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蕴藉 委婉动人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赏析

合集下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朝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注释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销:一作“消”。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鞠,本用菊。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是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雾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雾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佳感到愁间难捱。

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中。

永昼,雾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是,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佳的雾种心理感觉。

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醉花阴》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醉花阴》

李清照词两首赏析《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

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

永昼,漫长的白天。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

消,一作“销”,一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一作“窗”。

⑹凉:一作“秋”。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满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消,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

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及赏析

【导语】李清照(1084年3⽉13⽇—约1155年),号易安居⼠,汉族,齐州济南(今⼭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宋代⼥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才⼥”之称。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活,后期多悲叹⾝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描⼿法,⾃辟途径,语⾔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家”之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有《漱⽟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兽。

佳节⼜重阳,⽟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

莫道不*,帘卷西风,⼈⽐黄花瘦。

译⽂薄雾弥漫,云层浓密,⽇⼦过得愁烦,龙脑⾹在⾦兽⾹炉中缭袅。

⼜到了重阳佳节,卧在⽟枕纱帐中,半夜的凉⽓刚将全⾝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清⾹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永昼:漫长的⽩天。

瑞脑:⼀种薰⾹名。

⼜称龙脑,即冰⽚。

消:⼀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兽:兽形的铜⾹炉。

重阳:农历九⽉九⽇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的节⽇。

南梁庾肩吾《九⽇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惯⽤之咏菊典故。

唐⽆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这⾥指菊花的幽⾹。

赏析李清照的词作《醉花阴》

赏析李清照的词作《醉花阴》

赏析李清照的《醉话阴》这首词明写女词人深秋时节的悲寂孤独之感,实则抒发对远别丈夫赵明诚的相思之苦。

词采凄清奇丽,哀艳婉转,颇有不食人间烟火的韵味。

上片写词人愁苦的情态。

云浓雾淡,在愁苦人眼里,一切景物都著有伤感的色彩。

词人整个白天都无法消解内心的不安,只能无聊地面对那金兽炉中一点又一点燃去的瑞脑香。

“佳节又重阳”,适逢重阳佳节,在这个人人登高饮菊花美酒的节令,异乡漂泊的游子定然要吟咏起“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乡的句子,而空守闺房的女子也同样会惦记起在外独处的亲人。

“又”字表明,这样凄苦的日子和节令,词人已度过了不止一次。

“半夜凉初透”,“永昼”的愁延续到难挨的夜晚,词人夜不成寐,不禁感到遥夜漫漫,竟夕而起相思之意。

由昼及夜,词人的愁苦情绪在情境的叙写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而且愈加浓重深厚,难以化解,直至最后,刻骨的相思情不禁转化为绵绵无尽的痛苦,使人有肝肠寸断之感。

下片紧承上片,写词人欲以美酒消解内心忧愁而不得的情景。

“东篱”暗含菊花意,因为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句子,影响甚为广远,故而,词人信手拈来,不明言而语意分明,既含蓄蕴藉,又激起阅读者关于词人独处高远、孤芳自赏的想象。

“暗香”一词,是对上句语意的补充,也扣住了上片“佳节又重阳”的节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几句历来为后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

它写出了词人因“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彷徨和无奈。

“东篱把酒”至“帘卷西风”,词人忧愁不解,只能回室内独对西风凋残的瘦菊,人花相映,倍添凄凉意味。

尤其是“人比黄花瘦”句,以菊瓣纤长清瘦喻指词人因两地异隔而造成的形销骨立的憔悴形象,在两宋词中,是绝无仅有的神来之笔。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2)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2)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消金兽。

②佳节又重阳,③玉枕纱厨,④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⑤有暗香盈袖。

⑥莫道不消魂,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⑧【注释】①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瑞脑:香料,别称龙脑,又叫龙瑞脑。

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重阳:古时阴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④玉枕:枕的美称,或指磁制的枕头。

纱厨:碧纱厨,类似于现在的纱帐。

⑤东篱: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

”这里泛指采菊之地。

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消魂:魂魄离开躯体,形容极端愁苦之情。

⑧黄花:指菊花。

【译文】愁闷象布满天空的薄雾浓云笼罩着漫长的白昼,时光在燃烧着香料的铜炉中悄悄溜走。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来到了,清凉之气在深夜里漫过玉枕纱厨向孤单的人儿悄悄浸透。

东篱把酒在那黄昏之后,唯有菊花的幽香充溢四周,沾满了衣袖。

不要说没有黯然销魂,当一阵西风卷起珠帘,那屋子里的人儿呵,她比憔悴的菊花,更要消瘦。

【集评】明·杨慎:“(结二句)凄语,怨而不怒。

”(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一) 明·沈际飞:“康词:‘比梅花,瘦几分。

’一婉一直,并峙争衡”(草堂诗馀正集》)。

明·茅暎:“但知传诵结语,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词的》卷一) 明·王世贞:‘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瘦’字俱妙。

”(《弇州山人词评》)清·许昂霄:“结句亦从‘人与绿杨俱瘦’脱出,但语意较工妙耳。

”(《词综偶评》)清·许宝善:“幽细凄清,声情双绝。

”(《自怡轩词选》卷二)清·陈廷焯:“无一字不秀雅。

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云韶集》卷十)清·沈祥龙:“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淫亵。

……‘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

李清照《醉花阴》——翻译与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翻译与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翻译与赏析
李清照这个名字,相比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

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介绍的李清照《醉花阴》——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笼罩,浓云难消,秋天的白昼显得十分漫长。

香炉里的熏香也快要燃尽了。

又是一年重阳节,躺在玉枕纱帐的床上,直至半夜也难以入睡,秋日的凉气浸满全身。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重阳佳节,夜半微凉,薄雾愁云,黄昏把酒,西风卷帘,人若黄花,独自一人,心上人在哪儿呢?
《醉花阴》是李清照在婚后前期的怀人之作品,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丈夫的归来。

全词明白如花,没有任何一点冷瑟难懂之初。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及,若不堪忧。

”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每次仔细寻味,字里行间都能流露出深刻的思念。

李清照度日如年的生活,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夜晚独自一人更加苦楚,难以入眠。

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半夜凉初透“来表明自己深夜因思念而难以入睡。

李清照总你能把词写的那么细腻,融入读者的内心并产生共鸣,这或许就是我们喜欢李清照的原因吧。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词作,以其婉约浪漫的风格和深情绵绵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对《醉花阴》的原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醉花阴》原文如下:铅华洗尽,溶尽鹅黄。

凭欄悒寄,应苦惚中啼酸。

不管春风犹细雨,只疑烟柳晚妆悔,回眉应笑丹。

残花无语,中庭月色,到晓还醉,真个无人省问。

惟有长情未老,留得记取,偏有味于人微茫。

《醉花阴》以醉花阴作为描写的对象,通过对阴暗中醉花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的纠葛中所感受到的情绪。

作品开篇就采用了铅华洗尽、溶尽鹅黄的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给人一种苍白、凄凉的感觉。

接着描述凭栏郁闷地寄情思,犹豫不决地苦苦纠结。

这种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词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春风细雨、烟柳晚妆等,这些景物不仅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丝恬静和温柔的氛围,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痛苦,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她的情感。

在描写时光流转的同时,李清照也将其与情感的变迁相结合,通过残花无语、中庭月色等景物描写,将主人公在感情失落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即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这种失望和无助的心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词中也表达了主人公对长情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人微茫的沉思。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整篇词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经过对《醉花阴》的原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以婉约浪漫的语言,刻画了主人公在爱情悲欢离合中的矛盾与纠结。

通过描绘醉花阴以及自然景物,她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迁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首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李清照《醉花阴》诗词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诗词赏析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诗词赏析二】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⑥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⑦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⑧黄花:指菊花。
【品评】
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元伊世珍《琅环(左应为女旁)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这则轶闻说明此词歇拍三句极为脍炙人口,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蓄蕴藉委婉动人——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赏析
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冯尚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
怀人之作。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公元1103年(崇宁
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这首词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重阳日来
临,理应亲人团聚,把酒赏菊,但此人没有这种幸运,丈夫远在他乡,她只有在“佳节倍思亲”中独自品尝孤寂凄凉的心境了。

上片写秋日无聊秋夜凉,深闺孤寂。

下片写重阳独酌,相思销魂,人比菊瘦。

这是词人前期的作品,清丽婉转,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即景设喻,取譬新奇传神。

销魂,形容因思念而产生的黯然凄凉情绪。

语出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以黄昏重阳之菊,来比喻多愁善感的闺阁佳人,已极贴切;加上菊花的幽雅高洁的品性,与词人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可谓形神兼备。

一个“瘦”字,不仅再现了清丽瘦削的外貌特征,更传达出了离别相思的凄苦愁怨。

艺术上,善于运用正侧、点染之笔,刻画细腻传神。

上片以环境气氛的渲染,侧笔虚写孤寂之情。

下片的“东篱把酒”,使情态渐显,侧笔转正,相思之情仍是暗含,此可谓“染”。

最后“人比黄花瘦”正笔写入,使形象情感再现,此可谓“点”。

正侧相映,点染得当,含蓄蕴藉委婉动人。

参考文献: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北京第1版。

3.唐圭璋等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