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植物叶片气孔.
气孔观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孔的结构和功能。
2. 观察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情况。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两个相对的保卫细胞围成。
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水分蒸腾的重要通道。
通过观察气孔的结构和分布,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紫甘蓝叶、胡萝卜叶。
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清水、碘液。
四、实验步骤1. 取一片菠菜叶,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块叶片,放入载玻片中央。
2. 在叶片上滴一滴清水,用盖玻片轻轻压平,使叶片细胞与盖玻片紧密接触。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观察叶片的整体结构,再调整焦距,观察气孔。
4. 观察不同叶片的气孔结构,记录气孔的大小、形状、分布情况。
5. 分别观察紫甘蓝叶和胡萝卜叶,比较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
6. 取一片紫甘蓝叶,滴加碘液,观察碘液与气孔的关系。
7.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用具,归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菠菜叶片上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
2. 紫甘蓝叶和胡萝卜叶上的气孔结构与菠菜叶相似,但分布密度和大小略有差异。
3. 滴加碘液后,气孔周围呈现蓝色,说明气孔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可以控制水分和气体的进出。
4.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气孔的结构,发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气孔分布密度和大小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是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通道。
2. 气孔的结构和分布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气孔,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七、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气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的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我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显微镜,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3.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实验原理:
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以及保卫细胞围绕的空隙组成的结构。
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和控制蒸腾的结构。
某些植物通过处理后,科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保卫细胞。
实验仪器:
菠菜(可以选取饱满和干瘪的两种叶片作为对比)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水、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到两滴清水,放在一旁。
●取插入水中菠菜叶片,分别从饱满和干瘪的两种叶片的背面向里折叠,然后从折
叠处轻轻撕拉,折断处有白色薄膜(即下表皮)。
●用镊子夹取一小片白色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制成临
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
●将制好的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除可以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外,还
可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以及由保卫细胞间隙所形成的气孔。
●在观察插入水中的叶表皮临时装片时,会发现气孔大大张开;当观察用干瘪叶表皮临
时装片时,会发现气孔闭合。
从而区分气孔何时张开,何时闭合。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实验器材自制气孔模型、显微镜手机支架、手机、显微镜、透明指甲油、清水、滴瓶、镊子、解剖针、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菠菜叶片、其他各种新鲜植物叶片。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使用自制教具气孔的开闭是在显微状态下进行的,学生观察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耗时。
现有的模型只能帮助学生了解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但不能让学生对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有直观的理解,因此我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这样的教具(如图2)。
此装置采用灌水的方法代替吹气,不仅防止了气球的炸裂,还使得模拟的气孔更形象逼真。
用安全套代替普通气球,它材质薄,易伸展,粘贴胶带也不易脱落。
用医用的盐水瓶代替普通塑料瓶,弹性更好,利于水的回流。
另外打包盒和筷子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帮助模型形成一个整体。
此装置操作起来简便,只需将它倒立气孔就打开,正立气孔就关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
(二)改进观察的工具由于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目前还用不上数码显微镜。
但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使用显微镜手机支架,将手机固定在目镜上(如图3),学生也可以截取到观察的最原始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利用同频技术,还可将手机中拍摄到的图像传送至多媒体,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既方便又快捷。
(三)拓展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常规的方法是撕取植物的叶表皮,然而有些植物的叶表皮很难撕取,如罗汉松、酢酱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使用指甲油涂抹撕取法来代替常规方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取植物叶片,将无色透明的指甲油均匀涂抹于取材部位上,使其自然晾干3~8分钟左右,用镊子撕下已干的指甲油涂抹层,将其展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即完成制作。
这种方法是使用指甲油将叶表面气孔的凹凸不平拓印下来,而不必再撕取叶表皮。
气孔密度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气孔的结构和分布规律;2. 掌握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密度的方法;3. 分析气孔密度与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如蚕豆、小麦、水稻等);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剪刀、镊子等;3. 实验试剂:氯化钴溶液(遇水变红)。
三、实验方法1. 取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用剪刀剪取叶片中间部位,洗净并晾干;2. 将叶片上、下表皮分别贴在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上,用回形针固定;3. 观察贴有滤纸的叶片上、下表皮,记录滤纸变色的时间及颜色深浅;4. 将叶片上、下表皮分别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5. 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记录气孔数目及单位面积气孔数目;6. 对比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分析其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植物叶片上、下表皮均存在气孔,且分布不均;2. 在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中,气孔密度存在差异;3. 蚕豆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上表皮,小麦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相近,水稻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4. 氯化钴溶液遇水变红,可用于观察气孔密度变化;5.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气孔密度受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1. 植物气孔密度受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 观察植物气孔密度的方法简便易行,可为植物生理研究提供有益信息;3. 植物气孔在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实验心得1. 本实验使我了解了植物气孔的结构和分布规律,掌握了显微镜观察植物气孔密度的方法;2. 通过对比不同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密度,我认识到植物气孔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3.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4. 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分布的实验设计
dujuanred
一、创新实验目的:探究叶片表面气孔的分布。
二、创新实验用品:
叶片较大的盆栽植物,如滴水观音;植物油少许,如花生油;干净的布条;家用餐具(如茶杯)、细线等。
三、创新实验操作过程:
1、准备一盆滴水观音植物,选好两片长势、大小相似的叶片;
2、将少许的花生油倒入茶杯中;
3、用干净的布条蘸取适量的花生油,分别涂抹选好的两片叶子的
上表皮和下表皮;
4、分别将两个不透气的透明塑料袋套在作过处理的两片叶子上,
并用细线扎紧袋口;
5、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或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塑
料袋内水珠的多少。
说明:1、花生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将气孔封住;
2、塑料袋内水珠多说明散发出的水蒸气多,叶片的气孔分
布的多。
3、植物的叶片越大,效果越明显。
四、实验创新点:
通过这种方法能直观地感知“气孔在植物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分布”,材料容易获得,操作简单,学生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
关于气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和分布;2. 探究气孔的开闭原理及其与植物生理功能的关系;3. 深入了解气孔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新鲜苹果叶、洋葱鳞片叶;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滴管、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支架、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光源、显微镜调节旋钮、显微镜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粗准焦螺旋。
三、实验步骤1. 取三片不同植物叶片,分别放置在载玻片上;2. 用镊子轻轻撕取叶片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3. 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物镜和目镜,使视野清晰;4. 观察叶片下表皮的气孔结构,记录气孔的形状、大小、分布情况;5. 调整显微镜光源,观察气孔的开闭现象;6. 分别对菠菜叶、苹果叶、洋葱鳞片叶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植物气孔的差异;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气孔的开闭原理及其与植物生理功能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叶片下表皮均存在气孔。
气孔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均匀。
2. 在显微镜光源的照射下,气孔可以观察到开闭现象。
气孔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便于气体交换;在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植物体内水分损失。
3. 菠菜叶、苹果叶、洋葱鳞片叶的气孔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菠菜叶气孔较大,苹果叶气孔较小,洋葱鳞片叶气孔形状不规则。
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有关。
五、实验结论1. 植物叶片下表皮存在气孔,气孔在植物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气孔的开闭受外界环境因素和植物自身生理调节的影响;3. 不同植物的气孔结构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显微镜,避免碰撞和损坏;2. 操作显微镜时,要保持手的稳定,避免抖动;3. 观察气孔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清晰;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气孔的开闭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气孔状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状态,了解气孔的开闭规律及其与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2. 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微小开口,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
气孔的开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开闭状态,分析气孔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玉米叶等)、载玻片、盖玻片、清水、镊子、剪刀、酒精灯、火柴、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白炽灯、计时器、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叶片,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保持叶片湿润。
2. 制备临时装片:用镊子取一片叶片,用剪刀从叶片的下表皮处撕下一小块,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观察气孔状态: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叶片气孔的开闭状态。
4.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气孔在不同时间段的开闭状态,如光照、温度、湿度变化时气孔的开闭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气孔开闭与植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在光照条件下,气孔张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在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植物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弱;(3)温度升高,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4)湿度降低,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2. 分析结果:(1)气孔的开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密切相关;(2)气孔的开闭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3)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开闭状态反映了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孔的开闭规律及其与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性。
气孔的开闭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反映了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状况。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引言气孔是植物叶片表面的细小开口,它们负责植物的气体交换,包括水分蒸腾和气体吸收。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和特性对我们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新鲜植物叶片样本(例如苹果、草等)•显微镜•叶片切片刀•高锰酸钾溶液•镊子•盖玻片•试管•显微镜玻璃片•水方法1.选择新鲜的植物叶片样本,例如苹果或草。
2.使用叶片切片刀将叶片切割成薄片,尽量保持其完整性。
3.将切片置于高锰酸钾溶液中,用镊子轻轻搓揉几分钟以去除叶片表面的蜡质覆盖物。
4.将切片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5.用镊子将切片放置于盖玻片上。
6.在盖玻片上加几滴水,以尽量保持切片湿润。
7.轻轻覆盖一个延展片,以防止切片移动。
8.使用显微镜将切片放置在镜台上。
9.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并记录切片上的气孔结构。
10.重复观察不同叶片样本,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与讨论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通过观察和分析切片样品,我们确认了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
气孔通常由两个成对的气孔皮层细胞围绕的孔径组成,这两个细胞被称为气孔口细胞。
气孔口细胞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气孔的功能气孔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它们负责植物的气体交换,其中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气孔通过调节气体的进出,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维持植物细胞内的合适的气体浓度。
同时,气孔也是植物水分蒸腾的主要通道,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程度,植物可以控制水分的丧失。
气孔的调节机制植物能够根据环境条件和生理需求来调节气孔的开合程度。
这个调节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水分状况等。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植物通常会打开气孔以进行光合作用。
高温和干燥条件会导致植物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腾。
气孔结构与植物适应性气孔的数量和形状与植物的适应性有关。
一些热带植物拥有比较大的气孔,以便在高温条件下释放更多的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徐衡
初中生物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实验原理
制作临时装片是生物学科常用的实验 方法之一。通过制作芥兰叶表皮临时 装片,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和气孔结构。 并利用5%甘油溶液能使植物细胞失水 收缩(质壁分离),使气孔关闭,再 滴清水使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 使气孔打开,探究气孔开闭的机制。
讨论
1、叶片表面会产生气泡吗?上下表面产生的气 泡数目一样多吗?哪面比较多?
2、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如何?除了表皮 细胞,还有哪些细胞?
3、气孔是由什么组成的?
4、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 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5、猜想气孔的开闭机制?
气泡
低倍镜下
高倍镜下
保卫细胞
创意自评
本节课《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原本 课本设计的实验为“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 的结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易达成教学目标。 而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而 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重要结构是气孔。因此, 气孔的结构和气孔的开闭机制是本节的重难点, 假若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就能更好地突破 难点。因此本实验的设计有利于突破难点和生 物课程标构 二、观察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和气孔 三、观察气孔的开闭,探究气孔的开闭机制 四、探究上下表皮气孔的数目 五、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材料用具:
新鲜的芥兰叶,烧杯,镊子,70℃以上的 热水,温度计,蒸馏水,5%甘油溶液,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
方法步骤:
一、制作芥兰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二、观察芥兰叶表皮和气孔 三、探究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 四、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