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器官组织切片
【指导】切片观察实验指导

【关键字】指导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认识﹑掌握器官组织发生充血、淤血、出血、梗死等病理变化的形态学变化特征,了解其发生原因、机制﹑结局和意义。
二、〔实验材料〕充血、淤血及出血的组织切片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大体标本充血1.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机能不全。
静脉回流受阻,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色紫红,质地较坚实,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
淤血较久时,则易发生肺水肿,此时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血样液体。
肺间质增宽,富含水分。
肺组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
2. 肝淤血:常见于右心衰竭。
淤血时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暗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紫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小叶中央部充血呈暗红色,小叶边缘则肿胀或脂变呈黄褐色,形成暗红色与黄褐色相间的斑纹,类似中药槟榔的断面故称“槟榔肝”。
3肠淤血:肠壁静脉扩大增粗,充满暗红色血液,形似树枝状。
出血1. 猪肾点状出血:肾表面及切面上有多数针尖至菜籽大小的出血小点。
此标本取至猪瘟病。
2. 心内膜斑状出血:心室内膜下出现黑红色斑点,称淤斑。
3. 马肝被膜下血肿:肝被膜下与实质之间有大的凝固血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裹。
血肿周围实质受压贫血,呈淡黄褐色。
4. 血管破裂性出血:乳牛产后子宫中动脉破裂出血,患畜死于失血过多。
此标本示血管破裂处。
5. 线状出血:肠粘膜皱壁的顶端出血,呈暗红色的线条,称线状出血。
6. 出血性子宫炎: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呈暗紫红色。
血栓形成1. 牛肺静脉红色血栓:肺内扩大的静脉内有一血块,其中心红色,边缘淡黄,(这是因形成时间较久,边缘血红蛋白崩解之故)因发生血栓软化,血管与血栓界线不清。
2. 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二尖瓣向血流面有一干燥灰白赘生物附着,表面粗糙不平,呈椰菜花样外观。
瓣膜变形、缺损。
此标本取自慢性猪丹毒患猪。
4. 动脉内白色血栓:马前肠系膜动脉根部管腔扩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着干燥灰白片状血栓物质。
组织切片的基本技术

生活观察不易看清细胞、组织的微细 结构,经过固定、脱水、包埋等手续 后就可把材料制成极薄的片子,再用 不同的的染色方法以显示不同细胞和 组织的形态,以及细胞和组织中某些 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切片也便于保 存,所以是教学和科研中常用的方法。
制片方法
非切片法:整体封藏法、涂四百多年过去
……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普荧激暗相偏微倒
通光光视差光分置
光显共野显显干显
学微聚显微微涉微
显镜焦微镜镜差镜
微
扫镜
显
镜
描
微
显
镜
微
镜
透扫 扫环原 射描 描境子 电电 隧扫力 子子 道描显 显显 显电微 微微 微子镜 镜镜 镜显
微 镜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是组织学、胚胎学、生 理学、动物学等生物科学及病理解剖等 医学科学,研究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 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方法,用以补 充生活观察的不足。
包埋
切片
贴片
烤片
染色
可省略,因 为材料一直 存 于 70% 酒 精中
伊红预染1 min
高浓度酒精 时间尽可能 短些
固着蜡块:
修切好的蜡块,取小木块用蜡铲或其他金属片加上热石蜡,再 烙溶蜡块底面,速粘于木块上,冷却后装上切片机即可切 片。
切片刀、磨刀机:
切片机:
冰 冻 切 片 机
切片:
切片前要磨刀,粗磨和细磨。
切片前应注意刀的倾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4-6℃为适当, 其次调整刻度指针到要求的切片厚度,组织器官常切5-7微米即 可。
波恩氏固定液:苦味酸呈黄色要洗掉。固定好的材料放 在70%或75%的酒精洗掉黄色。然后可在70%或75%酒精 中长期保存,一段时间换一下酒精即可。加MnSO4、 ZnSO4可帮助洗去苦味酸,但过后MnSO4、ZnSO4也要洗 净。
小鼠脾细胞石蜡切片形态描述

小鼠脾细胞石蜡切片形态描述
小鼠脾是小鼠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的主要来源。
为了研究小鼠脾中淋巴细胞的分布和组成,我们对小鼠脾组织进行了石蜡切片,并进行了形态描述。
观察小鼠脾切片的总体形态。
小鼠脾呈半月形,分为红髓区和白髓区。
在石蜡切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红髓区呈现出深红色,而白髓区则呈现出灰白色。
接着,我们观察了小鼠脾中的淋巴结构。
在白髓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淋巴细胞,它们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均。
淋巴细胞周围有一些小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是淋巴滤泡,其中心有一个深染色的区域,称为发生中心。
在发生中心中,可以看到许多淋巴母细胞正在分裂增殖。
在红髓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它们呈现出深红色和紫色。
红髓区中也有一些小的淋巴滤泡,但数量明显较少。
在红髓区和白髓区之间,有一些窄小的区域,称为边缘区,这些区域中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是淋巴和血液的交界处。
我们观察了小鼠脾中的其他细胞类型。
在白髓区中,除了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外,还可以看到一些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
在红髓区中,除了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外,还可以看到一些巨噬细胞和粒细胞。
小鼠脾组织石蜡切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小鼠脾的总体形态、淋巴结构和其他细胞类型。
这对于深入了解小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描述

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描述、诊断亦是由于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学习各章节、各该疾病时逐步学习和掌握之。
这里仅就观察切片的一般原则予以扼要的介绍。
1.肉眼观察:以手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大部分切片以肉眼即可判定出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如心肌、肝、脾、肾、肺、脑等。
分辨各组织器官对初学者也不大容易,需要反复大量观察,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就容易了。
(2)切片的质度、颜色等是否一致:这种一致与否,不是指正常结构中不同部位上的差异而是异常改变造成的:“是否一致”。
如一致可能是无病变,亦可能是一致性的病变;如有明显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不是正常的结构上的不同,便很可能是病灶所在之处了。
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尤其是要注意此处。
2.低倍镜观察:用肉眼观察后,辨别出切片的上下面(有极薄的盖玻片那面向上),再放入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一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一个视野挨一个视野地连续观察,以免遗漏小的病变。
这种观察可以快一点粗略地观察一遍,若是一致性改变,然后再任选较清晰处进行详细观察;若是局灶性病变,全面观察后,便可回到病灶处详细观察。
(2)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的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应当指出,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因为直接用高倍镜观察既容易因调不好焦距而损坏镜头或切片,又容易漏掉病变而误诊(因倍率高同时看到的面积小,不容易看清全局)所以一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组织与胚胎学切片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标本考核名称:骨骼肌光镜下结构特点:纵切面:肌纤维呈带状/长圆柱状;细胞核多个,长椭圆形/杆状,紧贴在肌膜下方;肌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横切面:肌纤维为不规则形或圆形,细胞核1~数个,呈点状,位于周边。
名称:心肌光镜下结构特点:(心脏的心肌纤维排列方向较复杂,在切片中同时看到各种切面。
)纵切面: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相连成网。
细胞核卵圆形,位于中央。
心肌纤维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
在心肌纤维不定距离上/连接处有染色较深的线条,即为闰盘。
横切面:心肌纤维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细胞核位于中央,有的未切到核。
名称:脊髓(神经元)光镜下结构特点:在前角内可见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形态不规则,胞体发出的突起常被切断。
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
胞质紫红色,胞质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小块,即尼氏体。
树突内有尼氏体,轴突及轴丘无。
名称:中动脉和中静脉光镜下结构特点:(一)中动脉以内、外弹性膜为界区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1.内膜很薄,内皮细胞核突向管腔。
(内皮下层为极薄的结缔组织,不易分辨。
)内弹性膜清晰可见,染成亮红色。
内皮似乎紧贴在波浪起伏的内弹性膜之上。
2.中膜最厚,主要为环形平滑肌。
3.外膜较中膜薄些,主要为结缔组织,含有营养小血管及神经。
外弹性膜不如内弹性膜清楚。
(二)中静脉的结构中静脉:管壁三层结构的分界,不如中动脉清楚。
内、外弹性膜均不明显。
中膜薄,平滑肌肌纤维层数少。
外膜较中膜稍厚,无外弹性膜,可见纵行平滑肌束。
名称:皮肤光镜下结构特点:表皮部分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其基部与真皮交界处凹凸不平。
从游离面到基底面可分:1. 角质层:厚,深红色2. 透明层:有的不明显3..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胞质内含有强嗜碱性颗粒4. 棘层:多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的。
最深部内有,。
5.基底层:为一层低柱状排列的细胞表皮的深层为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名称:胸腺光镜下结构特点:器官表面覆有结缔组织被膜,其伸入实质形成小叶间隔,把胸腺分成许多不完全的小叶。
介绍大鼠各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法_高宝红

介绍大鼠各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法山西省中医院(030012)高宝红在科研工作中,实验标本多为动物模型,如大鼠、小鼠及兔等。
大小鼠及兔的组织脏器较人体组织脏器稚嫩柔软,水分含量多。
因此在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其组织结构特点,采用不同于人体组织的处理方法,注意各种动物组织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的每个程序中选择最佳的时间方案,才能避免组织块变脆,切片易碎、有裂隙,染色时易脱片等常见不良后果的发生,保证高质量石蜡切片一次成功。
本研究就如何制作优质的大鼠各组织器官石蜡切片作了总结,现从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到切片、烤片、脱蜡、染色的经验介绍如下。
1如何制作优质大鼠各器官石蜡切片1.1标本:大鼠各个脏器———心、肝、脾、肺、肾、大脑、脊髓、胃肠、垂体、胸腺、淋巴结、肾上腺、卵巢、睾丸、子宫、膀胱、附睾。
1.2固定液: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时间为24h。
1.3取材:心脏:最大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肝脏:右叶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脾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肺脏:纵断面取1块,厚度为2mm;肾脏:最大面剖开取一半,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大脑:最大面剖开取一半;脊髓:横断面剖开取1块,厚度2~3mm;胃:沿大弯侧剪开,纵切一长条,长1cm,宽2mm;肠:横断面切取一段,约2mm;垂体:全包;胸腺:全包;淋巴结:全包;肾上腺:全包;卵巢:全包;子宫:横断面剖开取一段,厚度2mm;睾丸:最大面剖开,取半;附睾:纵断面剖开取半;膀胱:剖开取半。
1.4各个脏器的脱水透明浸蜡时间:见第1024页表1。
1.5包埋:胃肠、子宫、膀胱立埋,其余脏器平埋,蜡温为65~ 70℃。
1.6切片:厚度4μm,摊片水温56℃左右,选取无皱折的4片。
2动物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置70℃的烤箱中30min入二甲苯脱蜡20min;入梯度乙醇100%→95%→85%→75%,自来水冲洗2min;入苏木精30min,取出自来水冲洗2min;入盐酸乙醇分化5s,自来水冲洗2min;入伊红5 s,自来水冲洗2min;入梯度乙醇75%→85%→95%Ⅰ→95%Ⅱ→100%→100%;入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性树胶封片。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切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
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皮质 肾锥体
肾柱 髓放线 皮质迷路 肾叶
肾小叶
.
9
肾脏
.
10
肾脏
.
11
.
12
.
13
肾脏
.
14
肾(肾小体)
.
15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
16
远直小管和集合管
.
17
细段与远直小管
.
18
→ →
肾髓质光镜图 (.→肾间质细胞)
19
膀胱
.
20
睾
睾丸间质
丸
附睾管 输网
生精小管
睾丸小隔
鞘白膜膜脏层膜
睾 丸 被
睾丸小叶
.
21
支持 细胞 精子 细胞
管腔
精子
图4 生精小管和睾丸间质模式图 .
睾丸间 质细胞 次级精 母细胞 初级精 母细胞
精原 细胞 肌样 细胞
22
睾丸
.
23
睾丸
.
24
睾丸间质细胞
.
25
绘图: 肾
.
26
.
27
原始卵泡
.
28
初级卵泡
次级卵泡
实验九
内容:
1.气管 2.肺 3.肾 4.膀胱 5.睾丸
.
1
气管
.
2
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肺静脉
肺.动脉
呼吸性细 肺
支气管
模
式
肺泡管
图
肺泡囊 肺泡 肺泡管
3
肺
.
4
细支气管光镜图
肺(终末细支气管)
.
5
呼吸性细支气管
.
6
肺(呼吸部)
.
7
1I型肺泡细胞 2II型肺泡细胞 ↑尘细胞
4 . :①
,②
;
5 . :①
,②
;
.
35
.
36
卵巢
.
37
卵巢
.
38
卵巢
.
39
子宫
.
40
子宫
.
41
肺脏
.
43
肺脏
.
44
肺脏
.
45
肾(肾小体)
.
46
图15 肾髓质横切面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
47
肾脏
.
48
肾(髓质)
.
4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
29
卵泡膜
粒黄体细胞和 膜黄体细胞
.
30
增
内 膜
生 期 子
宫
.
31
增生期子宫腺
.
32
分泌期子宫内膜
.
33
分泌期子宫腺
.
34
姓名:
班级:
学号:
.
切片编号:1234
1.心脏:① 心肌, 2. :①
② 蒲肯野纤维;
,②
;
切片编号:4578
1 . :①
,②
;
2 . :①
,②
;
3 . :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