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牛皮蝇蛆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_李永坚
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调查

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调查作者:王英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7期王英(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畜牧兽医站,海南 813099)摘要:牦牛皮蝇蛆病是牦牛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皮蝇幼虫寄生在牛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导致人畜共患。
牦牛在被寄生后,其生长发育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牦牛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导致牦牛死亡。
青海省是牦牛养殖的主要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对牧民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要及时开展牦牛皮蝇蛆病防治工作,确保牦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牦牛皮蝇蛆病;防治工作;畜产品质量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050 引言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畜牧业的平稳发展关系到广大牧民的收入状况。
近年,随着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牦牛养殖产业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牦牛皮蝇蛆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而牧民的防治意识不高,导致该病常年流行。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近年,青海省政府加速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动优势企业的发展,将畜牧业作为地区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和牧民增产增收。
围绕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推动牧民增收为目标,不断优化畜牧结构,推动全省畜牧业的平稳发展,牦牛养殖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
目前牦牛皮蝇蛆病防治主要通过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实现。
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本地区每个养殖场抽选样本,对牦牛皮蝇蛆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发病率。
2017年调查了本地区6 600头牦牛,2018年调查了本地区5 800头牦牛。
1.2 方法药物注射时间为每年10月,用药剂量为0.01 mL/kg·bw。
首次用药后间隔2周再用药1次,能提高防治效果。
在2017、2018年的3月和5月进行牦牛皮蝇蛆病发病情况调查,并统计防治效果。
牦牛皮蝇蛆病诊断方法采取常规的触诊诊断,主要是观察颈部、肩部、背部和臀部等部位的皮肤有无皮蝇蛆,只要存在皮蝇蛆,无论数量和大小均可判断为感染。
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调查报告

摘 要:牦牛皮蝇蛆病作为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放牧区十分常见。
其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皮蝇幼虫寄生于牛背皮下所致,同时,也会发生人畜共患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控制。
如果牛群一旦发生该类寄生虫病,将会严重阻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进而使得畜产品的整体质量得到严重威胁,情况严重时将会导致牛群的大量死亡。
对于大量养殖牦牛的畜牧区而言,发生皮蝇蛆病的几率相对更高,特别是对于放牧养殖的牛群为主,其发生皮蝇蛆病的几率甚至呈现倍增的情况。
本文为了了解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目前的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措施;效果目前,伴随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牦牛养殖产业也随之不断壮大起来,但是牦牛皮蝇蛆病的报告病例却随之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寄生虫类型主要分为牛皮蝇蛆、中华皮蝇蛆以及文皮蝇蛆三种类型。
对于我国广大牧民而言,由于其对于上述寄生虫病类型的了解较为薄弱,加之其科学防范意识不强,将会导致该寄生虫病的发生逐渐上涨,已经到了年年防治、年年发病的阶段。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笔者为了了解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情况,对于目前的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1 方法和材料1.1 材料目前,通过调整畜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将畜牧业作为广大牧民经济收入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
与此同时,紧密围绕增强牧民们的经济收益以及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加强对于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使得畜牧业年年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牦牛等主动物的养殖收益持续大幅度的提升。
本文通过选择某县牦牛养殖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使用皮蝇蛆病的防治药物为伊维菌素注射液,每次注射剂量为0.01ml/kg·bw。
本文在进行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的调查中,将每个养殖场牦牛数量的30%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开展牦牛皮蝇蛆病流行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统计牦牛的发病情况。
经过统计,2017年牦牛数量为2700头,2018年牦牛数量为3200头。
牦牛牛皮蝇感染调查报告及防治

有4 0 %的高 原 牦牛 ,患有 牛 皮 蝇蛆 病 ,其 传 播 范 围之 广 ,危 害 之
4 牦 牛牛 皮蝇 蛆病 的 防治
鉴 于 此 ,文 章就 此 病 的发 生 、流 行 、 防控 等 措施 ,一一 做 要 点阐 严 重 ,已经引起 民众 的 高度重 视 。
( 1 )牛皮 蝇 蛆 病 危 害严 重 ,早 期 落 实好 预 防措 施 ,更 具现
牦牛 牛皮蝇感染 调查报 告及 防治
成来达杰
( 青 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青海杂多
摘 要 :牛 皮 蝇蛆 在 高 原牦 牛养 殖 期 为常 见 多发 的传 染性 疾病 ,
8 1 5 3 9 9 )
性 寄生 虫病 ,严重 影 响牦 牛 皮革 质 量 。而且 ,受 此影 响 ,母 牦 牛
中,轻则导致牦牛毙命 ,重则导致牛皮蝇蛆病在牦牛群 中大量传 果 。在 大 量 的用 药实 践 中 ,伊 维菌 素 已被 证 实有 较 强 的可溶 性 , 播 。 当 幼 虫 钻 人 牛 皮 肤 时 ,各 地 习 惯 “ 起 嗡 ” ;引 起 牛 烦 躁 不 用量 适 量 的话 ,能很 好 驱除 牦 牛体 内外 的牛皮 蝇 ,降低 此病 的易 安 ,患处 皮 肤 痛痒 生 痂 ;当幼虫 移 行 到背 部 皮下 时 ,引起 局 部发 感几 率 。
生 硬 肿 ,随 后 皮肤 穿 孑 L 。这 时可 从 皮肤 穿 孔 处 ,挤 出乜 幼 虫 。幼 ( 3) 重 视此 病危 害宣 传 ,提升 民众 防虫 意识 。同时 ,严格 控 虫 奇 生在 食 道 时可 引起 浆 膜 发炎 ;严重 感 染 时 ,患 牛 消瘦 ,肉质 制药 防 时 间 ,选择 恰 当 的用 药 时间 ,达 到 有效 驱 虫 防病 的 目的。 低 劣 ;犊 牛 生 长缓 慢 ,贫 血 ;乳 牛 产奶 量 下 降 ;役 牛工 作 性 能降 通 常情 况 下 ,每年 1 0 月份 对 此病 维 持 三期 的杀 毒 ,驱虫 效果 更好 低 ;成 蝇 虽 然 不 叮咬 牛 只 ,但 却 引 起 牛只 惊恐 不 安 ,四处 奔跑 , 些 。 同时 ,注 意观 察 牦 牛体 况 ,发 现有 虫体 侵 入后 ,务 必及 时用 或 栖 息高 坡 躲避 ,或停 留河水 中隐 藏 , 日久使 牛 只 消瘦 。 这将 会 有 机 磷 药剂 驱 虫 ,确保 牦 牛 的身 体 健康 。改善 牦 牛养 殖 环境 ,注 给 养殖 者 带来 极 大 的损 失 ,同时 也 给我 国农 牧 业 的发 展 带来 一 定 意场 地 清 洁卫 生 ,配 置全 价 营养 饲 料 ,补充 适 量 清洁 饮水 。发现 的影响 。 有 疑 似病 例 ,务必 及早 隔离 ,及 时 用药 治疗 ,能 大大 降低 此 病造 ( 2 )目前 我 国的青 藏高 原等 地 区牦 牛群 较多 ,春 秋两 季是 牛 成 的危害 。 皮 蝇大 量 繁殖 的阶 段 ,这个 时候 通 常容 易 出现 牛 皮蝇 和 纹皮 蝇 的 5 体 会 交 叉感 染 。 如果 不 能做 好 有效 的 防控 工 作 ,很 容 易导 致 牦牛 的大 牛皮 蝇 繁 殖 能 力 强 ,多 靠 吸 血 存 活 ,此 病 危 害 程 度 极 大 , 量 死亡 。在我 国很 多高 原 区域 已经 出现 过类 似 的 现象 。因此 做好 对 此 病 的防 控应 提 高到 应 有 的重 视程 度 。 目前 ,此 病传 播 有 两种 牛皮 蝇蛆 病 的 防治工 作刻 不容 缓 。 途径 ,一则成虫经血液传播感染 ,二则经寄生 的方式传播 。无 3 牛皮 蝇蛆 病 流行 论 何 种 传 播 途 径 ,早 期 落 实 好 预 防措 施 ,将 更 具 现 实 的防 病 意 牛 皮 蝇 繁 殖 能 力 强 ,多数 情 况 靠 吸 血 生 存 。而 某 些 腐 烂 物 义 。对于 此病 的防 控 ,一 方面 ,加 大 此病 危 害 宣传 ,提 升 民众 防 质 ,同样 为其 喜食 的主 食 。就 此病 的流行 来 看 ,主要 有 两种 传播 虫 意识 。另一 方 面 ,有 效 药控 为效 果 最佳 的措施 。严格 控 制药 防 方式 : 时 间 ,选 择恰 当的用 药 时 问 ,达 到有 效驱 虫 防病 的 目的 。此外 , 通 过定 期 驱赶 牦 牛 到淤 泥场 洗 澡 ,借 助淤 泥 粘 附表 层控 制此 病 发 而这 种 情 况 ,又分 :牛 皮蝇 对 牦 牛 的传播 ,或 ,由此 而牦 牛 生 ,同 样 为 不 错 的 选 择 。 而 日常 养 殖 管 理 期 间 ,应 留 意 牦 牛 变 间 的传播 。多 数情 况 下 ,在 牛 皮蝇 将病 毒 传播 给 牦 牛之 后 ,病 毒 化 ,发 现有 疑 似病 例 ,务 必 及早 隔 离 ,及 时用 药 治疗 ,能大 大 降 能迅速经空气或其他牦牛,进行传播感染。这样的连锁反应 ,在 低此 病造 成 的危 害 。 牦 牛 群 中 的传 播感 染 危 害是 极 大地 ,务 必 要 找 出传 播途 径 进行 有 参 考 文 献
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诊断及综合防治

3 发病原因
牛皮蝇卵大多单独固着在牛毛上,成虫体形如蜜蜂。 牛皮蝇生活周期约1年,由卵浮出幼虫寄生在牛体内约 9~11月,进行3个发育阶段,成熟幼虫由皮肤爬出,形成
作者简介:杨国太(1973-),男,藏族,青海同德人,本科,兽 医师,研究方向:兽医。
蛹,1~2月后,蛹变为蝇,仅生活5~6 dclinical science
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诊断及综合防治
杨国太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813299)
摘要:牛皮蝇病主要是指双翅目、皮蝇属、皮蝇科等幼龄昆虫在牦牛体表寄生引发的一种疾病,是高原牦牛常见传染病, 具有多发性、人畜共患等特点,一旦牦牛感染该疾病,不仅会危害整个牦牛群的健康生长,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调查发现,高原牦牛约有40%都曾感染牛皮蝇病,疾病传播广泛,带来较大损失与威胁。因此,人们应高度重视牦牛牛皮 蝇病。该文对牦牛牛皮蝇病的感染诊断、综合防治展开论述。 关键词: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97
0 引言
牛皮蝇病作为一种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一旦牦牛 感染该病,能以空气为介质短时间迅速传染,直接影响健 康牦牛的成长,为养殖户带来较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养 殖户的身体健康。养殖户应全面认识牛皮蝇病,了解疾病 病因、特点与症状,积极落实防病措施,及时将牛皮蝇病 扼杀在萌芽期,全面控制牛皮蝇病,避免其规模性传染, 促进本地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高原牦牛感染牛皮蝇蛆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2015年第8期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动物医疗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牛皮蝇蛆病的防治上也有了明显的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高原牦牛感染牛皮蝇蛆的情况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牛皮蝇蛆;高原牦牛;感染高原牦牛感染牛皮蝇蛆的防治桑东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畜牧兽医局,四川红原624400牛皮蝇蛆病是高原牦牛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严重危害了牦牛的健康,提高了感染疾病的机率。
1高原牦牛感染牛皮蝇蛆病的现况1)高原牦牛在我国的牛种中占有极大的比例,但是由于牛皮蝇对高原牦牛的危害,尤其是在其表皮上的吸血等现象严重危害了牦牛的健康,通常如果一只牛皮蝇将病毒传播到牦牛群中,轻则导致牦牛毙命,重则导致牛皮蝇蛆病在牦牛群中大量传播。
这将会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目前我国的青藏高原等地区牦牛群较多,春秋两季是牛皮蝇大量繁殖的阶段,这个时候通常容易出现牛皮蝇和纹皮蝇的交叉感染。
如果不能做好有效的防控工作,很容易导致牦牛的大量死亡。
在我国很多高原区域已经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因此做好牛皮蝇蛆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2牛皮蝇蛆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1)牛皮蝇的繁殖能力十分强,大部分的牛皮蝇都靠吸血为生。
某些腐烂物质也是它们所喜爱的主食。
牛皮蝇蛆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成年虫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而这种感染又分牛皮蝇对牦牛的传播和牦牛与牦牛之间的传播,通常情况下牛皮蝇对牦牛进行病毒传播后,病毒就很容易通过空气对其他牦牛进行传播,这种连锁反应的传播在牛群中的危害是特别大的,所以必须找到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治疗。
2)第2种传播方式就是牛皮蝇通过寄生的方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不常见,但危害更大。
在春秋季节,牛皮蝇会通过排卵进行繁殖,而有些牛皮蝇会直接将卵排在牦牛的皮肤表面,虽然大部分的卵都在恶劣的环境下死亡。
但也有少部分生命力顽强的卵会存活下来。
其幼虫会寄生在牦牛的皮下组织上面,从而引发各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皮革质量下降。
牦牛牛皮蝇感染调查报告及防治

中 国 畜牧 兽 医文 摘 20l8年 34卷 第 5期
牦牛牛皮蝇感染调查报 告及 防治
张 靖维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察汗 乌苏镇 畜牧兽 医工作站 ,青海都兰 816199) [摘 要 ] 高原 牦 牛 养殖 生 产期 间 ,牛皮 蝇 为 最 为常 见 多发 的传 染性 疾 病 ,此 病 造成 的危 害严 重 影 响 养牛 产 业 的健 康可 持 续 发
蝇 交 配后 雄蝇 死 亡 ,雌蝇 在 晴 朗无 风 的天 气 向牛体 皮 薄处 的被 毛 效果 更好 些 。
上 产 卵 ,产 卵后 雌虫 死亡 。蝇 卵经4~7d孵 出第一期 幼 虫 ,爬 到 牛
(2)定 期 组 织药 物 驱 虫 ,可选 骄 钻 进 皮肤 内 ,幼 虫 在皮 下组 织 内经 过 长 时间 的移 行 和 量 内服 ,或者 涂 抹在 牦牛 体 表 ,同样 有 不错 的防控 效 果 。在 大量
上可 以摸 到长 圆形 的硬 节 。经 过一 个 多 月 出现肿 瘤 样隆 起 ,在 隆 水 ,以增 强 牛群 的抗 病 体质 。发现 有 疑似 病例 ,务必 及 时 隔离诊
起 的皮肤 处 可 见到 小孑L。sl,-fL的周 围堆 集着 干涸 的 脓痂 ,并能 从 治 ,准确用 药 ,大大 降低 此病造 成 的危 害 。
4 牛皮蝇的危害
病 的传播 感 染可 经 成虫 经 血液 传 染 ,或者 以寄生 的 方式 传染 。在
牛皮 蝇 有较 强 繁殖 能 力 ,而且 ,多数 情 况 下靠 吸血 生存 ,以 调查 的易感 病 例 中 ,有接 近40%的 高原 牦 牛有 感 染此 病 的病 史 ,
喜食 腐 烂 物为 主食 。从 此 病 当前 的 流行 分析 ,存 在 的危 害 性体 现 传播 范 围极 广 ,危 害程度 极 为严重 ,已经引 起 民众 的普 遍重 视 。
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调查及综合防治

11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调查及综合防治赵兰(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810499)摘要:牛皮蝇是高原牦牛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
该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调查证实,高原牦牛近40%有感染该病的历史,传播范围广,危害严重。
因此,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它。
本文论述了牦牛皮下感染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阐述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牦牛;牛皮蝇;调查;防治牦牛牛皮蝇病属于慢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主要是由寄生在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的牦牛皮下吸虫导致。
牦牛感染此疾病以后,会不同程度上影响牦牛的生产性能,危及养殖业的发展。
1牛皮蝇病原及流行特点牛皮蝇长13~15mm ,绒毛浓密,黄绿色至深褐色。
牛下皮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8月之间。
牛的感染大多发生在夏季的炎热季节,此时成年苍蝇正在飞行,雄蝇交配后死亡。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雌蝇在牛皮上产卵,雌蝇产卵后死亡。
蝇卵4~7d 后孵化第一阶段幼虫,爬到牛皮肤的发根处钻入皮肤[1]。
幼虫在皮下组织中迁移发育较长时间,最终到达背部皮下组织。
2牦牛牛皮蝇病感染调查2.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祁连县2个乡镇中饲养的自然放牧的未防治和防治的牦牛。
未防治组为自上年6月份以后未投服任何对牛皮蝇幼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的牦牛;防治组为自上年用阿维菌素常规进行防治的牦牛。
2.2结果分析2.2.1触摸检测结果检查结果见表12.2.2成年牛与幼年牛感染情况感染情况见表22.3讨论从实验调查结果可得知(见表1),祁连县是牛皮蝇的一个高发地区,牛皮蝇在牦牛上的感染率相对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已防治组牛皮蝇的平均感染率为9.72%,未用阿维菌素防治牛的平均感染率为28.57%,未防治牛的平均感染率高于防治牛,结论得出用阿维菌素药物防治牛皮蝇病效果较好;由表2可知,没有用阿维菌素防治的牦牛,其感染牛皮蝇的比例大于防治组,且已防治组成年牦牛的感染率高于未幼年牦牛,而未防治组成年牦牛的感染率低于未幼年牦牛。
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的调查报告分析

收稿日期:2018-07-11
计分析。 1.2.2 防治措施
在调查出感染牛皮蝇的牦牛之后,择取 60例患牛,分为 2 组。针对对照组患牛,开展常规性的感染防治措施,具体做法 如下:使用 666对所有牦牛实施体外的喷洒,间隔时间为 10h, 以减少牛皮蝇的幼虫生长;针对观察组的患牛,则在此基础上, 加入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治措施,具体做法如下:采用伊维菌素 的注射液 0.02~0.05mL/kg,注射于患牛体位,密切观察患牛 牛皮蝇的感染情况,抑制重复性感染情况的出现。同时,应用 DDT针对牦牛实施定期的消毒,消毒时间为 7~10d。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加强环境卫生控制,避 免 乳 房 损 伤,药 物 治 疗 可 用 头 孢 噻 呋 钠,邻氯青霉素,环丙沙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有资料说仅 有 40%能治愈。
体温快速升高可达 41℃以上,发病乳区硬肿似砖块,奶 牛食欲下降,乳汁稀薄,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溃烂坏死,后 期乳房内会产气,叩之鼓音。挤奶时间从乳头孔排气。 全身症状不明显,病乳区弥漫性肿胀,乳房颜色潮红,触 之似发面团,初期乳汁无明显变化,中后期有凝块、絮状 物,
产奶量下降,头胎牛产后发现乳房硬肿,乳汁初似脓,挤 出脓样乳汁后会挤出正常或稀薄样奶 ,很少有絮状物。
本实验使用 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 料使用 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 t值检验计算,对 2组疗效 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当 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 差异。
结果
调查结果 2.1.1 牛皮蝇类疾病感染的发生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牦牛牛皮蝇蛆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
李永坚,王文勇(执笔)
(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
摘要:牦牛牛皮蝇蛆病是危害高原牦牛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随着牦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笔者对互助县牦牛牛皮蝇蛆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牦牛1049头,感染率为56.24%,平均强度为9.91个;用阿维菌素对400头牦牛进行了防治,驱净率达97.75%。
关键词:牦牛;牛皮蝇蛆;感染情况;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4-0168-01
为掌握高原牦牛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对互助县牦牛牛皮蝇蛆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阿维菌素进行防治,为今后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1基本概况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境内多山,地形复杂,南部是海拔2100m的水湟谷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m的丘陵脑山地带,中北部地形尤似鱼脊隆起,海拔4240~4370m,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为高原内陆性气候,四季不够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3.4e,年平均降雨量为534.2mm。
存栏牛6.85万头,其中牦牛4.56万头。
2调查时间与方法
2007年3月~5月,在互助县部分牧业乡镇调查分户放牧的牦牛1049头。
检查方法:触摸牛颈、肩、背、腰及臀部,计数牛皮蝇瘤包。
3调查结果
3.1感染情况2007年3月~5月,共调查牦牛1049头,查出阳性牛590头,感染率为56.24%,瘤包总数为5849个,平均强度为9.91个,感染范围为0~124个(表1)。
表1牛皮蝇蛆感染情况
调查时间调查数(头)阳性数(头)感染率(%)瘤包数(个)平均强度(个)感染范围(个) 2007年3月67431947.33399912.530~124 2007年5月37527172.271850 6.820~39合计104959056.2458499.910~124
3.2瘤包寄生部位从3月~5月的调查结果可见,590头阳性牛中背部瘤包数为3415个,占总瘤包数的58.39%;腰部瘤包数为1967个,占总瘤包数的33.63%;肩胛部瘤包数为336个,占总瘤包数的5.74%;臀部瘤包数为116个,占总瘤包数的1.98%;颈部瘤包数为15个,占总瘤包数的0.26%。
3.3不同性别的牛牛皮蝇感染情况在调查的1049头牛中,公(犍)牛368头,阳性牛231头,感染率为62.77%,瘤包总数为2683个,平均强度为11.61个;母牛681头,阳性牛364头,感染率为53.45%,瘤包总数为3166个,平均强度为8.7个。
结果表明公(犍)牛的感染率比母牛的感染率高
收稿日期:2008-09-12
作者简介:李永坚(1968-),男,青海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及诊疗工作。
9.32%,平均强度高2.91个。
3.4不同年龄的牛牛皮蝇感染情况1~3岁的牛牛皮蝇蛆感染率比4岁以上的成年牛高31.45%,平均强度高5.27个。
表2不同年龄的牛牛皮蝇蛆感染情况年龄调查数(头)阳性数(头)感染率(%)瘤包数(个)平均强度(个)
1~3岁52938071.83448011.79
4岁以上52021040.381369 6.52
合计104959056.2458499.91
4防治
4.1防治药物、时间与方法
4.1.1药物阿维菌素片,5m g/片,100片/瓶@
50瓶/箱,华奥科兴动物药品厂生产,批号:061201。
4.1.2防治方法与时间从2007年3月~5月调
查的1049头牛中随机抽出8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
#
168
#疾病防治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第36卷第4期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研究进展
曹广芝1,赵鸿璋2
(1.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466000; 2.河南省沈丘富盈牧业有限公司,周口466300)
摘要:猪增生性回肠炎(PP 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该疾病有急性、慢性症状,被视为亚临床疾病。
作者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类症鉴别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猪;增生性回肠炎;胞内劳森氏菌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4-0169-03
猪增生性回肠炎(por cine pro liferative enter-i tis,PPE)又称猪增生性肠炎、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 E)等,由于其对养猪业危害日趋严重,因此是新近备受关注的疾病。
笔者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对兽医工作者及养殖户有所帮助。
1病原
猪增生性四肠炎的致病菌为胞内劳森氏菌(L anw sonia intr acellular is),菌体呈杆状,两端尖
收稿日期:2008-10-20
作者简介:曹广芝(1965-),女,河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兽医临床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或圆钝,革兰氏阴性,未发现鞭毛,无运动能力,严格细胞内寄生,氧浓度为8%时生长最佳,主要生长于肠黏膜细胞中,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培养,也不适应鸡胚生长。
但在人胚肠细胞、豚鼠大肠癌细胞、IEC-18、IPEC-2、H enle407、CPC-1652等细胞系上均能生长。
2流行病学
2.1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对易感猪接种胞内劳森氏菌或含有此细菌的病变黏膜可以复制出PPE(Roberts等,1977;M apothor,1987;McOrist 等,1988,1993,1994)。
接种后8~10d,首次出现胞内菌和病理变化。
对猪接种慢性病猪的病变黏膜,可发生坏死性或急性出血性腹泻(M apo ther等, 1987),将急性腹泻型PPE猪的胞内劳森氏菌分离
和防治组,400头/组。
对对照组和防治组牛分别进行标识,于2007年10月上旬对防治组牛用阿维菌素片按0.3mg/kg体重经口给药。
4.2防治效果于2008年3月调查防治效果,防治组比对照组牛皮蝇蛆感染率下降42.76%,平均强度下降8.97个;至5月调查,防治组比对照组牛皮蝇蛆感染率下降60.05%,平均强度下降4.88个,驱净率达97.75%,防治效果明显(表3)。
表3对照组和防治组牛皮蝇蛆感染情况
组别
3月份
调查数(头)阳性数(头)感染率(%)瘤包数(个)平均强度(个)
5月份
调查数(头)阳性数(头)感染率(%)瘤包数(个)平均强度(个)
对照组40018646.51227512.2340024962.31518 6.1防治组40015 3.7549 3.264009 2.2511 1.22
5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见,互助县牦牛牛皮蝇蛆平均感染率为56.24%,平均强度为9.91个。
牛皮蝇Ó期幼虫主要寄生在牛体的背部、腰部,且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破坏牛体健康,阻碍牛的生长,严重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牛皮蝇幼虫寄生与牦牛年龄有着密切关系,1~ 3岁牛牛皮蝇感染率比4岁以上的成年牛高31.45%,平均强度高5.27个,因此,广大养殖户应重点做好1~3岁牛的牛皮蝇蛆病的防治工作。
由于阿维菌素属于广谱、高效、低毒抗寄生虫药,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价格低廉,且在驱除牛皮蝇幼虫的同时,也驱除了其它线虫类寄生虫,从而起到了一药多效的作用,是今后用于驱除牦牛牛皮蝇蛆等牲畜寄生虫的首选药物。
#
169
#
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第36卷第4期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