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叶下表皮气孔

合集下载

气孔观察的实验报告

气孔观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孔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情况。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两个相对的保卫细胞围成。

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重要通道。

通过观察气孔的结构和分布,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紫甘蓝叶、胡萝卜叶。

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清水、碘液。

四、实验步骤1. 取一片菠菜叶,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块叶片,放入载玻片中央。

2. 在叶片上滴一滴清水,用盖玻片轻轻压平,使叶片细胞与盖玻片紧密接触。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观察叶片的整体结构,再调整焦距,观察气孔。

4. 观察不同叶片的气孔结构,记录气孔的大小、形状、分布情况。

5. 分别观察紫甘蓝叶和胡萝卜叶,比较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

6. 取一片紫甘蓝叶,滴加碘液,观察碘液与气孔的关系。

7.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用具,归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菠菜叶片上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

2. 紫甘蓝叶和胡萝卜叶上的气孔结构与菠菜叶相似,但分布密度和大小略有差异。

3. 滴加碘液后,气孔周围呈现蓝色,说明气孔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可以控制水分和气体的进出。

4.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气孔的结构,发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气孔分布密度和大小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是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通道。

2. 气孔的结构和分布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气孔,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七、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气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我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显微镜,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实验器材自制气孔模型、显微镜手机支架、手机、显微镜、透明指甲油、清水、滴瓶、镊子、解剖针、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菠菜叶片、其他各种新鲜植物叶片。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使用自制教具气孔的开闭是在显微状态下进行的,学生观察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耗时。

现有的模型只能帮助学生了解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但不能让学生对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有直观的理解,因此我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这样的教具(如图2)。

此装置采用灌水的方法代替吹气,不仅防止了气球的炸裂,还使得模拟的气孔更形象逼真。

用安全套代替普通气球,它材质薄,易伸展,粘贴胶带也不易脱落。

用医用的盐水瓶代替普通塑料瓶,弹性更好,利于水的回流。

另外打包盒和筷子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帮助模型形成一个整体。

此装置操作起来简便,只需将它倒立气孔就打开,正立气孔就关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

(二)改进观察的工具由于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目前还用不上数码显微镜。

但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使用显微镜手机支架,将手机固定在目镜上(如图3),学生也可以截取到观察的最原始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利用同频技术,还可将手机中拍摄到的图像传送至多媒体,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既方便又快捷。

(三)拓展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常规的方法是撕取植物的叶表皮,然而有些植物的叶表皮很难撕取,如罗汉松、酢酱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使用指甲油涂抹撕取法来代替常规方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取植物叶片,将无色透明的指甲油均匀涂抹于取材部位上,使其自然晾干3~8分钟左右,用镊子撕下已干的指甲油涂抹层,将其展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即完成制作。

这种方法是使用指甲油将叶表面气孔的凹凸不平拓印下来,而不必再撕取叶表皮。

气孔密度观察实验报告

气孔密度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气孔的结构和分布规律;2. 掌握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密度的方法;3. 分析气孔密度与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如蚕豆、小麦、水稻等);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剪刀、镊子等;3. 实验试剂:氯化钴溶液(遇水变红)。

三、实验方法1. 取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用剪刀剪取叶片中间部位,洗净并晾干;2. 将叶片上、下表皮分别贴在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上,用回形针固定;3. 观察贴有滤纸的叶片上、下表皮,记录滤纸变色的时间及颜色深浅;4. 将叶片上、下表皮分别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5.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记录气孔数目及单位面积气孔数目;6. 对比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分析其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植物叶片上、下表皮均存在气孔,且分布不均;2. 在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中,气孔密度存在差异;3. 蚕豆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上表皮,小麦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相近,水稻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4. 氯化钴溶液遇水变红,可用于观察气孔密度变化;5.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气孔密度受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1. 植物气孔密度受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 观察植物气孔密度的方法简便易行,可为植物生理研究提供有益信息;3. 植物气孔在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实验心得1. 本实验使我了解了植物气孔的结构和分布规律,掌握了显微镜观察植物气孔密度的方法;2. 通过对比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密度,我认识到植物气孔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3.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4. 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dujuanred
一、创新实验目的:探究叶片表面气孔的分布。

二、创新实验用品:
叶片较大的盆栽植物,如滴水观音;植物油少许,如花生油;干净的布条;家用餐具(如茶杯)、细线等。

三、创新实验操作过程:
1、准备一盆滴水观音植物,选好两片长势、大小相似的叶片;
2、将少许的花生油倒入茶杯中;
3、用干净的布条蘸取适量的花生油,分别涂抹选好的两片叶子的
上表皮和下表皮;
4、分别将两个不透气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作过处理的两片叶子上,
并用细线扎紧袋口;
5、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或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塑
料袋内水珠的多少。

说明:1、花生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将气孔封住;
2、塑料袋内水珠多说明散发出的水蒸气多,叶片的气孔分
布的多。

3、植物的叶片越大,效果越明显。

四、实验创新点:
通过这种方法能直观地感知“气孔在植物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分布”,材料容易获得,操作简单,学生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

2021年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3.拿起叶片,使下表面朝上,以一定角度撕取一部分下表皮。撕下的应是伸到叶片绿色部分以外的、窄而无色的边缘部分。
4.把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切成小块,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勿使表皮干燥。
5.在低倍境下找到一些气孔。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6.估略出视野中气孔的数目。
7.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叶片的上表皮上的气扎进行计数,尽可能现察多种类型的叶。比较每类叶的上、下表皮上的每的气孔教目。
材料用具
显微镜、透明直尺(最小刻度为1mm)、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清水、滴管等;吸水纸、50%甘油、不同种的植物叶片等。
背景资料
表皮细胞是叶肉细胞外的一层细胞,外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角质层,对叶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中有成对出现的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对细胞就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孔就是气孔。保卫细胞的颜色比表皮细胞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辨别,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通道,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闭合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学情分析
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且受客观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可以让学生做多组实验。
实 验 过 程
【实验步骤】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2.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出、安装、调节好显微镜。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自己探究叶的哪一面气孔更多。
32202 7DCA緊630247 7627瘧S29354 72AA犪31755 7C0B簋]30331 767B登20955 51DB凛s+wQ8'
8.画出页表皮气孔的模式图。
讨论
1. 叶片上表皮不同区域每平方毫米的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关于气孔的实验报告(3篇)

关于气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和分布;2. 探究气孔的开闭原理及其与植物生理功能的关系;3. 深入了解气孔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新鲜苹果叶、洋葱鳞片叶;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滴管、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支架、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光源、显微镜调节旋钮、显微镜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粗准焦螺旋。

三、实验步骤1. 取三片不同植物叶片,分别放置在载玻片上;2. 用镊子轻轻撕取叶片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3. 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物镜和目镜,使视野清晰;4. 观察叶片下表皮的气孔结构,记录气孔的形状、大小、分布情况;5. 调整显微镜光源,观察气孔的开闭现象;6. 分别对菠菜叶、苹果叶、洋葱鳞片叶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气孔的开闭原理及其与植物生理功能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叶片下表皮均存在气孔。

气孔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均匀。

2. 在显微镜光源的照射下,气孔可以观察到开闭现象。

气孔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便于气体交换;在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植物体内水分损失。

3. 菠菜叶、苹果叶、洋葱鳞片叶的气孔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菠菜叶气孔较大,苹果叶气孔较小,洋葱鳞片叶气孔形状不规则。

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有关。

五、实验结论1. 植物叶片下表皮存在气孔,气孔在植物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气孔的开闭受外界环境因素和植物自身生理调节的影响;3. 不同植物的气孔结构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显微镜,避免碰撞和损坏;2. 操作显微镜时,要保持手的稳定,避免抖动;3. 观察气孔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清晰;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气孔的开闭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气孔状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气孔状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状态,了解气孔的开闭规律及其与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2. 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微小开口,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

气孔的开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开闭状态,分析气孔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玉米叶等)、载玻片、盖玻片、清水、镊子、剪刀、酒精灯、火柴、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白炽灯、计时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叶片,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保持叶片湿润。

2. 制备临时装片:用镊子取一片叶片,用剪刀从叶片的下表皮处撕下一小块,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观察气孔状态: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叶片气孔的开闭状态。

4.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气孔在不同时间段的开闭状态,如光照、温度、湿度变化时气孔的开闭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气孔开闭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在光照条件下,气孔张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在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弱;(3)温度升高,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4)湿度降低,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2. 分析结果:(1)气孔的开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密切相关;(2)气孔的开闭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3)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开闭状态反映了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孔的开闭规律及其与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气孔的开闭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反映了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观察植物气孔结构的简易方法

观察植物气孔结构的简易方法

观察植物气孔结构的简易方法
观察植物叶表面气孔结构通常采用蚕豆或天竺葵的叶片,撕取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但这种方法对有些植物来说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印迹法,即在植物叶的表面涂抹牛皮胶液、火棉胶液或醋酸纤维素胶液,胶体风干后就凝成薄膜,此膜就印有表皮组织各细胞的界迹边痕及气孔结构。

优点是胶膜干燥速度快,缺点是不适合于教学,因这3种胶包装大,费用高,且在中小城市及农村不易购买。

我们将这一方法作了改进,用指甲油、乒乓球制液代替牛皮胶等。

此法既具备了印迹法的优点又能就地取材,价格低廉。

具体做法如下:将已损乒乓球洗净、擦干、剪碎,将其溶解在丙酮溶液中,使其略呈粘稠状即可,若太稀可继续加乒乓球碎片,但不要过稠。

然后用干净毛笔在供试植物的上下表皮均匀的轻刷一薄层乒乓球制液,稍待片刻,薄膜即翘起,用镊子取下薄膜,放在载玻片上,若薄膜太大可用双面刀片切成盖片大的片,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气孔的位置、数目、分布及气孔的开闭情况。

若要测量孔口的大小则在装有目镜测微尺的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10个气孔的张开宽度,求出平均值,以此来代表供试植物在当时条件下的气孔开张度。

薄膜放在载玻片上时需先呵几口热气使载玻片稍有湿润,然后放上薄膜,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轻按几下,这样制成的临时装片平整又不会变形。

另外,也可用指甲油取代乒乓球制液,最好用无色指甲油。

也可用补丝袜用的胶油,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资源来源于《生物学通报》2002.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1.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绘制叶表皮结构图。 3.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
观点 材料用具:教师准备当季新鲜和萎蔫的青菜叶 两种,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 烧杯、滴管、请水、制作气孔的模型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但实验中学生遇到些困难,如撕取叶下表皮时带 有叶肉组织,茎络影响观察;叶下表皮不容易展平等 问题。如果我教学中能在细节方面考虑并指导学生操 作,实验效果会更好。
气孔 保卫细胞
气孔
表皮细胞
学生讨论与交流: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Hale Waihona Puke 新鲜的青菜萎蔫的青菜
保卫细胞 吸水气孔 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气孔 闭合
思考:气孔开闭的生理意义?
(三)模型制作:
演示气孔张开闭材合料用具:气球、白纸板,打气筒、
水笔、直尺、气球栓
(四)小结:
六、教学反思
实验中,由于季节原因,我选用的是用青菜的叶 片代替蚕豆的叶片。实验准备新鲜和萎蔫的青菜叶两 种,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气孔的张开和 闭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能力;学生通过制作气孔模型,并亲手演示气孔由张 开到闭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学 生对气孔结构的认知。
疑惑:
1.水分是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呢?
2.叶片中控制着水分和气体的排出的 结构是什么?
气孔
形态:
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植物叶的表皮, 尤其是下表皮
实验材料:教师准备当季新鲜和萎蔫的青菜叶两种,气孔的模型制作所需材料。 (2)实验用具: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烧杯、滴管、请水等
(二)、实验教学
实验说课: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教学”流程
教 材分 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 标 教法学 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实验选自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 三单元第三章内容,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该 实验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 ”的理念。另一方面理解了叶片上与蒸腾 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初步形成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对生 物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已经逐渐养成, 他们喜欢实验,好奇心强。但实验水平不 高,动手操作能力也有限。他们对生物的 学习还处在兴趣培养阶段,因此提升和培 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本实验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生物结构图。 3.根据气孔结构,了解气孔的开闭原理;初步形 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通过引导参与实验教学。 学法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二)、实验教学 (三)、制作气孔模型 (四)、课堂小结
(一)、导入:
蒸腾作用:水分 以气体的形式从 植物体内到植物 体外的过程。
提问:植物蒸腾 作用的主要器官 是什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 究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 基本观点,并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 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描 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并绘图
实验注意事项如下:
①取青菜叶的下表皮;
②沿着叶片边缘从背面向里轻轻撕拉
③盖盖玻片要注意: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 滴,然后再轻轻地放平,避免在盖玻片下产 生气泡,影响观察。 ④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视频演示: 制作豌豆叶表皮的临时装片视频
(2)学生实验:
学生展示:
观察后的叶表皮结构图
(3)叶的表皮结构图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①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洗干净;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到两滴清水,放在一旁;
③取青菜叶片,沿着叶片边缘从背面向里轻轻撕拉,然后从折叠处 轻轻撕拉,折断处有白色薄膜(即下表皮);
④用镊子夹取一小片白色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盖上 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的表皮 取镜、对光。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辨表皮细 胞、保卫细胞和气孔 3.画图 用铅笔画出4-5个相连的青菜叶表皮细胞和一个由2个保卫细胞围城 的气孔,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4.收镜,整理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