决定同样的性质。

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因此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选D点睛:1、溶液的性质决定于溶液中的溶质产生的微粒。

2、熟记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三个意义8.有NaHCO3与NaCl的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固体15.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加热生成CO2的质量为3.1gB.剩余固体为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D.原混合物中NaHCO3与NaCl的质量比为63:37【答案】D 【解析】 【分析】混合物20.0g ,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减少的3.1g 是水和CO 2的质量,设NaHCO 3分解产生CO 2的质量为x ,分解的NaHCO 3的质量为y ,32322Δ2NaHCO Na CO +CO H O44183.1g x x↑+- 4418 3.1g x x=- ,解得x =2.2g 32322Δ2NaHCO Na CO +CO H O168442.2gy↑+ 16844 2.2gy=,解得y =8.4g ; 得剩余固体中加入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得到碳酸钙1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些二氧化碳来自NaHCO 3,设NaHCO 3的质量为1y ,生成NaCl 的质量为z ,则有:332158.58410015NaCl NaHCO CO CaCO gzy 18410015gy =,解得1y =12.6g , 58.510015gz=,解得z =8.775g ,则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为20g-12.6g=7.4g 。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作答。

【详解】A.由计算可知,混合物20.0g ,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生成CO 2的质量是2.2g ,不符合题意;B. 原混合物中NaHCO 312.6g ,加热一段时间,分解的NaHCO 38.4g ,得剩余固体16.9g 中还有NaHCO 3,所以剩余固体为NaHCO 3、Na 2C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为: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为7.4g 和生成NaCl 的质量为8.775g 之和,共16.175g ,不符合题意;D. 原混合物中NaHCO 3与NaCl 的质量比为12.6g :7.4g= 63:37,符合题意。

故选D 。

9.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 、FeO 、CuO 和C 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