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上数学6.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放大与缩小》

《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和比例,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观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借助直观理解三角形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3倍的实际意义,体会图形的相似,为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做准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认识放大、缩小现象的过程,通过摆三角形等认识图形放大或缩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有好奇心,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和“把图形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的实际意义。
(一)课题导入师:说一说,大屏幕上的物品是什么?(课件先出示放大镜)生:是放大镜。
师:对!谁能说一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1)它有放大作用,可以将字放大,我爷爷在读书看报的时候经常用它。
(2)它还有聚焦作用,用它可以把太阳的光聚焦到一点,将纸点燃。
第(2)种说法没有,不必介绍。
师:大家说得很正确。
现在我把放大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面,(教师边说边做)你们看,这些文字和原来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说:●字还是原来的文字,但文字变大了。
●文字的形状没有变,只是文字被放大了。
……学生还会有其它的不同说法,只要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师: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这种现象叫做放大。
教师板书:放大师:(课件出示第二张图片)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这两张照片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一样。
生2: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
师:说得对,大照片是把小照片放大了,还可以说小照片是把大照片缩小了。
教师边说边板书:缩小。
师:在我们身边就有放大和缩小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学生可能会说:●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字体、图片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共17张PPT)

生活中的放 大与缩小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 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 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 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
按2:1的比 放大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 的 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对应边的长度之比
是2:1,叫作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放大后 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
4
12
2
6
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对应边的长度之比
是1:2,叫作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
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缩小 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
缩小后的长:
12
4÷2=2
缩小后的宽: 2÷2=1
2 1
6
放大后的长: 4×3=12
放大后的宽: 2×3=6
放大后,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几格?你 是怎样计算的? 缩小后的图形呢?
缩小后的宽: 2÷2=1
2 1Βιβλιοθήκη 缩小后,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几格?你 是怎样计算的?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 的 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12
2 1
6
比较上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 的 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12
1:2
2 1
6
3:1
比较上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怎样根据一个比知道是把图形放大还是缩小?
(六上)数学PPT课件-6.1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25张)

与
缩小
汽车模型
拍 摄 照 片
影 子 放大镜
传 统 的 微 雕
绘制地图
显 微 镜 望 远 镜
要求:
小组内分别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按顺 序摆三个等边三角形。
讨论交流助学单中的内容二:
1)从左往右观察,是什么现象?从图1到图2每条边 是怎样变化的?从图1到图3呢?
2)从右往左观察,是什么现象?从图2到图1每条边 是怎样变化的?从图3到图1呢?
•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
5.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 的浪漫 或许是 明天的 现实, 当下的 现实也 可能是 昨天的 浪漫。 重要的 是我们 的作品 是否揭 示生命 本质, 精神是 否向真 向善向 上,以 及手上 的“主 义”是 否与我 们的诉 求达成 一致。
•
6.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 性成果 点亮, 让不同 形式、 不同风 格、不 同创造 性诉求 的佳作 ,在反 复的研 读与辨 析中沉 淀价值 。
①
A
B
2、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②缩小到原来的 1
得到的图形。
2
②
A
B
智慧城堡
加油啊!
下面哪个图是图形D缩小到原来的 1
后得到的图形?
2
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 得到的图形。
填一填:
1、把一个长12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缩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1.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共16张ppt)

一、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 缩小.
2 、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 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二、探究新知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二、探究新知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就是把 各边的长放大到原 来的2倍。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 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了呢?
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 们的形状、内角、边长、周长、面积,哪些没变? 哪些变了?
这几个图形按2:1放大后
• 形状和内角和不变 • 大小变了:
(1)各边都扩大到原来的 2 倍, (2)周长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3)面积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当堂检测
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按4:1放大
按1:2缩小
四、巩固提升
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按2:1放
√
只将宽度扩大到 原来的2倍,高 度没变。
只将高度扩大到 原来的2倍,宽 度没变。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 “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 别人的缺点。你们在一起就会过 得很快乐!
二、探究新知
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 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 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按1:3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形状和内角和不变,大小变了,各边缩小到原来
的 1,周长缩小到原来的 ,1面积缩小到原来
的 。31
3
9
按1:4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缩小图形和放大图形的概念。
2.掌握图形在纸面上的放大和缩小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比例放大和比例缩小一个简单图形并按要求完成作业。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图形在纸面上的放大和缩小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动形象地讲解缩小与放大的概念。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安排合适的教室,并保证环境整洁安全。
2.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彩笔、尺子、直角尺、同学们的教材和作业。
2. 导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猜测如何把正方形比原来缩小一半。
2.学生们试图在黑板上画图进行尝试,老师给予指导,并且在白板上展示正确答案。
3. 引入新知识1.教师展示一张比例相同的放大和缩小的图片,让同学们比较两张图片的异同,引出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教师给出放大和缩小的形式定义。
3.教师示范如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们理解所学方法。
4. 讲授和指导1.教师详细讲解如何用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并让同学们动手练习。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一个多边形,让同学们跟着画。
5. 课堂练习1.教师让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完成对练习的内容,并让同学们相互交流答案并订正。
2.教师随堂检查学生的书写规范和笔画清晰度,并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纠正。
四、教学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讲授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及在纸面上的方法。
2.教师指出学生在练习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勇于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虽然总体效果较为良好,但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不足,有不少同学尚未完全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及在纸面上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或者通过增加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需要更加重视书写规范和笔画清晰度,这是学生成绩进步的基础,我们需要不断地加以纠正和强调。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1 放大与缩小

(2)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形状 )没变, ( 大小 )变了。Biblioteka 知识点 2 放大与缩小的规律
2.分别用同样长的4根、8根、12根小棒摆成3个正方形。
图②是将图①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倍2 得到的图形; 图③是将图①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倍得3到的 图形。
图①是将图②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一个图形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变 化,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不变,形状不变。
课堂小结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可以分为三步: 一看,看原图每边占几格; 二算,计算按给定的要求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 的新图形每边各占几格; 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课后作业
5.画出图形A按3 ∶1放大、再按1 ∶2缩小后的图形。
解:
6.把下面的图形按3 ∶1放大,画一画。
解:
试一试。
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
(1)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 边是(3x2=6) 个格长,宽 边是(2x2=4)
个格长。
(2)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
缩小后的长 边是(8×1 =4) 个格长,2 宽
边是(4× 1 2
=2) 个格长。
用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使各 边长缩小为原来的
课堂练习
画出下列图形,使它们的边长为原来的2倍。
不是直角的图 形可以拆分成 有直角的图形
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画出缩小 后的图形。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保持物体或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物体的图像或图形 变大,叫做放大。
保持物体或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物体的图像或图形 变小,叫做缩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放大与缩小图形【教学内容】冀教版2011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71-73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
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察体验谈话引入,出示新校区的鸟瞰效果图教师在课件上拉动图片。
教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放大和缩小)过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2.联系生活(1)下面这些现象,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课件出示)(2)问: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吗?3.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出示课题)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一)探究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规律1.分类辨析教师:(课件出示)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分类:形状变了和形状不变像1、3图这样虽然也把原图放大或缩小了,但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和缩小,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聚焦不变形的一类,提出猜想提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你能大胆的提出猜想吗?板帖:提出猜想(预设①把原图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同样的倍数,②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与宽的比相同……)3.验证猜想教师:提出了猜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板帖:验证猜想)怎样验证猜想?你需要什么信息?(学生讨论)出示表格,请大家拿出学习材料。
6.1放大与缩小课件(共14张PPT)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1. 放大与缩小
■考点一
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及规律
放大
意
义
缩小
如果一个图形(或物体的
如果一个图形(或物体的
图像)与原来相比,形状
图像)与原来相比,形状
相同且变大了,我们就说
相同且变小了,我们就说
把原来的图形(或图像)放 把原来的图形(或图像)缩
大了。
小了。
1. 放大与缩小
续表
举
例
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应占几格;
(3)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的放大或缩小图。
3.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了,
图形的形状不变。
1. 放大与缩小
重难突破
把长方形各边都放大或缩小后,周长和面积发生了什么
变化?
答:把长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几倍,周长就放大到原来
的几倍,面积放大到原来的几的平方倍。把长方形各边缩小
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 放大与缩小
[解析]把正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新的正方
形的边长变为3x3=9(厘米),面积是9x9=81(平方厘米)。
[答案] 3×3=9(厘米)
9×9=81(平方厘米)
答:新的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
易错警示:求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新图形的面积,应先
求出放大或缩小后新图形的相关数据,再进行计算。
边缩小到原来的
后的图形。
1. 放大与缩小
[解析]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
2x
[答案]
Biblioteka =1(根)
1. 放大与缩小
■考点二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1.在方格纸上按--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是要按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交流探索中,向学生渗透图形放缩的方法。
并且在集体交流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图形缩放的意义。
与现实相结合,不仅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图形的缩放,而且使学生了解到学习本节课的实际意义及学习本知识的应用背景。
2.课堂气氛较活跃,课堂导入流畅自然。
课堂导入时,没有用以往的模式,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来导入,而是利用图片的放缩直接进入主题。
3.充分利用自学,调动学生的自信心。
课前资料准备充分,并且布置了自学,给学生一个预知本课主要内容的时间,加之内容不难,稍加引导与提示,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处理主要内容,回答正确给予及时的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