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表皮观察

合集下载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3.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实验原理:
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以及保卫细胞围绕的空隙组成的结构。

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和控制蒸腾的结构。

某些植物通过处理后,科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保卫细胞。

实验仪器:
菠菜(可以选取饱满和干瘪的两种叶片作为对比)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水、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到两滴清水,放在一旁。

●取插入水中菠菜叶片,分别从饱满和干瘪的两种叶片的背面向里折叠,然后从折
叠处轻轻撕拉,折断处有白色薄膜(即下表皮)。

●用镊子夹取一小片白色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制成临
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
●将制好的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除可以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外,还
可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以及由保卫细胞间隙所形成的气孔。

●在观察插入水中的叶表皮临时装片时,会发现气孔大大张开;当观察用干瘪叶表皮临
时装片时,会发现气孔闭合。

从而区分气孔何时张开,何时闭合。

表皮学习内容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横切面解剖构造

表皮学习内容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横切面解剖构造
SHUANGZIYEZHIWUYE DE JIEGOU BIAOPI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基本结构及表皮的 主要特征。 2.理解气孔的分布及作用。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横切面解剖构造,可将 叶片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基本部分。
表皮
叶 叶肉
叶脉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1.表皮细胞特征
表皮位于叶片的上下两面。多数叶片的上下表皮各由一 层细胞组成,细胞横切面呈长方形。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角 质层覆盖,有的还有蜡质层、表皮毛或腺毛。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2.气孔的分布
表皮细胞上分布着许多气孔,有些植物如向日葵、蓖麻 等叶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下表皮一般较多;有少数植 物的气孔仅分布在上表皮,如莲、菱等;苹果、桃等植物的 气孔只分布于叶的下表皮;沉水植物的叶如眼子菜一般没有 气孔。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3.气孔器
气孔器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气孔是指两 个肾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间隙。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 气孔开大,而失水时,气孔缩小甚至关闭。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木质部 维管束鞘
叶脉 韧皮部
气孔
上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叶肉
下表皮
双子叶植物叶结构—表皮
一、判断题
1.双子叶植物叶表皮细胞的外壁常角质化、硅质化,具表皮毛或腺毛。
2.苹果、桃等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只分布于叶的下表皮。
二、填空题
1.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部分。
2.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器由两个
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表皮

分析植物的叶片表皮结构

分析植物的叶片表皮结构

分析植物的叶片表皮结构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位,而叶片表皮结构则是叶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屏障和交换界面。

通过对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首先,植物叶片表皮通常由上下两层组成。

上表皮通常比下表皮更具特化,有一定厚度。

这是因为上表皮面临着更多的外界压力,如紫外线的辐射、脱水和病原体的入侵。

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存在着气孔,而气孔则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关键部位。

植物通过开闭气孔的方式,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此外,气孔还可以通过调节开闭程度来调节蒸腾速率,以控制水分的流失。

这种结构的存在使得植物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适应生存。

其次,植物叶片表皮的细胞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叶片表皮细胞通常具有高度压实的细胞壁,这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机械支撑和保护。

此外,叶片表皮细胞壁上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树脂和角质层。

这些物质的存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叶片的抗病性和适应干燥环境的能力。

叶片表皮细胞还存在着一种叶绿体密集的特殊结构,称为蜡质体。

蜡质体是一种富含脂质的细胞器,主要负责合成和储存叶片表皮上的蜡质。

蜡质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

蜡质体的存在使得植物能够在干燥和寒冷的环境下更好地存活和适应。

最后,植物叶片表皮结构还与植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密切相关。

例如,耐旱植物通常具有较厚的表皮和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而沙漠植物的叶片表皮上通常还有很多细小而尖锐的突起,可以降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和风速。

另外,很多水生植物叶片上也会有一层厚厚的气泡,可以提供浮力和氧气供应。

总而言之,植物的叶片表皮结构是其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叶片表皮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存策略。

不同的叶片表皮结构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压力和生活习性,为植物的繁衍和进化提供了保障。

测量指标(叶表皮、叶肉、叶脉等)的基本原理

测量指标(叶表皮、叶肉、叶脉等)的基本原理

测量植物叶片的指标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测量叶表皮、叶肉、叶脉等指标,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等生理生态特性。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为读者介绍测量叶片指标的基本原理。

1. 叶表皮的测量原理叶表皮是植物叶片外部的一层组织,其结构和特性对植物的适应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叶表皮的指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来实现,包括叶表皮细胞的密度、大小、形状以及气孔的分布和形态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蒸发速率、透光性和抗逆性等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叶肉的测量原理叶肉是植物叶片内部的主要组织,其细胞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测量叶肉的指标可以通过组织切片和显微镜观察来实现,包括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叶绿素含量以及气孔导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发育状态和适应能力,对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叶脉的测量原理叶脉是植物叶片内部的输导组织,其结构和形态对植物的物质运输和水分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测量叶脉的指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来实现,包括叶脉细胞的形态、密度、长度以及导管的直径和分布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养分输送能力和抗逆性能力,对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总结:测量植物叶片的指标是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原理涉及叶表皮、叶肉、叶脉等多个方面。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生理特性,为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测量叶片指标的基本原理有所帮助,并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4. 测量其他叶片指标的原理除了叶表皮、叶肉和叶脉,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叶片指标也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的关键内容,它们的测量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叶片的厚度、细胞壁厚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的光谱特性等都是能够反映叶片解剖结构、生理状态和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标。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报告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观察为学习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奠定了基础。
细胞结构:
细胞壁:明显可见,细胞壁较厚,提供支持。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透明。
细胞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的液泡,细胞质较清晰。
细胞核:可见细胞核的形状较小,位置偏于一侧。
气孔:观察到部分细胞上有小孔,表示气孔的存在,可能有气孔伴随的保卫细胞。
讨论与分析
洋葱的表皮细胞适应其环境,形成了紧密的细胞排列,有助于保护内部组织。细胞壁的存在为植物提供了支持和保护作用。观察到的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结构,对于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3、制作标本: 将取出的表皮细胞放置于载玻片上。在表皮细胞上滴加几滴清水,轻轻用盖玻片覆盖,避免气泡。观察细胞结构,在细胞上滴加蓝色美克尔染液,待染色后再覆盖盖玻片。
4、观察:将准备好的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表皮细胞的形态特征。
观察结果
细胞形态: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或多角形,细胞排列紧密。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报告
实名称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
新鲜洋葱、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干净的盖玻片、清水、蓝色美克尔染液
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将新鲜洋葱洗净,切一小片洋葱的外层(鳞片叶)。
2、提取表皮细胞:使用刀片小心切下洋葱鳞片的边缘,尽量取出薄层的表皮。用镊子轻轻剥离薄膜状的表皮。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一、实验简介在植物学中,气孔是植物体表面上的一种特殊结构,能够通过它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气孔由两个相互对称的肾形细胞(叶肉细胞)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隙,称为气孔孔口。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来了解植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新鲜绿色叶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荧光素液。

2.将新鲜绿色叶子切成小块,并用荧光素液浸泡5-10分钟。

3.取出浸泡好的叶片,并用滴管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4.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方,并轻轻压紧。

5.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焦距和光源强度,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

三、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在叶子表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小洞,这些小洞就是气孔。

每个气孔由两个相互对称的肾形细胞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隙,称为气孔孔口。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气孔孔口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位置都不尽相同。

四、实验结论1.植物体能够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这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的重要保证。

2.不同植物种类或不同部位的叶子上气孔结构有所差异,这与其生长环境和适应性有关。

3.叶片表面的气孔数量和密度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关,光照强度越大,叶片表面上的气孔数量和密度也越大。

4.叶片表面上的气孔还可以根据环境变化来调节开合程度,以达到保持水分平衡和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

五、实验意义通过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此外,对气孔的研究还可以为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叶的结构实验报告

叶的结构实验报告

叶的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片的组织构造以及其功能。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的植物叶片(如水仙、万年青等)- 盐水- 乙醇- 甘油- 枝叶刀2. 实验仪器- 显微镜- 定片钳- 显微刀- 干燥槽三、实验步骤1. 在显微镜下观察新鲜叶片,记录叶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观察叶片的背面和正面。

2. 用枝叶刀切取一片新鲜的叶片,将其放在显微镜滑片上。

3. 在滑片上加入一滴盐水,以使叶片细胞膨压。

然后使用定片钳轻轻压扁叶片,使其叶肉扁平化。

4. 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表皮细胞的特征。

表皮细胞通常呈长方形或多边形,排列整齐,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

5. 使用显微刀从叶片上刮取一小块组织,并将其放入一滴乙醇中,进行脱色处理。

6. 将脱色后的组织放入一滴甘油中,进行透明化处理。

7. 将透明后的组织覆盖一片玻璃盖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

8.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内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细胞核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叶片的结构和组织。

叶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呈现出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椭圆形、心脏形等。

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正面通常呈现光滑的表面,而背面则有许多气孔。

通过对叶片表皮细胞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表皮细胞均匀地排列在叶片的表面上,具有细胞膜和细胞壁。

叶片组织的细胞结构也能被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细胞核等也能被看到。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植物叶片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其组织构造决定了其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叶片的表皮细胞具有保护和气体交换的功能,而叶片内部的细胞组织则负责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显微镜等仪器,通过观察和分析叶片的细胞结构,加深了我们对植物叶片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显微镜操作技巧,例如脱色和透明化处理等。

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教案

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教案
【导入新课】
我们观察过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是一层排列紧密、整齐,无色透明的细胞。在叶的表皮上有很多气孔,我们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一)制作临时装片
在做实验前,先用多媒体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把全班同学分成14组进行学习。在阅读完实验步骤后,把实验步骤中感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
(2)选择视野中最满意的1-2个保卫细胞,在方框内把它真实的画下来,并标注各结构名称。
四、交流表达,互相解答
小组展示交流:
1、展示自己绘制的保卫细胞及气孔的结构图。
2、交流本小组制片观察的效果,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气泡、污点、看不到气孔等)。
3、自己的改进措施。
由其他小组帮发言小组找到客服缺点的方法。
(1)为什么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为什么要取油麦菜叶的下表皮?
(3)为什么盖盖玻片时,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为什么要把叶下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二、合作探究,明确分工
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查阅资料、讨论解答对方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断,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时如何区分细胞跟气泡?请同学们在做实验过程中找到答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要求:语言简练内容全面,其他同学补充。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授课时间
2022年11月
课型
实验探究课

学教
目学
的目
要标

1、尝试制作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科四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10级生科1班 寇敬 刘暖暖 曹雪琴 李阿娟 乔景焕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四种豆科植物(紫荆、龙爪槐、三叶草、洋槐)的叶表皮特征
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不同豆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在叶片上
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长短轴之比等。

豆科
叶表皮特征共同点说明豆科是一自然类群,其不同点说明叶表皮的某些特征可以作为中间区
分的依据。

因此,豆科的叶表皮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能为该科现生植物的系统分类以及在
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豆科 叶表皮 气孔 分类学意义
前言:豆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三大科,仅次于菊科和兰科植物,全世界约有748属19700
种,其中结瘤的约有2839种,我国约有172属1485种豆科植物。

豆科植物因其生物固氮、
根系发达、抗击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繁殖方便等生物学特征,不仅是用材、能源、
饲料、绿化观赏、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植物,而且许多种类在现代经济社会和人民生
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叶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分类价值。

由于叶生存于植物的主要生活时
期,是非生殖器官最广泛应用的特征,在分类学方面有优于花的一面,尤其是叶表皮特征在
分类学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近年来,叶表皮特征的研究日益增多,为植物分类学和系统
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该研究对四种校园豆科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显微观察,以期为
该科植物的分类和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器材和试剂
1、植物材料:紫荆,龙爪槐,三叶草,洋槐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
实验方法:取实验材料上下表皮分别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皮特征,然后
拍照,如下图:
紫荆下表皮(图1) 紫荆上表皮(图2)
结果分析:
通过光学显微镜所观察的豆科的四个种叶片表皮结构的一般特征描述为:
1、上表皮
脉间表皮细胞以
5-6多边形如紫荆上表皮(图
2),三叶草上表皮(图6)。

细胞多呈不
规则连续排列,脉间区无气孔或有少量的气孔分布,上表皮无毛。

2、下表皮
脉间区表皮细胞如三叶草(图5)为不规则多边形,叶脉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至菱形。

洋槐下表皮(图3)
洋槐上表皮(图4)
三叶草下表皮 (图5) 三叶草上表皮(图6)
龙爪槐下表皮(图7) 龙爪槐上表皮(图8)
3、气孔器
气孔均呈不均匀分布,且上表皮细胞气孔分布较少,下表皮细胞气孔分布较多,由此可以说明叶片的气孔分布,有助于植物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豆科五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8:57-59.
[2]王祺. 山东中新世山旺组紫荆属(豆科)叶化石的叶枕研究——兼论豆科植物叶枕的早期演化[J]. 古生物学报,2012,01:1-13.
[3]张芬琴. 镉胁迫对二种不同耐性豆科植物生长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及水杨酸对镉毒害的缓解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9.
[4]程荣花,马飞,马丽. 豆科植物叶枯焦面积自动化测量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2,12:108-110.
[5]陈桃,朱辉,王超,张忠明. 豆科植物共生信号转导及根瘤形成的机制[A].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学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2012全国发育生物学大会摘要集[C].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学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