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花潮》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最新浙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10花潮优质课教案 (6)

最新浙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10花潮优质课教案 (6)

花潮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把花比做海洋很常见,可是把花比做潮水就不多见了。

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课文哪些方面描写让你感觉到这的确是一片花潮?1.指名说,随机板书:多有动感有声音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请同学门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

在课题前加()3.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4.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5.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办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可以小组交流。

二、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句1“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1.谈体会师:松柏、梧桐、竹子都是绿的,也都是高大的,分别用“苍、翠、碧、修”4个修饰词,写法有变化,用拟人的手法说他们“挽不住游人”,不是说这些事物不美丽,而是衬托出那盛开的海棠太吸引人了。

2.感情朗读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1)指名有感情地读,理解"鼎盛时代"(正当兴旺或强壮,这里指海棠花正在盛开时节),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开的茂盛,显示生命的旺盛,同时反映赏花认得喜悦)(2)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3)交流想象。

六年级语文花潮1(PPT)5-4

六年级语文花潮1(PPT)5-4
水榭 接踵摩肩 翠柏 碧梧 炫耀 鼎盛 伫立 一番 簪在 发髻 花团锦簇 喜悦 伸张 扩展 依依不舍 向往 端详 驻足 低吟 密密层层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阁会议,参与决策,并担任政府首脑交办的特殊重要事务。 【不管三七二十一】īī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光】〈口〉①副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不止:报名参加的~是他一个人。②连不但:~数量多,质量也不错|这里~出煤,而且出铁。 【不轨】形指违反法纪或搞叛乱活动:~之徒|行为~|图 谋~。 【不过】①副用在形;BBQ电影 BBQ电影 ;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再好~|最快~|乖巧~的孩子。 ②副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当年她参军的时候~十七岁|他~念错一个字罢了。③连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儿,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 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病人精神还不错,~胃口不大好。 【不过意】过意不去:总来打扰您,心里实在~。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 非常恐惧。 【不好意思】?①害羞;难为情:他被大伙儿说得~了|无功受禄,实在~。②碍于情面而不便或不肯:虽然不大情愿,又~回绝。 【不合】① 动不符合:~手续|~时宜。②〈书〉动不应该:早知如此,当初~叫他去。③形合不来;不和:性格~。 【不和】形不和睦:姑嫂~|感情~。 【不哼不 哈】不言语(多指该说而不说):有事情问到他,他总~的,真急人。 【不遑】〈书〉动来不及;没有时间(做某件事):~顾及。 【不讳】〈书〉动①不 忌讳;无所避讳:直言~。②婉辞,指死亡。 【不惑】〈书〉名《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 指人四十岁:年届~|~之年。 【不羁】ī〈书〉动不受束缚:放荡~|~之才。 【不及】动①不如;比不上:这个远~那个好|在刻苦学习方面我~他。 ②来不及:后悔~|躲闪~|~细问。 【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不计】动不计较;不考虑:~成本|~个人得失。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 形容极多。 【不济】〈口〉形不好;不顶用:精力~|眼神儿~。 【不假思索】ī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不见】动①不见面:~不散|这孩子一 年~,竟长得这么高了。②(东西)不在了;找不着(后头必须带“了”):我的笔刚才还在,怎么转眼就~了? 【不见得】?副不一定:这雨~下得起 来|看样子,他~能来。 【不见棺材不落泪】?ɑ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也说不见棺材不掉泪。 【不见经传】ī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 有什么名气,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 【不解之缘】ī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不禁】ī副抑制不住;禁不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潮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潮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花潮一、教材简介《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是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语文教材,此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本、活页练习册、阅读理解题、写作指导与实践等。

本书共分为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两篇阅读文章,涵盖了多种体裁如古诗文、文言文、现代文等。

同时,本书重视阅读,引导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并在课文中设置了多个综合阅读和实际应用的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2.理解课文《花潮》的含义和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文化修养;4.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评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8个单元《红楼英雄传》中的一篇文章——《花潮》,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人物形象,同时,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以讲解和分析为主,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花潮》一文。

2.阅读与分析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逐步引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氛围。

3.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互相交流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探讨课文中典故和古代文化的内涵,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4.个人思考教师发放《花潮》阅读辅导讲义或提供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个人思考或写作,对课文中的问题和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应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逐步引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氛围。

此外,也帮助学生了解了古代社会文化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从而达到了理解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评析能力的目的。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花潮》课件【三篇】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花潮》课件【三篇】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花潮》课件【三篇】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四、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1、出示课件:(潮水)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

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板书:花多如潮)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

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花潮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花潮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花潮1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

2、理解词语。

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

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

(枯枝瘦叶;一;;一;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

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PPT精品课件2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PPT精品课件2


1.人类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这种 原始的 乐舞也 开始出 现变化 。一种 是属于 民间的 演艺, 如迎神 、赛会 时,乡 民们常 要进行 祭神等 活动, 同时还 表演一 些舞蹈 等。

2.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 最高境 界,也 必然是 书法的 最高境 界。

3.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 自然的 过程中 ,提炼 了书法 的点画 样式, 丰富了 书法的 生命意 象,升 华了书 法的审 美境界 ,终将 书法内 化为书 家的人 格修养 和心性 表达。
ánɡ shǒu dōnɡ wànɡ
fēnɡ pínɡ lànɡ jìnɡ shuǐ tiān xiānɡ jiē
hénɡ ɡuàn jiānɡ miàn qí tóu bìnɡ jìn
hào hào dànɡ dànɡ màn tiān juǎn dì
shān bēnɡ dì liè
【新教材小学语文】观潮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 编版2

6.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 自然看 成我们 的家。 家,不 只是物 质性的 概念, 还是精 神性的 概念。

7.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 感主要 表现为 环境对 人的亲 和性、 生活性 和人对 环境的 依恋感 、归属 感。
【新教材小学语文】观潮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 编版2本次听写一共有26个词语
qí ɡuān
奇观
jù shuō
据说
lǒnɡ zhào
笼罩
nónɡ lì
农历
dà dī
大堤
pàn wànɡ
盼望
lànɡ cháo
浪潮
kuān kuò
宽阔
fān ɡǔn
翻滚

浙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10花潮》独家精品名师教案 (1)

浙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10花潮》独家精品名师教案 (1)

花潮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把花比做海洋很常见,可是把花比做潮水就不多见了。

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课文哪些方面描写让你感觉到这的确是一片花潮?1.指名说,随机板书:多有动感有声音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请同学门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好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

在课题前加()3.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4.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5.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办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可以小组交流。

二、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句1“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1.谈体会师:松柏、梧桐、竹子都是绿的,也都是高大的,分别用“苍、翠、碧、修”4个修饰词,写法有变化,用拟人的手法说他们“挽不住游人”,不是说这些事物不美丽,而是衬托出那盛开的海棠太吸引人了。

2.感情朗读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1)指名有感情地读,理解"鼎盛时代"(正当兴旺或强壮,这里指海棠花正在盛开时节),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开的茂盛,显示生命的旺盛,同时反映赏花认得喜悦)(2)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3)交流想象。

浙教小学语文六下《10花潮》word教案

浙教小学语文六下《10花潮》word教案

花潮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花潮的美丽和壮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表现学生的感受。

教学准备:有关的图片(海棠花、钱江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潮师:(板书:潮)同学们,你看到这个字,想到的是什么?预设:潮水师:请欣赏钱江潮这一天下奇观(播放课件:钱江潮)看了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潮。

预设:壮观气势雄伟奇观等,教师随即板书。

2.揭题师:教师在潮前加一个(),请在()里填一个字,使它组成词语。

预设:人潮车潮心潮等教师追问:什么样才能称之为“人潮”或“车潮”呢?预设:人和车子很多的时候。

(教师板书:多)师追问:仅仅是多吗?预设:会动的。

(教师板书:动)师:课文为什么称之为“花潮”呢?你认为花潮应该是怎样的一副情景?预设:花很多;花开得很旺盛;花在风中会动等。

教师随即板书:多旺动二、初读课文,学习自词师:到底为什么称之为花潮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1.学习字词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汇报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枯枝瘦叶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炫耀鼎盛伸张扩展驻足观赏簪子发髻伫立读准字音(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认清字形,自己认为复杂的字再写一写——理解词意老师出示图,你认为可以用黑板上的哪些词语去形容,并简单说说为什么。

(出示开满各种花的图)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吗?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与本图的内容是比较吻合的。

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要求尽量把画面的美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谁愿意来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1.初读感悟师:你们读得可真认真,可我怎么听都没有“花潮”的感觉,顶多算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潮还没有听到。

请你再仔细地品读文中的词语,到底作者为什么称之为花潮。

请将你体会到的用最少的字旁注在书上。

(学生自学——四人小组交流——全班讨论)2.品读交流师:你们从哪里体会到花潮,先读句子,我们听是否有“潮”,再说你的体会,我们评是否有“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花的海洋”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在下面又把它写
成是“花潮”?有什么联系?
2019/5/21
8
学习第二段(自由读)
1.给本段分层。
2.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 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远看: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近看:每棵树……,每一朵花……
听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看花
2019/5/21
4
自学课文,思考:
1.“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2.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2019/5/21
5
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 面?
抓住重点部分,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花开
第二段:(4) 花潮
第三段:(5—6)赏花
第四段:(7) 感受
2019/5/21
6
学习第一段(齐读)
2019/5/21
1
2019/5/21
李广田(1906—1968),散文家。号 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 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回济南 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 合出诗集《汉园集》。
2
水榭 接踵摩肩 翠柏 碧梧 炫耀 鼎盛 伫立 一番 簪在 发髻 花团锦簇 喜悦 伸张 扩展 依依不舍 向往 端详 驻足 低吟 密密层层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人的琴声、歌声、笑声……
2019/5/21
9
学习第二段
找出课文中把花的茂盛比喻成潮水的句子,读 读议议,说说为什么花如潮?
花的海洋中,花在动,花的阴影在动,像波 浪在大海上翻腾,各种声音汇在一起,像海上午 夜的潮声,有声有色,蔚为壮观,所以花如潮。
2019/5/21
10
学习第二段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 联想。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 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 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 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给第五自然段分层,作者是怎样写看花人的 心情和动作的。
第一,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
(既……又……)
第二,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
(好、也好、更好)
第三,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大方,贪心重然段)
找出能概括每种人看花时特点的词语。
老爷爷—— 老奶奶—— 青年们—— 小学生——
2019/5/21
11
文章中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听到 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文章中由 事物引起的联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类 词语引出。《花潮》团锦簇的海棠是作者看到的, 而花像潮水,像波浪在大海上翻腾,向天空、向四 面八方伸张,是作者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 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2019/5/21
12
学习第二段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 联想。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 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 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 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2019/5/21
3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接踵摩肩:脚碰脚,肩碰肩,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 炫耀:夸耀。 鼎盛:正当兴旺或强壮。 依依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离。依依,留恋的样子。舍,弃。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着。 端详:仔细地看。
2019/5/21
13
学习第二段
请你自己找找这一段写花,还有哪些句子写得 好,读读,体会体会。
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 不住游人。
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 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
2019/5/21
14
学习第三段(齐读第五自然段)
低吟 珍惜 好像参加盛会 惊呆
2019/5/21
16
学习第四段(齐读)
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美丽的春色无边无际,令人仿佛置身于春的海 洋,而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正如春花一般 灿烂。
这两句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2019/5/21
17
段意: 一、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 二、写花如潮,有声有色。 三、写看花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 四、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叹。
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 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课文用了8个“有”,它们的位置能随意调换 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2019/5/21
7
学习第一段
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 叶,并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 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1.写了什么花?
2.“平时”与“三四月间”有什么不同?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 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气氛。
2019/5/21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