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实验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苏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a1t v0乙 a2t
t 1.25s
x甲
v0甲t
1 2
a1t2
x0
1.125m
x乙
v0乙t
1 2
a2t2
9.375m
x x乙 x甲 8.25m
故 D 正确。
故选 D。
10. 两辆汽车同时同向从静止出发做单向直线运动,甲车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增大,乙车运动过程中加速
度不断减少。行驶时间 t 后速度都达到 v,则可以判定( )
A. 三艘船都向东运动 B. 甲船向东运动,其余两艘船向西运动 C. 乙船向东运动 D. 丙船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且速度比甲、乙船的速度都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乙船上 乘客看到丙船和码头都向东运动,说明乙船是向西运动的,丙可能静止也可能向西运动, 但速度小于乙船速度;甲船上的乘客看到乙船向东运动,说明甲船是向西运动的,且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
a.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Hz 的交流电源上。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每间隔 1 个计 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 0、1、2…8 点所示。
第 8 页/共 15 页
c.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各计数点的刻度数值,分别记作 x0、x1、x2……x8。
A.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 B. 在 t1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C. 在 t1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 相遇时,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所以甲物体做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C.在 t1 时间内两物体 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 B 错误,C 正确;
苏州城西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cm,s BC=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______;【来源】安徽合肥包河区四十八分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加速 0.5 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可判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2]AC段的路程s AC=s AB+ s BC =5cm+15cm=20cm=0.2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0.2m0.5m/s20.2sACACACsvt===⨯(3)[3]由(1)[1]已知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描述的是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小,描述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先做减速后做加速,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2.回顾“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将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实验过程如图,使斜面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滑行速度较慢,便于______,将小车放在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距离s1,释放小车后,用停表测出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用公式______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重复上述操作,并计算出小车在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装置图物理量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v/(m/s)全程 1.25______前半程0.63______后半程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小便于测量时间刻度尺svt0.24 0.2 0.6 2 0.3 变速a组合偏大【解析】【分析】【详解】[1][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所用的时间,所以还需要刻度尺、秒表。
苏州相城实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竖直上抛运动中,正确的说法是()A.上升过程是超重过程B.下降过程是超重过程C.全过程是变力作用下的往返运动D.全过程是a g=的完全失重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6 s内,不存在甲、乙加速度相同的时刻B.0~6 s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C.3 s末,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D.若甲、乙在t=0时刻相遇,则它们在0~6 s内还会相遇两次3.如图所示,A、B、C三球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B.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2sinmgθ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1sin 2gθ4.在小车车厢的顶部用轻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车厢水平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
当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减速运动时,木块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悬挂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30°,如图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木块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 B.此时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C.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丁33Mg,方向水平向右D.若增大小车的加速度,当木块相对车厢底板即将滑动时,小球对细线的拉力大小为45mg5.如图,箱子内,一物体静止在倾斜固定的木板上。
现将箱子轻放到弹性安全气垫上并由静止释放,在箱子从A向下压缩气垫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物体始终相对木板静止。
设木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N和f,则从A到B的过程中()A.N先增大后减小,f先减小后增大B.N先减小后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C.N和f都是一直减小D.N和f都是一直增大6.一质量为m的乘客在高楼内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苏州相城实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抛体运动》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 ,它在一条河宽为120m 、水流速度为5m/s 的河流中渡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船到达正对岸的时间为40sB .若以最短时间渡河,小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为4m/sC .若以最短位移渡河,小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为4m/sD .若以最短时间渡河,小船渡河的位移大小为160m2.如图,x 轴沿水平方向,y 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B .b 和c 的飞行时间不相同C .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 .若a 、b 同时抛出,落地前它们不可能在空中相碰3.如图所示,倾角为θ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甲和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抛出,两球的初速度大小相等,已知甲的抛出点为斜甲面体的顶点,经过段时间两球落在斜面上A 、B 两点后不再反弹,落在斜面上的瞬间,小球乙的速度与斜面垂直。
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an 2θ:1B .甲、乙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2tan 4θ:1C .甲、乙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2tan 2θ:1D .甲、乙两球落在斜面上瞬间的速度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tan 2θ:14.如图所示,乒乓球的发球器安装在水平桌面上,竖直转轴OO ′距桌面的高度为h ,发射器O ′A 长度也为h 。
打开开关后,可将乒乓球从A 点以初速度v 0水平发射出去,其中0222gh v gh ≤≤力不计。
若使该发球器绕转轴OO ′在90º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水平转动,持续发射足够长时间后,乒乓球第一次与桌面相碰区域的最大面积S 是( )A.8πh2B.4πh2C.6πh2D.2πh25.排球比赛中的发球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发球质量的方法主要是控制适当的击球高度H和击球速度,以达到较小的落地角度θ(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单元测试(解析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 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运动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 空中B. 上升的电梯C. 商场内的收银员D. 货架上的商品2.以下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防止的B.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防止的C.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那么而惹起的D. 改良实验方法,选用精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3.某同窗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区分是5.37 cm,5.36 cm,5.36 cm,那么木块长度应记作〔〕A. 5.36 cmB. 5.363 cmC. 5.3633 cmD. 5.36333 cm4.当你乘坐出租车赶来参与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地向前进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A. 路边的树木B. 路旁的楼房C. 出租车的座椅D. 迎面驶来的小汽车5.在测量进程中,普通我们会采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 为了减小误差B. 防止发生误差C. 防止发生错误D. 提高准确水平6.依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 ,可知〔〕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正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7.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社戏»中有一段描画:〝淡黑的坎坷的连山,似乎是积极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舱C. 河水D. 河岸8.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经过的路程能够相等B. 在相反的时间内,两个物体经过的路程能够相等C. 速度大的物体,经过的路程一定长D. 速度小的物体,经过的路程一定短9.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经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A. 10m/sB. 6m/sC. 8m/sD. 2m/s10.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前进,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 空中B. 平地C. 飞机D. 白云11.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那么以下对此现象的剖析及调准方法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将摆长适当增长B. 将摆长适当延长C. 将摆动的幅度增大D. 将摆球的质量减小12.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他的2/3的路程,假设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那么v1的值为〔〕A. 32km/hB. 345km/hC. 56km/hD. 90km/h二、填空题13.〔1〕5.4km/h= ________ m/s〔2〕0.6min= ________s14.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读做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
苏州相城实验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B.甲、乙平均速度相同C.乙物体做曲线运动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为参考系B.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可能为零C.速度是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D.前5 秒指的是时间间隔,第5秒内指的是时刻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位移的大小就是路程C.路程是指物体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D.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它们的位移也一定相同4.区间测速是指在公路某一恒定限速值的路段的两端设置自动抓拍系统。
现有某一路段区间测速指示牌如图所示,假设该路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120km/hB.只要抓拍时速度不超过120km/h就不违章C.该路段必须以120km/h恒定速度行驶D.该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D.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6.运动员在水上做飞行表演,忽高忽低,左突右边闪,河岸的观众非常受鼓舞,运动员甚至能够悬停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运动员与装备的总质量为90kg,两个喷嘴处喷水的速度可以达10m/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题中描述的10m/s指的是瞬时速度B.运动员悬停在空中可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得出的C.研究运动员在飞行运动表演中的轨迹时,不可能有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的阶段D.研究运动员在飞行运动表演中的轨迹时,可以将他视为质点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速度有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C.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就越大8.对于下列体育比赛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A.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两个加时赛,共需10min,指的是时刻B.某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m,指的是铅球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为4.50mC.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做质点D.运动员跑完1500m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1500m9.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空中燃放起璀璨的烟花,打出巨型“人民万岁”字样,如图所示。
苏州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它可以记录车轮转过的圈数。
这些计数齿轮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
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
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若里程表记录的里程为12000km ,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时间将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驶时间。
若已知某辆汽车新车轮的直径为d ,使用2年后,由于磨损,该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这辆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那么此过程中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请用d 、s 、a 来表示)。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小于 小于()2s d a d-【解析】如果轮胎有了磨损,轮半径减小,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所以根据圈数测得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即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小于示数;∵v s t=,∴t sv=,又因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知道(准确),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所以估算的时间比实际用的时间要小;车轮直径为d 时,车轮转一圈走过的距离为车轮周长:πd,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则车轮转过的圈数为:n sdπ=, 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故直径减少2a,此时车轮周长π(d -2a),因此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s 实=nπ(d ()()22a)πd 2a .s d a sd dπ--=⨯-= 点睛:当轮胎有了磨损后,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据此得出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整个路程知道,因为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判断估算的时间和实际用的时间的关系。
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1.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4.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5.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A.1∶2B.2∶1C.9∶8D.8∶9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D.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10.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11.观察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卡车和轿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D.两车都静止12.2019年10月18日﹣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s1 s2 s1 s2 因此 s1 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v vv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 s1,甲、乙相距为 s2. t s1 s2 s1 s2 ,增加压力时△t 变 v vv
小,由于 s2 不变,根据 v s 知,速度 v 变大. t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 t s2 s1 , vv
所以 v (80 20)cm 320m / s . 1.875ms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 此差值,则题目可解.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 8.0cm 的纸锥,某次实验用 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5s 曝光一次.
照片中 A 到 G 的
纸锥的平均速度 v
(a)________ (b)________
距离 l/cm
/(m·s-1)
0.50
8.40
纸锥从 A 下落到 G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加速 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 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 s/cm 纸锥 下落的时间 t/s 0.896 【解析】 【详解】 (1)[1][2]图中纸锥从 A 下落到 C 的过程,一共曝光 2 次,两次的间隔时间相同,但是下落 的间距越来越大,即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从 A 下落到 C 的过 程做加速运动; (2)[3][4]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 A 下落到 G 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照片中纸锥的直径 和纸锥的实际直径,再测出照片中纸锥下落的距离,利用照片中纸锥直径与纸锥实际直径 的比值等于照片中纸锥下落距离与纸锥下落实际距离的比值来得到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 最后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需要在(a)、(b)分别补上纸锥下
s=80.0cm-60.0cm=20.0cm=0.2m; 所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 EF 阶段的速度为:
v s 0.2m =0.4m/s ; t 0.5s
纸锥的长度为 5.0cm,纸锥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段的路程为: s′=85.0cm-70.0cm=15.0cm=0.15m,
则时间为:
0.005m 0.084m
0.08m
s
解得 s=1.344m,
从 A 下落到 G,一共曝光 6 次,则纸锥从 A 下落到 G 的平均速度为
v s 1.344m 0.896m/s 。 t 6 0.25s
3.如图所示,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______ (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2)小明发现尽管选择了合适的纸锥,但下落还是太快,他想到频闪摄影能够每隔相等的 时间记录一次物体在闪光时刻的位置。于是找来一款每隔 0.5s 拍摄一次的拍摄摄像机,拍 摄了如图乙的频闪照片,纸锥从 A 到 D 的运动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 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若纸锥从 E 到 F 的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它完全通过刻度尺上“70”到“80”这段 路程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s。 【来源】河南省新蔡县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答案】停表 大 变速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375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 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 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 大而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 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 ________m/s. 【来源】2018-2019 学年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习题巩固练习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 【解析】 【分析】 【详解】 (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 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 (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 s1,甲、乙相距为 s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
பைடு நூலகம்
(1)纸锥从 A 下落到 C 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 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 A 下落到 G 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照片中纸锥的 直径 D/cm
落的实际距离 s/cm 和纸锥下落的时间 t/s [5]纸锥的实际直径为
d=8.0cm=0.08m; 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
D=0.50cm=0.0050m, 照片中纸锥从 A 下落到 G 的距离为
l=8.40cm=0.084m, 假设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为 s,根据(2)所分析则有
代入数据
Dl, ds
(1)[1] 根据 v s 可知,需要测量下落的路程和时间,故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纸锥下落 t
的高度,用秒表(停表)测出纸锥下落的时间; [2]大纸锥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下落较慢,故若想纸锥下落慢点,最好选择图甲中的 大纸锥进行测量。 (2)[3][4]由图可知,从 A 到 D 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纸锥从 A 到 D 的 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3)[5] EF 阶段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