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合集下载

地理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生物生存和农业发展的基础。

然而,土壤侵蚀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正在不断威胁着农田和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

在土壤侵蚀的过程中,地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降水、地形、土地利用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保持和保护。

降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降水量的大小和频率会对土壤产生不同的影响。

大量的降水会导致土壤表面的水流量增加,使土壤颗粒疏松,容易被水冲刷走,从而导致土壤侵蚀。

而长期缺水的地区,则可能出现干燥裂缝,加剧土壤脱水和风蚀。

另外,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在雨季来临前,干旱的土地往往会变得干脆,表面覆盖物减少,这将增加水流的速度和侵蚀力。

因此,降水的大小、频率和季节性变化都是决定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形的坡度和高程差会影响水流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在陡峭的山地地形上,水流速度较快,水流较强,很容易冲刷土壤表面。

而在平缓的地形上,水流速度较慢,土壤被水冲刷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地形的起伏会导致不同水流轨迹的产生,形成垂直侵蚀、沟道侵蚀和坡面侵蚀等现象。

因此,深入研究地形特点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土地利用也是地理因素中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固结程度和覆盖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农田的长期耕作会使土壤疏松,削弱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增加土壤侵蚀的风险。

而林地可以通过树木的根系和枯叶层来固结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土壤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决策制定和规划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保护。

总的来说,地理因素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

降水、地形和土地利用的不同特点相互交织,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土壤资源。

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之植物覆盖
——第五小组设计
成员:
邵韵卿
孙奕
吕昕
严康妮
降雨量、土地的坡度和, 有无植物覆盖都会影响雨水 (径流)对土的侵蚀度。俺 们小组选择的实验,是有无 植物覆盖会不会影响雨水 (径流)对物较广的一盘土侵蚀较少.
实验题目:有无植物覆盖会不会影响雨水(径流)对土的侵蚀度。
不同条件:一个覆盖植物较广,一个不覆盖植物。 相同条件:降雨量相同(3瓶)、土质相同(同一个地方挖 的)、土量相同(一盘)、坡度相同(用同样高度的铅笔盒 垫)、水流速度相同。
实验操作:
准备好以下材料:花洒(2)或瓶盖上 有孔的饮料瓶(2)、土、盘子、铅笔 盒(2)、足够的水。
在两盘土放在同样的高度的铅笔盒上, 用花洒或瓶盖上有孔的饮料瓶用同样 多的水分别洒在两盘土上, 并且降雨 量相同,观察雨水对每盘土的侵蚀度。
老师对我们的建议:
一个有植物,一个没植物。
邵韵卿执笔:
俺们小组在设计这个PPT 的时候,经过成员讨论、记科 学书、下载背景、打上文字、 组员修改……才“成品”。拒 绝抄袭“教学设计”,一字一 笔都是成员亲自打出来滴~~ 保证做滴很好!!

2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

2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

森林植被因素
➢ 森林植被对水蚀的控制作用
I. 森林植被对径流侵蚀力的影响 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速 和流量,从而降低地表径流侵蚀力和对泥沙的搬运能力
II. 对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通过对土壤理 化性质的影响而改变了土壤的抗蚀性。
III. 森林植被控制土壤侵蚀的效果 植物的地上部分,即其茎 叶枝干能够拦截降雨,使雨滴不直接打击地面,且降低其 终点速度,因而能有效地削弱雨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植 被覆盖度越大,拦截的效果越好,尤其以茂密的森林最为 显著。郁闭的林冠像雨伞一样承接雨滴,使雨水通过树冠 和树干缓缓流落地面,利于水分下渗,因而减少了地表径 流和对土壤的冲刷。
➢ 土壤透水性
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率 土壤坡面结构 土壤湿度
土壤因素
② 土壤的抗蚀性 ③ 土壤的抗冲性
分散率 侵蚀率
土壤越黏重,土壤分散率和侵 蚀率越小
分散系数 分散系数越低,土壤抗蚀能 力越强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流水和风等 侵蚀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土体在 静水中的崩解情况可以作为土壤抗冲性 的指标之一。因为当土体吸水和水分进 入土壤空隙后,倘若很快崩散破碎成细 小的土块,那么就容易为地表径流推动 下移,产生流失现象。
地形因素
① 坡度: 地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因素之一。径流 所具有的能量是径流质量与流速的函数,而流速的大 小主要决定于径流深度与地面坡度。因此坡度直接影 响径流的冲刷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般地面坡 度愈大,径流流速愈大,土壤侵蚀量也愈大。
② 坡长: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力侵蚀强度依坡面的长度 来决定。坡面越长,径流速度就越大,汇聚的流量也 愈大,因而其侵蚀力就愈强。
4.4 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地理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广博的,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而会十分有趣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土壤侵蚀的人为因素若说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那幺人为因素则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

人类出现以后,其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程度不断扩大加剧。

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而引发或激发的侵蚀,其侵蚀速率多为自然侵蚀的数十倍、数百倍以上。

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毁林开荒、过渡放牧是间接的加速了土壤侵蚀,而近代城镇、工矿建设的发展,又引发了新的人为侵蚀,不仅导致了侵蚀量增多、地区生态景观的改变,而且危及江、河、湖泊的常态运行。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破坏,农田被吞食,坡耕地表层土壤侵蚀后,使土地日益瘠薄;而被水带走的土壤沉积在下游河道,削弱了河床泄洪能力,会加剧洪水的危害,淤积在水库中导致水库、山塘、湖泊面积减小;洪水、泥石流等土壤侵蚀发展的极端事件,还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10年2月3日在悉尼举行的澳大利亚碳农业大会上,与会科学家警告称:全球肥沃土壤正以比自然补充更快的速度消失,最后导致表层土壤变得贫瘠。

每年大约有750亿吨土壤流失,世界上80%的适合耕作的土地都遭到中度或者严重侵蚀,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人类因此将面临新的粮食危机。

其中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速度高57倍,欧洲高17倍,美国高10 倍,澳大利亚只有5倍。

而人类的管理不当和过度耕作导致的侵蚀、气候改。

土壤侵蚀原理读书笔记

土壤侵蚀原理读书笔记

土壤侵蚀原理读书笔记摘要:一、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原理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三、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四、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正文:一、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在外部自然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等地表组成物质发生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子过程:分离过程,是土壤侵蚀过程的第一步,是土壤颗粒或团粒受到外力作用而与土壤母质分离;搬运过程,分离后的土壤颗粒在风、水、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路径进行搬运;沉积过程,搬运过程中的土壤颗粒最终在适当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土壤。

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状况和程度。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城市化等,这些活动会对土壤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剧土壤侵蚀。

三、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土壤侵蚀的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水力侵蚀是在水流的作用下,土壤颗粒被冲刷、溅蚀和侵蚀的过程;风力侵蚀是在风的作用下,土壤颗粒被风吹起、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冻融侵蚀是在冻融交替的作用下,土壤颗粒受到挤压、膨胀和侵蚀的过程;重力侵蚀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土壤颗粒沿着斜坡滚落、滑动和撞击的过程;化学侵蚀是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对土壤颗粒进行侵蚀的过程。

四、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土壤侵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以采取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种植、建设梯田和坡脚砌筑等措施;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可以采取土地整理、植被恢复和工程防护等措施;对于城市化来说,可以采取绿化覆盖、建设雨水花园和加强排水系统等措施。

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水资源管理

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水资源管理

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水资源管理黄土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域,但也是世界上严重的土壤侵蚀区之一。

土壤侵蚀对于农田产量和水资源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的原因、影响以及水资源管理方面探讨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侵蚀的原因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量、地形地貌和土壤类型等;人为因素则包括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降水量不均衡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黄土高原地区旱湿季节交替明显,夏季多集中降水,且雨量集中度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而长期以来农田的不合理排水与治理不完善,导致水流难以顺利排出,进而加剧了土壤侵蚀。

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也加剧了土壤侵蚀的程度。

黄土地区山多地少,坡度陡峭,形成了丰富的沟壑和河谷,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另外,黄土地区的土壤结构松散,易于受水流冲刷,进而加速土壤侵蚀的速度。

而人为因素在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农田的水土流失。

大面积的授权开垦使得原始植被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此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使得农田土壤的肥力逐渐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程度。

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对黄土地区的农业产量和水资源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土壤侵蚀减少了可耕作土地的面积,使得农田土壤肥力逐渐流失,农作物产量下降严重。

此外,土壤侵蚀还导致了土地荒漠化和退化,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土壤侵蚀也对水资源管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土壤侵蚀加剧了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的衰减和水环境的恶化。

水土流失还会增加水库的淤积速度,降低水库的供水能力,给供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三、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黄土地区,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水资源分配,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浪费和不合理的用水。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哪些因素会侵蚀土地

哪些因素会侵蚀土地

哪些因素会侵蚀⼟地
⾃然因素和⼈为因素。

⾃然因素:天⽓状况、风⼒的⼤⼩、所处的地区、⼟壤的类型以及酸碱性等,还有地转偏向⼒的⼤⼩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因素主要是⼯业污染因素。

⾃然因素包括⽓候、地形、⼟壤和植被因素。

⽓候因素是影响⼟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包括降⽔、⽓温、风⼒等。

地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的宏观区域分异和坡度、坡长、坡向、沟道密度等。

⼟壤因素是指⼟壤作为侵蚀的对象,其抗蚀抗冲⼒的强弱,取决于⼟壤的内在特性,在⼀定条件下决定了⼟壤侵蚀量的⼤⼩。

植被因素是指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有效抵御和削减降⾬径流侵蚀⼒,改善⼟壤结构性状,提⾼⼟壤抗冲抗蚀性,促使降⽔就地⼊渗、涵养⽔源的综合作⽤。

⼈为因素主要表现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滥垦、滥伐、过牧等)引起的⽣态失衡。

⼟壤侵蚀是指⼟壤及其母质在⽔⼒、风⼒、冻融或重⼒等外营⼒作⽤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壤在外营⼒作⽤下产⽣位移的物质量,称⼟壤侵蚀量。

单位⾯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壤侵蚀速度(或⼟壤侵蚀速率);⼟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壤流失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5.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三节 土壤因素
动力性因子、抗力性因子 一.土壤可蚀性(soil erodibility)
1. 定义 ─ 在单位外营力或侵蚀力作用下,土壤或 其剖面发生变化的程度 ─ 土壤在雨滴击溅、径流冲刷、或者两者 共同作用下,被分散、搬运的难易程度
44
水土保持
第三章
降雨日期
1956/7/3 1956/7/22 1956/8/8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一节 气候因素
一.降水(precipitation)
2.

7
次降水量和降雨强度
如何控制次数不多的大暴雨引起的土壤侵蚀尤为 重要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几个降雨记录
日降雨量世界纪录:非洲尼旺岛1870mm。 台湾为我国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阿里山
30


俄罗斯诺沃西里
总流失增加量∝L1.5

还应考虑降雨特征与土壤性质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二.坡长(slope length)
3. 临界坡长(critical distance) 定义:只有距分水线的距离达到一定长 度时,坡面上才有细沟或浅沟出现,这 一距离称临界距离或临界坡长。
27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二.坡长(slope length)
坡长:从地表径流开始的那一点到 ─ 径流中泥沙开始沉降堆积那一点;或 ─ 径流进入很明显的沟谷的那一点。
28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二.坡长(slope length)
1. 影响径流深度和径流量
• • • 陕北:~20m 黄土丘陵沟壑区:20~60m 黄土高塬沟壑区:30~120m
31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32
沟蚀临界坡长(critical distance)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二.坡长(slope length)
3. 临界坡长(critical distance) 临界坡长随坡度变化
3. 影响径流量和侵蚀量 ─ 坡度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增加
21
侵蚀模数 Q=aSb
─ ( b=0.5~6.0 ) 依地区和条件变化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22
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海宁: Q=aS1.1 温特: Q=aS1.23 洛帕金:Q=aS (坡度≤10°) Q=aS0.86 (坡度>10°) 天水:Q∝S2.1~2.5 (5°~7°) Q∝S (高山)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Q=202.553 S1.308 西北林学院 Q=86.76 S1.60
41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侵蚀基准面
42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六.其它地形因素
1. 2. 3. 4. 汇水面积: 流域形状: 微(小)地形: 沟壑密度(开析度):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沟 谷的总长度(km/km2) 地面(割)裂度:单位面积上沟道所占面积 的比(%)
11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一节 气候因素
一.降水(precipitation)
5. 降水历时 ─ 从降雨开始到降雨结束,实际降水所经历 的时间 ─ 历时长,侵蚀强
12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13
雨强与历时的倒数关系
雨 强 I
3000 I t 40
降雨时间 t
水土保持
第三章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一节 气候因素
一.降水(precipitation)
3. 降水的季节分布 ─ 分布均匀可减少侵蚀 ─ 均匀、单峰、双峰
10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一节 气候因素
一.降水(precipitation)
4. 雨型(pattern of rainfall) ─ (小面积)短阵雨型、(大面积)普通降 雨雨型 ─ 均匀型、超前型、中间型、延后型
37

台阶前沿侵蚀最大
沉 积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8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四.坡向
南北、阴阳、迎背风坡 阳坡(南坡) 温度高、风化快、堆积物厚 冰雪融化快,径流大 蒸发快,土壤含水量低,植物生长不好 迎风坡 溅蚀机会多 植被较好
水土保持
4. 侵蚀转折坡度 ─ 坡度转折
• 黄土高原:15°、26°、45°
25

临界坡度(critical slope):坡地侵蚀量 随地面坡度增加而增加的关系超过一定 坡度时就不存在,即超过该坡度后侵蚀 量反而减少,这个极限坡度称临界坡度 或侵蚀转折坡度。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30
33
临界坡长(m)
25 20 15 10 5 0 0 10 20 坡度(°) 30 40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三.坡型
1. 坡长和坡度常常结合在一起影响土壤侵蚀 直线型 严重侵蚀仅在坡面下部 出现平行排列的细沟、浅沟
34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试验坡度 雨量 mm 5° 10° 15° 20°
23
46.7
降 雨
历时 min 雨强 mm/min
36.0
1.3 1210 100 2370 196 5720 472
第三章
侵蚀量(g/m2) 比例(%)
6310 521
水土保持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一节 气候因素
一.降水(precipitation)
6. 其他降水因素 ─ 前期降雨 ─ 降水范围 ─ 降雪与融雪速度
14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一节 气候因素
二.风(wind)
1. 2. 3. 4. 5. 风速:首要因素 持续时间:第二因素 风的次数 风向 其它
15
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坡度 5°31′ 7°40′ 14° 17° 年径流量 (L/hm2) 305.8 262.3 182.4 160.5 年侵蚀量 (mm土层) 0.21 0.30 0.47 0.56
24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一.地面坡度(slope gradient)
29
距分水岭Lx径流深度hx
dh hx Lx dL
坡面平均径流深H:
1 dh H h0 L 2 dL
水土保持
h0 为坡面实际雨深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节 地形因素
二.坡长(slope length)
2. 影响侵蚀量 甘肃天水
• 相同坡度下,L=40m的坡耕地比L=10m的坡耕 地侵蚀量增加41.6%。
5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6
降雨强度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
降雨量 (mm) 43.4 40.0 49.3 降雨 历时 (分) 805 292 150 平均降 雨强度 (mm/h) 3.24 8.22 19.74 径流量 (m3/hm2) 6.68 103.02 292.13 侵蚀量 (t/hm2) 0.60 22.36 139.82
18
二、简答
1. 简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列举三大侵蚀类型常见的侵蚀形式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一.地面坡度(slope gradient)
1. 影响外营力的能量转化 影响入渗和径流 ─ 入渗量与坡度成反比 ─ 渗透率很大时,径流量与坡度成正比 ─ 渗透率很小时,径流量与坡度成反比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39
• • •
• •
40
坡向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80 70 60
侵蚀强度 %
50 40 30 20 10 0 阳坡 过渡带 阴坡
微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五.侵蚀基准面( erosion basis )
决定某一沟谷段下切侵蚀发展的界限基面。 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 ─ 永久的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 地方侵蚀基准面:坚硬的岩坎、湖泊与 河流的汇口等 基准面越低侵蚀越严重 抬高或巩固侵蚀基准面可以缓和土壤侵蚀
19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一.地面坡度(slope gradient)
2. 影响径流速度与产流时间 ─ 坡度增大,径流速度指数增加
20
V=khmJn
k 系数,h 径流深,J 坡度,m,n 指数

坡度增大,提早产流
水土保持
第三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第二节 地形因素
一.地面坡度(slope gradient)
一.地面坡度(slope gradi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