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雷锋纪念馆讲解词

合集下载

导游词雷锋纪念塔

导游词雷锋纪念塔

导游词雷锋纪念塔大家好,欢迎来到雷锋纪念塔!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座备受尊崇的纪念地。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他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追求和奉献精神。

雷锋纪念塔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坐落在一个宽阔的广场上。

这座塔建于1963年,是为了纪念雷锋同志而建立的。

第一层展示区是我们导游的第一站。

在这里,您将看到呈现雷锋同志生平事迹的文字和图片展板。

这些展板向我们展示了雷锋同志在短暂的生命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雷锋纪念塔的第二层,您将看到雷锋的书房。

这里重现了雷锋生前的起居环境。

雷锋同志热爱读书和知识,他在书房中度过了大量的时间。

书房的陈设充满了书籍和学习用品,这展示了雷锋同志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一面。

在雷锋纪念塔的第三层,您将进入一个黑暗的展室,这是为了让我们感受雷锋奉献的精神而设立的。

在这个展室中,没有任何光照,只有在您身边闪烁的小灯带。

它们以雷锋所言“人要有逆来顺受的心态”为原则。

这个展室通过剪纸和声音展示了雷锋同志勤劳、奉献和朴素的生活方式。

第四层是雷锋纪念塔中的最高层。

这一层展示了雷锋同志的照片和个人物品。

您将看到雷锋穿着军装、微笑面对镜头的身影。

这些照片和物品展示了雷锋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塔的最顶层,您将可以俯瞰整个长沙市的美景。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长沙的美丽风光以及雷锋纪念塔屹立于长沙市中心的壮观景象。

这也是我们向雷锋同志致敬和纪念的地方。

雷锋纪念塔不仅仅是纪念雷锋同志的地方,更是一座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象征。

雷锋同志勤劳、奉献和忘我为人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并且在军队和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承和弘扬。

雷锋纪念塔的参观体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雷锋同志的事迹和他所代表的精神。

通过展板、展室和物品的展示,我们可以感受到雷锋同志的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会深刻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以雷锋为榜样,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雷锋纪念馆导游词_0

雷锋纪念馆导游词_0

雷锋纪念馆导游词,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后来居上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雷锋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虽没有看到雷锋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和他那处处关心集体,一切服从工作需要的精神.雷锋回到运输连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驾驶技术之中去,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雷锋废寝忘食地学习技术,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五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给一台13号车上了建设工地.钉子精神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一次义务劳动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湖南雷锋纪念馆

湖南雷锋纪念馆

龙源期刊网
湖南雷锋纪念馆
作者:
来源:《党史文苑》2018年第12期
湖南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所在地)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1968年11月建成开馆,其后多次进行了改扩建和陈列更新,现纪念馆总面积108000平方米。

主要内容有雷锋故居、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领袖名人题词碑廊、雷锋塑像广场、长沙国防教育馆、十大元帅广场等。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展览以“平凡伟大、无私奉献”为主题,通过文物、图片、場景、视频、动漫等多种展示手段,共展出展品560余件,真实再现了雷锋生平、雷锋精神和学雷锋的先进事迹。

湖南雷锋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责任编辑 / 陈洪。

雷锋纪念塔导游词探寻伟人的足迹

雷锋纪念塔导游词探寻伟人的足迹

雷锋纪念塔导游词探寻伟人的足迹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来到雷锋纪念塔!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探寻伟人雷锋的足迹,重温他的奉献精神和人民情怀。

雷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我们将更加深入地认识他的伟大和敬意。

其一,雷锋纪念塔的历史背景雷锋纪念塔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整个景区占地面积广达10,000多平方米。

1968年,为了纪念雷锋同志,充分展示他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兴建了这座纪念塔。

雷锋纪念塔不仅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更是展示雷锋事迹的重要场所。

其二,雷锋的生平和事迹雷锋于1942年出生在湖北农村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家境困难,他早早独自外出打工。

1950年,雷锋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他以一名普通的战士为人民无私奉献,清理卫生,帮助他人。

雷锋纪念塔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雷锋手提水桶的形象。

整座纪念塔高约60米,主体为白色的方形塔体,象征着雷锋同志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纯洁心灵。

塔体周围长有绿色的爬山虎,寓意着雷锋精神的生生不息。

其三,雷锋精神的国内外影响雷锋精神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他的一句名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口号。

雷锋纪念塔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更加展示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雷锋精神”被正式写入其中。

雷锋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无数的中国青年,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奉献自己,关心他人,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四,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雷锋的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他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在生活的点滴中奉献他的真情和爱心,无私帮助他人,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下,我们要学习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岗位上,我们都应该传承和发扬雷锋的精神,关心困难群众,热心公益活动,做到真正的奉献社会。

雷锋纪念塔之旅探寻伟人的人生之路导游词

雷锋纪念塔之旅探寻伟人的人生之路导游词

雷锋纪念塔之旅探寻伟人的人生之路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雷锋纪念塔!我是您的导游小李,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次探寻伟人雷锋的人生之路的旅程。

雷锋,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位伟大的志愿者。

他的精神和事迹,不仅深深感动了中国人民,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共鸣。

一、纪念塔的意义雷锋纪念塔位于中国中部城市武汉,是为了纪念雷锋而建立的一座塔楼。

塔楼高耸入云,象征着雷锋的精神永远不朽。

从外观上看,塔身呈八角形,寓意着中国文化中的吉祥数字。

作为一名导游,我将带领大家从纪念塔的外观开始,逐步深入探寻雷锋的人生之路。

二、雷锋的成长经历雷锋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

然而,他并没有被环境所拘束,他积极努力地读书学习,并坚持自我教育。

在他18岁那年,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三、雷锋义务助人的精神雷锋一生致力于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常说:“行动是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身边的人。

他坚持自愿参加劳动,热心帮助困难群众,不求回报。

这种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无数人,并激励着大家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四、雷锋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关系雷锋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也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塔楼的周围,你可以看到许多公益组织的标志和展板。

这些组织,以雷锋的精神为指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传递爱心和温暖。

五、雷锋的影响力雷锋的精神不仅在中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被世界各国所熟知和尊敬。

他的故事被中国政府广泛宣传,并成为中国式社会主义精神的重要代表。

雷锋的事迹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全世界。

他的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为他人奉献、乐于助人。

六、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导游之旅,我们深入了解了雷锋伟人的人生之路。

他的精神将一直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希望雷锋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引发大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

【优质文档】雷锋纪念馆导游词-推荐word版 (1页)

【优质文档】雷锋纪念馆导游词-推荐word版 (1页)

【优质文档】雷锋纪念馆导游词-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雷锋纪念馆导游词
也许您还喜欢:
∙世界地质奇观—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导游词
∙中国雪乡导游词
∙峡谷群导游词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导游词
∙天安门广场经典导游词
∙阿尔山温泉浴疗、山林揽胜绿色之旅导游词
∙金鳌山导游词
∙玄武湖导游词
∙苍岩山导游词
∙白鹿洞导游词
∙包头市导游词
∙开元寺导游词。

去雷锋纪念馆一年级小朋友的介绍

去雷锋纪念馆一年级小朋友的介绍

去雷锋纪念馆一年级小朋友的介绍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历经几十年传颂而更加响亮,他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追求、信念和操守,红遍了半个世纪整个中国,他就是雷锋。

1962年,年仅22岁的雷锋在其服役的连队因公殉职。

雷锋是平凡的,但是人们提到雷锋,无不赞其伟大。

因为他“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更因为他把好事做得连贯、如一,做得长久、自然。

雷锋的家乡在长沙望城。

怀着景仰之心,我又一次前往望城雷锋纪念馆,去追寻雷锋当年的足迹,感受雷锋精神发源地的魅力。

雷锋纪念馆位于长沙汽车西站西侧约四公里处的雷锋镇。

走近纪念馆,就看到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石碑,上面刻着“雷锋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

这是1991年3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此参观,亲笔题写的馆名。

进入纪念馆,便是雷锋塑像广场。

远远望去,身着笔挺军装,头戴军帽的雷锋,双目炯炯,神采奕奕。

虽是三九严寒,馆内树木依然挺拔苍翠。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1990年、1998年和2003年三次进行了改扩建,馆区面积不断扩大,内部设施不断完善。

雷锋纪念馆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央领导多次来到雷锋纪念馆考察指导,体现了党中央对弘扬雷锋精神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写进了《决定》。

几十年来,雷锋家乡坚持以雷锋精神育人,将雷锋精神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望城、发展望城”的自觉行动,这里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以雷锋不同时期的日记为展览线索,收藏了雷锋生前亲友、战友、同事、领导提供的珍贵实物20多件,捐赠、复制、仿制的实物400多件。

在这里,我看到了雷锋生前反复学习过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他驾驶过的13号“嘎斯”汽车,他紧握过的冲锋枪,他训练使用过的手榴弹,体现雷锋艰苦奋斗精神的节约箱,当校外辅导员佩戴过的红领巾,为战友和群众理发的工具,随身携带的针线包,装着《毛选》和钢笔、笔记本的黄挎包等等。

雷锋纪念塔导游词

雷锋纪念塔导游词

雷锋纪念塔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雷锋纪念塔,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带来一次深入了解雷锋和他的精神的旅程。

首先,我们将从雷锋纪念塔的起源与背景开始介绍。

雷锋纪念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烈雷锋而建立的,塔身高一百米,十六个面砌瓷岩,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纪念塔内设有展览馆,展示了雷锋一生的事迹,以及他倡导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一、雷锋纪念塔的历史背景雷锋同志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位具有伟大影响力的先烈,他以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

1960年,为了纪念他的事迹,雷锋纪念塔在这里兴建起来。

纪念塔建成后,成为人们了解雷锋和他的精神的重要场所。

二、雷锋的事迹雷锋同志在生前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他在军营里无私奉献,关心战友,为他们解决困难;他到社区帮助贫困户,提供帮助,尽力减少他们的困苦。

雷锋同志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他的一句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成为了千千万万人经典的引用。

三、雷锋精神的意义雷锋同志塑造了一个高度道德的形象,他的精神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雷锋精神鼓励人们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其次,雷锋精神强调劳动的光荣,重视个人劳动价值,提倡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争做时代先锋。

再次,雷锋精神传递着爱国主义情怀,他对祖国充满深情,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默默奉献。

最后,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之一,它激励人们承担起道德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参观雷锋纪念塔的注意事项在参观雷锋纪念塔时,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到其他参观者。

其次,不要触摸纪念塔的壁画和展品,以免造成损坏。

再次,保持环境整洁,不要乱扔垃圾。

最后,请遵守导游的引导,按时集合,确保参观顺利进行。

感谢大家的参观,雷锋纪念塔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锋纪念馆讲解词2016-05-23 500人浏览zzbjchina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讲解通稿(开场白)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湖南雷锋纪念馆参观。

我是来自____的义务讲解员XXX。

(序厅部分)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陈列馆的序厅部分。

这尊雷锋挎冲锋枪雕塑是由大理石基座和汉白玉像身组成,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雷锋显得英姿飒爽,充满活力,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刻画。

在雷锋塑像背后的这幅大型背景画映山红鲜艳夺目,热情洋溢,它就像雷锋灿烂如霞的青春年华,显示着勃勃生机和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雷锋精神犹如这漫山开遍的映山红,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为我们开启了弘扬雷锋精神的高昂序曲。

在背景墙上镌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鎏金行草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这是1963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的号召,它也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推动着全国性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直至今天,更是历久弥新。

左右墙上有两则经典的雷锋日记。

在各位右手边墙上的是雷锋1959年10月25日写的一则日记,他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这是雷锋对于青春的理解,表现出他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当成为每一个人勤于学习、勇于攀登的奋斗宣言,激励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奋发有为,永葆青春风采。

在我们左手边墙上的这则日记是雷锋在1961年10月20日写下的,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用他短暂的22年切实践行了这句生命誓言,作为共产主义战士,他履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使命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而这句话也成为雷锋精神最核心、最精髓的概括。

(导序厅)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可他那青春洋溢的笑脸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墙上展出的这6张照片是雷锋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留念。

看到这些照片,我们似乎很不愿意相信,一个如此阳光活力的生命,就在他最青春灿烂的年华里突然陨落了。

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不幸牺牲,在此后的第三天,抚顺十万军民涌上街头,为这位普通士兵送行。

现在我们看到的视频就是以这段历史为依据而制作的短片《雷锋——一个时代的名字》。

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自发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都相继发起了学习雷锋的号召。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普通战士能够赢得如此崇高而长久的敬意?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入、蓬勃发展?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雷锋生平事迹陈列,走进雷锋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第一部分:苦难的童年)雷锋生平事迹陈列包括四个主题部分,分别回答了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学雷锋要学些什么和怎样学雷锋。

现在我们所进入的第一部分名为‚苦难的童年‛,向我们再现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雷锋不幸的生活遭遇和苦难家史。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望岳乡(今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因为那一年正好是农历庚辰年,所以大家都叫他‚庚伢子‛。

在黑暗的旧中国,雷锋一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因祖辈佃种地主家的田地才获得了一处栖身之所。

解放后,党和政府把这间屋子分给了雷锋,也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雷锋故居。

这是我们依据雷锋故居原型还原的场景,当年,小雷锋就出生在这间破旧的茅屋中。

这是雷锋一家三代的情况简介一览表,我们可以看到,从1940年雷锋刚出生到1947年他不满七岁,他的五位亲人都在几年时间里相继离他而去,使他从此孤苦无依,饱受磨难。

后来在雷锋回忆自己童年的日记中,他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无情鞭挞,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的仇恨和愤怒。

雷锋一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备受压迫和屈辱,从他们身上反映出了当时穷苦大众的生活状态,是旧中国广大受压迫人民的生活缩影。

这组名为《血泪家史》的群雕就生动地再现了那一切。

雷锋的爷爷雷新庭佃种了地主家的十亩地,成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累死累活都维持不了一家半饱的生活。

地主、高利贷、苛捐杂税重重盘剥,压得老人喘不过气来。

1941年年关时节,唐家地主上门催租逼债,身患重病的老人哪里还得起这笔阎王债,支持不下,老人竟被活活逼死了。

这股阶级仇恨在雷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雷锋的父亲雷明亮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从小在家种田。

后来,他到长沙市一家油盐号当了挑夫。

兵荒马乱的战争岁月里,资本家逼着他到江边去运货,结果遭到国民党兵的毒打,内伤成疾。

1944年,日军侵占长沙一带,雷明亮又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遭到毒打,吐血越来越严重,加之无钱医治,在1 945年春天,雷锋还不满5岁时便撇下他们含恨死去。

父亲的离世让原本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12岁的哥哥雷正德,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挑起赚钱养家的重担,被逼无奈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津市一家工厂当童工。

经不起繁重劳动的折磨,不久他就得了‚童子痨‛,身体极度虚弱,又缺乏休息,有一次他突然昏倒在正在作业的机器旁,胳膊和手指被轧得血肉模糊。

无情的资本家算计着已经从这个孩子身上榨取不到多少油水了,就把他一脚踢出了工厂。

可怜的孩子拖着病残的身子一路乞讨回到家乡,照道理应该要在家休息养病的,可是迫于生计,他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到了一家印染作坊做苦工。

由于过度劳累,肺病一天天加重,又没有条件医治,就在父亲死后的第二年也病死了。

可怜的弟弟雷三明不久也连饿带病死在了妈妈的怀里。

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亲人接连倒下,只剩下雷锋和妈妈相依为命。

雷锋的母亲是一位十分刚强的妇女,为了家和孩子,她讨过米,当过佣人,但一辈子劳累奔波换来的却是数不尽的灾难。

为了养活小雷锋,她到地主唐家去做女工,竟受到地主少爷的百般凌辱。

可怜她无人诉苦,无处伸冤,生活的屈辱和磨难让她感觉实在是没有勇气活下去了,就在1946年中秋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带着绝望、羞辱和无奈,也带着对小雷锋的无限牵挂,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万恶的旧社会逼得雷锋家破人亡,短短几年时间,五位亲人都相继离开人世,留下不到七岁的雷锋孤苦伶仃地在苦难中挣扎。

穷帮穷,苦怜苦,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在穷乡亲们的拉扯下,雷锋勉强活了下来,可也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懂事的小雷锋不愿意给六叔奶奶增加负担,经常偷偷外出砍柴、讨饭、摘野果子充饥。

有一次,在东山砍柴时被地主婆抢过柴刀,连砍了三刀,在手背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

(第二部分:平凡的人生)种种磨难都降临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如果不是共产党、解放军,雷锋肯定不知道,人间还有‚快乐‛二字。

1948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了,毛主席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开进了简家塘,穷苦人民翻身了,而雷锋的生命里也照进了第一缕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走进第二部分‚平凡的人生‛,一同来了解雷锋在新社会的新生活、新面貌。

1950年,雷锋参加了儿童团,当上了小团长,跟着农会的大人们,又是斗地主、分田地,又是开仓分粮分物。

在土改中,雷锋分到了六百斤谷子、二亩四分稻田和两间半茅草屋以及床、蚊帐等生活用品,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过上了开心的日子。

这一年,雷锋十岁。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让雷锋意想不到的好事:安庆乡政府决定送孤儿雷锋免费上学。

这个场景就是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还原了开学那天乡长彭德茂亲自送雷锋去龙回塘小学报到的情景。

乡长彭大叔语重心长地交代雷锋一定要用心学习,学好本事,将来报效国家。

雷锋懂事地点着头,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用功,做一个好学生。

雷锋上了六年学,一共换了五所学校。

但是不管在哪里,他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他不光学习好,而且唱歌、跳舞、演讲样样他都积极参加,是个非常活跃开朗的孩子。

1954年秋天,雷锋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望城县清水塘完小(图)读高小五年级。

这年,学校刚刚建立了少先队组织,14岁的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图),还被选为中队委员。

雷锋打心底里热爱新社会,热爱新生活,也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

在清水塘完小读书时,雷锋每天上学要走十几里地,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也总是早早起床,没有雨靴就穿着自己做的木屐或草鞋赶去学校上课,从不迟到。

放假时他也是书本不离身,在上山砍柴或下地种菜休息时,也要挤时间读书。

这是雷锋读书时自制的小油灯和木屐(实物)。

可见雷锋从小就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勤奋刻苦的好品质。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雷锋,还编了一则顺口溜称赞他:‚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几十里,早到第一名。

学习他最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雷锋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第二年,雷锋就转学到离家较近的荷叶坝完小读书,当时他是那里唯一的少先队员。

意识到这点,雷锋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

当荷叶坝完小建队时,雷锋成了建队积极分子,建队后,又协助辅导员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少先队的骨干。

‚六一‛儿童节,荷叶坝小学少先队组织去湖南烈士公园过队日,到烈士公园要步行三十多里路,学校号鼓队大鼓手的任务很重,雷锋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当了一名大鼓手。

(图)雷锋还经常用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附近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户陈玉玲老人干活,砍柴、挑水、打猪草……忙里忙外,就像对自己的亲奶奶一样,邻里乡亲都夸雷锋是个热心孩子。

(这根当年雷锋为她干活时用过的扁担和柴刀是陈玉玲老人亲自送到我们馆来的)补充:1955年,国家提出五到七年内基本扫除文盲的计划,安庆乡也要扫盲。

上五年级的雷锋跃跃欲试,第一个向彭乡长毛遂自荐做扫盲夜校的语文教员。

几个月下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雷锋被评为了县里的‚模范教员‛,那是雷锋平生得到的第一次县级嘉奖。

1956年7月,雷锋小学毕业了。

在毕业典礼上,雷锋发表了一个即兴演讲,表达了他的三个愿望,他说‚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

‛激情洋溢的毕业演讲是雷锋真诚的青春誓言,深深地打动了全体师生,也可以说这是雷锋在他16岁时为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而令我们惊奇的是,有了目标的雷锋,在此后的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竟然与他当时的‚设计‛惊人的重合。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雷锋一一实现了这三个理想。

其实,影响雷锋的毕业选择,有一个人十分关键,那就是当时望城县的知名先进人物冯建。

冯建高小毕业后就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带头为合作社养猪,18岁时,她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当时,望城县委正号召全县青年向冯建学习,而她也成为了雷锋的偶像,能像冯建姐姐一样见到毛主席成了雷锋最大的心愿。

他在给冯健的照片上题赠道:‚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