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子测量技术学习导航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学习电子测量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熟练进行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2. 学会分析电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测量结果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测量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技术原理:- 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电子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 万用表的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维护- 示波器的原理、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其他测量仪器的了解与简单应用3. 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分类、来源及消除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计算-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电子测量电路,进行实际操作- 分析实际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案例分析,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测量技术原理学习第二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学习第三周: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学习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测量技术》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第三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电子测量技术》第四章: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第2版)第02章.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第2版)第02章.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2.1 误差 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3 误差的分类 2.4 随机误差分析 2.5 系统误差分析 2.6 系统误差的合成 2.7 测量数据的处理 小结 习题2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2.1 误 差
2.1.1 误差的概念
1. 真值A0 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 值称做它的真值。 要想得到真值, 必须利用理想的量具或测量仪器进行 无误差的测量。 由此可推断, 物理量的真值实际上是无法 测得的。
测得值分别为100 μA、 80 μA、 20 μA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各不相同, 分别为
x1
Δx x1
100%
Δxm x1
100%
1 100
100%
1%
x2
Δx x2
100%
Δxm x2
100%
1 100% 80
1.25%
x3
Δx x3
100%
Δxm x3
100%
1 100% 20
5%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4. 标称值 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标称
值并不一定等于它的真值或实际值。 为此, 在标出测量器具 的标称值时, 通常还要标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等级。
例如, 某电阻标称值为1 kΩ, 误差±1%, 即意味着 该电阻的实际值在990~1010 Ω之间。 又如, XD7低频信号发 生器频率刻度的工作误差≤±3%±1 Hz, 如果在额定工作条 件下该仪器频率刻度是100 Hz, 那么这就是它的标称值, 而 实际值是100±100×3%±1 Hz, 即实际值在96~104 Hz之间。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电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了解电子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3. 学生能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掌握相关测量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测量技术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测量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动态,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测量技术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2. 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讲解各类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参数及操作方法,重点掌握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分析电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类型,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 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介绍电子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需求及解决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 48 学分:2.5理论学时: 28 实验学时:20面向专业:电信工程/电信科技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车晓言代爱妮审定人:陈龙猛曹洪波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4)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5)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4学时)(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了解信息的获取原理,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难点: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2学时)(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

(2)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

(3)电子测量方法分类。

(4)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2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1.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和特点。

2.2 误差分析与计算分析误差来源,掌握误差减小和补偿的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误差和不确定度。

2.3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和整理的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规则和四则运算规则。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3.1 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操作。

3.2 示波器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3.3 频率计了解频率计的原理和功能。

学会使用频率计进行测量操作。

第四章:基本测量方法4.1 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4.2 时间的测量学习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示波器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3 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学习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设备准备学习如何正确开启和使用实验设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实验操作流程学习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

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信号发生器与频率测量6.1 信号发生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输出信号调整。

6.2 频率测量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进行频率测量实验。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以及频率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时间与频率测量综合实验7.1 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学习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2.1.3误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了解新型数字仪表的发展趋势;
熟悉误差的基本概念
掌握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
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重点:引用误差及仪表的等级
教学难点:分贝误差
教学实施
过程设计
主要讲授内容:
1、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等的概念
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满度相对误差
3、分贝误差
教学形式: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以多媒体为主
主要讲授内容:
1、削弱系差的方法
2、误差的传递公式
3、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4、误差的分配
教学形式:主要以多媒体形式讲解,例题计算辅以板书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案例教学法。
1、通过一个案例,系统的介绍这几个判断准则的应用,要强调使用条件;
《电子测量技术》
授课教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学时:48/44
选用教材:Leabharlann 电子测量技术》学院****大学教案
第1次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介绍本课的要求和主要讲授内容
第1章绪论
§1.1电子测量概述
§1.2电子测量的方法
§1.3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对本课的要求,熟悉电子测量的意义,掌握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电子测量的特点。掌握电子测量的方法分类及测量仪器的功能;了解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仪器的分类
4、采取慕课堂发布3个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点。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课后复习:误差的基本概念、侧重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的计算
作业:阅读MOOC平台中的案例
课后小结:
时间:
****大学教案
第3次课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2.1.4测量误差的来源2.1.5测量误差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测量技术》
第2章学习导航
学习内容
1、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2、随机误差的分析;
3、粗大误差的判断准则;
4、系统误差的分析;
5、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6、测量数据的处理。

学习重点
1、测量误差的分类、特点;
2、削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技术;
3、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4、测量数据的处理过程与方法。

学习难点
1、等准确度与等作用分配的方法;
2、削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措施;
3、随机误差的分布与测量结果的置信问题。

学习思考
1、误差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消除?
2、给一组测量数据会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剔除粗大误差,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得出最后的测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