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行政区划教案知识分享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熟悉中国行政区划,对中国行政区划的组成有清晰的认识;2. 熟悉中国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地理知识;3. 鼓励学生积极举一反三,并正确运用刚学过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组成;2. 了解中国行政区域在地图上的位置;3. 运用知识正确进行行政区划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列举出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组成;2. 能够运用知识准确的识别中国行政区域在地图上的位置;3. 能够借鉴知识正确完成行政区划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问答法: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使学生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使知识得到更加深刻的掌握。
2. 讨论法:通过针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行政区划的组成:中国主要由三级行政区(省、地市、县)、四级行政区(省、市、县、乡)和五级行政区(省、市、县、乡、村)组成。
2. 讨论具体情况:让学生以中国地图为载体,通过图形化的形式了解中国行政区域的组成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讨论自身就读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属性。
3. 引导辨别中国行政区域:让学生认识同学的住址,根据住址的内容正确的辨别出其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属性。
六、教学过程1. 为本课内容作导入,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是由什么构成;2. 将中国地图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参观,通过地图掌握行政区域的位置及分界;3. 针对中国行政区域的概念,分组讨论,尽可能的提出多种不同的行政区划的组成;4. 请一些学生将自身就读学校的住址写在黑板上,并发言正确判断出自身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属性;5.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测试;6. 总结课堂环节,展望下一节课学习内容。
中国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行政区划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掌握各级行政单位的划分及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知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了解各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职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了解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地理位置及范围;能够绘制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并分析各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各级行政单位的职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方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地理位置及范围。
2. 教学难点:各级行政单位的特点及职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级行政区划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教学分析。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搜集家乡的行政区划资料,了解家乡的行政单位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各级行政单位的划分;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行政区划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各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各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地理位置及范围;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各级行政单位的特点及职能。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级行政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搜集更多关于各级行政单位的资料,深入了解其职能。
六、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行政区划对于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行政区划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案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

课程教案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为了管理行政事务,将国土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内设立相应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系。
通过行政区划的划分,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分工,确保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下面将从不同层级介绍我国行政区划。
一、一级行政区划一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省级行政区。
我国目前共有2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和1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省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在各个省级行政区内,还划分了地级行政区,如我国的地级行政单位主要有市、地区和自治州。
二、二级行政区划二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地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包括市和自治州。
市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位,全国共有34个省级市和2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是直辖市,具有与省级行政区相同的权力。
市下辖的行政单位包括区、县、自治县等。
自治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单位,主要存在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三、三级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县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是指我国行政区划中级别最低的行政区域。
全国共有333个地级市下辖的市辖区、县级市和县。
县级行政区是基层政府的最小管理单位,通过县域行政区的划分,可以更好地进行地方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四、其他行政区划除了省级、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划,我国还划分了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域,如直辖市、特区、自治区等。
直辖市是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特区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设立的行政区域,如深圳市、珠海市等。
自治区则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自治的需要,保障他们的民族权益,我国设立了5个自治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区划是基于国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需要,通过划分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确保政府能够高效地进行各项工作。
从一级行政区到三级行政区的划分,实现了国家管理职能的分工和层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四年级社会教案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四年级社会教案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四年级社会教案: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引言: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四年级学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使他们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课堂讲授(600字)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划分思路,以及各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特点。
以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1. 了解行政区划的定义首先,我们将解释什么是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根据国家组织、管理和行使行政职权的需要,将国家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或单位。
然后我们会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并对每个层级的名称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2. 省级行政区划我们将以省级行政区划为例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会告诉学生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然后列举一些典型的省份,并介绍这些省份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点。
同时,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对不同省份的位置有直观的认识。
3. 市级和县级行政区划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市级和县级行政区划。
我们会以某个省为例,列举几个典型的市和县,讲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层级行政区的关系和分工。
二、小组讨论(400字)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
1. 行政区划的重要性学生将会围绕行政区划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行政区划对于国家管理、规划和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以及行政区划对于人民生活、政府决策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每个小组将概括出自己的结论,并做简要汇报。
2. 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联系学生将讨论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联系。
他们可以以省级、市级和县级行政区为例,讨论这些行政区划之间的联系,如: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资源的流动、政策的传递等。
教师将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并进行开放式的讨论。
初中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

初中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初中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包括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等。
2.掌握我国各级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功能。
3.培养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地理意识及综合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等。
2.了解我国的地级行政区划,包括市、地区等。
3.熟悉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等。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地图、幻灯片、教学PPT等。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白板、投影仪等。
3.学生用具:笔记本、铅笔、橡皮擦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我国地图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介绍省级行政区划(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教学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等,解释其特点和功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疑惑。
Step 3 认识地级行政区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级行政区划,包括市、地区等。
通过地图和案例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各地级行政区划的特点和职能。
Step 4 探究县级行政区划(15分钟)教师介绍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等。
通过实例、图片等方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划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讨论和展示。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刚才学习的内容,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我国行政区划的问题。
Step 6 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的地理构成和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2. 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政府机构,了解实际的行政区划运作情况。
3.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调查某个特定地区的行政区划情况,并向全班展示。
教案我国的行政区划

教案我国的行政区划教案:我国的行政区划一、概述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指将我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管理体系。
行政区划的设置对于国家统一、地方管理和民生事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从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以及各级行政区划的职责与权力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历史演变1. 中国传统行政区划的形成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依据地理、气候和历史因素进行划分,如以江河为界、称州郡等。
这种行政区划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
2. 近代行政区划的变迁近代以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多次调整。
如清朝时期的道、府、州、县的设置、民国时期的省、道、府、州、县等。
3. 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正式建立了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主要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层级,并设立了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特殊行政区划。
三、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1. 省级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划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职责。
2. 市级行政区划市级行政区划是对省级行政区划下一级的行政划分,全国共设有333个地级市。
市级行政区划作为省级行政区划的下属单位,承担着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
3.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是对市级行政区划下一级的行政划分,包括县、市辖区、自治县、自治市等。
我国共设有2854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四、各级行政区划的职责与权力1. 省级行政区划的职责与权力省级行政区划具有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负责地方经济发展、组织地方政府工作等职责与权力。
2. 市级行政区划的职责与权力市级行政区划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职责,同时也承担地方政府的具体管理任务。
3. 县级行政区划的职责与权力县级行政区划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的基层管理、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是地方政府对于基层事务的具体执行单位。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级别和划分原则;(2)使学生掌握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2)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和作用;(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地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级别;2. 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3.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4. 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和作用;5. 我国行政区划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级别、划分原则及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
2. 教学难点: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我国行政区划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级别;2. 利用地图观察法,使学生直观了解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3.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行政区划的特点和作用;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5.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我国行政区划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原则;3. 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我国行政区划地图,掌握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区划案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6. 情景模拟: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体验我国行政区划的实际应用;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中国行政区划指南教案

中国行政区划指南教案1. 引言中国行政区划是指将中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治理的制度安排。
它是中国政府行使权力、实施管理和服务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2. 研究目标本教案的研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理解行政区划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层级结构;- 了解中国常见的行政区划类型;- 理解行政区划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类型;-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更直观地理解行政区划的内容;-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探讨行政区划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行政区划类型的特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4. 教学内容4.1 行政区划的定义- 行政区划是指将中国的领土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根据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进行划分。
4.2 行政区划的层级结构- 中国行政区划分为四个层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
4.3 常见的行政区划类型- 省级行政区划:如河北省、广东省等;- 市级行政区划:如北京市、上海市等;- 县级行政区划:如石家庄市、广州市等;- 乡级行政区划:如某某乡、某某镇等。
4.4 行政区划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行政区划有助于有效管理和服务;- 行政区划有助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 行政区划有助于资源优化和经济发展。
5. 教学评估- 设计小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理想的行政区划方案,并解释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创建小组项目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建一个关于行政区划的项目展示,并向全班进行演示。
6. 课后延伸学生可进一步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变革和国际比较等相关内容。
7. 参考资源- 《中国行政区划原理与方法》- 《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 相关在线资源和资料教案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教学目标:
1、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能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并记住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阅读和使用中国行政区划图,填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明确简称和行政中心。
3、通过讲述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行政区划的位置和简称
教具使用: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国家疆域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25个多日本,如此广阔的地区,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国家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通过我国与日本面积的比较,形象突出我国的疆域辽阔,明确国家设立行政区划、进行分级管理的必要性)。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的家长都喜欢在网上购物,那么商家如何才能把货物准确送到你的家中呢?这就需要家长按要求准确填写出收件人的具体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快递邮寄物品还是大有学问的,它反映了我国采用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活动:每个同学写出自己的户籍,进行交流
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从网络购物地址的填写引入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
2、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活动:同学们读图1-7分别找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域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那么我们如何记忆和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和名称呢?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口诀记忆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还有港澳好河山。
活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1)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北省(武汉)、湖南省(长沙)、广东省(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河南省(郑州)、河北省(石家庄)、山东省(济南)、山西省(太原)。
(括号内是该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
(2)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苏省(南京)、浙江省(杭州)、江西省(南昌)、黑龙江省(哈尔滨)、x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辽宁省(沈阳)、青海省(西宁)、陕西省(西安)、甘肃省(兰州)。
(3)云贵西四北上天:教学目标:
云南省(昆明)、贵州省(贵阳)、x藏自治区(拉萨)、四川省(成都)、北京市(北京)、上海市(上海)、天津市(天津)。
(4)内重台海福吉安: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重庆市(重庆)、台湾省(台北)、海南省(海口)、福建省(福州)、吉林省(长春)、安徽省(合肥)。
(5)还有港澳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
2.)沿重要线路记忆
(1)沿海岸线:共有14个省级行政区域。
(2)沿国界线:共有9个省级行政区域。
(3)沿黄河干流:共有9个省级行政区域。
(4)沿长江干流:共有11个省级行政区域。
3.)联想记忆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廓像牛头,黑龙江省的轮廓像天鹅,云南省的轮廓像孔雀,广东省的轮廓像大象头,陕西省的轮廓像跪俑,湖南省、江西省的轮廓像兄妹头像等。
4.)以一省为中心,记忆相邻省区
例如,与山东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由于涉及的名称较多,学生记忆起来难度较大,且感觉很枯燥。
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灵活、快速、高效掌握本节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都有简称。
对于简称的记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其简称的由来分别记忆
(1)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作简称,如京、津、内蒙古等。
(2)用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简称,如闽(福建有闽江)、湘(湖南有湘江)、皖(安徽有皖山)等。
(3)用省级行政区域的历史名称作简称,如“鲁”是山东省的简称,春秋时期的鲁国在现在山东省内;“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古为冀州地等。
(4)有两个简称的,如四川省(川或蜀)、云南省(云或滇)、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贵州省(贵或黔)、上海市(沪或申)等。
2.)利用简称“三字经”来记忆(学生识记)
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
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
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3).联系生活实际记忆
如上海的沪剧、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等地方戏剧;湖南的湘绣、江苏的苏绣等传统工艺品;广东的粤语、福建的闽南语等地方方言等。
4.)利用成语帮助记忆
如秦晋之好、得陇望蜀、朝秦暮楚、黔驴技穷等。
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光靠单纯的背诵是不能牢固掌握的。
通过设计多种记忆方法,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让学生发现很多有趣的地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课堂练习:1、猜谜语(投影幻灯片)
2、自西向东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
3、“浅浅的海峡,浓浓的乡愁”台湾海峡两岸的省级行政单位是-----简称是-----
四、小结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大致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同学们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提示与方法,灵活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熟记简称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学习报告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
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
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
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
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
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
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
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
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资料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
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
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
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
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
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