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药物制剂分析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1、含卤素有机药物
含卤素有机药物是指分子结构中所含卤素直接与芳环
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 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 谱柱填充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分离度(R)
在定量分析时,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 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除另有规定 外,分离度应大于1.5。
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见下式:
R 2 t R2 t R1
含量(CX)= f
AX AS / CS
式中,AX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CX为供
试品的浓度 。
丙酸睾酮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取本品 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定量稀释成 每lmL中约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 和内标溶液(1.6mg/ml苯丙酸诺龙甲醇溶 液)各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 刻度,摇匀,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
例
取盐酸麻黄碱0.1532g,精密称定, 加冰醋酸10ml溶解后,加醋酸汞试液 2ml与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HClO4滴 定至绿色,用去0.1022mol/L的高氯 酸滴定液7.50m1,空白试验消耗高氯 酸滴定液0.08ml。已知每1ml高氯酸 滴定液(0.1mol/L)当于20.17mg的 C10H15ON·HCl。试计算盐酸麻黄碱 的百分含量?(99.80%)
1.分离原理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吸附色谱
根据填充剂吸附活性 对样品的吸收系数不 同而分离
充填剂:硅胶
分配色谱
根据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极性不同而分为 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 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固定相
流动相
正相分配
极性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EX、ES分别为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百分吸光系数 注意:仪器和操作条件的控制
3.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n>5),分别测定吸光度,绘制A-C曲 线或求出回归直线方程(r≥0.999)。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 光度,求得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浓度或 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
适用于测定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 如:含酚类、糖类及矿物药Fe、As等成分 的中药制剂。
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且方法的专属性不高(干扰 因素较多)。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1. 滴定度T 每1mL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物质的重量(mg/mL) aA + bB = cC + dD T= CA ∙ MB ∙ b/a 注意:滴定剂与被测药物的计量关系
适用:
1. 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有机物;
2. 某些不能用硫酸进行破坏的有机药物。
不适用:含易挥发性金属(如汞、砷等)
有机药物的破坏
注意事项:
(1)加热或灼烧时,应控制温度在 420℃以下,防止金属化合物的挥发
(2)一定要灰化完全
(3)经本法破坏后,所得灰分往往不易
溶解,但不要轻易弃去
第二节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液一液萃取法
⒈ 直接萃取法 :利用被测成分与干扰成分在有机溶 剂(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达到 分离净化的目的。 萃取次数:实验考察(回收率符合) 溶剂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 选择极性适当的溶剂 水相pH的控制:弱酸性成分 pH≤Ka-2 弱碱性成分 pH≥PKa+2 盐析作用:水相用NaCl饱和,提高提取率。
LSE常用填料 :
⒈ 硅胶、氧化铝等: 传统吸附剂 不极性吸附作用 氧化铝:用于生物碱、苷类等碱性、中性成分的 测定,吸附酸性成分 硅胶:适合于分离中性或酸性化合物,强烈保留 碱性化合物。 ⒉ 键合相硅胶: 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C18,ODS)、 C8 ——分离脂溶性杂质或成分 苯基、氰基键合相硅胶 ——分离水溶性杂质或成分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和分析方法验证

方法分类
按分离方法分为:PC;TLC;柱色谱;GC;HPLC。
(一)HPLC法
1. 对HPLC仪器一般要求 色谱柱、流动相按品种项下要求。
2. 系统性试验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 5.54(tR /Wh/2)2 分离度:R = 2(tR1 – tR2)/(W1 + W2); 要大于1.5 拖尾因子:T = W0.05h/2d1 应在0.9 ~ 1.05
后银量法
3. 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
(1)含锑药物 例如:葡萄糖酸锑的含量测定
Sb5+ + 2KI H+ Sb3+ + 2K+ ++ I2
I2 + 2Na2S2O3
2NaI + Na2S4O6
(2)含铁药物
2Fe3+ + 2KI I2 + 2Na2S2O3
2Fe2+ + 2K+ + I2 2NaI + Na2S4O6
2. 制剂 要考察辅料对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 料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率试验,然后计算RSD。
具体做法: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n=3, 共9个数据来评价 回收率的RSD<2%;用UV和HPLC法时,一般回 收率可达98%~102%;容量法可达99.7%~100.3%
(二)数据要求
回收率% = (测定平均值— 空白值)/加入量×100% 要求制备高、中、低三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应 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 之差及其可信限。
3. 百分含量的计算
(1)直接滴定法 D% = V ×F × T/W ×100% F = 实际标定的浓度/规定的浓度
西药药一第四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

第四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灭菌制剂1.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基本要求2.注射剂3.输液4.注射用无菌粉末5.眼用制剂6.植入剂7.冲洗剂8.烧伤及严重创伤用外用制剂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基本要求>>分类、特点、一般质量要求灭菌: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制剂中所有活的微生物无菌: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操作法或无菌技术制备,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分类●注射●植入●眼用局部外用:外伤、烧伤、溃疡等创面手术:冲洗剂、止血海绵剂、骨蜡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渗透压●pH●安全性高●稳定性●降压物质注射剂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注射剂常用溶剂的质量要求和特点3.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和作用4.热原的组成与性质、污染途径与除去方法5.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影响因素6.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7.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8.典型处方分析注射剂的分类>>注射液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中药×)皮下、皮内、肌内、静注、静滴(≮100ml)>>注射用无菌粉末(粉针):临用前配制>>注射用浓溶液:临用前稀释注射剂的特点●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适用: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不宜口服的药物●可局部定位●给药不方便,疼痛●易发生交叉污染、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生产不便,成本价格高X:注射剂的优点有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E.可以产生定向作用『正确答案』ABCE注射剂的质量要求●pH:4~9(血液)●渗透压:量大、静注等渗或偏高渗(血浆)●稳定性●安全性●澄明:溶液型可见异物(50μm)/不溶性微粒●无菌●无热原A: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A.无菌B.无热原C.无可见异物D.无不溶性微粒E.无色『正确答案』E注射剂的溶剂>>制药用水>>注射用油:大豆油、茶油、麻油>>其他:乙醇、PG、PEG、甘油注射用水: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清洗溶剂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质量要求一般蒸馏水检査项目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无菌检查A:以下有关制药用水说法错误的是A.纯化水是原水经蒸馏等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B.纯化水可作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C.注射用水是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D.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E.灭菌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剂的稀释剂『正确答案』D补充: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1.热原检查法(家兔法)费时、繁琐——药典法不宜用于放射性药剂、肿瘤抑制剂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快捷、灵敏用于生产过程中热原控制、不能应用家兔进行热原检测的品种对革兰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够敏感注射剂的附加剂举例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偏碱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偏酸金属离子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缓冲剂(调节pH)醋酸-醋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酒石酸-酒石酸钠、乳酸助悬剂CMC、明胶、果胶增溶/润湿/乳化剂吐温、PVP、卵磷脂、普朗尼克、脱氧胆酸钠抑菌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苯酚、甲酚、尼泊金局麻剂(止痛)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甘油填充剂乳糖、甘露醇、甘氨酸保护剂乳糖、蔗糖、麦芽糖、人血红蛋白稳定剂肌酐、甘氨酸、烟酰胺、辛酸钠A.抑菌剂B.等渗调节剂C.抗氧剂D.润湿剂E.助悬剂下列注射剂附加剂的作用是1.聚山梨酯类2.羧甲基纤维素3.硫代硫酸钠4.葡萄糖5.苯甲醇『正确答案』D、E、C、B、A热原·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G-·内毒素=热原=脂多糖热原的性质·水溶性·不挥发性:蒸馏水器上附隔沫装置·耐热性:180℃-200℃ 2h,250℃ 30~45min 650℃ 1min·滤过性:1~5nm·其他:不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可被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热原的污染途径·溶剂带入·原辅料带入·容器、用具带入·制备过程带入——严格按GMP规定操作·使用过程带入:注射器具热原的去除方法容器或用具>>高温法180℃,2h250℃,30min>>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稀NaOH药液或溶剂>>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3-15nm超滤膜>>反渗透法>>三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膜>>其他:多次湿热灭菌、微波QIAN 热原性质及去除方法基本性质去除方法耐热性高温法水溶性、滤过性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被吸附性吸附法、离子交换法不挥发性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酸碱氧化破坏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稀NaOHA.耐热性B.水溶性C.不挥发性D.过滤性E.不耐强酸、强碱下列除去热原的方法对应的性质分别是1.蒸馏法制注射用水2.加入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3~4小时被破坏『正确答案』C、E、AX: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量活性炭,其作用为A.吸附热原B.能增加主药稳定性C.脱色D.脱盐E.提高澄明度『正确答案』ACE溶解度与溶出速度溶解度: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饱和时的最大药量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和不溶溶出速度:Noyes-Whitney方程固体药物受扩散控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药物分子结构与溶剂:相似相溶·温度:多数随温度升高增大·晶型:稳定型小,无定型大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粒子大小:难溶性药物微粉化(≤μm)·加入第三种物质:助溶剂、增溶剂、电解质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碘→碘化钾、咖啡因→苯甲酸钠·制成盐类·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水)·制成共晶(阿德福韦酯+糖精)·其他:温度↑,改变pH,微粉化、包合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口服-注射-输液1.不宜口服给药(患者、药物)、急救、药物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氨基酸类、胰岛素)2.减少注射次数,序贯疗法3.减少联合用药4.临用配制5.严格控制剂量、疗程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维生素C 104g 依地酸二钠碳酸氢钠 49g 亚硫酸氢钠2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pH值调节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抗氧剂在维生素C注射液中A.亚硫酸氢钠B.二氧化碳C.碳酸氢钠D.依地酸二钠E.注射用水1.适用于偏酸性药液抗氧的是2.用于溶解原辅料的是3.对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的是4.与维生素C部分成盐,减轻局部刺激作用的是5.用于除去药液及安瓿空间内氧气的是『正确答案』A、E、D、C、B输液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输液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输液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典型处方分析4.营养输液的种类、作用与典型处方分析5.血浆代用液及典型处方分析输液的分类>>电解质输液:氯化钠、乳酸钠>>营养输液·葡萄糖(稀盐酸调节pH)·氨基酸(亚硫酸氢钠抗氧)·脂肪乳(乳化剂:卵磷脂、豆磷脂、普朗尼克)>>胶体输液(血浆代用液):右旋糖酐(氯化钠调节渗透压)、淀粉衍生物、明胶、PVP >>含药输液:氧氟沙星+葡萄糖输液的特点·补充营养、热量和水分,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维持血容量:休克·调节体液酸碱平衡·解毒:稀释毒素、促使毒物排泄·抗生素等静滴起效迅速,疗效好,避免静推对血管的刺激输液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抑菌剂×>>检漏注射剂的质量要求·pH:4~9(血液)·渗透压:量大、静注等渗或偏高渗(血浆)·稳定性·安全性·澄明: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无热原输液存在的主要问题染菌、热原、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解决方法·严格控制原辅料、胶塞、容器质量·减少污染、严格灭菌、严密包装·合理安排工序,加强管理·输液器中安置终端过滤器(μm薄膜)输液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口服-注射-输液1.静滴速度随临床需求而改变2.临用配制3.规范配伍用药4.规范和加强治疗室输液配制和病房输液管理5.加强输液器具管理脂肪乳注射液【处方】注射用大豆油50g 中链甘油三酸酯50g 卵磷脂12g 甘油2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油相+主药?等渗调节剂增溶剂、乳化剂、抗氧剂?营养输液现用现购X:有关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正确表述有A.要求90%微粒的直径<1μm,不得有>5μm的微粒B.是一种常用的血浆代用品C.可以使用聚山梨酯80作为乳化剂D.成品可耐受高压灭菌E.不产生降压作用和溶血作用『正确答案』ADE注射用无菌粉末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冻干制剂常见问题与产生原因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4.典型处方分析注射用无菌粉末分类注射用无菌粉末直接分装制品抗生素(青霉素)注射用冻干无菌粉末制品生物制品(辅酶、血浆)特点临用前溶解(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适用于水中不稳定药物(对湿热敏感)冻干制剂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补充:冻干生产工艺冷冻干燥原理:固体低温低压直接升华除去水分预冻:恒压降温升华干燥:恒温减压(抽真空)→恒压升温→固态水升华再干燥:除去残余水分(0℃或25℃)含水量偏高液层过厚、真空度不够、干燥时供热不足、干燥时间不够、冷凝器温度偏高喷瓶预冻温度过高或时间太短、产品冻结不实、升华供热过快、局部过热产品外观不饱满或萎缩外壳结构致密,药物潮解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要求无异物细度、结晶适宜,便于分装无菌、无热原或细菌内毒素冻干:完整块状物或海绵状物饱满,均一,多孔性好,水溶解后能快速恢复冻干前状态不溶性微粒、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注射用无菌粉末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1.适用于水中不稳定药物——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生物制品2.无菌环境(灌封)3.生产严格控制4.检查橡胶塞密封率注射用辅酶A的无菌冻干制剂【处方】辅酶A 单位水解明胶 5mg 甘露醇 10mg 葡萄糖酸钙 1mg半胱氨酸填充剂?稳定剂?眼用制剂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眼用液体制剂附加剂的种类和作用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4.典型处方分析眼用制剂的分类液体:滴眼、洗眼、眼内注射半固体:眼膏、眼用乳膏、眼用凝胶固体:眼膜、眼丸、眼内插入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pH渗透压:与泪液等渗,滴眼可高渗,洗眼等渗无菌:眼外伤/术后单剂量,抑菌剂×,无外伤多剂量,金铜致病菌×黏度混悬型:>50μm粒子≤2,90μm×,F≥装量:滴眼≤10ml,洗眼≤200ml贮存:密封避光、开启后4周A:有关滴眼剂的正确表述是A.滴眼剂不得含有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B.滴眼剂通常要求进行热原检查C.滴眼剂不得加尼泊金、三氯叔丁醇之类的抑菌剂D.黏度可适当减小,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延长E.滴眼剂每个容器装量不得超过20ml『正确答案』A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调节pH (缓冲液):磷酸盐、硼酸、硼酸盐调节渗透压:氯化钠、葡萄糖、硼砂抑菌剂:三叔苯尼汞调节黏度:MC、PEG、PVA、PVP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眼用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用一种,或间隔10min用另一种,先滴眼再眼膏·一人一用·使用前后净手、清眼、擦泪·半固体涂抹后需按摩·滴眼时轻压泪囊区-减少全身效应·混悬剂用前混匀·性状改变禁用醋酸可的松滴眼液:混悬液【处方】醋酸可的松(微晶)吐温80 硝酸苯汞硼酸羧甲基纤维素钠蒸馏水加至1000ml助悬剂?润湿剂?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含有薁磺酸钠的眼用膜剂【处方】薁磺酸钠聚乙烯醇30g甘油5ml 液状石蜡2g 灭菌水1000ml工艺流程配制成膜材料浆液→加入药物、附加剂→脱泡→涂膜→干燥→脱模→测定→分剂量→包装植入剂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3.典型处方分析植入泵高分子聚合物植入系统可降解型注射式原位植入给药系统植入剂的特点·定位·用药次数少·剂量小·长效恒速立体定位技术适用:半衰期短、代谢快,尤其是不能口服的药物植入剂的质量要求·辅料生物相容的,不降解(需取出)或降解·检查释放度·单剂量包装·包装容器应灭菌·严封,遮光植入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抗肿瘤药、胰岛素给药、激素给药、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眼部用药、抗成瘾性·材料降解性问题·移位问题·多聚物毒性反应问题地塞米松植入剂主药:醋酸地塞米松骨架材料:聚D-乳酸改性剂:PEG(促溶、致孔、增塑、润滑、增强、增韧)临用前、无菌手术室内方可拆开内外包装冲洗剂冲洗开放性伤口或腔体的无菌溶液·标签中注明供冲洗用·等渗·澄清·器应符合注射剂容器的规定·严封·开启后即用烧伤及严重创伤用外用制剂>>溶液剂、软膏剂:·烧伤:金+铜×·伤口、眼部手术:无菌>>气雾剂、粉雾剂:·用于创面保护治疗无刺激性灭菌制剂小结1.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基本要求2.注射剂3.输液4.注射用无菌粉末5.眼用制剂6.植入剂7.冲洗剂8.烧伤及严重创伤用外用制剂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安全性高·渗透压·pH·稳定性·降压物质·检漏其他制剂乳膏剂凝胶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栓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典型处方分析基质、附加剂乳膏剂药物+乳状液基质→半固体乳膏剂常用基质和附加剂种类与作用乳膏剂的分类O/WW/O乳膏剂的特点触变性热敏性局部为主乳膏剂的质量要求基质适宜黏稠度适宜性质稳定吸水性、释放性、穿透性良好无刺激性、过敏性无配伍禁忌烧伤、创伤、眼用:无菌乳膏剂基质水相油相: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石蜡、蜂蜡、硬脂酸、高级脂肪醇乳化剂O/W: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W/O: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水多拿伞举,油多单养肝乳剂——乳化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单分子膜,吐温、司盘高分子化合物:0/W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固体粉末:硅皂土、氢氧化镁/铝、二氧化硅,白陶土 0/W氢氧化钙/锌、硬脂酸镁 W/0美女淘贵水货多、因美盖新有由头乳膏剂的附加剂保湿剂抑菌剂增稠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乳膏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清洗→擦干→涂药→按摩→消失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避免接触眼睛、黏膜有烧灼感、红肿应停药,并洗净药性改变时禁止使用局限性苔藓化肥厚皮损:封包疗法不宜长期水杨酸乳膏——O/W【处方】水杨酸50g 硬脂酸甘油酯70g硬脂酸 100g 白凡士林120g 液状石蜡100g 甘油120g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羟苯乙酯 1g 蒸馏水 480ml油相?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忌用于糜烂、继发性感染部位凝胶剂药物+辅料→形成凝胶(稠厚液体/半固体)多局部外用:皮肤、腔道(鼻腔、阴道、直肠)高分子化合物的胶凝性温热黏稠流动,温度降低不流动半固体:凝胶固体:干胶凝胶剂的分类分散系统单相(水性、油性)、两相形态凝胶剂的特点生物相容性良好缓释、控释制备工艺简单形状美观易于涂布使用,易吸收,不污染衣物稳定性较好局部使用:皮肤、体腔凝胶剂的质量要求混悬型:胶粒分散均匀、不下沉、不结块均匀、细腻,常温保持胶状,不干涸、不液化pH检查密闭、避光、防冻凝胶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遵医嘱皮肤破损×避免接触眼睛、黏膜不适停药、洗净吲哚美辛软膏交联型聚丙烯酸钠(SDB-L400):凝胶基质甘油:保湿剂PEG4000:透皮吸收促进剂苯扎溴铵:防腐剂气雾剂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
第四章 药品检验方法-2

第四章 药品检验方法《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药品检验方法:附录Ⅲ 一般鉴别试验附录Ⅳ 分光光度法:紫外、红外、原子吸收、荧光、火焰光度法;附录Ⅴ 色谱法:纸、薄层、柱、高效、气相、电泳、毛细管电泳、分子排阻、离子色谱法; 附录Ⅵ 物理常数测定方法:熔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 附录Ⅶ 官能团测定方法:氮测定法、脂肪和脂肪油测定法; 附录 Ⅷ 一般杂质检查方法:氯化物、干燥失重;附录 Ⅸ 物理测定方法:溶液颜色、澄清度、X 射线衍射法、质谱法 附录 Ⅹ 制剂的检查方法:崩解时限、溶出度;附录 Ⅺ 生物学测定方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热原;附录 Ⅻ 生物化学测定方法:细胞色素C 活力测定法、胰岛素生物测定法。
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 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本原理:定量分析的基础是光的吸收定律。
E 为吸收系数,在药品检验中使用的是比吸收系数。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药物对紫外-可见光的特征吸收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简便,准确度比较高,是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1.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1)波长的校正利用仪器汞灯或氘灯的较强谱线或钬玻璃的尖锐吸收峰进行校正;也可以用高氯酸钬溶液的吸收峰进行校正。
仪器波长的允许误差:紫外区:±1n m ; 500n m 附近:±2n mECl I IT A =-=-=0lglg(2)吸光度的准确度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
(3)杂散光的检查杂散光是一些不在谱带范围内且与所需波长相隔较远的光,一般来自光学仪器表面的瑕疵。
检查方法:配制碘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在规定波长处测定透光率,应小于规定值。
2. 对溶剂的要求溶剂的使用范围不能小于截至波长;溶剂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应小于规定值。
3. 吸光度的测定方法(1)使用空白校正的方法 用同批溶剂作为空白。
药物分析课件 第四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_OK

③要有防爆措施 ④氧气要充足,确保燃烧完全,产物不能有黑色
炭化物 ⑤燃烧产生的烟雾要被完全吸收
充分振摇和放置都是为了保证吸收完全 例:碘产生紫色烟雾;氯、氟产生白色烟雾,烟
雾颜色完全消失后,即表示吸收完全 ⑥测定含氟有机化合物时要用石英燃烧瓶
26
4、应用
含卤素、硫、磷、氟及硒等有机药物的鉴别、杂 质的检查及含量测定
100%
注射剂:标示量%=
V0
V T 标示量
100%
V VO
T F 标示量
100%
VO : 量取注射剂的体积, ml
36
(2)间接滴定法 1)生成物滴定法
供试品+试剂 A 化合物 B
化合物 B+滴定液 C 化合物 D
计量滴定液消耗的量,计算供试品的含量 计算同直接滴定法
37
2)回滴定法(剩余滴定法) 原理:先在待测样品溶液中加定量、过量的滴定
10
(一)湿法破坏
(1) 硝酸-高氯酸法 适用于血、尿、组织等生物样品的破坏,有
机金属药物经破坏后,得到的无机金属离子一 般呈高价态。
本法不能用于含氮杂环药物的破坏
干法灼烧法 11
(2) 硝酸-硫酸法 适用于大多数有机物质的破坏,破坏得到的
无机金属离子均为高价态。 不能用于含碱土金属有机药物的破坏
27
氧瓶燃烧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四章中药制剂的杂质检查技术

重金属检查注意事项
标准铅溶液(每1ml相当于10μg 的Pb)应临用前配制,用量为2ml。配制与贮 存标准铅溶液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有铅。
显色条件:最佳酸度为pH=3.5。最佳显色时间为2分钟。 若供试品溶液有颜色,可在对照液管中加稀焦糖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
残渣加稀盐酸
无灰滤纸过滤
滤渣干燥称重
计算酸不溶性灰 分含量
酸不溶性灰分含量% =
m m
1 2
×100%
结果判断
m1:为酸不溶性残渣的重量(g);
m2:为炽灼前供试品的重量(g)。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四章中药制剂的 杂质检查技术
三、应用实例
九味羌活丸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九味羌活丸应进行“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 分”检查。要求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四章中药制剂的 杂质检查技术
五、杂质检查的方法
对照法(限量检查法):供试液与待检杂质对照液在相同 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 质是否 超出限量。不需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
准确测量法(含量测定法):可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 。
灵敏度法:是以检测条件下反应的灵敏度来控制杂质限量 的方法 。
使之与供试液颜色一致 。 供试品中如含高铁盐,影响检查,可在供试液管和对照液管中分别加入维生素
C 0.5~1.0g,将高铁离子还原成为亚铁离子消除干扰。 炽灼温度必须控制在500~600℃,温度过低灰化不完全,重金属不能全部游离
,温度在700℃以上,多数重金属盐都有不同程度的挥发损失 。 为了消除盐酸或其他试剂可能夹杂重金属的影响,在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
药物分析简答题

药物分析简答题第⼀章1.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凡例是解释和正确使⽤《中国药典》进⾏质量鉴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品种,附录及质量鉴定有有关的共性的问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重复说明,正⽂部分为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附录包括附录组成,包括制剂通则,通⽤检测⽅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2附录内容举例,正⽂质量标准中括号中加注的附录即为所⽤⽅法的索引,中⽂品名⽬次按中⽂笔画及起笔笔形顺序排列,中⽂索引按汉语顺序排列,英⽂索引以英⽂字母顺序排列。
2 药品检验⼯作的程序是什么?答:药品检验⼯作的基本程序⼀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查报告。
取样:从⼤量的样品中取出少量样品进⾏分析,使取样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鉴别: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或光谱特征,来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药物的检查:药物在不影响疗效及⼈体健康的原则下,可以允许⽣产过程和储藏过程中引⼊的微量杂质药物的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就是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检验报告的书写:药品检验及结果必须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必须真实,不得涂改,全部项⽬检查完毕之后,还应写出检验报告,并根据检验结果得出明确的结论。
第⼆章1药品形状的鉴别有什么意义,通常有那些项⽬?答:药品的鉴别可以判断药物的真伪,它是药品质量检验⼯作中的⾸项任务,只有在药物鉴别⽆误的情况下,进⾏药物的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才有意义。
通常有以下项⽬: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
外观是指药品的外表感观和⾊泽,包括药品的聚集状态,晶型,⾊泽,以及嗅味等性质。
溶解度事药物的⼀种物理性质,在⼀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物理常数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包括熔点,⽐旋度,吸收系数等。
2 ⼀般鉴别实验和专属鉴别实验有何异同?1 相同点:都是根据药物的分⼦结构,理化性质,采⽤化学物理化学或⽣物学⽅法来采⽤判断药物的真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粒最大允许数/m3 0.5mm 3500 350000 3500000 10500000 ≥5mm 0 2000 20000 60000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浮游菌/m3 5 100 500 1000 沉降菌/皿 1 3 10 15
45
46
47
热 原
—— 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 升高的物质的总称。
平均重量 0.30g以下 差异限度 ±7.5%
0.30g或0.30g以上 ±5%
20片中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
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的1倍。
20
<例4-5> 判断该药品片重差异是否符合规定。 0.5000
( 0.4750 ~ 0.5250 ) 按下法检查盐酸四环素片的片重差异:取供 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为10.0000g;精密 -8.0% 、0.4977g、 称定每片的重量分别为:0.4986g
36
平均装量 0.05g及以下 0.05g以上至0.15g 0.15g以上至0.50g 0.50g以上
装量差异限度 ±15% ±10% ±7% ±5%
37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2.可见异物检查
灯检法 光散射法
3.无菌
直接接种法 薄膜过滤法
38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4.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 控制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热原 细菌内毒素 家兔法 鲎试验法
39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5.不溶性微粒
静脉注射用注射剂
方法:
光阻法 显微计数法
40
<小 结 >
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结 果判定; 片剂的特殊检查、适用范围、检查方 法、结果判定;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方法
41
42
44
洁净度 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D、不再进行杂质检查
E、除杂质检查外还应进行制剂学方面的有 关检查
12
第二节 片剂的分析
—— 片剂(Tablets)是药物与辅料 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舌下片 咀嚼片 口含片 口腔贴片 植入片 普通片 糖衣片 薄膜衣片 肠溶衣片 缓/控释片
13
原料药
粉碎过筛
80-100目 混合
辅 料1 冲浆 辅 料2
29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和溶出度测定
2.溶出度的测定 检查方法:
第一法 转篮法
第二法
第三法
浆法
小杯法
30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和溶出度测定
2.溶出度的测定
取6片测定溶出度; 37±0.5℃恒温下测定; 通常规定限度(Q)为标示量的70% 。
32
2.溶出度的测定
取6片测定溶出量
合格!
65
3、应用
鉴别 一部 1995版 二部 一部 2000版 二部 一部 2005版 二部 147 125 842 169 1510 200 检查 无 250 3 275 16 288 含量测定 8 无 55 无 50 无 2064 1344 530 合计
66
3、应用
(1)鉴别 —— 对照品法
Rf样=Rf对 颜色 供试品 对照品
硬脂酸镁 制成
0.7g 1000片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 TLC )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塑料或金属板 上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行色谱分 离的方法。
61
1. 比移值(Rf)
溶剂前沿
l Rf = l0
l0
l
最佳范围 可用范围 0. 3 ~ 0. 5 0. 2 ~ 0. 8
原点
2、操作方法
(1) 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
硅胶H、G、HF254
吸附剂
氧化铝 聚酰胺 无粘合剂
涂布
有粘合剂
63
2、操作方法
(2) 点样 (3) 展开
活性低的薄层板
极性较强组分
极性较弱组分
极性较强的展开剂
活性高的薄层板
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64
2、操作方法
(4) 斑点定位
直接观察 观察荧光 显色反应
片 剂 工 艺 流 程
制 粒
干燥
整 粒 辅 料3 总 混
压 片
内包装 入库 外包装 铝箔 PVC 说明书 小箱、大盒
11
单冲压片机
12
16
第二节 片剂的分析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
重量差异 ( weight variation ) 崩解时限
( disintegration time )
17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
1、 重量差异的检查
—— 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 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检查片剂均匀性
18
1、 重量差异的检查 检查方法:
20片
精密称定
总重
平均片重 各片重量
W
Wi
精密称定
片重差异 =
Wi W 100% W
糖衣片和肠溶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
19
1、 重量差异的检查 限度要求:
1~2片
平均溶出量
合格!
6片溶出量
Q-10%
Q
31
2.溶出度的测定
1片(12)
平均溶出量
1片 Q-20%
另取6片 复试
平均溶出量
Q-10%
Q
31
第三节 注射剂的分析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装量限度检查
可见异物检查 热原/内毒素、无菌检查 不溶性微粒的检查
35
注射剂的常规检查
1.装量限度检查
注射液的装量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
例4-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片的含量: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为W总(g), 研细,精密称取W(g), 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约70ml,振摇
15min使维生素B1溶解,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 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 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 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46nm的波长处测定 % 吸收度为A,按C12H17CIN4OS·HCl的吸收系数 E11cm 为421计算 维生素B1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
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4、精密度 6、检测限 5、专属性 7、准确度
8、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原料药含量时,要 求碘量法应验证( ) A.专属性 B.定量限 C.精密度 D.耐用性 E.检测限
9、对药物中杂质进行限量检查时,检查方法 应验证( ) A.耐用性 D.准确度 B.专属性 C.检测限 E.线性与范围
可以更好的发挥疗效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方便使用、贮存和运输
8
2、药物制剂的分析内容
鉴 别 ——参考原料药
杂质检查 ——不需完全重复
检 查 制剂常规检查 制剂特殊检查 理化性质 含量测定 含量多少 附加剂种类
9
3、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复杂; 分析项目及要求不同; 对分析方法的要求不同; 含量结果表示和限度要求不同; 注意取样的代表性。
吡哌酸片
本品含吡哌酸(C14H17N5O3 ·3H2O)应为标 示量的 95.0%~105.0%。 (0.25g、0.5g)
63
标示量
单位剂量的制剂中 规定的主药含量。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例4-1.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 药的含量,若供试品的称样量为m(g),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为c(mol/L),消 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为V(ml),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18.02mg的阿司匹林,求阿司匹林原料药 的含量。
耐热性 可滤过性
易被吸附性
不挥发性 水溶性 不耐酸碱性
48
热 原
注射用水
其他原、辅料
容器、用具、管道和设备等
制备环境
输液器
49
葡萄糖
[酸度]
[氯化物] [硫酸盐] [干燥失重] [炽灼残渣]
葡萄糖注射液
[pH值] [重金属] [5-羟甲基糠醛]
[铁盐]
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1h内全部崩解
24
第二节 片剂的分析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和溶出度测定#
含量均匀度
( content uniformity )
溶出度
( dissolution )
25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和溶出度测定#
1.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 指小剂量片剂、胶囊剂或注射 用无菌粉末等制剂每片(个)含量偏 离标示量的程度。
21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
2、 崩解时限的检查
——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 解溶散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 升降式崩解仪
22
检查6片
复试6片
20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
2、 崩解时限的检查 结果判定:
普通片剂:15min
薄膜衣片:30min
糖衣片:1h 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中2h不得有裂缝或崩解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
(装)量差异。
26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和溶出度测定
1.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检查方法:
① 取供试品10片, 分别测定每片的相对 含量X ② 求其均值 X 和标准差S
③ A = |100 - X |
27
1.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结果判断:
S
③ A+1.80S>15.0 且A+S ≤15.0 另取20片复试 ④ A'+1.45S'≤15.0 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