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1 期2018 Vol.5 No.1111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玉志清(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7)【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手术麻醉方法均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的麻醉药物选择布比卡因,观察组的麻醉药物选择左旋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消退时间、低血压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均达到100%,且观察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作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麻醉药物,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111.02左旋布比卡因属于布比卡因的左旋体,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物,多被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等情况中,其麻醉效果显著[1],而关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否安全、有效尚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为此,针对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或下腹部手术且麻醉方法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接受下肢手术或下腹部手术;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休克、心血管疾病等患者。

竖脊肌平面阻滞解剖学知识、竖脊肌平面阻滞操作方法、常用药物和并发症等临床应用要点

竖脊肌平面阻滞解剖学知识、竖脊肌平面阻滞操作方法、常用药物和并发症等临床应用要点

竖脊肌平面阻滞解剖学知识、竖脊肌平面阻滞操作方法、常用药物和并发症等临床应用要点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竖脊肌和横突尖端之间的筋膜平面,通过药物在筋膜间隙扩散,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

该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ESPB 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在竖脊肌和横突之间,并通过药物在筋膜间隙扩散到脊神经及其分支而起到镇痛的效果。

其与椎旁阻滞或硬膜外阻滞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气胸、血肿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低)、操作简单和扩散范围广等优点。

镇痛的主要机制为通过作用于脊神经后支发挥镇痛作用,也有研究认为 ESPB 还可作用于脊神经前支和交感神经干。

目前 ESPB 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肩关节镜手术、乳腺手术、腹部手术、剖宫产、泌尿外科手术、脊柱手术等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烧伤、癌痛)的治疗。

解剖学特点竖脊肌位于脊柱两侧,是脊柱区域的“核心”肌群,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

一ESPB 相关肌肉浅层肌分外层浅层肌和深层浅层肌。

外层的浅层肌包括背阔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层的浅层肌包括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

(1) 背阔肌是一宽大的扁肌,它以腱膜起自骶正中嵴后部、髂嵴、全部腰椎及第 7~12 胸椎的棘突,肌束向外上方斜向集中,以扁肌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2) 斜方肌起自项韧带、枕外隆凸、上项线、第7 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外侧 1/3、肩胛冈和肩峰。

(3) 肩胛提肌起自颈 1~4 椎体横突前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上部和肩胛骨上角。

(4) 菱形肌包括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

小菱形肌起自下位两个颈椎棘突,大菱形肌起自第 1~4胸椎棘突,两者均止于肩胛骨脊柱缘。

(5) 上后锯肌与下后锯肌上后锯肌起自项韧带下部,第 6~7 颈椎棘突,第 1~4 胸椎棘突,止于第2~5 肋的肋角外面。

下后锯肌起自第 1~2 腰椎棘突,第 11~12 胸椎棘突,止于第 9~12 肋下面。

211290259_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与左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胸椎旁阻滞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的镇

211290259_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与左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胸椎旁阻滞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的镇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07.019·论著·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与左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胸椎旁阻滞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陈坤 于珊珊 孟杰 马强 马跃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2022573)作者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于珊珊 E⁃mall:chenkun2022104@ 【摘要】 目的 比较胸椎旁阻滞(TPVB )和胸神经阻滞(PecS Ⅱ)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 )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单侧改良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 )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女性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胸神经阻滞(PecSII )镇痛患者(观察组)100例,接受胸椎旁椎体阻滞(TPVB )镇痛患者(对照组)100例。

比较2组镇痛持续时间和总镇痛需求,数字评分休息时(NRS⁃R )和运动时(NRS⁃M )的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24h 吗啡用量吗啡抢救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NRS⁃R 的2h 、4h 、6h 、10h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NRS⁃M 的2h 、4h 、6h 、10h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接受MRM 的患者中,0.25%左旋布比卡因和4mg 地塞米松在PecS Ⅱ阻滞中提供较TPVB 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地塞米松;左旋布比卡因;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椎旁阻滞;胸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 R 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07-1047-04Comparativ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pectoral nerve block versus Western medicine⁃assist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patients CHEN Kun ,YU Shanshan ,MENG Jie ,et al.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Tangshan Union College Hospital ,Hebei ,Tangshan 0630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 )and pectoral nerve block (Pecs )II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patients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 ).Methods A total of 200female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 )and complete follow⁃up recor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to February 2021were enrolled.They were randomized 1∶1to Pecs II (the observation group )or TPVB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total rescue analgesic required ,and the Numeric Rating Scale at rest (NRS⁃R )and Numeric Rating Scale with movement (NRS⁃M )were numerically scored.Results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respectively ).The 24⁃hour morphine consump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scores of NRS⁃R and NRS⁃M on hours 2,4,6and 1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MRM ,0.25%levobupivacaine and 4mg dexamethasone provide longer duration of analgesia in PecS II block than TPVB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s.【Key words 】 dexamethasone ;levobupivacain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paravertebral block ;thoracic nerve block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伴有相当大的术后疼痛[1,2],会导致慢性持续性乳房切除术发展的脆弱性增加[3,4],区域麻醉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术后疼痛控制[5,6]。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徐彩良;吕素红;余银仙;雷宏;郑文军【摘要】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剖宫产拟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64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L组(左旋布比卡因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B组(布比卡因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布比卡因液.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界、感觉阻滞开始消退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脊神经阻滞节段数、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术后30 min改良Bromag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组不良反应低于B组(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安全可行,其效果和用量与布比卡因相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是临床上布比卡因的良好替代品.【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3(013)009【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作者】徐彩良;吕素红;余银仙;雷宏;郑文军【作者单位】铅山县中医院江西铅山 334500;铅山县中医院江西铅山 334500;广丰县人民医院江西广丰 334360;铅山县中医院江西铅山 334500;玉山县博爱医院江西玉山 334700【正文语种】中文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是常用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研究表明左旋布比卡因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与布比卡因相似,而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1-3],左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腔阻滞研究较多,但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的报道少。

为了解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效果和安全性,笔者将相同浓度及相对密度的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1]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蔓- 报萋…………………………………… . 21年1月 第2卷 第1期 00 1 3 1
医学 信 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 卵 双胎 妊 娠 帆状脐 带 附着 1例分 析
郑 莹 李 丽 群
【 中图分类 号] 7 4 2 R 1. 3
1 临床 资料
【 献标识 码】 文 B
【 章编 号1 0 6 1 5 ( 0 0 1 — 0 3 一O 文 10 — 9 92 1) 1 12 1
患者 3 岁 G P , 2 2 o 因停 经 3 ” 周 , 下 肢水 肿 1 月 , 6 双 个 阴道 不规 则 流 水 z 时于 2 1 小 0 0年 3月 2 5日人 院 。2 8岁结 婚 , 0 9年 自然 流产 1次 , 20 末 次 月经 2 0 年 7 1 09 月 3日, 推测 预产 期 4月 2 O日, 期经 过顺 利 , 1个 孕 近 月 出 现双下 肢水肿 , 无头 痛 , 晕 , 花等 症状 , 头 眼 z小 时前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阴道 流水 , 腹 痛 , 阴道 流血 , 检 : 无 无 产 官高 3 c 腹 围 1 9 m, 8m, 0 c 左侧 胎 心 率 :4 次 / , 1 0 分 右侧 胎心 率 : 5 1 0次 / i , a r n 节律规 整 , 闻及 脐 带杂 音 , 可 未 偶 触 及宫 缩 , 无规 律性 , 测胎 儿体 重 2 0 g 2 0 预 0 0 , 5 0克左 右 , 盆测 量 未见 异 骨 常, 内诊 : 颈管 消退 9 。质软 , 宫 O 位置 居 中, 口开大 1 O m, 膜 已破 , 宫 .c 胎 可 见 澄清羊 水流 出。超 声提 示 : 位 胎儿 : 头 双顶 径 8 8 m, 骨 长 6 3 m, .c 股 .c 臀 位胎儿 双 顶径 9 1 m, 骨长 6 5 m, 水 7 Im, 数 1 , 盘成 熟 度 .c 股 .c 羊 .c 指 5胎 Ⅱ级 , 晚期 妊娠 , 胎 , 常规 +3 血常 规 HGB 8 g L 入院 诊断 : 内孕 双 尿 , :7/ , 宫 3 周 , 2 o L A, S 6 G P , O L A待产 双 胎 胎 膜 早破 , 早产 , 度贫 血 。给 予 地 轻 塞 米松 1 mg 胎肺成 熟 , 2 1 0 促 于 0 0年 3 2 月 5日应 患者 要求 在腰硬 联合 麻 醉 下行子 宫 下段剖 宫产 术 , 中顺利 助娩 出二 男婴 , 重 2 0 g 2 0 g 剥 书 体 3 0 ,4 0 , 取 胎盘 、 膜 , 胎 可见 一个 胎盘 , 脐 带附 着 在胎 盘 中 间 , 1 带 附着 在 胎 1 另 脐 膜上, 脐带 血管 通过 羊膜及 绒 毛 膜 之 间进 入 胎盘 , 呈螺 旋 状 扭 转 达 8周 , 常 规手术 , 中经过顺 利 , 术 术后 5天出 院 , 新生 儿均发 育正 常 。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摘要: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广泛使用,可以使临床麻醉更安全、有效,在便利麻醉医师工作的同时也使患者得到更舒适的医疗服务关键词:超声技术;麻醉科;应用一、围术期超声运用的历史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是由麻醉医生在处理心脏手术时首次发现的,他们利用心外膜超声心动图获取了更为精确的心排出量。

1994年,Kapral和其同事在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首次观察并报道了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周围的扩散情况。

这种操作客观上消除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奠定了超声在麻醉领域应用基础。

近年来,随着麻醉领域可视化呼声的增高,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更是如火如荼,超声作为一种麻醉辅助工具,从应用于局部麻醉到术中监测,是一个自然进程,更多的麻醉超声专用器械也必将逐步面世。

二、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1、经食道超声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经食道超声技术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冠状动脉移植术和瓣膜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可补充诊断指数,引导血液动力学处理,同时也可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让不完整的手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矫治。

经食道超声探头近距离的接近心脏,可以清楚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其功能,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对于冠状动脉移植术、瓣膜成形及替换术、胸主动脉瘤手术以及先心病手术等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经食道超声可以检测和诊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

在手术中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多数在手术后会发生心肌梗塞,手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不能有效预测心肌缺血,并且诊断心肌缺血经食道超声比其它的检测方法都敏感,经食道超声对心肌梗塞的预测非常准确。

体外循环后很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术后并发症,其中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桥的异常、冠状动脉进气和冠状动脉痉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处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应共同商量如何对患者进行处理。

当出现心肌缺血时,通过经食道超声可以看到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经食道超声对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进行确定,然后根据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部位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2 两组清醒用时、苏醒用时及呼吸恢复用时情况:A 组麻醉后清 醒用时、苏醒用时及呼吸恢复用时均早于 B 组(P约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清醒用时、苏醒用时及呼吸恢复用时情况(x依s,min)
组别 B组 A组
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1 42
清醒用时 27.29依3.81* 25.22依7.93
苏醒用时 19.72依5.23* 14.13依5.35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药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呼吸抑制、头晕头 痛、恶心呕吐、心律缓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都能有 效减轻手术中的疼痛,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状况及手术需求,合理选择药物。 关键词:超声引导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t4
54.20依 13.58 62.88依 11.58 95.88依 11.23 98.24依 12.87 97.47依 1.22 97.17依 1.15
t5
51.27依 12.58* 65.87依 9.46 92.53依 10.24* 81.26依 11.86 97.14依 1.12 97.35依 1.19
综上所述,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 尼止疼效果相当,但输注瑞芬太尼恢复用时较短,两组血流动力 学均较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军政,左清浩.妇科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 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17-119. [2]黎海平,石少梅,李宇,等.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 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7):1388-1392. [3]宋斌,蒋晧宇,闫鑫,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 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 (6):751-754. [4]李海涛.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镇痛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78-79. [5]刘东海.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0):2264-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效果比较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效果比较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效果比较邵克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0(012)007【摘要】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3种局麻药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先给试验量含1:200 000的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3ml,再分别给予浓度均为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冈中的一种,分次给药.记录各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但有一些肌松不满意的病例.罗哌卡因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效较其他两组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其运动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0.5%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应用下腹部手术均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的阻滞起效与时效和运动阻滞程度均不及其他两药.【总页数】3页(P37-39)【作者】邵克剑【作者单位】433200,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左旋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J], 姚继红;申展2.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剖宫产硬膜外阻滞效果比较 [J], 郑鹤秀;马皓琳3.甲磺酸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效能比较 [J], 沈启云4.甲磺酸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下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分析 [J], 洪广辉;邓海峰;陈庆龙;戚曾斌5.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效能的比较 [J], 汤蓓蕾;王立中;常向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 T e h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5 H o s p i t a l fK o u n s h a n , K u n s h a n J i a n g s u 2 1 5 3 0 0 , C h i n a )
王 韦玮
[ 摘要 ] 目的: 比较 等剂量不 同浓度 的左旋布 比卡 因对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 : 择期行单 侧乳房肿 块切除术 患 者9 0例 , 随机分为 3组 , 在超声引导下行 2~ 5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 , 3组 使用等剂量 不同浓度 的局 麻药 , 分别为 0 . 2 5 %左旋 布 比卡 因 2 4 m L ( A组 ) , 0 . 3 7 5 %左旋布 比卡 因 1 6 m L ( B组 ) , 0 . 5 %左旋 布 比卡 因 1 2 m L ( C组 ) 。观察 3组患 者麻醉 起效 时 间、 麻醉完善时间 、 手术开始切皮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手术 中牵拉深部组织时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 镇痛 维持时 间以及 麻醉镇 痛不全发生率 和局麻药 中毒发生率 。结果: 3 组 患者麻 醉起效 、 麻醉完善时间随左旋 布 比卡因浓度 上升而缩短 , 镇痛 维持时 间 延长 ( P< 0 . 0 5~ P< 0 . 0 1 ) 。结论 : 等剂量左旋 布比卡因用于超声 引导下肋 间神经 阻滞时 , 适 当提高浓度 可缩 短麻醉起 效时 间 及完善时 间, 延长麻醉镇痛维持 时间。 [ 关键词]肋 间神经阻滞 ; 超声引导 ; 左旋布 比卡因 [ 中图法分类 号]R 6 1 4 . 4 [ 文献标 志码 ]A DOI : 1 0 . 1 3 8 9 8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0 0 0 - 2 2 0 0 . 2 0 1 6 . 1 2 . 0 2 2
Ef f e c t o f l e v o b up i v a c a i n e o n i n t e r c o s t a l ne r v e bl o c k g u i d e d b y u l t r a s o un d
WANG We i . we i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o n s e t t i me o f ne a s t h e s i a , c o mp l e t e a n e s t h e s i a t i me , VAS s c o r e s a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c u t t i n g s k i n a n d s t r e t c h i n g d e e p
a n a e s t h e t i z e d a t 2 t o 5 r i b i n t e r c o s t l a n e ve r b l o c k g u i d e d b y u h r a s o u n d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a n a e s t h e t i z e d wi t h 2 4 mL o f 0 . 2 5 %
l e v o b u p i v a c a i n e ( g r o u p A) , 1 6 m L o f 0 . 3 7 5 % l e v o b u p i v a c a i n e ( g r o u p B) a n d 1 2 m L o f 0 . 5 % l e v o b u p i v a c a i n e ( ro g u p C)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 0 1 6年 1 2月第4 1 卷第 1 2 期
[ 文章编 号]1 0 0 0 . 2 2 0 0 ( 2 0 1 6 ) 1 2 — 1 6 0 7 - 0 2
1 6 0 7
・临床 医 学 ・
左 旋 布 比卡 因对 超 声 引导 下 肋 间神 经 阻 滞 的效 果 比较
u l t r a s o u n d . Me t h o d s : N i n e t y p a t i e n t s s c h e d u l e d b y u n i l a t e r a l b r e a s t t u mo r r e s e c t i o n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 s , a n d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e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l e v o b u p i v a c a i n e o n i n t e r c o s t a l n e r v e b l o c k g u i d e d b y
t i s s u e , d u r a t i o n o f a n lg a e s i a , a n d t h e i n ci d e n c e s o f i n c o mp l e t e a n e s t h e s i a a n d l o c a l a n e s t h e t i c i n t o x i c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r e e ro g u p s we r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