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高频词汇集锦.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汇总

行测高频成语解析1、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2、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3、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4、应运而生:适应时机而产生5、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6、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7、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8、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9、矢志不渝:坚定的意志像射出去的弓箭一样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10、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形容十分稀少11、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12、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13、大行其道: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14、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15、此消彼长:这个上升,那个下降16、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办法18、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19、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20、方兴未艾:新生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21、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22、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的人物只出现了一会就消失了23、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24、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25、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26、郁郁葱葱: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27、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28、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29、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30、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公务员考试高频词汇集锦汇总

公务员考试高频词汇集锦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公考词汇3500词

公考常用词汇成语集锦1、退避三舍: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人相争2、度过:让时间在工作学习娱乐体育中消失,或生活了一段时间。
3、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4、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5、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6、病症(症候):指症状。
病征:指病的征兆。
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7、演化:一般用于自然界。
演变:即用于自然界,又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8、琢磨:思考,研究。
捉摸:摸索,揣测。
9、不假思索:形容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做事快捷。
10、美轮美奂:只能用来形容建筑11、五彩缤纷:五彩斑斓:12、别出机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13、焚膏继晷:形容勤奋地工作和读书。
14、体制:组织制度。
机制:过程和方式。
15、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
作客:寄居在别处,书面语。
16、管理:管理资金经营:17、众矢之的:中性词,其对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
18、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老说,终身大事。
出生:出身:19、发源地:本指河流起源的地方,引申为指事物开始发生,多用于具体的。
20、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
幽远:是幽深的意思。
21、年轻:年纪不大,相貌不老。
年青:年纪幼小。
22、求全责备:意思是要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强调完美之极23、不易之论: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评头论足:比喻任意挑剔。
24、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25、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26、心照不宣:多指双方彼此都领会对方的意思27、捉襟见肘:比喻生活艰难或处境窘迫。
风俗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28、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29、高山仰止: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向往。
30、消除:避免:灾难时不可消除的,是可以避免的,自然灾害31、鬼斧神工:侧重非人力所能做到。
(完整版)公考高频词语

A【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指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暴病•抱病】二者都与疾病有关,但词性和词义不同。
“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
“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爆发•暴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进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本质•实质】“本质”运用范围比“实质”广,“本质”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它可构成本质特点等词组,“实质”指内在的实际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相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
【崩裂•迸裂】二者都是动词,都有裂开的意思。
“崩裂”指物体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
“进裂”指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如“脑浆进裂”。
公务员考试言语表达高频词汇

1、萍水相逢:像水里的浮萍一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没有经过互相约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识的人;2、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3、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4、豆蔻年华:旧指少女十三四岁时期,现在泛指少女时期,但是不能用来指成年女子;5、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现在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6、凋敝:指生活、事业等方面的衰败;搭配对象为较大的事物;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搭配对象相对较小;7、范围:指四周的界限,搭配对象通常是比较具体的界限;范畴:哲学名词,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应,搭配对象比较抽象;8、就诊:即就医,指病人去看病;应诊:指医生给病人看病;9、绝笔:一般指死前所写的最后的文字或书画作品;绝唱:指艺术领域内的最高造诣,无“最后”之意;10、裹足不前:指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侧重于主观方面,思想保守、缺乏斗志;11、检举:指使违法行为暴露,语义较重,多指国家机关告发违法、犯罪行为;揭发:指将坏人坏事暴露出来,语义较轻,多指向老师、家长告发的行为; 12、变换:改变、变换,侧重指事物的变化更换,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变幻:“幻”即不固定、不可预测,侧重指没有规律可循的变化;13、伏法:侧重指罪犯被执行死刑;服法:侧重指罪犯认罪、依法受刑、服从法院的判决;14、八面玲珑:人为处事圆滑世故,通常表达小计的感情色彩;面面俱到:每个方面都想的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15、趁火打劫:趁人家里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浑水摸鱼:在浑浊的水里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16、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含褒义;17、巧夺天工:人工的技艺非常精湛,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鬼斧神工:技艺精妙,高超,几乎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可以指人工的也可以指自然景观;18、入骨三分:只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入木三分:既可用于反面揭露,也可用于对正面事物的议论深刻;19、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形容庆祝、欢胜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20、点染:点缀、修饰,语义较轻;渲染:指用于颜色、语言等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语义较重;21、蓄意:指存心做坏事,如蓄意闹事等,语义较轻;蓄谋:指对所要做的坏事早有预谋,计划准备的时间长且周密,多指较大的阴谋,语意较重;22、开拓:拓展,原来已有,侧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开辟:侧重指打开通路,创立开展,以前没有;23、品行:“行”即行为,侧重于强调人品道德;品性:“性”即性格,侧重强调品质性格;24、徇私舞弊:侧重指屈从于私情,为了照顾私人关系而违法乱纪;营私舞弊:侧重指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违法乱纪;25、本能:与生俱来的能力;本性:原本的性质或性格;26、授权:即授予侧重指把权利交给别人;受权:即接受,侧重指接受权利做某事;27、禁止;指不许可,主要搭配具体行为;禁锢:对行动和精神的强力限制,主要搭配精神、理论,语义较重;28、骚动:混乱不安,还可比喻心思、情绪等的不安,语义较轻;骚乱:秩序混乱,侧重“乱”语义较重,适用于混乱的大事件;29、惨绝人寰: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造成的惨状,一般不形容人;惨无人道:指残酷到了没有人性,长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事,语义较轻;30、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时光荏苒: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31、传诵:侧重辗转传布诵读、称道;传颂:“颂”即颂扬、赞美,侧重传扬称颂,语意较重,常用于较重要的事; 32、首先:指第一的意思,多指在顺序上优先;首要:不仅强调优先,更强调了“最重要”的意思;33、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34、舞文弄墨:形容玩弄文字技巧,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35、惩罚:指严厉的处罚,语义较轻;制裁:指用强力管束并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语意较重;36、启发:阐明事理一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语体风格较为通俗,一般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多用于“启发”;启迪:指通过指示使其有所领悟,书面语色较强,多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37、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见多识广:侧重于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38、七手八脚:形容众人一起动手,忙乱不一致,侧重指因为许多人而杂乱,通常做状语;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可以指许多人,也可指一个人,通常做谓语;39、等待: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出现;期待:指期盼、等待,语义较重;40、发源地:本指河流的起源处,比喻事情的发端;发祥地:从前指帝王生长和兴起的地方,后来也指事业、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在比较重大事物的起源时多用发祥地;41、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42、施行: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启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43、审定:侧重于定,即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侧重于订,即审阅修订,如审定书稿;44、历程:经历的过程,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里程:具体的路程,还指发展的过程,用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或用在时间不明确的句子中;45、不负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待,含贬义;不孚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46、措手不及: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47、突然: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忽然:表示事情很快的发生或变化,相比“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要小; 48、英雄气短:指由才能的人因遭受困厄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内心虚弱;49、勉力:侧重于努力,主要是对自己而言;勉励:侧重于鼓励,主要是对别人而言;50、启用:“启”有打开之意,后面主要跟物;起用:后面跟的主要是人,有提拔之意;51、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长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强调条件成熟时事情自然会成功;52、郑重:“郑”即严肃认真,侧重于对事情态度认真严肃,与随便相对,通常与声明、宣布等词搭配;慎重:“慎”即谨慎,侧重指对事情态度谨慎小心与轻率相对,通常与态度、处理等词搭配;53、醇厚:指口味纯正浓厚,也指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淳厚:仅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54、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或愤怒,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义愤填膺:指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55、不敢之轮:指十分正确不能更改的言论,“刊”是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56、警觉:指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变化或危险所具有的敏锐感觉,含有在极短促、极紧迫的时间内留意周围一切事物的意味;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含有保持戒心,并在较长时间内注意的意味;57、做客:指以客人的身份探访别人;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强调异地他乡、长期性或永久性;58、擅自:指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擅作主张;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59、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而且大多数是不好的或者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结果,有“因此造成”的意思;以至:有两种用法,其一,表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有“直到”的意思,其二,用在下半句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造成的结果,也说“以至与”;60、尖锐:指认识事物灵敏、深刻,属于一种客观陈述;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感情色彩消极;61、聆听:指虔诚而认真的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一般指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一般指上级对下级;62、弹冠相庆:弹出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指一个人当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63、罪不容诛:指罪大恶极,杀了也抵不了所犯下的罪恶;64、培养:本意使繁殖,多用于微生物或植物,后引申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和驾驭,使之成长壮大”,感情色彩积极;培植:本意是栽种并细心地照料植物,后引申指对人或势力的扶持,感情色彩消极;65、热衷中:也做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急切的盼望得到某种利益,热衷在这个意义上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二是十分爱好,,此时属于中性词;66、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国的王室经常通婚,而不是其他关系;67、惨淡经营:比喻艰苦地创立、困难的经营某一事业,现在多用来形容苦心谋划、极力维持的情状,可以用来形容“写书的过程”;68、便宜从事:指可斟酌的形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69、脱颖而出:指初显优异的才能,强调的是在适合的时机显现才能;崭露头角:强调的是开始显现才能这一状态;70、嗷嗷待哺:形容婴儿刚出生时期待母亲哺育的样子或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需救助;71、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72、充斥与充溢:二者都有很多、到处的意思,区别在于:充斥贬义,充溢褒义;73、不利与不不力:不利只没有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如措施不力;74、必须:表示实力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做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必需:意味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做定语,如“煤炭是发展工业必需的原料”;75、沉湎: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沉醉:多比喻被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左右,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76、徘徊:指因为有心事回来走动,有犹豫不决之意,感情色彩偏消极;徜徉:指有限自在地来回走,偏积极;77、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紧迫、恐惧;78、处事:指处理事务;出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79、光怪陆离: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多用于五光十色,离奇怪异的社会现象;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80、自以为是:侧重于形容看法;一意孤行:侧重于形容运动;81、难免:指难以避免;不免:免不了,强调某种情况下自然出现的一种结果,侧重于叙述;但是当后面有否定词时只能用难免;82、蜕化:指像动物蜕皮那样发生质变,多比喻人变质,腐化堕落;退化:多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这个事物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83、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极度鄙视;不耻:指不以为耻,不以为有失体面;84、截指:是介词,一般后面直接跟日期;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到”等价于“截至”,但不能说截至到; 85、式微:原来指国家或民族的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86、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搬用经验、方法、理论等;穿凿附会:指在论证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87、画地为牢:比喻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88、原型:指特定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89、界限与界线:通用义: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两个地区的分界的线;界限,尽头处,限度;90、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对待;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进行,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91、推崇:侧重于崇,表示一种尊敬的态度;仰慕:侧重于慕,表示一种羡慕的心情;92、墨守成规:侧重于不愿意做出主观意愿;一成不变:侧重于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93、见微知着:指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意为看的深入;以小见大:通过小的可以看见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94、委任:是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委派:是指为人派遣;95、别具一格:是说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96、推却:指拒绝接受;推诿:指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97、品位:名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品味:指仔细体会,动词;98、法制:指法令制度;法治:是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99、春秋:指一年,四季;岁月:意思是年月、时代,他反应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在具体的数字之后,只能用宽泛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100、误解:强调错误的理解;曲解: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或理解;多指主观上故意的; 101、违反: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规则等,词义较轻;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102、安土重还: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不为己甚:指对人的职责或处罚适可而止;己甚,过分;不脱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103、生日:是口语;诞辰:书面语;104、驱除:适用对象为蚊子、敌人等具体事物;祛除: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105、精确:侧重于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精准:指很符合、没差错;106、暴发、爆发:这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侧重突发性山洪暴发、暴病,后者侧重爆炸性火山爆发、爆发革命;107、简洁与简捷:“简洁”,洁,干净利索,侧重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啰嗦;“简捷”,捷,快捷,侧重指简便、快捷,直截了当;108、享誉中外:侧重的是名声传播的广;名声鹊起: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非常快;109、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110、斥责:指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强调言辞指责;叱责:卞仲玉大声喝斥,强调声音大;111、查看:有检查、调查或查看事物存在情况的意思;察看:指为了了解情况而仔细看;112、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仓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113、尘世:指佛教或道教所指的现实世界;尘事:指世俗之事;114、除草:指去除杂草,方式可以多样化;锄草:特指用锄头松土除草;115、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116、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117、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118、顺手牵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119、心满意足:心愿满足;亦作“心满愿足”;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亦作“趁心如意”;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形容符合心意;120、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121、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122、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123、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124、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褒义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挖空心思:比喻想尽一切办法;125、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126、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雷厉风行:厉,猛烈;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大张声势:大造声势,扩大影响;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127、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128、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多含讥讽之意;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正颜厉色: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129、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130、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131、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132、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133、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134、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自听到和看到的;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135、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沧海桑田沧海桑田136、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 137、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亦作“云消雾散”;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亦作“风流雨散”;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138、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亦作“风静浪平”;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139、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现在眼前;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象新近发生的一样;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140、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也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141、无所不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贬义;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142、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143、醉生梦死:比喻象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144、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145、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146、魂不附体: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惊恐之极;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147、饥寒交迫:饥饿与寒冷交相逼迫;形容无衣无食,生活困苦不堪;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啼饥号寒:因为缺乏衣食而啼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148、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岌岌可危:岌岌,危险貌;形容极其危险;149、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现在眼前;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象新近发生的一样;150、家常便饭:①家庭日常的饭食;②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司空见惯: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习以为常:谓经常如此,就成为常规了;。
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

1.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
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2.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
旧时指人登科。
3.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
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5.诚惶诚恐:惶,害怕。
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
现在用来形容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
带有贬义。
6.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7.充耳不闻:充,堵塞。
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8.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9.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
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10.础润知雨:屋的基石。
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
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11.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12.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
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
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13.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
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14.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15.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
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
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16.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17.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
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18.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
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19.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0.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偎,不能离开。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1.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关系密切,厉害共同。
22.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
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
公务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公务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言语理解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公务员言语理解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帮助考生提前准备。
一、政治方面的高频词汇
1. 政策:指国家或机关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采取的原则、方针和办法。
2. 发展:指事物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3. 推进:指加速某一事物的发展,使其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4. 改革:指从根本上对某一制度或事物进行变革和重组。
5. 促进: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推动行动。
二、社会方面的高频词汇
1. 经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物质财富的活动。
2. 就业:指个人在特定时期内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报酬。
3. 教育:指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能力的过程。
4. 环保: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5. 医疗:指医生通过治疗和护理来恢复和维持人体健康的过程。
三、经济方面的高频词汇
1. 增长:指数量、规模或程度的扩大。
2.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3. 投资:指购买资产或投入资金以获取收益的行为。
4. 财富:指个人或团体拥有的物质财产或资源。
5. 市场: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或方式。
以上是几个公务员言语理解考试中常见的高频词汇,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练习阅读理解题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在言语理解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公务员高频词语

公务员高频词语公务员高频词语1.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2.黯淡:多指色彩而言,指人的情绪,精神状态。
3.爆发: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
但常用的是其比喻义。
如辛亥革命爆发。
这里的爆发指通过冲突,发生了质变。
爆发侧重于强调力度。
4.暴发:指突然发作或突然发财得势。
强调时间的突然性。
5.财物:指钱财和物资。
6.财务:指机关、企业、团体的单位有关财产的管理以及银行保管、出纳等事物。
7.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研究。
如“他实地去察访民情。
”8.查访:指调查、打听(案件)等。
如“为了弄清案情,他查访了许多当事人。
”9.处事:指处理事务。
如“他处事严肃,为人却和蔼可亲。
10.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相处。
11.对换:相互交换12.兑换: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成为另一种货币。
13.大事:指大力从事。
14.大肆:毫不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15.淡泊:真不追求名利。
16.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17.抚慰:指安慰,如上级领导抚慰灾民。
18.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工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或病故的人员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
19.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如他为人公正。
20.公允:指公平恰当。
如他持论公允。
21.工效:之工作效率。
22.功效:指功能效果。
23.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含有不光明正大之义,贬义词。
24.沟通:指双方通连。
如沟通了南北的长江大桥;我们要注意沟通思想。
25.合宜:直合适。
26.合意:指合乎心意,中意。
27.和议:指交战双方恢复和平的谈判。
28.合议:由审判员和审判员跟陪审员组成审判庭审理案件。
如人民法院实行合议制。
29.技能:指人民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如基本技能。
30.机能:指有机体的活动能力。
31.简捷:指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
如他现在要用最简捷的方法,说服小明回去。
32.简洁:指简明扼要。
如他简洁的讲话,是那样有力。
33.禁止:指不许可,是在事发之前加以阻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高频词汇集锦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8、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
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
“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9、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11、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14、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
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
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
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
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指编纂、编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20、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22、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23、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24、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5、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二)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02、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03、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
“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
“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04、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
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
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
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
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
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
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
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
”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
“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05、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
“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
“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
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
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06、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07、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08、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0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10、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11、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12、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15、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16、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17、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19、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20、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是否真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
”“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
“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
“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
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
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
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写作“常”。
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23、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4、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25、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26、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27、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28、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29、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30、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
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31、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
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
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
“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
“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
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