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土壤侵蚀原理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原理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2章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

本章概念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显示图片和实习实验来完成。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第二节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第三节土壤侵蚀类型及类型划分第四节土壤侵蚀形式第五节土壤侵蚀程度及强度主要讲解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一、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关系1.基本概念(1)土壤侵蚀:《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1992.3)对土壤侵蚀(soil erosion)的定义为: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0.12)中定义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il erosion)。

(5)水土保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990.9)中水土保持的定义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及防治

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及防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壤侵蚀的评估指标
侵蚀速率
侵蚀程度
衡量土壤侵蚀的速度,通常以单位面积、 单位时间内土壤流失的厚度或体积表示。
根据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将土地划分为 不同的侵蚀等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
侵蚀形态
侵蚀影响
描述土壤侵蚀的类型和特征,如沟蚀、面 蚀等。
评估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土 地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重力侵蚀
由于土壤本身的重力作用,如 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侵蚀的危害
土地退化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质量 下降,肥力降低,影响
农业生产。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导致大量肥沃 的表土流失,影响土地
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侵蚀导致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影
响生态平衡。
自然灾害
土壤侵蚀加剧了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
土壤侵蚀的预测模型
经验模型
基于大量实测数据,通过统计分 析建立土壤侵蚀与影响因素之间
的经验关系。
物理模型
模拟土壤侵蚀的物理过程,如水流 冲刷、颗粒搬运等,通常需要建立 数学方程进行数值模拟。
综合模型
结合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优点,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 响,提高预测精度。
05
案例分析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
工程建设
大型工程如道路建设、采矿等,可能 破坏土壤结构,增加侵蚀风险。
水土保持措施
缺乏水土保持措施,如不合理的土地 规划、缺乏植被覆盖等,都可能导致 土壤侵蚀。
农业活动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过度耕作、放 牧等,都可能加剧土壤侵蚀。
03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尽管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域土壤侵蚀评 价方法要求十分迫切, 全球变化研究方面也对模型 提出了要求, 但学术界对于进行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研究的必要性尚未形成共识或心存疑虑。 ( 2) 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的研究, 缺乏与综合评价 方法(或模型)之间的协调。 ( 3)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未与大尺度水文模型 研究紧密结合, 使后者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借 鉴。
4土壤侵蚀防治
1.坡面治理工程: 按其作用可分为梯田、坡面蓄水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截流防冲工程
1水利工程措施
2.沟道治理工程: 主要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沟道 蓄水工程和淤地坝等 3.小型水利工程 : 主要为了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 和泥沙
1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水土 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农业技术措施

1.2土壤侵蚀的类型
主要形式
水力侵蚀 土 壤 侵 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 风力侵蚀
人为侵蚀
1.3土壤侵蚀对环境影响
一是因为肥沃表土的冲刷, 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 产能力的降低, 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 二是随径流泥沙运移的污染物质对异地生态、环境、 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组分会因为土壤侵蚀和泥 沙搬运而产生较大变化, 进而与全球生源要素( C、 N、P、S ) 循环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均有着紧密联系
土壤侵蚀
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 姓名:李廷芳 时间:2014年5月
内容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土壤侵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 土壤侵蚀防治 主要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类型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被水流、风力、人类活动等因素剥蚀和破坏的过程。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土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的原理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蚀和人为侵蚀三种类型。

水力侵蚀是指水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剥蚀,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雨水冲刷和河流冲刷是水力侵蚀的两种主要形式。

雨水冲刷是指降雨冲刷土壤表层,将土壤颗粒和有机质带走,造成土壤流失。

河流冲刷是指河水对河岸和河床的冲刷,导致土壤流失和河床淤积。

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风力将土壤颗粒吹走,形成沙尘暴和风沙土壤流失。

人为侵蚀是指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和侵蚀,主要包括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等行为。

土壤侵蚀的原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土壤侵蚀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陡坡易发生水力侵蚀,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易发生风蚀。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水力侵蚀,而干燥、多风的地区容易发生风蚀。

再次,植被覆盖情况对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

植被可以减缓水流和风力的侵蚀作用,保护土壤不受侵蚀。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采都会破坏植被覆盖,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减缓土壤侵蚀的发生。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梯田、防护林、草地固沙等工程,减少水力和风力侵蚀的发生。

再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加强土壤侵蚀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土壤侵蚀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总之,土壤侵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侵蚀不仅对农田产量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壤侵蚀的概念。

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风力、冰川等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土壤颗粒和营养物质在地表水和风力作用下的剥蚀、移动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主要分为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流冲刷和侵蚀土壤的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风蚀则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风带走,形成沙尘暴和黄沙滚滚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首先,人类的不合理农业开发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田开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频繁的灌溉等都导致了土壤的松散和易脱落。

此外,密集的农业化学品使用也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土壤容易被侵蚀。

其次,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集中,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再者,土地退化和非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过度的城市扩展、工业污染和采矿活动都导致土地退化,削弱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办法。

首先,应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模式。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其次,应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

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和侵蚀风险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壤的侵蚀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总之,中国的土壤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土壤侵蚀问题的根本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土壤侵蚀问题的重视,为保护好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共同努力。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土壤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等外力对土壤进行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它是一种地表流失的现象,常常导致土壤层变薄、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主要有风蚀和水蚀两种类型,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风蚀是指由于强风的吹拂和搬运,使土壤表面逐渐变薄和破坏的过程。

常见的风蚀现象有沙尘暴和沙漠化。

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土地水分缺乏、植被稀少,土壤容易受到风的侵蚀。

当强风吹来时,它会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沙尘暴和沙丘,甚至整个土壤层也可能被风吹走。

水蚀是指由于雨水或河流等水流对土壤进行冲刷和搬运的过程。

常见的水蚀现象有河谷侵蚀、土地冲沟和坡耕地蚀等。

水蚀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土地水分充足和坡度较大,导致水流速度增加,土壤容易被冲刷。

水流冲刷可将土壤颗粒带走,形成河床淤积和冲沟,甚至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的特点是破坏性强、发生迅猛和难以恢复。

侵蚀过程中,土壤颗粒被搬运带走,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容量减小,保水能力降低,营养物质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同时,土壤表面变薄,被侵蚀的地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干旱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特征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条件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特别是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风速等因素。

在湿润地区,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风速小,有利于水蚀发生。

而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风速大,风蚀更易发生。

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种植一季作物、森林、草地等能够保持土壤结构和保护表面覆盖,减轻土壤侵蚀。

而采伐森林、放牧和过度耕作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加剧土壤侵蚀。

地貌特征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坡度和坡长等地貌特征越大,水流速度越快,产生的侵蚀力就越大。

最后,人类的活动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过度开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地表面覆盖和土壤结构,加剧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土壤侵蚀英文名称:soil erosion定义1: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

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

目录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展开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

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

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

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发生在一些土壤水分较多的地段, 尤其是阴坡。如春末夏初在青 海东部一些高寒山坡、晋北及陕北的某些阴坡,常可见到舌状泥流, 但一般范围不大。
风力侵蚀
在比较干旱、植被稀疏的条件下,当风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 土粒就被悬浮在气流中而流失。这种由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 就是风力侵蚀,简称风蚀。风蚀发生的面积广泛,除一些植被良好的 地方和水田外,无论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都可以发生,只不过
3.土壤: 土壤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因而土壤本身的透水性、 抗蚀性和抗冲性等特性对土壤侵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透水 性与质地、结构、孔隙有关,一般地,质地沙、结构疏松的土壤易产 生侵蚀。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们的分相互不易分散,则土壤抗蚀性也 较强。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对抗流水和风蚀等机械破坏作用的 能力。
所谓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大的降水,一日降水量可超过50mm或1小时降水超过16mm的都叫做暴雨。一般说来,暴雨强度愈大,水 土流失量愈多。
2.地形: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而坡度的大小、坡长、 坡形等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其中坡度的影响最大,因为坡度是决定 径流冲刷能力的主要因素。坡耕地植使土壤暴露于流水冲刷是土壤流 失的推动因子。一般情况下,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大,水土流 失也越严重。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 失(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审定公布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广泛应用的 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 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土壤及其母质在 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 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土壤侵蚀
英文名称:
soil erosi on
定义1:
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 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 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
4.冲蚀:主要指沟谷中时令性流水的侵蚀。
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指斜坡陡壁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土石岩体在重 力为主的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移动现象,一般可分为泻流、崩坍、滑坡 和泥石流等类型, 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 重力 侵蚀多发生在深沟大谷的高陡边坡上。
冻融侵蚀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寒地区, 在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 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 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 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所以此种形式
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
2.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 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 另外在垂直节 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3.沟蚀: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 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 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 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 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 沟的不断扩展, 坡地上的耕地面积就随之缩小, 使曾经是大片的土地 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 (或土壤侵蚀速率); 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 称为土壤流失量。在特定 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称为流域产沙量。
类型因素影响防治类型因素影响防治
展开
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 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 土壤侵 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 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 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程度上
土壤侵蚀 有所差异。风蚀强度与风力大小、土壤性质、植被盖度和地形特征等 密切相关。此外还受气温、降水、蒸发和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特别
是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风蚀强度的极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土 粒间的粘结力加强,而且一般植被也较好,抗风蚀能力强。
人为侵蚀
人为侵蚀是指人们在改造利用自然、 发展经济过程中,移动了大 量土体,而不注意水土保持,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侵蚀,增加了河流 的输砂量。目前主要表现在采矿、修建各种建筑、公路、铁路、水利 等工程过程中毁坏耕地、废弃物乱堆放,有的直接倒入河床,有的堆 积成小山坡,再在其他营力作用下产生侵蚀。人为侵蚀在黄土高原所 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大批露天煤矿的开采等,使个别 地区的水土流失近年来又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衡量土壤侵蚀的数量指 标主要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即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根据土壤 侵蚀模数对区域划分土壤流失强度。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 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 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 坡耕地或荒坡上。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 面蚀又依其 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面蚀所 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
因素
影响±壤侵蚀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土壤侵蚀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人为 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
1.气候:气候因素特别是季风气候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季风气 候的特点是降雨量大而集中,多暴雨,因此加剧了土壤侵蚀。最主要 而又直接的是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引起水土流失最突出的气候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