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设计 韩晴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设计  韩晴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4、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1、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生到结实的过程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产生疑问: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约有90%以上的水哪里去了?水是哪儿散失的?一、植物的蒸腾作用(一)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方法】选取两枝粗细相近的枝条,一枝将叶片去掉,一枝保留叶片,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中,枝条要插到瓶底,枝条露出瓶外的部分用塑料袋罩住,袋口扎紧。

两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液面上加适量食用油,防止水分蒸发,然后在瓶壁上做上标记。

将它们放到有阳光的地方,约3小时后,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阐述现象)【现象】保留叶片的锥形瓶内: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去掉叶片的锥形瓶内: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讨论1:袋内壁上的小水珠从哪来?提示:由叶片上的水蒸气凝结而成。

讨论2:为什么保留叶片的锥形瓶内水位下降明显?而去掉叶片的锥形瓶内水位没有变化?提示: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发出来的。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

气孔观察的实验报告

气孔观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孔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情况。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两个相对的保卫细胞围成。

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重要通道。

通过观察气孔的结构和分布,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紫甘蓝叶、胡萝卜叶。

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清水、碘液。

四、实验步骤1. 取一片菠菜叶,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块叶片,放入载玻片中央。

2. 在叶片上滴一滴清水,用盖玻片轻轻压平,使叶片细胞与盖玻片紧密接触。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观察叶片的整体结构,再调整焦距,观察气孔。

4. 观察不同叶片的气孔结构,记录气孔的大小、形状、分布情况。

5. 分别观察紫甘蓝叶和胡萝卜叶,比较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

6. 取一片紫甘蓝叶,滴加碘液,观察碘液与气孔的关系。

7.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用具,归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菠菜叶片上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

2. 紫甘蓝叶和胡萝卜叶上的气孔结构与菠菜叶相似,但分布密度和大小略有差异。

3. 滴加碘液后,气孔周围呈现蓝色,说明气孔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可以控制水分和气体的进出。

4.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气孔的结构,发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气孔分布密度和大小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是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通道。

2. 气孔的结构和分布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气孔,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七、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气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我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显微镜,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蔡则静 新沂市阿湖镇黑埠初级中学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蔡则静  新沂市阿湖镇黑埠初级中学
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知识,获得成就,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
七、说明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观察实验、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验,本节课融合演示实验和观察实验两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边操作边讲解,便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讲授。通过实验,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验证蒸腾作用概念,明确保卫细胞特点及气孔开闭机制等知识,理解教学中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实验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各种生物及生物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二、背景资料
气孔是植物茎、叶等表皮上成对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也是水和二氧化碳等进出叶片的通道。在植物的叶上,大部分的气孔位于下表皮。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不同,具有叶绿体,且细胞呈半月形,沿气孔部分的细胞壁特别增厚,而另一边则较薄。当保卫细胞内水分增多时,较薄的一侧向外凸出,较厚的一侧亦向外弯曲,于是相对的两个保卫细胞便出现了孔口;当保卫细胞水分减少时,较薄的一侧恢复原位,于是气孔便关闭。
教师指导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尽量撕取叶片下表皮,不要撕取叶脉处的表皮。
说明:盖上盖玻片时尽量不要出现气泡。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气孔结构图。
指导学生观察:形状不规则的细胞——叶表皮细胞
眼睛状的结构——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充分发挥想象,发现、提出疑问“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有的气孔张开,有的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设计
新沂市黑埠中学蔡则静

s23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及开闭的实验供参习

s23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及开闭的实验供参习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及开闭的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气孔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通过气球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同叶对绿色植物的重要性,自觉形成植绿爱绿的美好情感。

二、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⑴、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⑵、模拟气孔开闭实验。

2、实验器材:大烧杯、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纱布、吸水纸、刀片、培养皿、滴管、镊子、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3、主要材料准备:青菜叶片(注:要用展开的大叶片)或者月季花叶子(注:学生可选取多种校园常见绿色植物的叶子)、红色月季花花瓣、开水、清水、气球、长胶带(最后用双面胶,粘性大)。

注:教师准备红霉素药膏、碘伏、创可贴。

以防同学烫伤、划伤。

三、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气孔的结构,以及分析气孔开闭的原理。

难点是分析气孔开闭原理。

本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1.开水烫叶子——分组实验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宏观的感受叶片和花瓣的表皮有气孔存在。

2.制作青菜叶片临时装片和红色花瓣临时装片,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结构——分组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从微观世界观察气孔的形态结构。

3.气球模拟实验——演示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在动态中分析气孔开闭的原理。

注:根据实验桌的大小,我把学生分为3人一组,一人为组长,进行主要的实验操作,其他两人辅助。

四、实验教学过程在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散失出来的呢?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实验:实验一、开水烫青菜叶如图,学生分组实验,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清水至沸腾,学生迅速把准备好的各种叶片放入开水中,教师及时提示学生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并提示学生比较上下表皮产生细胞的数量,组长总结:大多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气泡多于上表皮产生的气泡。

中考生物实验汇总复习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创新教学设计

中考生物实验汇总复习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创新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创新【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植物叶表皮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2.初步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绘制气孔结构图3.根据气孔结构,了解气孔的关闭原理4.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剑兰叶片、镊子、解剖剪、解剖针、干净的纱布、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凉开水、吸水纸、铅笔、解剖盘【实验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并尝试绘图2.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该实验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的理念。

另一方面理解了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演示参与实验教学,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4.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和分组学生实验相结合【实验设计总体思路】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时间在秋冬季,教材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是蚕豆叶片,但因季节差异,取材不方便,于是尝试利用校园里的植物来满足实验材料取材上的不便,鉴于校园随处可见的四季常绿剑兰表皮易于撕取,不易反卷,采用了剑兰做替代材料,观察气孔特别清楚;要想更清晰的观察气孔,制作临时装片很重要,尤其不能产生气泡,会影响实验观察,由于凉开水所含的气体成分少,把教材中的清水换为凉开水,制作装片时产生气泡少,观察效果还不错,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欢迎各位老师的指导和批评。

【实验教学过程】1.场景引入: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园里,教师展示移栽盆景花卉,去掉部分枝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引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顺其自然的进入本节课的实验教学。

2.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气孔的模式图,让学生对气孔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设疑:植物叶片正面和背面气孔数目一样多吗?(将70℃以上的热水先倒在烧杯里,用镊子夹着刚摘下来的叶片的叶柄,竖着浸没在水中,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气泡冒出的位置和数目多少)表达交流:叶片的上下表面都产生了气泡,而且下表皮的气泡数目一般多于上表皮。

气孔状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气孔状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状态,了解气孔的开闭规律及其与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2. 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微小开口,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

气孔的开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开闭状态,分析气孔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玉米叶等)、载玻片、盖玻片、清水、镊子、剪刀、酒精灯、火柴、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白炽灯、计时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叶片,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保持叶片湿润。

2. 制备临时装片:用镊子取一片叶片,用剪刀从叶片的下表皮处撕下一小块,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观察气孔状态: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叶片气孔的开闭状态。

4.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气孔在不同时间段的开闭状态,如光照、温度、湿度变化时气孔的开闭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气孔开闭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在光照条件下,气孔张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在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弱;(3)温度升高,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4)湿度降低,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2. 分析结果:(1)气孔的开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密切相关;(2)气孔的开闭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3)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开闭状态反映了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孔的开闭规律及其与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气孔的开闭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反映了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dujuanred
一、创新实验目的:探究叶片表面气孔的分布。

二、创新实验用品:
叶片较大的盆栽植物,如滴水观音;植物油少许,如花生油;干净的布条;家用餐具(如茶杯)、细线等。

三、创新实验操作过程:
1、准备一盆滴水观音植物,选好两片长势、大小相似的叶片;
2、将少许的花生油倒入茶杯中;
3、用干净的布条蘸取适量的花生油,分别涂抹选好的两片叶子的
上表皮和下表皮;
4、分别将两个不透气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作过处理的两片叶子上,
并用细线扎紧袋口;
5、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或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塑
料袋内水珠的多少。

说明:1、花生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将气孔封住;
2、塑料袋内水珠多说明散发出的水蒸气多,叶片的气孔分
布的多。

3、植物的叶片越大,效果越明显。

四、实验创新点:
通过这种方法能直观地感知“气孔在植物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分布”,材料容易获得,操作简单,学生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

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教案

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教案
【导入新课】
我们观察过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是一层排列紧密、整齐,无色透明的细胞。在叶的表皮上有很多气孔,我们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一)制作临时装片
在做实验前,先用多媒体出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把全班同学分成14组进行学习。在阅读完实验步骤后,把实验步骤中感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
(2)选择视野中最满意的1-2个保卫细胞,在方框内把它真实的画下来,并标注各结构名称。
四、交流表达,互相解答
小组展示交流:
1、展示自己绘制的保卫细胞及气孔的结构图。
2、交流本小组制片观察的效果,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气泡、污点、看不到气孔等)。
3、自己的改进措施。
由其他小组帮发言小组找到客服缺点的方法。
(1)为什么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为什么要取油麦菜叶的下表皮?
(3)为什么盖盖玻片时,要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为什么要把叶下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二、合作探究,明确分工
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查阅资料、讨论解答对方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断,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时如何区分细胞跟气泡?请同学们在做实验过程中找到答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要求:语言简练内容全面,其他同学补充。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授课时间
2022年11月
课型
实验探究课

学教
目学
的目
要标

1、尝试制作临时装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拿起叶片,使下表面朝上,以一定角度撕取一部分下表皮。撕下的应是伸到叶片绿色部分以外的、窄而无色的边缘部分。
4.把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切成小块,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勿使表皮干燥。
5.在低倍境下找到一些气孔。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6.估略出视野中气孔的数目。
7.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叶片的上表皮上的气扎进行计数,尽可能现察多种类型的叶。比较每类叶的上、下表皮上的每的气孔教目。
材料用具
显微镜、透明直尺(最小刻度为1mm)、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清水、滴管等;吸水纸、50%甘油、不同种的植物叶片等。
背景资料
表皮细胞是叶肉细胞外的一层细胞,外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角质层,对叶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中有成对出现的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对细胞就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孔就是气孔。保卫细胞的颜色比表皮细胞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辨别,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通道,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闭合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学情分析
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且受客观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可以让学生做多组实验。
实 验 过 程
【实验步骤】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2.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出、安装、调节好显微镜。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自己探究叶的哪一面气孔更多。
32202 7DCA緊630247 7627瘧S29354 72AA犪31755 7C0B簋]30331 767B登20955 51DB凛s+wQ8'
8.画出页表皮气孔的模式图。
讨论
1. 叶片上表皮不同区域每平方毫米的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2. 叶片下表皮不同区域的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3. 叶片上表皮与下表皮相比,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4. 在你得出结论前,必须做出什么假设?
5.不同的植物叶片上表皮或下表皮气孔数目及分布有何差异?来自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心得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目的
学会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实验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