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第一篇: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复习指导(三)复习要求: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
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1、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2、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3、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
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
”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
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
总结感受和思想感情的文章

总结感受和思想感情的文章感受和思想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文字的表达,可以更好地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下面我将以1000字的篇幅,总结一些我个人的感受和思想。
首先,感受来自于我们对多种事物的直接感知。
对于外界的感受,是我们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
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清新的空气、青翠的草地和鲜花的芬芳时,内心会涌起一种宁静和喜悦。
这让我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让我明白到自然界的伟大和无私。
感受还来自于人际关系。
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会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态度。
当我们获得他人的认同和理解时,我们会感到温暖和支持,进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但当我们遭遇冷漠和误解时,我们会受到伤害和失望,内心也会产生挫折感。
这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我们的情感和思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外界的感受,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感受的来源。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希望、恐惧、痛苦和喜悦。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拥有梦想的追求。
这种独特的感受,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思想是我们感受的产物,是对感受的思考和思维的结果。
思想可以是有目的性的,如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等;也可以是无目的性的,如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思想的力量是无形的,却能改变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思考,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思想也是有深度的,它可以触及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的价值观可能是不同的。
有的人追求名利和金钱,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有的人则追求对他人的帮助和影响力。
通过思考和反思,我明白到人生的意义并非只有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思想还是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思考,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进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思考还能够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让学生在字里行间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字里行间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中有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发表于1846 年。
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但是,由于作品时代离学生甚远,学生很难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辛酸苦难,也不易理解小珊迪难能可贵的心灵美德。
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文理解教材真谛并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教师激发学生“真情参与”是成功之道。
1 开创情景,激发热忱好奇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情感体验的一种动力。
课文中这样叙述: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我们通过“赤”、“还”、“那么大”、“冲”、“跑掉了”、“当摇篮”等词语真实表现了小女孩家里贫穷;也展现了贵族们的心狠;还看出了作者用词幽默、贴切。
这一情景引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兴趣能持续发展。
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引申为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小姑娘形成鲜明的对比。
将此话题确立研读专题,洞察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把握程度。
情景创设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同学们,有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很“贫穷”,而有人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向学生点明:今天,咱们也来争论一番,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贫穷”的要说出贫穷的理由,说他“富有”的也要找出富有的依据,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一方面来研读。
小学生写作中的抒发思想与情感技巧

小学生写作中的抒发思想与情感技巧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是培养他们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然而,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遇到困惑,不知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写作中的抒发思想与情感技巧。
**描写细节,展示思想与情感**在写作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细腻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当描述一个雨天时,可以写雨滴轻轻地敲打在窗户上,带来湿润的气息,仿佛要抚慰所有疲惫的心灵。
这种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小学生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进而引发共鸣。
同样,当描述一个快乐的场景时,可以描写孩子们的欢笑声、欢快的舞步和灿烂的笑脸,从而向读者传递出小学生内心的喜悦与幸福。
**运用比喻,抒发思想与情感**比喻是一种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
小学生可以通过比喻来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比如,当小学生希望表达自己内心的坚韧与勇气时,可以使用比喻,比如将自己比作一只勇敢的小鸟,翱翔在蓝天上,不畏任何困难和挑战。
这样的比喻能够生动地表现出小学生内心的顽强和乐观。
**通过对话,展现思想与情感**对话是人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同样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
小学生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融入到文章中,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比如,当描述自己与好朋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时,可以写出他们的调侃、笑声和心心相印的对话。
这样的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小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还能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借助写作工具,抒发思想与情感**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写作工具来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比如,孩子们可以通过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将之转化为一篇作文。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结语**在小学生的写作中,抒发思想与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描写细节,运用比喻,通过对话和借助写作工具,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小学作文阅读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作文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作文阅读理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阅读理解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探险之旅。
当我们翻开一篇文章,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
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只小兔子找朋友的故事。
我们读着读着,就好像跟着小兔子一起蹦蹦跳跳,去认识新的小伙伴。
我们会好奇小兔子能不能找到好朋友,心里一直为它加油。
还有的时候,文章会给我们讲一些美丽的地方,像海边的沙滩,金黄的沙子,碧蓝的大海,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那么美的景色。
所以呀,阅读理解可好玩啦,能让我们看到好多不一样的东西。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阅读理解的世界里快乐地探险吧!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觉得阅读理解很有趣呢?每次拿到一篇文章,就像拿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一个未知的大门。
比如说,有一篇写春天的文章,里面说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花儿开得五颜六色,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读着读着,春天的美景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啦。
再比如,有一个故事讲了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他不怕困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读着他的故事,也会变得勇敢起来。
阅读理解能让我们知道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呢!《作者的思想感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作者写文章的时候,心里都装着好多好多的感情呢。
就像有个作者写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每天辛苦地做饭、洗衣服,照顾一家人。
从这里我们就能感觉到作者很爱他的妈妈,也很感激妈妈的付出。
还有一个作者写了他养的小猫咪,说小猫咪总是陪着他,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小猫咪会用头蹭他的腿。
从这里我们能知道作者特别喜欢这只小猫咪,把小猫咪当成了好朋友。
所以呀,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去体会作者的这些感情,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啦。
小朋友们,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心里的感情就像藏在盒子里的宝贝。
比如说,有个作者写自己第一次骑自行车,摔倒了很多次,但是终于学会了。
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很开心,也很自豪。
再比如,有个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一起在公园里玩耍,笑声传遍了整个公园。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这种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思想和情感,写出优秀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一、培养对文章主题的关注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首先要关注的是文章的主题。
只有通过对文章主题的准确理解,才能更好地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主题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主题明确的阅读任务,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直接感受主题的魅力,逐渐形成对主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二、建立对作者思想的认识文章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主题上,还体现在文章的其他方面,如描述手法、语言、形象等。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体会文章的思想。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针对文章的关键人物或主体,以及作者运用的手法、语言等方面,建立对作者的整体认识,理解作者的思考方式、想象力和敏感度。
通过分析作者、分析人物等方式,让学生建立对作者思想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理解情感的色彩除了注重文章的思想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文章中情感的色彩,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情感。
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情感的表达方式,如对比、比喻、象征、对话等,让他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受文章中的色彩。
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进行情感标注、情感主题绘图等方式,帮助他们从深层次上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
四、培养记忆与比较能力除了以上引导方法外,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有记忆和比较感,不断提升体会文章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多维度解构、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回顾、比较体会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作者、不同主题的对比,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课文如何总结中心思想

小学课文如何总结中心思想小学课文的中心思想总结主要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为依据,揭示出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总结中心思想可以培养他们深入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下面是一篇以小学课文为例进行中心思想总结的示范,字数超过1000字,请根据示范进行修改。
篇名:从小学课文中感悟成长的力量中心思想:通过小学课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力量,了解到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学到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
第一部分:成长的力量小学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展示了成长的力量。
比如,《草房子》中的小树苗通过努力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这展示了毅力和努力的重要性。
《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但最终找到了妈妈,表达了永不放弃的精神。
《小兔子和葡萄树》中的小兔子通过与葡萄树的友谊,实现了自给自足,并向我们展示了友谊的力量。
第二部分: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小学课文中还向我们传递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小草》中的小草为了拯救一位小鸟而不断奋斗,展示了牺牲奉献的精神;《小狐狸卖雨伞》中的小狐狸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献出自己的雨伞,体现了乐于助人的品质;《鸽子和蘑菇》中的鸽子选择了与蘑菇对抗,表达了对邪恶的坚决抵制。
第三部分:面对困难和挫折小学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也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例如,《好饭光》中的少年张立明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蓝蓝的天》中的小女孩小英在失去了双眼后,依然乐观向上,通过努力学习,绽放出了智慧之花;《一滴水的故事》中的水滴则教给我们,无论自己有多小,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在大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总结:通过中心思想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课文不仅仅是一篇篇短文的堆砌,更是一本成长的启蒙书。
从中我们领悟到了成长的力量,理解了人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学到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新的境界,这是比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一、从关键词语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篇文章,其关键词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去体会这些思想感情。
《长征》中有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透过一“暖”一“寒”,我们能感受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二、从重点句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前者是指大榕树;后者指大榕树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是鸟儿们居住的幸福、美好的地方。
读完这句,我们就很自然地体会到作者由衷的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三、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段:“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从小金花的动作“脚一跺”和“嘴角抽动”的神情,可以体会出小金花极其悲痛和愤怒的心情;从“狠狠地”和她的语言:“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又可以看出她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
四、从标点符号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的感叹号、省略号、问号要特别留心,它们往往有深刻的含义。
《凡卡》中的最后一自然段:“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从中可以看出,凡卡渴望的美好无限,这与他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凡卡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悲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才能融入到文章,正确的做好题目。
那么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3)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一一中心。
这些都是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以上为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
”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如果不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达不到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因此,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例话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
例话以《开国大典》为例,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运用。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
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角度讲,有感情朗读既是“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又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任何人写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扬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播一个什么观点,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的思想倾向,就叫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先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又描述了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些课文为了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它一般就是中心句。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
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落花生》中议花生一段,通过大家对花生好处的议论,得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做人道理,表达了父亲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如:《钓鱼的启示》课文最后一部分写34年后的感悟。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4、从文题体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颂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再如《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抓住重点句体会思想感情。
有些课文,往往在文章中出现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句,就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E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
正因为我” 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
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体会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只有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三、整理旧知1、请你先从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唿声》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
“学习秘诀”上出现“整理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总结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
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设身处地去读、去想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
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 —8自然段。
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
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思考一下“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
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
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⑶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
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
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要求重点之一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有两个:一是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阅读技能?下面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确保学生阅读主体地位阅读行为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
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势必会和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产生碰撞。
因此,作为读者作为阅读行为的主体者。
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把自己也看作文章中的主角,进入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场景中去,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这样,就容易滋长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正确地把握住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