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Hànyǔ)语法基础知识词类(cílèi)和词性(一)知识(zhī shi)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suǒyǒu)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shící)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了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一、汉语词性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不同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名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名称或代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助词用来表示词语的语法关系。
二、汉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除了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型,例如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等。
了解句子结构对于准确表达意思以及理解他人的意思非常重要。
三、汉语的时态和语气汉语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在汉语中,时态的表示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实现。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时态表示方式,例如趋向动词和补语的使用。
语气是指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味,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等。
准确使用时态和语气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四、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有一定的基本规则。
一般情况下,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语序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强调某个成分、倒装句等。
了解汉语的语序规则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五、汉语的修饰成分汉语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是修饰名词的成分,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成分,补语是补充或说明谓语或宾语的成分。
了解这些修饰成分的使用规则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功用:一是用来构成词。
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
是词的“建筑材料”。
如:地、牛、羽等。
2、粘着:所谓粘着, 是指一个音义结合体绝对不能处于单说的地位, 即绝对不能单独成句。
3、当代类型学: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当代语言类型学实际是要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并且是一种蕴含性共性即有条件的共性:假如P那么Q【文字表达】P?Q【逻辑蕴涵关系表达式】4、配价:语法研究中的“配价”实际上就是借用了化学中“价”的概念。
化学中提出“价”( 亦称“原子价”或“化合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如水分子式( H2 O ) 。
汉语语法引进“价”这个概念, 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
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5、语义指向:按狭义的理解,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如:( 1)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2)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3)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广义的理解, 包括语义所指。
语义所指, 是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与反身代词) 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 以及空语类与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6、语法化: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沈家煊,1994)。
即一般称之为“实词虚化”。
7、话题和陈述:话题( topic )和陈述( comment )是语用学里谈论信息结构的一对概念。
话题就是说话所要叙述或谈论的对象, 陈述就是对话题所作的具体说明。
例如:西湖风景优美。
8、语义特征:“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是从语义学中借用来的,原指某个词语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语法学中的语义特征是指某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重点知识点

现汉整理版1.动词单独作谓语?(动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四个条件)答:①动词表示动作(打)、行为(进行)、心理活动(愿意)或者存现(在),做谓语时常带上前后的其他成分(如宾语、补语、动态助词等)共同作谓语。
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描写和判断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能由名词性词语构成,但一般情况都是由谓词性词语构成。
动词单独作谓语时,前后往往带有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如: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
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多是有以下的条件:a.用于对话中。
如:“你瞅。
”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多是先行句和后续句。
如“你来,我就走”c.用于对比句或是排比句中。
如“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d.句子的末尾加上语气助词。
如“你来了。
”2.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形容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三个条件)答:①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或状态。
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好、坏、伟大、勇敢)和状态形容词(红彤彤,绿油油)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基本)、描写(形容词)和判断(判断动词)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词多由动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词语作谓语的情况也较常见。
但形容词单独作谓语仍然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a.用于对话之中,可用于询问句也可用于回答句,如“哪里凉快?”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特别是对比句或先行句和后续句里。
如“道远,你多走一会不就行了”;“多穿点,天冷。
”c.句末加语气词“天晚了”3.定语“的”的隐现条件(定语的定义、构成材料,五个隐现条件【名词】)答:①定语是名词性短语中修饰中心语的部分。
可分为限制性定语(冬天的夜晚)和描写性定语。
(碧绿的田野)②定语中“的”的隐现条件大致可根据定语的词类、定语和中心语的音节多少以及语义关系有关。
以下我将以定语词类的角度进行列举。
a.当定语是形容词时,若定语为单音节形容词,则后不跟的,如红花,若跟了的,那便是起了描写作用,如“红的花”。
若定语为双音节形容词,则跟的如红红的花。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句子一、知识要点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2.句子的分类①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②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3.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 补语 < > 中心语·①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主语定义: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谓语定义: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
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4)明天星期日。
(5)什么书他都看。
宾语定义: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如:(1)门口围着一群人。
(2)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定语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第一篇:名词、数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名词是表示人、事、物、状态、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它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复数形式一般加-s或-es。
不可数名词指无法划分为个体的词语,不能与数词搭配使用。
数词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语,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
基数词表示数量,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序数词表示顺序,通常用来表示次序或顺序。
代词可以替代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人或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
它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相互代词等几种。
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性质、特征、状态的词语。
一般在名词前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特征、规模等。
它有位置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两种。
副词是表示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性质或程度的词语。
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前修饰它们,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第二篇:动词、介词、连词、语气、口语化语法的基本用法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的词语,是汉语语法中最重要的一类词。
它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种。
实义动词表示动作,系动词表示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是汉语中常用的动词变化方式。
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的词语。
它指示事物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目的、方式等。
介词的意义和用法很多,主要通过“名词+介词短语”来表现。
连词是连接语言成分的词语。
它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种。
并列连词连接意义相似的词、短语或分句,而从属连词连接从属分句和主句之间的关系。
语气是指表达说话人对事情或处理逻辑关系的态度、情感、意图的词语或句型。
语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三种。
口语化语法主要指口语中的语法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省略主语、靠近原则、倒装现象、重复等等,它们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语境更加清晰。
但是,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使用这些口语化语法是不合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第一讲实词一、实词定义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二、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1、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河流、山川、树木、桌子、教室等。
2、表示抽象事物,如:思想、道德、理论、会议、程序、品德、经济、科学、发展、规律、信息、关系等。
3、表示专用名称,如:上海、美国、中国、泌阳、驻马店、河南等。
4、表示时间,如:未来、秋天、春天、早晨、傍晚、星期一等。
5、表示方位,如:上面、里边、下面、前面等。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动词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4、判断动词是5、表示能愿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表示趋向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7、表示使令使、允许、禁止8、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减少、缩小、降低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宽、窄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如:红、甜、干净、大、小、软、硬等;表示事物情态的,如:飞快、悲伤、高兴等。
五、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确数的,如:一、百、千、万等;表示概数的,如:几、少数、大多数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二、老六等。
六、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名量词(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一个(人)、一把(镰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个、批、类、千克等;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量单位:次、遍、一眼、一口、趟、顿、番等;时量词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年、秒、分等。
七、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他们、你们、别人、大家等;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吗、呢等;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阵子、那、那里、那会儿等。
八、练习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C.风筝红旗保卫高兴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A.学校理想这里飞机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D.春天善良南面苹果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A.跑步跳远思念书本B.扩大应该是进来C.援助做饭忘记回来D. 关心能够要求唱歌4.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A.学生热爱跳舞允许B.讨厌上去是帮忙C.支持爱护悠闲憎恶D.扩大思念激动哪里5.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诚实善良弯曲顽强B.飞快兴奋幸福笔直C.高红缓慢伟大D. 讨厌悲伤优秀卑鄙6.下列词语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美丽鲜红洪亮纯朴B.弯曲愿意明天激动C.笔直回来风筝渺小D.快乐要求夏季许多7.用横线画出下面这段话中的方位名词。
蝙蝠是在夜间飞行,捕飞蛾和蚊子的。
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绕开。
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做过试验。
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
8.把下面这段话中的动词找出来,然后指出其中的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
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9.划出下面语段里的形容词。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0.找出下面这段话中所有的实词,并加以分类(分为名、动、形、数、量、代)。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可大得很,要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1.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刀一()河一()诗一()信一()炮一()机枪一()眼镜一()红心一()帽子一()课一()车厢一()房间1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代词,并指出每个代词是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中的哪一种。
A.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B.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C.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D.小河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他笑一笑:“为什么?才不听你的咧!”第二讲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词结合。
副词类别①程度副词:很、最、极、太、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几乎、略微、过于、尤其②范围副词:都、全、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净、光、一齐、一概、一律、单单、就③时间频率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刚才”是名词)、正、在、正在、将、将要、就(我就来)、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水、赶紧、仍然、还是、屡次、屡屡、频频、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连、一连、连连④肯定否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未、没有(“没有看见”中的“没有”是副词,“没有车了”中的”“没有”是动词)、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⑤语气副词:偏偏、也许、简直、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就(就这么一点点)、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⑥方式副词:如:大肆、肆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突然”是形容词)、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大力、稳步、阔步、单独、亲自⑦处所副词:如:处处、到处、四处、随处二、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
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连词类别①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②表示偏正关系的连词:如果、只要、因为、虽然、即使、不但三、介词起介引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①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②不能重迭。
③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结构。
④介词结构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有少数也能作补语或定语。
介词类别①表对象、关系的介词:把、被、对、对于、关于、连、周②表示处所、方向的介词:在、向、从(从前面数起)、往、朝③表示状态方式的介词:用、以、按照、根据④表示原因的介词:由于、因、因为⑤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为着⑥表示比较的介词:比、跟、同⑦表示排除的介词:除了四、助词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
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助词类别①结构助词:的、地、得【注意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的”前面是定语;“地”前面是状语;“得”前面是谓语,后面是补语。
例如:(伟大)的人民。
[勇敢]地前进。
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故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补语用“得”】②时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吗、呢、吧、啦五、叹词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只单用,独立成句。
叹词类别①表示喜悦的叹词:哈哈②表示悲痛的叹词:唉、哎哟③表示愤怒的叹词:哼、呸④表示惊讶的叹词:唉呀、咦⑤表示呼唤的叹词:喂⑥表示答应的叹词:嗯、唉六、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①常充任修饰语。
②能单说。
例如: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嘟嘟!摩托车开来了。
唉,太令人失望了!哼,他的话,信不得!哼哼唧唧,不知嘴里说些什么。
七、练习1.下列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2.下列词语中,词性都属同一类的一组是( )A.北国天骄衣钵隐衷B.消极敷衍痛快惊诧C.问或凄然大抵简直D.什么人们这里高处3.下列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③下。
A.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4.对下列四句话中“跟”字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介②动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5.下列各句中的“绿”字与“红花绿叶”中“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芭蕉6.下列各组词语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7.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连词。
①小李()小张都爱唱,()唱得很好。
②他接受了这些批评()建议,态度热情、诚恳。
③他这回的考试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他很受鼓舞。
④()穿了棉衣,还觉得冷。
⑤事情( )不好办,我们还是要努力把这件事办好。
⑥()河里结了冰,他也要下河洗冷水澡。
⑦学生()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品德好。
⑧咱们俩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合作是不困难的。
⑨()有什么困难,都要克服。
8.在下边括号内填上一个适当的介词。
①她()轻音乐有很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