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旅游心理学的主体。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者心理(包括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者的人格,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旅游审美心理);2旅游服务心理(包括导游与景区服务心理,酒店服务心理,旅游交通服务心理,旅游商品服务心理);3旅游企业员工心理(包括旅游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员工的心理保健,员工劳动心理,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气质类型:多血质(主要特征: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注意力易转移);胆汁质(主要特征:易兴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粘液质(主要特征:安静、稳重,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外露,做事慎重但不灵活,缺乏生气);抑郁质(主要特征:敏感、多疑、孤僻,情感体验深刻但不外露,行动缓慢,外表温柔、怯懦)。
第二章: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为了赋予旅游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我们头脑里产生了整体形象,他们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以物理形态存在了。
旅游知觉的特性主要有四方面:1旅游知觉的选择性;2旅游知觉的理解性;3旅游知觉的整体性;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旅游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社会知觉的.“误区”有: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3心理定式4刻板印象5期望效应6习惯定向7假定相似性偏见8行动者—观察者偏见9错觉思维10效果性偏见。
晕轮效应是指由对象的某种典型特征推及对象的其他特征现象。
这种心理容易产生忽视客观证据而定格对象的现象。
就像月晕一样,有余光环的虚幻印象,使人看不清对方的真实面目。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阻止作用:旅游时需要付出代价的消费行为,距离越远,要付出的金钱、时间、身体等代价就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旅游者望而生畏。
旅游心理学

休闲: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和活动两个层面。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的用意满足其在旅游活动中的物质、精神综合需要的全部服务总和。
概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分析。
(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2.调查法: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及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3.测量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进行测定、分析4.个案研究:是对个体、群体或组织以各种方法收集各方面可能的资料以供分析5.实验法:是指在认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精确操纵自变量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变化,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6.评价法:是用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第二章扩展性决策:又称“广泛性决策”,无先例可循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的随机性,而且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感觉与知觉2.学习与记忆3.动机与价值4.态度5.个性第三章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于光、色、声、味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诸如光、色、声、味等感觉被挑选、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距离的摩擦:距离对旅游的阻止作用。
意思是旅游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经济上的代价、时间上的代价、机会上的代价、体力上的代价以及从一地到另一地而引起的情绪上的代价。
以亲身经历说明对旅游现象的知觉比对其他事物的知觉更复杂知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大脑里的综合反映,特点是结合既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而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
在知觉的选择性方面,会受客观刺激物与主观状况的影响。
就以韶关见习为例,韶关见习是学院安排的见习活动,所以这就不同于我们平时的旅游活动,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对韶关这个地方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它没有我们想象的好,这样就影响了我们的旅游知觉。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个案研究 评价法 投射技术
有助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 发展
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有助于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 有助于揭示旅游心理的变化规律,提高旅
数控加工的背吃刀量。 ④机床:数控铣床。 ⑤工件的装夹:使用机用虎钳直接装夹零件。 ⑥确定零件加工顺序与进给路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起刀点为矩形上端面正中心,首先铣出一个直径为小30的圆(如 图3. 35所示),然后再沿着花形内轮廓将内轮廓铣削出花形。
2.刀具的选择 此次加工的是内轮廓零件,结合零件实际情况,需要一把直径为小10
2)铣削方向的选择 进行零件轮廓铣削时有两种铣削方向,即顺铣与逆铣,如图3. 3所示。 3) Z向刀路设计 轮廓铣削Z向的刀路设计根据工件轮廓深度与刀具尺寸确定。 (1)一次铣至工件轮廓深度 当工件轮廓深度尺寸不大,在刀具铣削深度范围之内时,可以采用
一次下刀至工件轮廓深度完成工件铣削,刀路设计如图3. 4所示。
向抗力大,切削较为困难。 二、程序指令 暂停指令G04 编程格式:G04 X (P)
下一页 返回
任务实施 一、工艺与编程 1.工艺分析 ①分析零件图,明确加工内容,如图3. 35所示。 ②此零件选用50 mm x 50 mm的45钢。 ③毛坯的余量:毛坯的余量在X轴、Y轴、Z轴方向上各余4 mm ,满足
⑦加工结束,清理机床。 三、检查与评价 1.评分表 检验者验收零件,加工者与检验者共同评价本次加工任务的完成情
况,评分表见表3. 4 2.评估优化 知识拓展 1. G01, G02, G03指令的拓展功能 在FANUC系统中,数控系统中某些编程指令的拓展功能,有时能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课件课件

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社会环境、文化背景 、心理需求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旅游者的行为 模式。
04 旅游服务心理
旅游服务的特点与要求
无形性
旅游服务是无形的,消费者无法提前感知或体验,需要依靠其他有形元素来增 加其感知价值。
详细描述
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包括旅游者的认知 、情感、动机、个性、态度等方面。它还研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体验和满意度,以及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提高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能 够保持冷静和稳定。
积极应对投诉
正确对待游客的投诉和意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问题和改进服务质量。
05 旅游环境心理
旅游环境的认知与评价
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认知
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认知过程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记忆和想象,这些认知过程会影响旅游者的 决策和体验。
旅游环境中的文化适应与冲突
文化适应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等,这种适 应过程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表现。
VS
文化冲突
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现象,可能导致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不适、困惑甚至 恐惧。
06 旅游营销心理
旅游市场细分与定位
市场细分
根据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兴趣等因素,将旅游市场 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1.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涉及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研究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3.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①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②有助于开发旅游资源③有助于市场预测④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4.直觉是个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分为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5.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分为一般旅游知觉和复杂旅游知觉。
6.旅游知觉的基本特征: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7.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②旅游刺激物的新颖性③他人的提示④旅游对象的活动性⑤旅游对象的组合;主观因素:①兴趣②知识与经验③需要和动机④情绪⑤阶层8.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总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着。
9.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10.社会知觉:是主体对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和团体特殊的知觉。
11.社会知觉的种类:①对他人的知觉②自我知觉③角色知觉④人际知觉12.首因效应:第一次深刻印象形成的心理定势叫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
13.刻板印象:指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14.需要的特征:指向性、周期性、差异性、发展性、驱动性。
15.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6.旅游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人的旅游行为并将旅游行为指向旅游目标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17.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①主观条件,即旅游需要②客观需要,即时间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18.旅游动机的多源性:①健康动机②探索动机③学习动机④社会交流动机⑤宗教信仰动机⑥商务动机19.如何激发旅游动机:①不断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②加强旅游业的管理③加大公关宣传力度20.态度是人们对一定对象(人、事、物、观念)的评价和所持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旅游心理学

旅游者的动机类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动机类型
• 逃避动机:如逃避日常生活、缓解压力、寻求刺激等 • 寻求新奇动机:如体验新事物、探索未知、满足好奇心等 • 社会交往动机:如结交朋友、增进亲情、拓展人际关系等 • 认知动机:如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追求成长等
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因素
• 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 • 社会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 • 环境因素:如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业发展环境等
旅游者的认知偏差
• 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方面的过度期望 • 对旅游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信息过载与选择困难
旅游者的心理陷阱
• 旅游过程中的从众心理,导致盲目跟风与过度消费 • 旅游过程中的心理依赖,导致对特定旅游产品或服务的 过度依赖
旅04游者的行为特征与影响
因素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与类型
旅游心理学的未来趋势
•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整合 •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 旅游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02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动机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01 生理需求:如休息、饮食、睡眠等 02 安全需求: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健康保障等 03 社交需求:如人际交往、友谊、亲情等 04 尊重需求:如自尊、他人尊重、成就感等 05 自我实现需求:如个人成长、自我价值实现、梦想追求等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
• 冲动型:旅游决策迅速,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 • 理性型:旅游决策过程较长,注重对旅游信息的收集与评估
旅游者的行为类型
• 探险型:喜欢寻求刺激、挑战自我的旅游活动 • 观光型:喜欢欣赏美景、体验文化的旅游活动 • 休闲型:喜欢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探索旅游活动背后的心理机制一、引言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参与者心理行为的学科,旨在深入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求、动机、体验和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旅游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欲望和期望,它是旅游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
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兴趣、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
2.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学理论,旅游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如寻求冒险、放松身心等,而外在动机如社交需求、地位象征等。
3.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
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满意度:旅游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整体评价。
满意度高的旅游者更可能成为回头客,为旅游业创造更多价值。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旅游者的心理数据,分析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满意度等。
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旅游者的行为观察和实验,研究旅游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规律。
3.心理测量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量表、问卷等,对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特定旅游事件或旅游者的深入剖析,探讨旅游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四、旅游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2.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通过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
3.旅游政策制定: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教育与培训:将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融入旅游教育和培训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导论1.旅游心理学概念:1)狭义:只研究旅游者即旅游行为的主体的心理。
2)广义:不仅研究旅游者作各种旅游决策的心理要素,而且研究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企业的管理心理和服务心理。
2.旅游产品概念:指旅游企业经营着为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在旅游活动中的物质,精神综合需要的全部服务总和。
3.举例说明服务的基本特征;1)不可感知性:是服务的最主要特征。
含义:首先服务同实物形式的产品相比较,它的特质及组成元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无形无质的,让人不能触摸到或凭肉眼看见其存在。
同时,服务不仅是无形无质的,甚至使用服务后的利益,也很难被察觉,而是要在第一段时间后,想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
比如:饭店餐厅的服务中,不仅有厨师的烹调服务过程,还有菜肴的物质加工过程。
2)不可分离性:指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也正是消费者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
3)差异性: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发生变化,很难统一界定。
比如:对于同一家饭店的两个不同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可能出现一个部门的服务水平显著优于另一个部门的情形。
4)不可贮存性:是基于服务的不可感知形态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得服务不可能像以实物形式表现出来的产品一样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
如医院或饭店的空房间,飞机的空座位。
5)缺乏所有权:是指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所有权的转移。
如:乘飞机之后,旅客从一个地方被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而此时旅客手里除了握有机票和登机牌之外不再拥有任何东西,同时航空公司也没有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转让给顾客。
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1.旅游者的决策类型:1)常规决策;2)扩展性决策;3)有限决策2.常规决策概念:决策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
3.扩展性决策概念: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是常有的。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决策者具有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思维,一般是未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为他们办事时,应当尽可能迅速。
(5)在适当时候应当提醒他们不要遗留物品。
(2)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活泼型的旅游者活泼好动,喜欢参于变化大、花样多的旅游活动项目内心的各种体验都会在面鄣表情和眼神中明显地反映出来。乐于和旅游从业人员打招呼,很乐观,总是笑声不断;易激动,但情绪并不强烈;容易与人交上朋友,但友谊不深刻;就连坐姿也常变换;购物时很快拿定主意,但改变主意也快。
旅游消费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旅游者所在地的消费环境,此方面侧重于旅游者的经济条件、时间因素及其他相关社会因素;二是旅游目的地的消费环境,此方面侧重于旅游目的地的硬软件因素,如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接待设施的规模、档次、服务水平,旅游商品的丰富、独特程度,当地人对旅游活动的态度、行为等。
经济因素
时间因素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与主观性原则
共同性与差异性原则
稳定性与变化性原则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开发能真正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有助于旅游业寻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
有助于旅游企业有效地提升市场竞争力;
有助于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有助于构建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和当地政府的和谐关系。
旅游决策影响因素:
人口统计因素
地理因素
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
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即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
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组织性是指人们对旅游环境中的刺激进行选择时,并非是零乱无系统的,而是倾向于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或一个有意义的东西。
消费行为概述:
消费者价值是指消费者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利益,它受消费者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自身素质、身体状况、消费经验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并随之不断变化。P20
消费行为是指在一定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消费者出于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与外界环境产生互动,进而购买和使用各种消费品的动态决策和行动过程。P20
旅游者的三求心理P77-79
旅游者的求补偿心理:指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缺乏的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得到满足(或补偿);
旅游者的求解脱心理:旅游者需要借助旅游从日常生活的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
旅游者的求平衡心理:单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平衡;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之间的平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保持必要的平衡。
旅游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区的知觉印象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ß旅游者原有的经历和价值观念;
ß旅游区必须具备独特性、观赏性,相应的项目必须重视参与性;
ß旅游设施必须安全、方便、舒适,旅游服务必须礼貌、周到、诚实、公平。
学习:是指由经验产生的行为中持续不断的变化。学习是影响人们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们适应个体和环境变化的过程。
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旅游者本身的因素;态度的特点;外界条件的影响。P112-113
旅游者态度改变策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进行旅游宣传;引导人们参加旅游活动。P114-116
更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接待技巧:提供服务时,不仅要热情大方、办事迅速、说话简捷、而且应尽可能主动交往,主动介绍活动多样的娱乐场所和花样翻新的食普。当他们购了物又要改变主意或要求退货时,尽量做好解释工作。
(3)稳重型:相当于黏液质。到新的环境感到有些不自在,旅游活动中的语言和行动都较迟缓,即使遇到精彩场面也不易激动,情感很少外露,面部表情单一。他们反应慢,在听导游讲解时,总希望别人把话说的慢点,多重复几句。他们的注意力稳定,不易转移。喜欢吃熟悉的食物,购物时动作缓慢,喜欢自己独自挑选不到万不得已不问服务员,并且往往对新产品不大放心。
接待技巧:为抑郁质气质类型的旅游者提供服时,特别要注意尊重他们。要耐心,多关照,尽量提供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细腻的旅游产品。不宜与他们说无关的话,更不要开玩笑。食宿尽量安排在清静环境,购物应让其自由挑选,不可催促。
人格结构P100:加拿大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在他的专著《人们玩的游戏》提出,人的个性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儿童自我状态、家长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的这三个“自我状态”的组成体或其中之一部分支配和控制的。
三、旅游产品与旅游者决策过程P40
(一)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概念与特性。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
购买决策的高度参与性和对消费结果的高度预期;
缺乏消费的安全感;
牵涉大量的感情因素;
容易受他人影响;
需要较长时间决策;
高度投入的信息搜寻。
营销计划:旅游企业应在何时去影响消费者;应该选择何种广告媒体才能有效;应选择哪种合适的分销渠道或营销中介来进行推广和销售。
要想让人们去旅游,就要使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内心中的“儿童自我”动心,“家长自我”放心,“成人自我”省心。
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做出有关旅游的决定。一般而言,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包括识别旅游需求或旅游环境;寻找旅游相关信息;做出旅游决策三个阶段。
改变态度的方式:一致性改变(不改变态度的性质和方向,只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与非一致性改变(改变态度的性质和方向,以新的态度代替原来的态度)。P111
人格结构与旅游决策P101-102
人的个性中的三种自我状态相互独立、共同参与决策。这三个“自我”分别用感情、权威和理智来支配人的行为,它们是人们内心世界中的三个不同的“行为决策者”。
旅游工作者了解个性结构中的三个“自我”是十分必要的。从旅游促销的角度讲,旅游促销广告宣传表面上是针对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个人,但实际上应该针对人的三种自我状态同时做工作。
旅游动机的驱动性: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体现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
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1)旅游动机受主体旅游需要的影响(个性)(2)旅游动机受旅游知觉的影响(3)旅游动机受旅游者自身状况的影响(健康状况)
消费环境与动机的互动P85-86
知觉的组织性有三条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
接近原则:是指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组合在一起。
相似原则:是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相似自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即将相似的物体集成系列,从而产生一个统一的整体。
封闭原则:是指若干刺激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有形成同一知觉形态的倾向。
学习是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和反馈环节。
(二)旅游态度的学习P65-66
态度是人们对人、对事的心理倾向。
通过社会角色学习
通过接受教育学习
通过提高知觉能力学习
通过了解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学习
通过社会实践学习
(三)旅游消费学习P66-67
旅游消费学习,是指学会区别相互竞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优劣,学会在旅游购买决定中预见所包含的风险和未知因素。
个人社交环境是由旅游者的亲友、同事及其他与之有交往的人所构成的环境,是旅游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旅游需要的含义及特点P73-75
(一)旅游需要的含义
旅游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经济条件下为满足某种目的而进行游历、旅行的愿望和要求。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需要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表现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两方面)、社会性需要(主要表现在交往和尊重的需求上)、精神性需要(主要表现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异地文化的领略、对审美和艺术的感受、对宗教精神的追求等方面)三个方面。
接待技巧:为黏液质气质类型的旅游者提供服务时,说话语速要适当慢点,重点之处要重复一下,但不宜过多交谈,也不宜太主动。住宿与就餐尽量安排在僻静的环境和满足他们“怀旧”的需求。购物时切勿催促,要让他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
(4)敏感型:以抑郁质为主的敏感型旅游者,不喜欢热闹竞争性强的旅游活动,喜欢能表现深刻情感手法细腻的项目内容。喜欢个人行动,在任何活动中都很少表现自己。易疲劳,动作缓慢,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讲话慢且啰唆,容易神经兴奋。购物时千思万虑,不愿问服务人员,给人一种多疑、一丝不苟的感觉。
(2)晕轮效应: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性,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3)经验效应:在社会知觉中,人们经常受以前经验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按照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经验效应。
(4)刻板印象指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消费者的行为趋势:消费心理日趋成熟;消费需求趋于个性化;决策方式借助新技术手段。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行为是旅游者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为了满足个人消遣、健康、商务等较高层次需求而选择某类旅游产品,并通过与旅游产品和服务互动体验完成购买和消费活动的决策与行动过程。P26
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旅游消费内容正不断追求个性化;旅游消费方式倾向于自助化;旅游消费动机呈现出多样化;旅游消费层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旅游消费决策行为日趋成熟和理性化。P26-28
先天遗传因素:所谓遗传,是指上一代染色体中包含的遗传性状传给下一代的现象。遗传包括种系遗传和个体遗传两种,而在心理学中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个体遗传。
后天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影响。
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受力和适应性的表现。心理成熟度高的人,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较易适应,比较容易根据外界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
所在地的其他社会条件: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团体、家庭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