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学说的精要:勤谦敬恕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训36字诀

曾国藩家训36字诀

曾国藩家训36字诀,是曾国藩一生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和教诲。

这36个字分别是:志、恒、专、熟、浑、耐、明、强、挺、硬、俭、廉、勤、慎、忠、仁、信、义、和、宽、忍、让、谦、卑、厚、博、悠、雅、静、淡、定、安、乐、思、省。

这些字诀涵盖了人生各个方面,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志字为首,意为立志。

曾国藩认为,人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能不断前进。

他说:“凡人无志,则不能为学,终不能成事。

”只有立志高远,才能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恒字为基,意为持之以恒。

恒久不变的努力和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曾国藩说:“有恒为作圣之基。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专字为要,意为专心致志。

专注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曾国藩认为,只有专注于一件事,才能精通它,达到高超的水平。

他说:“凡为一事,事皆贵专。

”只有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四,熟字为本,意为熟能生巧。

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实践,我们可以熟练掌握技能和知识。

曾国藩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高超的技艺和智慧。

除了以上四个字诀外,曾国藩家训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字诀。

例如浑字意为藏锋匿迹,避免过于显露;耐字意为忍耐和等待时机;明字意为明智和清晰;强字意为坚强和勇敢;挺字意为挺身而出;硬字意为坚定和果敢;俭字意为节俭和节约;廉字意为廉洁和正直;勤字意为勤奋和努力;慎字意为谨慎和小心;忠字意为忠诚和尽责;仁字意为仁爱和慈悲;信字意为诚信和信任;义字意为正义和公正;和字意为和谐和团结;宽字意为宽容和包容;忍字意为忍耐和克制;让字意为谦让和礼让;谦字意为谦虚和低调;卑字意为谦卑和虚心;厚字意为厚道和朴实;博字意为博学和多才;悠字意为从容和自在;雅字意为优雅和高尚;静字意为宁静和平静;淡字意为淡泊名利;定字意为坚定和稳定;安字意为平安和安稳;乐字意为乐观和快乐;思字意为思考和反思;省字意为反省和自省。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曾国藩在论为官之道时说,为官者当有五勤:“⼀⽈⾝勤:险远之路,⾝往验之;艰苦之境,⾝亲尝之。

⼆⽈眼勤:遇⼀⼈,必详细察看;接⼀⽂,必反复审阅。

三⽈⼿勤:易弃之物,随⼿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勤:精诚所⾄,⾦⽯亦开;苦思所积,⿁神亦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处世之道,今天我们重温曾国藩的“五勤”之道,或许我们从中能得到不少收获。

⾝勤曾国藩所说的“⾝勤”就是⾝体⼒⾏、以⾝作则。

《论语》有⽈:“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个⼈⽆论做什么,要想真正达到⼀个灵魂影响另⼀个灵魂,就必须明⽩⾔传不如⾝教。

只有⾝体⼒⾏、⾝先⼠卒,才是为⼈处事之道。

我们常说“喊破嗓⼦,不如做出样⼦。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或可不亲细事,为⼤⾂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在军中要求⾃⼰每天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就是这样,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早起”成为军营中的⽆声纪律,他⼿下的幕僚、将领⽆不早起练兵。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湘军逐渐强⼤起来,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军。

眼勤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

曾国藩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尤其表现在他⽤⼈⽅⾯。

曾国藩概括为⼋个字:“得⼈不外四事,⽈⼴收、慎⽤、勤教、严绳。

”曾国藩谨慎⽤⼈,就是要做到疑⼈不⽤,⽤⼈不疑。

他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在室外等候,⾃⼰则进⼊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

曾说不⽤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可委派后勤补给⼯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阴违之⼈,只能给他⽆⾜轻重的⼯作;站在左边的⼈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资料图图源网络)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为先。

”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

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

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1. 观远2. 思纯3. 明道4. 守宽5. 望难6. 贵安7. 慎终8. 宁静9. 少言10. 笃实11. 牢记12. 富思13. 恪勤14. 良知15. 和敬16. 敬慎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国荣,号忠介,汉族,江苏武进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精湛的政治智慧和处世哲学被后世誉为“曾氏十六字箴言”,这些箴言不仅是曾国藩智慧的结晶,更是他对人生道路的真知灼见。

今天我们结合这十六字箴言,谈谈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所说的“观远”,不仅仅是指眼前的事务,更是要有长远的眼光。

在面对问题时,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困难,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趋势和变化。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发现问题的实质,也才能更好地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曾国藩所谓的“思纯”,是要求人们思考问题时要坦诚、纯粹。

在遇到问题时,不要被私利、情感或者其他杂念所左右,要以纯净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

这样才能在混沌中觅得真理,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

“明道”是曾国藩极为重视的一点,明道不仅仅是说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做人之道、处世之道。

他要求自己始终遵循道义和原则,做到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做什么,不偏离正道。

“守宽”是指宽容。

曾国藩认为,处世之道不仅要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更要有宽容之心。

在社会交往中,很难做到事事符合自己的意愿,所以需要学会宽容,知道如何接纳他人的不同,才能和谐共处。

曾国藩所说的“望难”,是要求人们在遭遇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

要有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切困难终将会迎刃而解。

“贵安”则是曾国藩对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

他认为,做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舒适,而不是过分追求名利、利益,要学会知足,不要太过贪婪。

“慎终”含义丰富,不仅是指对待生命、人生要有敬畏之心,也指过好每一天,对待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都要慎重对待,不马虎、不粗心大意。

“宁静”是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曾国藩箴言

曾国藩箴言

谨慎守住每一天。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

随便举一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

不是吗?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

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内容非常之多。

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

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

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八本八常八德八败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修身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说:“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

所以他十分看重这个问题,为此,他作了专题阐述:“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他最后还说:“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他明白地告诉世人,“主敬”不但能使身体强健,而且能使天下太平,或许,这一条,就是“以身作则”最恰当的解释。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好露不浑,天之所恶。天道有三恶:巧: 欺诈之意。盈:做事太过之意。贰:反复无 常,言而无信。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忍字第一义:要求具有超强的自制力,此为修身忍。 忍字第二义:要求有容人之量,于人为恕,于己为
忍,此为处事忍。 忍字第三义:要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为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此为战术忍。忍字第四 义:当断则断,不留后患。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 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吾辈读书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有了恕,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 恕,要求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要多看别人 的长处。 恕,眼光远一些,胸襟阔一些。 凡事让一步,留人余地,留自己方便。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笑即可了之。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修德不求报,能文
不求名。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2020/11/17
曾国藩做人三十六字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 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 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满清朝廷称为“同治中 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 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 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 “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作 者: 汪谷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淘宝网实惠入口<<
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பைடு நூலகம்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勤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日常饮食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穿戴就是一件青缎马褂,而且一穿就是三十年。子女婚姻,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无所依靠,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学说的精要:勤谦敬恕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集儒家之大成者,多为世人所推崇。

最近几年,我在工作之余看了一些关于曾国藩的书籍,也做了一些读书笔记。

虽然深知自己天资愚钝,不能领略其中太多深义,但还是感觉受益颇多,常有脱胎换骨之感。

曾氏学说,内容非常丰富,但对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他所讲的“勤、谦、敬、恕”四字。

《曾国藩家书》中这样讲到:“古人修身之道,不外乎勤、谦二字。

圣贤豪杰,不外乎一‘勤’字,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乎一‘谦’字。

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所谓朝闻道夕可死矣。

”还讲到:“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此所谓敬。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此所谓恕。


“勤、谦、敬、恕”四字,在曾氏典籍中讲的比较多,是曾氏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看的多了,对这个四个字,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一说“勤”字决。

天道酬勤。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是做人的根本。

《增广贤文》也说: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一生之季在于勤。

“勤”字决,“勤”字贯穿于《曾国藩家书》始终,他说:“勤俭二字看似平淡,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

”曾氏临终时还在其遗嘱中教育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试不爽。

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才而见弃。

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劳而神鬼不歆。

古之圣君贤相,莫不以勤劳自励。

为个人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曾国藩对人性的分析也非常深刻,和现代的行为心理学教义不谋而合,较之西方的《卡耐基成功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说:“凡人这情,莫不好逸恶劳。

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我辈宜深戒之!身体虽弱,却不宜过分爱惜。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智慧愈苦则愈明,此以志帅气之功效也。

每日做事愈多,夜间临睡则愈快活。


二说“谦”字决。

曾氏云:“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骄则满,满则倾矣。

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他把“傲”视为凶德。

他还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身。


曾国藩强调做人要做到“不忮不求”。

《曾国藩家书》中讲到:“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

求者,贪利争宠,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

忮不常见,每发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

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

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功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三说“敬”字决。

曾氏“敬”字决,涵义丰富。

其主要旨义,在于“敬”可以强身健体。

曾氏典籍中多处讲到:“主敬则身强。

”他说:“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敬之工夫也: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敬”字决,在待人接物上,似乎与“谦”有相通之处。

他强调对待朋友,要善始善终保持恭敬态度,不可因交情渐深而有所懈怠。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颇有深义,就是着重阐述这个问题。

书中讲到:“若果威仪可测,淳实宏通,师之可也。

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可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能复受其益矣。

”因为是好朋友,交情深,而“渐至慢亵”,这就是我等庸庸之辈常犯的毛病!其结果就是“不能复受其益”!
“敬”字决的“庄敬”之意,也有“刚强、坚挺”之意。

曾氏强调做人要有强毅之气,要有挺膺负责、挺身而出的勇气。

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挺经》中讲的比较多。

他在家书教导子弟:“刚毅之气,决不可无。

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自胜者强,他还提出了“以志帅气”之说,他说:“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

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变。

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也端坐以凝之。

此以志帅气之说也。


同时他还强调了关于立志的重要性。

他说:“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

卑者安于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贤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趋高明。

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四说“恕”之决。

“恕” 与儒家“仁”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儒家的“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仁”中有“恕”,“恕”中有“仁”,恕更强调“宽恕”。

曾国藩认为“求仁则人悦”。

他对儒家学说做了这样的总结:“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还说:“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乎?”我辈之人,于现代社会,太过于强调竞争,最缺乏的或许就是这种“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境界和胸襟!有些人既容不下人之能,又见不得人之庸。

慕人之德盛,却容不下人之俗!如此小鸡肚肠,怎能成大事?
曾氏学说,对国人影响颇深。

诸如毛泽东、蒋介石一类领袖人物,对曾也推崇备至。

时至今日,亦不乏孜孜以学者。

然如曾氏弟子,晚清中流砥柱李鸿章所说:“曾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然从学者从,得真传者寡。

能领悟其中真义切身践行者,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曾氏典籍,我之所学或许只是管中窥豹,所能领悟的更是九牛一毛。

鉴于自己阅历有限,对其中许多精微之义或许还是一知半解,以后还须加倍努力,常看常新。

“学不在多,贵在有用”。

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至少也应该谨遵曾氏“勤谦敬恕”四字教诲,以不负平日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