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一、鸡蛋案
一天,曾国藩放学归来,见父亲正在发愁,便上前询问,原来,母亲总共煮了五个鸡蛋,现在只剩四个,另外一个鸡蛋不知道让谁吃了。
曾国藩略加思索,端来了一个盆和一壶水,然后把家里所有人都叫来,让他们每人喝一口水吐到盆里,曾国藩在旁边观察。
这时,一个佣人吐得水中含有鸡蛋黄粉,曾国藩便轻而易举的抓到了偷吃鸡蛋的人,曾父很高兴,认为儿子聪明绝顶,有当大官的潜力。
二、被梁上君子耻笑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特别努力,每天必背一篇文章,否则绝不睡觉。
一天,一个小偷潜入曾家,想等曾家人都睡着了行窃,于是便偷偷藏在了房梁上。
曾国藩正在背诵《岳阳楼记》,无奈自己太笨,读了好多遍都没有背下来,但是曾国藩锲而不舍,不背下来绝不睡觉。
梁上的小偷左等右等也不见曾国藩有睡觉的意思,实在等不及了,就跳下来,从头到尾大声背诵了一遍《岳阳楼记》,并挖苦曾国藩说,一篇文章有什么好难的,我听都听会了,就你这笨样子还读什么书?说罢扬长而去,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久久合不拢嘴吧。
三、蟒蛇转世
曾国藩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曾梦见有巨蟒缠绕自家房梁,便认为孙子是蟒蛇转世。
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牛皮癣之类的皮肤病,浑身上下长有像蛇的
鳞片一样的癣,以至于读书时,天在热也穿戴整齐。
曾国藩很喜欢吃鸡,却又特别惧怕鸡毛,古时如果有紧急文件,会在文件封口处放一枚鸡毛,俗称“鸡毛信”,曾国藩每次见到,都会毛骨悚然,让别人拿掉鸡毛后,才敢拆阅文件。
古人曾有言: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即死。
这也难怪连曾国藩自己都认为是蟒蛇转世。
曾国藩故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他的故事和经历被广泛地传颂和研究。
以下是关于曾国藩比较著名的小故事:
1. 鸡蛋案:一天,曾国藩放学归来,看到母亲煮的五个鸡蛋只剩下四个,另外一个不知去向。
为了找出
偷吃鸡蛋的人,他端来一盆水和一壶水,让家里所有人都喝一口水然后吐到盆里。
最后,一个佣人吐出的水中含有鸡蛋黄粉,从而成功地找到了偷吃鸡蛋的人。
这个故事显示了曾国藩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2. 被梁上君子耻笑:曾国藩小时候读书非常努力,每天必须背诵一篇文章,否则不睡觉。
有一天,一个
小偷潜入他家,藏在房梁上等待他入睡后行窃。
然而,曾国藩迟迟不睡,一直在背诵文章。
最后,小偷等不及了,从房梁上跳下来,流利地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给曾国藩听,并嘲笑他笨。
这个故事虽然让曾国藩感到尴尬,但也显示了他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
3. 蟒蛇转世:在曾国藩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曾经梦见一条巨蟒缠绕在他家的房梁上。
因此,他的祖父
认为曾国藩是蟒蛇转世。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境和传说,但也显示了曾国藩在家族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曾国藩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传达了一些关于求学、处世和解决问题的深刻道理。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是晚清的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曾国藩小故事曾国藩小时读书十分辛苦,为了把文章背下来他常常熬夜。
一天夜里,一位盗贼到曾家行窃,等了好久曾国藩还在反反复复地背同一篇文章。
他不入睡盗贼就无法行窃。
盗贼等不及了就隔窗破口大骂,说你他娘的还有完没完?就这么一篇短文章还背不下来!我听你背书耳朵都磨出硬茧子了!你小子听着,看大字不识的盗贼我给你背一遍!说罢便一口气把那篇文章背完,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后来成了大器始终忘不掉这码子事,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并不聪明。
要是聪明如盗贼者也走正途,那朝廷大臣哪里会轮得到自己?一生爱钱”之谜:三十岁时,作一件青缎马褂,遇庆贺及新年时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犹如新。
在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作饭。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史不衰之谜: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曾为表明心迹,做出了有违个人性格的事刊印《家书》。
违朝廷大禁纳妾之谜: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有人斥其为“伪君子”。
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仅中人,行步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之谜: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
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
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
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
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之谜: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曾国藩的小故事

曾国藩的小故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被广为传颂。
以下是一些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
1.少年背书: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背一晚上仍背不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通过勤奋和毅力,成功考取了功名。
2.创立湘军:曾国藩在创立湘军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成功地将一支松散的民兵队伍打造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正规军队。
3.廉洁自律:曾国藩一生廉洁自律,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收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以身作则,为下属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4.慧眼识人:曾国藩善于识人用人,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
他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才,为清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家庭教育: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
他的家书被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
6.智慧处理鸡蛋案:曾国藩小时候,家里发生了一起鸡蛋失窃案。
他巧妙地利用智慧,让偷吃鸡蛋的人自己露出了马脚,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
这些小故事展现了曾国藩的勤奋、毅力、廉洁自律、识人用人、家庭教育以及聪明才智等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这些品质和能力不仅为他个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 —。
关于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

关于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对于曾国藩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的故事来了解一下曾国藩吧!曾国藩给生人写挽联晚清重臣曾国藩死后,与他绝交的左宗棠为他写了副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其实曾国藩也非常爱好写对联,其中更是喜欢为人盖棺定论——写挽联。
他在世的时候就写了很多的挽联,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青楼歌妓,一概挽之。
可平时闲来无事,手痒心动跃跃欲试的时候到哪里找那么多死人来写呢?他冥思苦想,终于有了对策——挑拣熟悉的亲朋好友,结合他们的生活为活人写挽联!在一个封建迷信社会里,对那些不幸被他"挽"了的人们来讲,这可是天大的忌讳。
曾国藩身为一朝重臣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所以向来藏得严严实实,没有被发觉过。
但是,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鞋?这年新春,他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汤鹏到他的寓所给他拜年,寒暄之后,让到书房两人就聊起天来,聊着聊着汤鹏突然看到曾国藩的书桌上有着几张纸,墨迹未干,以为是新作的诗文,便要拿来看看。
曾国藩死死护住,怎么也不给看。
汤鹏一把抢过来,只见包括他本人在内不下十几位曾氏好友,一一被曾国藩"敬挽"了一番。
新正吉日,吉祥话没开场,竟先看见这么一篇晦气冲天的"悼词",汤鹏不禁勃然大怒拂衣而去,回家之后立即宣布与曾国藩断绝往来。
曾国藩赊礼曾国藩主张节俭,曾经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告示说,凡以后我有事诸位不要送礼,诸位有事我也没钱可送。
有个同僚看他不惯,在他生日的时候,故意羞辱他,只送去五分银子,在封皮上写着:"送贺礼白银一钱,现银五分,赊欠五分。
"后来这个朋友嫁女儿,曾国藩也过府送礼。
同僚一检查,他竟送了个空信封来,封皮上也写了一句话:"送贺礼白银一钱,讨还你欠我的五分,再赊五分。
"曾国藩读书曾国藩小时读书十分辛苦,为了把文章背下来他常常熬夜。
曾国藩7个小故事

曾国藩7个小故事曾国藩,清朝末年的名将、政治家、外交家和理学家,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以下是七个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1. 曾国藩与小偷: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不高,因此经常背诵诗词文章。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钻进了他的房子,在他的书房里来回徘徊。
曾国藩背一篇短文,重复了几十遍也没能背下来。
小偷不耐烦了,将这篇短文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2. 曾国藩与猎户:曾国藩年轻时喜欢打猎。
一次,他与一个猎户争辩起来,说自己的父亲也是猎户,而这个猎户只是普通百姓。
猎户告诉他,虽然他的父亲穿着打猎的衣服,但从未真正打过猎。
曾国藩深受启发,从此更加关注实用主义和民本思想。
3. 曾国藩与算命先生:曾国藩年轻时曾经找算命先生算命。
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将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甚至会成为宰相。
”曾国藩听了非常高兴。
但是算命先生接着说:“不过,你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于相信命运。
”曾国藩听后非常沮丧,但后来他意识到算命先生是在点醒他不要过于依赖命运,要更加努力奋斗。
4. 曾国藩与左宗棠: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朝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两人曾经因为一件小事闹矛盾,互相不说话。
后来曾国藩主动去找左宗棠和谈,但是左宗棠避而不见。
曾国藩不放弃,继续敲门。
左宗棠听到后非常感动,开门迎接曾国藩。
从此两人重新建立了友谊。
5. 曾国藩与李鸿章: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和引路人。
一天,李鸿章带着两个问题来找曾国藩。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兵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做官之道。
曾国藩告诉李鸿章:“兵法易学,做官之道难学。
”然后指着自己的头说:“这里面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意思是说,做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不能只学书本上的知识。
6. 曾国藩与湘军士兵: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是清朝的重要军事力量。
他非常注重士兵的纪律和教育,经常亲自教导士兵。
一次,一个士兵因为赌博被抓,曾国藩知道后非常生气。
他告诉士兵:“你赌博不仅会输掉自己的钱,还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士气。
”然后给了士兵一些钱,让他好好休息并严格遵守纪律。
曾国藩趣味故事

曾国藩趣味故事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他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智慧,曾国藩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和趣闻。
下面将为您分享一些曾国藩的趣味故事。
故事一:猴子摘桃曾国藩年轻时,曾在省城的一个园子里研读书籍。
据说他当时的读书环境非常宁静,但有一天,一只皮猴进入了园子。
皮猴精灵活泼,常常干扰曾国藩的学习。
一天,曾国藩在读书时,忍不住拿过一颗桃子放在桌子上,用来引诱皮猴离开。
皮猴看见了桃子,迅速地从书架上跃过来,伸手想要拿取,却总是差那么一点。
曾国藩故意示弱,将桃子移到更高的地方,引得皮猴如饥似渴。
最终,皮猴跳跃摘下桃子,但被曾国藩识破意图,他把手放到桃子距离桌子边缘至最远处,皮猴急于够到桃子时失去平衡,掉在地上,桃子也被他吃掉了。
曾国藩乘机使用这个教训,比喻学习者不能贪图便利,要踏实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故事二:曾国藩与野狼曾国藩在读书期间养成了早起锻炼的习惯。
有一次,他在清晨散步时,突然遇到一只野狼。
野狼突然出现,曾国藩略显惊恐,但他立即镇定下来,迅速就地拾起一块石头,眼神坚定地盯着野狼,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野狼看到曾国藩的坚定和勇敢,立刻转身逃跑。
这个故事传扬开来,成为许多学生学习曾国藩的榜样之一,以勇敢坚定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
故事三:曾国藩品尝苦草据说曾国藩在草原上履行职务期间,吃苦受累,曾遇到一次所驻之地水源断绝,饮水非常困难。
曾国藩为了寻找水源,曾亲自爬山,穿越草原,历经艰险,但一直没有找到水源。
饥渴难耐的曾国藩发现了被牲畜咀嚼过的苦草,他发现苦草中含有少量水分,并非常苦涩。
他不顾苦涩品尝后,被苦草的滋味和含水量感到惊讶,他很快告诉众人,每个人都按照他的经验品尝苦草,并获得生命所需要的水分。
这个故事传说在曾国藩的周围,传扬着曾国藩饱含奉献精神和对他人负责的品质。
这些趣味故事展示了曾国藩在生活中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揭示了他作为一个出色思想家的一面。
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故事

三一文库()〔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故事〕导语: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一、位高轿低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难得的恩遇: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俩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边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轿前不仅没有引路官,连扶轿的人也省了去,且轿呢也没有换成绿色,仍乘蓝轿。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下人就为他荐举了四名轿夫,要把曾国藩的四人大轿换为八抬大轿。
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员准乘四人抬的蓝呢轿,三品以上官员准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俗称八抬大轿。
但这并非硬性规定,官员如达到品级而收入不丰者,是可量力而行的;若品级达不到却乘高品级的轿子就算违制,一旦被人举报,不仅要受处分,严重的还要被革职、充军。
其实,曾国藩早就打定主意,他明晓水满则溢、人满则忌的官场道理,对于可摆可不摆的架势、可坐可不坐的大轿,一律是不摆不坐。
虽然,曾国藩因乘蓝呢轿而被下级官员欺侮,但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知道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国藩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呢。
”曾国藩纵横官场几十载,正是凭借了这种低调、内敛的力量。
二、“不要钱,不怕死”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外官收入丰厚,为了构建关系网,每次进京,都要给熟悉的京官们送礼,名为“冰敬”、“炭敬”、“别敬”(意为夏冬买冰买炭等费用)。
这笔馈赠,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
但是曾国藩很少利用手中权力为人办事,所以这种馈送次数很少,于是借债就成为他经济来源的主要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故事
1.少年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白杨坪的一户普通农家,白杨坪是一个山冈起伏、沟壑深邃的地方,平凡却养出了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
曾家世代务农,家道不昌,到曾国藩曾祖父曾竟希时才算有了点家业。
曾家家境好转,曾竟希就把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送去念书,希望其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
可玉屏却是懒惰人物,不思上进,好逸恶劳,经常与那些纨绔子弟厮混。
后幸其浪子回头,悔过自新,痛改前非,维持了父亲留下来的基业。
曾玉屏刚正不阿,是一位闻名乡里的大人物,对曾国藩的影响也最大。
曾国藩常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故男儿自立,必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性格刚毅倔强,胸怀大志,这也是深得祖父之益。
曾玉屏治家极严,“男必耕读,女必纺织。
”,要求家人努力实行八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
曾玉屏所倡明的家风,的的确确对早就了后来曾国藩一生的品行秉性。
曾国藩的父亲天资平平,屡试屡败,未能实现曾玉屏学而优则仕的愿望。
好在有了个天资聪慧的曾国藩,曾玉屏、曾麟书均对其悉心培养。
曾国藩六岁时,玉屏为其设了塾一所,并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
在这一年,曾玉屏也去世了。
次年,曾麟书屡考不中,便回家办了一家私塾。
曾麟书对曾国藩督求甚严,悉心教导,曾国藩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读完了“五经”。
曾国藩天资聪颖,一心向学,又有韧性,再加上祖父、父亲不厌其烦的督责,学业大进。
2.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十四岁时,曾国藩随父到省城长沙应童子试,成绩甚佳。
十六岁时,再度应童子试,名列第七。
从长沙回来后,曾国藩仍然跟着父亲,父亲自感所学有限,恐误其前程,便让他到外县遍访名师。
先后跟着汪觉庵先生、刘元堂先生学习。
曾国藩原字伯涵,后改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以新的姿态面对人生。
二十三岁时,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