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博笔记内部资料参考书
清华数学考博参考书

清华数学考博参考书
清华数学考博是国内数学领域的重头戏之一,考核的知识面广、
难度高,备考时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运用数学分析、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在考试中灵活应用。
备考过程中,参考好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在备考清华
数学考博时收集总结的几本经典参考书。
1. 泛函分析基础(第二版)(班纳赛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泛函分析中的连续线性算子、Hilbert空间、测度理论等基础概念。
书中的例题和习题都非常典型,解答过程非常详细,非常适合用来做参考书籍。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吴喜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清华数学考博中一个必考点,这本书对概率
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做了详细的介绍。
书中的例题和习题都非常
有代表性,对于考试形式和水平的要求都有很好的代表性。
3. 数学分析(原书第七版)(柯志明、郑蕃森、徐武雄、冯新宇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是清华数学考博中最为基础的参考书之一,是学习数学分
析的必备参考书。
书中详尽介绍了实数、极限、连续函数等基本概念,同时也涵盖了变量分析、多元分析、幂级数的研究等高级内容,是备
考数学考博的不二之选。
以上三本书都是清华数学考博备考过程中非常经典的参考书籍,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阅读,结合讲义和复习题目来做,会让你备考更有针对性和把握力。
而且在备考过程中不仅仅要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进行实际操作,多加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考博参考书

中国社科院考博参考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的参考书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推荐: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景天魁等:《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马克斯·韦伯著,商务印书馆的《经济与社会》。
杜尔凯姆著,三联书店的《社会分工论》。
周雪光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组织社会学十讲》。
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戴维·格伦斯基编,华夏出版社的《社会分层》。
罗丝玛丽·克朗普顿著,陈光金译,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阶级与分层》(第三版)。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艾思奇主编,人民出版社1961年。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夏甄陶文集第二卷:认识论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第二版)》,郭振之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以上书籍涉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这些书籍可以作为考博复习的重要参考,但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还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复习方法-育明考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指导与分析一、清华大学考博资讯(一)考试科目及各方向导师:1.010100哲学研究方向01:马克思主义哲学。
导师分别是邹广文、韩立新。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100%)。
(2)620马克思主义哲学(100%)。
(3)501综合考试(100%)。
研究方向02:中国哲学。
导师分别是曹峰、陈来。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100%)。
(2)621中国哲学史(100%)。
(3)501综合考试(100%)。
研究方向03:外国哲学。
导师分别是田薇、王晓朝、王路、黄裕生。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100%)。
(2)292西方哲学史(100%)。
(3)501综合考试(100%)。
研究方向04:伦理学。
导师分别是肖巍、万俊人、卢风、唐文明、贝淡宁。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100%)。
(2)622伦理学原理(100%)。
(3)501综合考试(100%)。
研究方向05:逻辑学。
导师分别是王路、刘奋荣、Johanvan Benthem。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4德语(100%)。
(2)623逻辑学原理(100%)。
(3)501综合考试(100%)。
研究方向06:宗教学。
导师分别是田薇、王晓朝、黄裕生。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100%)。
(2)624宗教学原理(100%)。
(3)501综合考试(100%)。
研究方向07:美学。
导师分别是肖鹰、刘东。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100%)。
(2)293美学理论(100%)。
(3)501综合考试(100%)。
2.050100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01:中国现当代文学。
导师分别是解志熙、汪晖。
考试的科目:(1)101英语或103日语(100%)。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设计专业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设计专业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含美术设计)四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和文艺学(文学二级学科)。
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6名。
二、考试的科目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博士专业目录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1304Z1美术设计06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何洁教授①1001英语或1002法语或1003俄语或1004日语②2002艺术概论③3051专业创作自备设计绘画工具三、导师介绍何洁,1955年10月出生,1973至1976年天津市工艺美术学校商美设计毕业。
1976至1978年天津戏曲学校干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副书记。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9~2003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
2003~2005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兼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
2005年1月至今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清华美院构成参考书目

清华美院构成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构成课程参考书目如下:
1.《构成教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设计师李兆基著)
2.《形式语言与语义网络》(李未著)
3.《设计元素》(王宏彦著)
4.《空间构成原理》(田树宏著)
5.《平面构成训练手册》(陈涛著)
这些书籍都是构成课程的通用教材,包含了不同的构成元素和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各种构成方式和应用。
另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有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清华大学考研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2000
沃纳.赛佛林等
《中外广播电视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郭镇之
623药理学综合
《药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宝峰
630中西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杨荫浏着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毓和编着
《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朱明善等编
《建筑环境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金招芬,朱颖心主编
804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
《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
高教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
龙驭球
805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
《土木工程CAD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任爱珠、张建平
《成功的项目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翻译本
815化学
《现代化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忠鲠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
816环境微生物学
《水处理生物学》(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顾夏声等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德庆
《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家玲等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环境规划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怀城等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中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程声通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参考书、申请方式、出题导师、论文要求

大家好我是育明马老师清华大学公管院是申请考核制度,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推荐信,个人陈述,读博研究计划,英语成绩,学术论文等。
公管院每年录取30人左右。
报录比在1:7左右,通过初审大约每年70人左右。
在准备理论的时候还要多关注出题导师的相关课题研究。
公共管理分为四个方向,公共政策,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新加),全球治理,博士考试专业课主要还是以论述题的形式为主,考察学生对专业把握的深度还有广度。
备考的时候,首先以核心理论为主,建立学科的整体理论框架,再关注报考院系导师最新发表的论文和书籍,参考下列导师课题论文等,针对管理政策热点进行专业分析,最后进行模拟测试,育明考博针对于考博完整流程以及模拟测试专注多年,关注公众平台“研究生巴士”了解育明考博更多相关信息。
行政管理系出题导师及研究课题:江小涓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和公共政策。
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过多部学术专著。
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的论文超过20篇。
彭宗超博士论文"全国民意代表直接选举制比较研究",2001年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合作慕课《公共危机管理》2018年1月荣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
合作专著《合作博弈与和谐治理——中国合和式民主研究》荣获2017年北京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200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支持计划”。
还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和“良师益友奖”等。
杨永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71422012),转型期我国公共服务外包的决策与管理研究,2015/1- 2017/12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研究,2014/1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M1450007),“十三五”时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政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2014/7-2015/6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保障标准研究,2014/3-2014/8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环境与战略思路研究,2014/1- 2014/12Asian Development Bank, Facility for Policy Reform and Capacity Building III –12.5 Mid-term 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42127-012), Nov 2013 - Jan 2014朱旭峰Zhu, Xufeng,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in Chin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9. 朱旭峰:《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智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一、专业的设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38人,下设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五个专业。
世界史专业下设五个方向,刘北城的近现代思想史;张绪山的欧洲中世纪史、中古欧洲-中国交流史;彭刚的近现代思想史、外国史学理论;刘晓峰的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梅雪芹的环境史、英国史。
二、考试的科目世界史:近现代思想史:①101英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欧洲中世纪史、中古欧洲-中国交流史: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近现代思想史、外国史学理论:①101英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环境史、英国史:①101英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
三、导师介绍刘北成,男,生于1949年(己丑年)8月,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历史》编委、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
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目前,正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7-19世纪中西史学比较研究”。
张绪山,男,1963年3月出生于山东寿光,198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1998年在希腊留学,先后就读于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语言学院和艾奥尼纳(Ioannina)大学历史考古系,1998年获博士学位。
1999年回国后到清华大学任职,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研究员。
拥有众多著述。
主要致力于拜占庭史的研究。
他掌握英语、希腊语(古代和现代)、法语等外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博笔记内部资料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7人,含深圳研究生院1名,美术学院不接收非脱产考生。
下设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专业。
艺术学理论专业下设一个方向,尚刚、王敏、李砚祖、李静杰、邹文、张敢的艺术学理论研究。
李砚祖教授不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美术学专业下设一个方向,李象群、曾成钢、冯远、苏士澍、魏小明、李睦的美术学理论研究。
李象群、冯远、苏士澍、魏小明教授不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设计学专业下设一个方向,史习平、林乐成、李正安、何洁、杨冬江、马泉、李当岐、严扬、王建中、吴冠英、宋立民、黄维、韩美林的设计学理论研究,马泉、李当岐、严扬教授不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黄维教授为深圳研究生院导师,不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韩美林导师的课不要笔试,初试为材料审核,考生需提前准备个人作品集(规格为16开),连同其他报名材料一同提交。
审核通过者方可参加综合考试。
综合考试为专业论文和面试,面试含专业设计(手绘)。
不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二、考试的科目艺术学理论: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09专业基础③501综合考试。
美术学: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09专业基础③501综合考试。
设计学: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09专业基础③501综合考试。
三、导师介绍尚刚,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中国工艺美术史;学术主张:学术研究集中在中国工艺美术断代史,对南北朝至元,特别是元代和隋唐五代心得较多。
主张以尽可能全面的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互相补充、互相解说、互相阐发,以建设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中国工艺美术史。
期望在求真的基础上,努力求解,以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既有资料依据,又富学术深度的归纳。
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有《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研究》(教育部课题)、《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研究》(全国艺术科学课题)、《清史·图录·文艺卷》(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课题),现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两项科研课题,其中,《中国现代手工艺的发展研究》为全国艺术科学重点项目。
科研与教学成果5次获得北京市、教育部、文化部政府奖励,负责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先后被评为宝钢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
发表学术文章约40篇,其中,论文逾10篇,出版著作十余种,其中,个人著作7种。
2010年个人专著《隋唐五代艺术美术史》获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颁发的首届美术理论奖,又获第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王敏,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
研究对象包括艺术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批评史上和当代的艺术批评家在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批评理论标准与方法,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思潮、艺术运动所作的探讨、分析、阐释和评价;其二是公共文化政策、艺术法律、美术馆机制与艺术展览策划的关系,以及策展人的角色、功能和策展模式。
就研究范畴而言,本研究包含艺术批评学的基本范畴和体系,诸如艺术批评的本质、功能、标准、方法、写作、发展以及艺术展览策划理念、运作方法等。
李砚祖,男,1954年12月1日出生,江苏泰兴人。
擅长工艺美术。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井冈学者”,硕士生导师。
《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
主要从事美术、装饰艺术及艺术设计的历史及理论、陶瓷艺术、中国画学的研究与教学。
李静杰(196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美术与宗教美术研究。
以中国中古、近古美术遗存为对象,尤其侧重于佛教美术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关联美术,注重实地调查获取资料,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学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质性问题研究。
在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佛教图像学体系,揭示佛教图像的发展脉络及其指导思想;完善中国佛教造像谱系研究,阐明佛教造像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发展情况;以佛教美术为基点,挖掘中古美术史上中外文化交流新内涵。
邹文(1962年—),湖南人,擅长工艺美术史论。
现为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顾问。
任《装饰》杂志副社长,《雕塑》杂志副主编,兼任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长。
已出版专著共约160余万字,分别为《工艺创造学》、《第三类美术批评》、《美术策划与传播》、《美术阔论》、《公共艺术概论》、《景观艺术设计论纲》,主编《奇思妙想——国外美术设计集》、《中日现代美术总览》、《千年伟世珍宝鉴赏》、《外国绘画经典》、《中外雕塑经典》等。
张敢(1969.6--),男,江苏丹阳人。
美术史论专家,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任教。
代表作有《艺用解剖》,《华盛顿国家画廊》。
李象群(1961—),男,满族。
黑龙江人。
擅长雕塑。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常务理事、0工场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曾成钢,生于1960年,浙江平阳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及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
冯远,中国画家、教授。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200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2011年5月,被聘为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艺术顾问,北京唐风美术馆特聘画家。
苏士澍,(1949.3-)生于北京,满族。
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中青年后从师启功先生。
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
工作之余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
兼习诸体,擅长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
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
魏小明,教授,学术兼职: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研究方向:具象雕塑艺术创作。
学术主张:坚持艺术创作源自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时时刻刻关注生活,感知生活,并认为不应只是生活的再现,强调艺术家的情感因素,想象力的表现。
扎实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材料应用知识及广泛的修养均能辅助艺术家创作出心中“完美”及“永恒”的艺术作品。
李睦,1958年,生于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科研成果论著:《知道的与想到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看见的不重要》河北美术出版社。
史习平,1985年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后留校任教,先后承担造型基础、立体设计表达、产品设计、展示设计、论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展示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2006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示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八大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会艺术教育研究分会理事,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指导,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国际评委、2010年上海世博会北京展区及山西场馆设计评审。
林乐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得主。
获过多项奖项,拥有众多著述及科研成果,承担多项课程。
李正安,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主要担任课程有:陶瓷造型基础、陶瓷现代设计史、陶瓷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同时还担任硕士生与博士生导师。
著有《陶瓷的现代设计》、《中国陶瓷艺术图典》、《外国陶瓷艺术图典》等书籍。
何洁,1955年10月出生,1973至1976年天津市工艺美术学校商美设计毕业。
1976至1978年天津戏曲学校干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副书记。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9~2003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
2003~2005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兼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
2005年1月至今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杨冬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应用与信息研究所所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理事,设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泉,博士,教授,1987年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文学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方向一:品牌视觉传播设计研究。
方向二:城市视觉秩序构建与国家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李当岐,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6年受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派遣赴日本留学,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直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平台建设,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研究”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清华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
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
严扬,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员。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分部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清华美院色彩研究所长,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王建中,1955年8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陶瓷美术专业,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吴冠英(1955.12.30—),广东中山人。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设计者。
宋立民(1962.1----),北京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7年7月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本科毕业,曾游历五十多个国家。
1996年3月赴法国巴黎艺术中心研修,1999年7月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2009年7月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博士学位,历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主任,清华大学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水彩画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