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铸造模具设计说明 (2)
压铸件工艺参数的设定

压铸件工艺参数的设定2011-11-24 8:57:20在压铸行业,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更多的是靠试验的方法,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深入的进行分析,生产铸件的条件无法用数据来描述。
本文就压铸工艺参数理论计算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压力铸造的主要工艺参数有行程(速度转换点)、速度、时间和压力等。
而本文重点分析速度和行程两个主要参数。
1. 压铸的四阶段压射计算压力铸造工艺参数,首先要定义压铸的四个压射阶段。
1.1.1 第一阶段:慢压射1为防止金属液溅出,冲头越过浇料口的过程,压射的第一阶段通常是缓慢的。
1.1.2 第二阶段:慢压射2金属液以较低的速度运动至内浇口的阶段,主要目的是排出压室内的空气,集中铝液于压室内。
1.1.3 第三阶段:快压射金属液由内浇口填充型腔直至充满为止,主要目的是成型并排出型腔中气体。
1.1.4 第四阶段:增压阶段型腔充满后建立最后的增压,使铸件在高压压力下凝固,从而使铸件致密。
1.2 计算模型1.2.1 根据1.1定义(参照图1),可以得到金属液在各阶段合金液的重量关系式。
G2=G浇G3+G4=G铸+G溢流其中:G3+G4为金属液刚达到内浇口处时冲头端面至冲头停止之间的铝液重量,即为快压射起始点位置至冲头停止行程内金属液的容量。
G铸为铸件重量G溢为溢流系统的重量G2为慢压射2行程内压室能容纳的金属液重量G浇为浇注系统的重量1.2.2 流道中单位时间内不同位置截面中通过合金液的流量关系式(见图2)金属液在流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流量Q相等,则Q=V1×S1=V2×S2= V3×S3 (注:V3×S3是利用等式,而非金属液流量)其中V1:冲头速度S1:冲头面积V2:内浇口速度S2:内浇口面积V3:排气槽气体速度(推荐值75m/s)S3:排气槽的面积1.2.3压铸时间[1]压铸时间包括充填时间,持压时间及铸件在压铸模型中停留的时间。
压铸模设计说明书

序言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行业。
现代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技术上要求产品的质量严格符合图样设计要求;二是经济上要求产品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即将单件产品的加工工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最少的能耗达到产品结构的特性和使用要求。
模具因其设计的多样化。
成形产品的再现性和质量的可控制性,使其在现代成形方法中,在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生效益。
降低能耗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采用模具成形技术生产零部件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许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特别是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和航天工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和模具制造水平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的发展。
压铸是压力铸造的简称。
压力铸造是将熔融的合金液注入压铸机的压室中,压室中的压射冲头以高压、高速将其充填入金属模具的型腔,并在高压下冷却凝固成形为金属零件的一种方法。
铸造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金属成形工艺,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标志一个民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记载者。
第一章压铸设计的特点压力铸造的主要成形工艺特征是液态金属以高压、高速充填金属模具的型腔,并且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和成形,因此压铸成形过程中金属液流动的状态将会影响到压铸件的质量。
同时,针对压铸的工艺特点,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对压铸件质量的影响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压铸机是压力铸造的基本设备,压铸的过程是通过压铸机实现的。
压铸机一般可分为热压室压铸机和冷压室压铸机两大类,本次设计使用的是冷压室压铸机。
冷压室压铸机的压室与熔化合金的坩埚是分开的,压铸时,需要从熔化炉的坩埚内盛取金属液注入压室后再进行压铸。
按照压铸模与压室的相对位置,冷压室压铸机又可分为立式、卧式和全立式三种形式。
本次设计选用的是卧式压铸机。
压铸件工艺参数的设定

压铸件工艺参数的设定2011-11-24 8:57:20在压铸行业,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更多的是靠试验的方法,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深入的进行分析,生产铸件的条件无法用数据来描述。
本文就压铸工艺参数理论计算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压力铸造的主要工艺参数有行程(速度转换点)、速度、时间和压力等。
而本文重点分析速度和行程两个主要参数。
1. 压铸的四阶段压射计算压力铸造工艺参数,首先要定义压铸的四个压射阶段。
1.1.1 第一阶段:慢压射1 为防止金属液溅出,冲头越过浇料口的过程,压射的第一阶段通常是缓慢的。
1.1.2 第二阶段:慢压射2 金属液以较低的速度运动至内浇口的阶段,主要目的是排出压室内的空气,集中铝液于压室内。
1.1.3 第三阶段:快压射金属液由内浇口填充型腔直至充满为止,主要目的是成型并排出型腔中气体。
1.1.4 第四阶段:增压阶段型腔充满后建立最后的增压,使铸件在高压压力下凝固,从而使铸件致密。
1.2 计算模型1.2.1 根据1.1定义(参照图1),可以得到金属液在各阶段合金液的重量关系式。
G2=G 浇G3+G4=G 铸+G 溢流其中:G3+G4为金属液刚达到内浇口处时冲头端面至冲头停止之间的铝液重量,即为快压射起始点位置至冲头停止行程内金属液的容量。
G 铸为铸件重量G 溢为溢流系统的重量G2 为慢压射2 行程内压室能容纳的金属液重量G 浇为浇注系统的重量1.2.2 流道中单位时间内不同位置截面中通过合金液的流量关系式(见图2)金属液在流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流量Q相等,则Q=V1冷仁V2>S2= V3 >S3 (注:V3 >S3是利用等式,而非金属液流量)其中V1 :冲头速度S1:冲头面积V2 :内浇口速度S2:内浇口面积V3 :排气槽气体速度(推荐值75m/s)铸时间[1]压铸时间包括充填时间,持压时间及铸件在压铸模型中停留的时间。
123.1充填时间:金属液开始进入内浇口到型腔充满所需的时间。
Die-casting design guideline 压铸件设计手册

DIE CASTING HANKBOOK 压铸手册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1.压铸简介( An Intruduction to Die Casting )1>压铸 —— 工业体系( Die Casting ―― The Industrial System )2>配套工业( Supporting Industries )3>北美压铸学会( The North Amercian Die Casting Association )4>压铸业( The Die Casting Industry )5>开发历史( Historical Development )2.压铸原理和理论( Principles and Theory of Die Casting )1>压铸过程( Die Casting Process )2>压铸机能力 – PQ2分析 ( Machine Capacity――PQ2 )3>填料时间分析( Fill Time Analysis )4>压铸热流理论( Heat Flow Theory for Die Casting )3. 压铸合金和合金熔化与处理( Die Casting Alloys and Alloy Melting and Handling )1>铝 ( Aluminum )2>镁( Magnesium )3>锌( Zinc )4. 市场和产品设计( Markets and Product Design )1>压铸件的市场( Markets for Die Castings )2>工业设计标准( Industry Design Standards )5.高完整性压铸件( High Integrity Die Castings )1>高完整性铸造过程( High Integrity Casting Processes )2>高完整性零件设计标准( High Integrity Part Design Standards )6. 模具材料和模具设计( Die Materials and Die Design )1>模具材料和热处理( Die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 )2>压铸模设计( Die Casting Die Design )3>模具涂层和表面处理( Die Coatings and Surface Finish )4>计算机模拟( Computer Simulation )7.压铸机标准( Die Casting Machine Standards )1>压铸机革新( Innovations in Die Casting Machines )2>描述冷室机的规格( Specifying a Cold Chamber Machine )3>最佳的压射司筒性能( Optimizintg shot sleeve Performance )4>压铸机安全标准( Machine Safety Standards )8. 生产过程和自动化设备( Processing 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1>浇包( Ladles )2>往复运动机装置( Reciprocators )3>脱模器 ( Extractors )4>精加工体系 ( Finishing System9. 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Issues )1>废水管理 (Wastewater management )2>雨水管理( Storm Water Management )3>油和有害废物管理( Oil and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4>空气排放( Air Emissions )5>压铸工业的ISO 14001 ( ISO 14001 for the Die Casting Industry )10. 客户质量和过程控制( Customer Quality and Process Control )1>品质: 生产力和利润(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2>质量和生产力: 公司轮廓(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 Company Profiles )3>过程控制的实施(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4>水管线路图和它的使用( The Waterline Diagram and Its Use )5>压铸装配图( Die Casting Set-up Chart )11. 教育和认证( Edu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1>认证等级( Certification levels )2>认证类型( Certification Types )3>初级认证( Initial Certification )4>认证的维护( Maintenance of Certification )12. 词汇表( Dictionary of Terms )附录 ( Appendix )NADCA 出版物清单 ( NADCA Publication list )NADCA 教育课程简述( NADCA Education Course Descriptions )前言(Preface):这本手册第二版由北美压铸学会(NADCA)编纂. 它更新了1982年以前出版的压铸手册, 这本手册的目的是给压铸工业提供一般性技朮信息. 包括的课题有: 压铸件如何开发及何时开始开发, 零件如何通过压铸过程设计并生产, 压铸件的市场, 压铸工业中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各种压铸过程的优点, 还包括压铸中常用词条的详细解释.这本手册的各个章节由压铸工业特别课题专家编制. 为了提高整个压铸工业的认识, 这本手册包含了这些工业专家的智能和专门知识. 这本手册从头至尾对各个课题都提供了更祥细的信息以供参考.我们希望这本手册对你是有用的工具, 使你致力于学习和实践压铸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压铸对于许多复杂组件的生产是一个稳定的和成本有效的过程, 压铸工业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要维持加工过程的竟争性优点就要求持续改善. 这本手册是一本专以压铸工业的持续改善为目标.谢启(Acknowledgements):这本手册通过北美压铸工业许多技朮专家的奉献及自愿参预了排字、校订和各章节的编纂工作. 他们希望通过分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压铸业会壮大和美好, 以下是对此书的出版作出贡献的人员名单. (略)I.压铸简介( An Introduction to Die Casting )由于金属熔化之后会按要求在具有腔型的设计模具内凝固, 所以压铸过程是真实的金属铸造过程. 在铸造过程中利用沙或石膏为模具, 熔化金属的热量或者铸件在出模之时毁坏了模具. 在压铸过程中, 由硬质钢制成的模具可以承受铸造热量, 而且由可动模块组建的模具使凝固铸件易于清除出模腔. 因此, 这些模具可以重复使用, 而且可以用来生产出成千上万甚至百万件铸件. 这些模具称作 “dies”, 是因为它们具有永久性、并可重复使用, 还可承受强大的压力或强度且包括复杂的机能.压铸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子过程. 它们是: (1) 金属型铸模铸造(有时称腔型压铸); (2) 低压力压铸; (3) 高压力压铸. 在北美尽管技朮包含所有的三个子过程, 但是压铸过程通常指高压力压铸. 三种过程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把熔化金属压入模中所用的压力大小不一样. 三种过程都使用可重复利用(通常是硬质钢)的模作为模具。
常见的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目录1压铸模具的结构压铸模具一般的结构如图1.导柱2.固定外模(母模)3分流子镶套4.分流子5固定内模6角销7滑块挡片8滑块9.可动内模10.可动外模(公模)11.模脚12.顶出板13.顶出销承板14.回位销15.导套2.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1)模具应有足够的刚性,在承受压铸机锁模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
(2)模具不宜过于笨重,以方便装卸修理和搬运,并减轻压铸机负荷。
(3)模穴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压铸机合模力的中心,以防压铸机受力不均,造成锁模不密,铸件产生毛边。
(4)模具的外形要考虑到与压铸机的规格的配合:(a)模具的长度不要与系杆干涉。
(b)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c)注意与料管(冷室机)或喷嘴(热室机)之配合。
(d)当使用拉回杆拉回顶出出机构时,注意拉回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为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固定模和可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孔,以便可旋入环首螺栓。
3内模(母模模仁)(1)内模壁厚内模壁厚基本上不必计算其强度,起壁厚大小决定于是否可容纳冷却水管通过,安排溢流井,及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可攻螺纹,以便将内模固定于外模。
由于冷却水管一般直径约10mm,距离模穴约25mm,因此内模壁厚至少要50mm。
内模壁厚的参考值如下表。
内模最小壁厚参考表(2)内模与外模的配合内模的高度应该比外模高出0.05-0.1mm,以便模面可确实密合,并使空气可顺利排出。
其与外模的配合精度可用H8配h7,如下图所示。
(3)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分流子的功用是将熔汤由压铸机导至模穴内,因此其高度视固定模的厚度而定。
分流子的底部与内模相接,使流道不会接触外模,如下图,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可用H7配h6。
4外模(1)固定外模固定外模一般不计算强度,但设计时要注意留出锁固定压板或模器的空间。
(2)可动外模可动外模的底部厚度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其中:h:外模底部之厚度(mm)p:铸造压力(kg/cm2)L:模脚之间距(mm)a:成品之长度(mm)b:成品之宽度(mm)B:外模之宽度(mm)E:钢的杨氏模数=2.1×106kg/cm2d:外模在开模方向的最大变形量(mm),一般取d≤0.05mm.例:某铸件长300mm,宽250mm,铸造压力选定280(kg/cm2),外模之宽度560(mm),模脚之间距360(mm),最大变形量取0.05(mm)。
压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压铸合金与压铸件的设计......................................1.1 压铸合金.....................................................1.1.1 工件的材料性能.........................................2.2 压铸机的型号及主要参数.......................................2.3 压铸机的选用................................................2.3.1 压铸机的基本参数选择...................................2.3.2 计算压铸机的锁模力....................................2.3.3 压室容量的校核........................................2.4 压铸工艺....................................................2.4.1 压射压力的选择.........................................第四章成型零件与模架设计...........................................4.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4.2 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的计算.....................................4.3 模架的设计...................................................4.4 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该模具不采用加热冷却系统,略)...........第五章抽芯结构设计.................................................参考文献............................................................设计了立式冷室压铸机,压铸技术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使得铝、镁、铜等合金均可采用压铸生产。
压铸模具设计说明书

压铸模具设计说明书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压铸模具设计说明书一、设计内容1、带浇铸系统的铸件图设计2、模具型腔部分设计二、压铸机的选择铸件材料:铝合金冲头直径d=Ф40铸件体积V1=3.14x120x28 3.14x108x20=133387.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压射力Fy=P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4200N压射比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5L为压射室长度350 冲头直径d=Ф40压射室合金溶液体积:V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4=4396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充满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0.7%铸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浇注系统与溢流槽的面积取铸件的30%)A=A1(1+0.3)=188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胀模力F=pA=75x18812=1410900N合模力(锁模力)实际压铸时要率大于胀模力三、浇铸系统的设计铸件的平均壁厚b=7.6mm填充时间t=0.2s (查铸造手册)填充速度v=30m/s(查铸造手册)铝合金的密度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浇注金属液的重量G=G1(铸件重量)+G2(浇注系统和溢流槽的重量)G1=ρV1=320.2g G2=10%G1=32gG=352.3g1)内浇口的尺寸内浇口的截面积Ag=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0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8.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内浇口深度D=2mm 则宽度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9.5≈40mm(取整)2)横浇道的尺寸横浇道的截面积取Ar=3Ag(查铸造手册)深度Dr=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7≈10mm(查铸造手册)则宽度Cr=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3≈24mm(查铸造手册)横浇道长度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xCr=40mm 取L=50mm(查铸造手册)横浇道设计成扇形横浇道3)直浇道的尺寸冲头直径d=Ф50浇口套尺寸如图(查铸造手册)4)溢流槽的设计参照铸造手册:全部的溢流槽的溢流口截面积的总和An应等于内浇口截面积Ag 的60%~70%取An=0.7Ag=0.7x78.4≈5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压铸模课程设计(薄壁壳体压铸工艺与压铸模具设计)

井冈山大学压铸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薄壁壳体压铸工艺与压铸型设计院(部):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Ⅲ)1前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2 压铸相关文献综述 (1)2零件设计 (5)2.1 零件分析 (5)2.2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5)3压铸件工艺分析 (6)3.1 压铸合金工艺分析 (6)3.2 压铸件工艺分析 (6)3.3 分型面的选择 (6)4排溢系统与浇注系统设计 (8)4.1 浇注系统的设计 (8)4.2 排溢系计统的设 (10)5 压铸模结构设计 (12)5.1 压铸机的选择 (12)5.1.1确定模具分型面上铸件的总投影面积 (12)5.1.2 确定压射比压 (13)5.2 型腔和型芯尺寸的设计 (14)5.3 镶块、型芯、模板的设计 (14)5.3.1 镶块的设计 (14)5.3.2 型芯的设计 (15)5.3.3 动、定模板的设计 (16)5.4 滑块的设计 (18)5.5斜销的设计 (19)5.6压板设计 (20)5.7垫块的设计 (21)5.8导柱、导套的设计 (22)5.9浇口套的设计 (23)5.10分流锥的设计 (24)5.11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的设计 (24)5.12模具装配图设计 (25)5.13 压铸模的技术要求 (26)6 压铸机校核 (27)6.1 压室容量的核算 (27)6.2 模具厚度核算 (27)6.3 动模行程核算 (28)7 压铸工艺流程 (30)8结论 (31)9参考文献.................... .. (32)薄壁壳体压铸工艺与压铸型设计摘要压铸是制造业的一种工艺,能够成型复杂的高精度的金属制品,多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
本课题是对铝壳体进行模具设计并分析加工工艺。
本模具考虑到年产量、工厂的设备及铸件的精度要求,选择一型两腔结构。
以制品的最大端面为分型面,使制品顺利脱模。
为了出模顺利,须进行侧向抽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铸造模具设计说明一、压铸简介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
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
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
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
压铸机、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
1、压铸机(1)压铸机的分类压铸机按压室的受热条件可分为热压室与冷压室两大类。
而按压室和模具安放位置的不同,冷室压铸机又可分为立式、卧式和全立式三种形式的压铸机。
热室压铸机立式冷室卧室全立式(2)压铸机的主要参数a合型力(锁模力)(千牛)————————KN b压射力(千牛)—————————————KN c动、定型板间的最大开距——————————mm d动、定型板间的最小开距——————————mm e动型板的行程———————————————mm f大杠内间距(水平×垂直)—————————mm g大杠直径—————————————————mm h顶出力——————————————————KN i顶出行程—————————————————mm j压射位置(中心、偏心)——————————mm k一次金属浇入量(Zn、Al、Cu)———————Kg l压室内径(Ф)——————————————mm m空循环周期————————————————s n铸件在分型面上的各种比压条件下的投影面积注:还应有动型板、定型板的安装尺寸图等。
2、压铸合金压铸件所采用的合金主要是有色合金,至于黑色金属(钢、铁等)由于模具材料等问题,目前较少使用。
而有色合金压铸件中又以铝合金使用较广泛,锌合金次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压铸有色金属的情况。
(1)、压铸有色合金的分类受阻收缩混合收缩自由收缩铅合金-----0.2-0.3% 0.3-0.4% 0.4-0.5% 低熔点合金锡合金锌合金--------0.3-0.4% 0.4-0.6% 0.6-0.8%铝硅系--0.3-0.5% 0.5-0.7% 0.7-0.9% 压铸有色合金铝合金铝铜系铝镁系---0.5-0.7% 0.7-0.9% 0.9-1.1%高熔点合金铝锌系镁合金----------0.5-0.7%0.7-0.9% 0.9-1.1% 铜合金(2)、各类压铸合金推荐的浇铸温度合金种类铸件平均壁厚≤3mm 铸件平均壁厚>3mm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结构复杂铝合金铝硅系610-650℃640-680℃600-620℃610-650℃铝铜系630-660℃660-700℃600-640℃630-660℃铝镁系640-680℃660-700℃640-670℃650-690℃铝锌系590-620℃620-660℃580-620℃600-650℃锌合金420-440℃430-450℃400-420℃420-440℃镁合金640-680℃660-700℃640-670℃650-690℃铜合金普通黄铜910-930℃940-980℃900-930℃900-950℃硅黄铜900-920℃930-970℃910-940℃910-940℃注注:①浇铸温度一般以保温炉的金属液的温度来计量。
②锌合金的浇铸温度不能超过450℃,以免晶粒粗大。
二、压铸模压铸模是压铸生产三大要素之一,结构正确合理的模具是压铸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并在保证铸件质量方面(下机合格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压铸工艺的特点,正确选用各工艺参数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决定因素,而模具又是能够正确选择和调整各工艺参数的前提,模具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压铸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预计的综合反映。
如若模具设计合理,则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少,铸件下机合格率高。
反之,模具设计不合理,例一铸件设计时动定模的包裹力基本相同,而浇注系统大多在定模,且放在压射后冲头不能送料的灌南压铸机上生产,无法正常生产,铸件一直粘在定模上。
尽管定模型腔的光洁度打得很光,因型腔较深,仍出现粘在定模上的现象。
所以在模具设计时,必须全面分析铸件的结构,熟悉压铸机的操作过程,要了解压铸机及工艺参数得以调整的可能性,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充填特性,并考虑模具加工的方法、钻眼和固定的形式后,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满足生产要求的模具。
刚开始时已讲过,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金属液的比压和流速很高,这对压铸模来说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再加上激冷激热的交变应力的冲击作用,都对模具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模具的使用寿命通常是指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造,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合良好的维护保养下出现的自然损坏,在不能再修复而报废前,所压铸的模数(包括压铸生产中的废品数)。
实际生产中,模具失效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热疲劳龟裂损坏失效;②碎裂失效;③溶蚀失效。
致使模具失效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例浇铸温度高低、模具是否经预热、水剂涂料喷涂量的多少、压铸机吨位大小是否匹配、压铸压力过高、内浇口速度过快、冷却水开启未与压铸生产同步、铸件材料的种类及成分Fe的高低、铸件尺寸形状、壁厚大小、涂料类型等等)。
也有内因(例模具本身材质的冶金质量、坯料的锻制工艺、模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浇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模具机(电加工)加工时产生的内应力、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各种配合精度和光洁度要求等)。
模具若出现早期失效,则需找出是哪些内因或外因,以便今后改进。
①模具热疲劳龟裂失效压铸生产时,模具反复受激冷激热的作用,成型表面与其内部产生变形,相互牵扯而出现反复循环的热应力,导致组织结构二损伤和丧失韧性,引发微裂纹的出现,并继续扩展,一旦裂纹扩大,还有熔融的金属液挤入,加上反复的机械应力都使裂纹加速扩展。
为此,一方面压铸起始时模具必须充分预热。
另外,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模具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中,以免出现早期龟裂失效。
同时,要确保模具投产前和制造中的内因不发生问题。
因实际生产中,多数的模具失效是热疲劳龟裂失效。
②碎裂失效在压射力的作用下,模具会在最薄弱处萌生裂纹,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划线痕迹或电加工痕迹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处均会最先出现细微裂纹,当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时,即容易断裂。
而脆性断裂时裂纹的扩展很快,这对模具的碎裂失效是很危险的因素。
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划痕、电加工痕迹等必须打磨光,即使它在浇注系统部位,也必须打光。
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均好。
③熔融失效前面已讲过,常用的压铸合金有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和铜合金,也有纯铝压铸的,Zn、Al、Mg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与模具材料有较好的亲和力,特别是Al易咬模。
当模具硬度较高时,则抗蚀性较好,而成型表面若有软点,则对抗蚀性不利。
但在实际生产中,溶蚀仅是模具的局部地方,例内浇口直接冲刷的部位(型芯、型腔)易出现溶蚀现象,以及硬度偏软处易出现铝合金的粘模。
压铸生产中常遇模具存在的问题注意点:1、浇注系统、排溢系统例(1)对于冷室卧式压铸机上模具直浇道的要求:①压室内径尺寸应根据所需的比压与压室充满度来选定,同时,浇口套的内径偏差应比压室内径的偏差适当放大几丝,从而可避免因浇口套与压室内径不同轴而造成冲头卡死或磨损严重的问题,且浇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
浇口套的长度一般应小于压射冲头的送出引程,以便涂料从压室中脱出。
②压室与浇口套的内孔,在热处理后应精磨,再沿轴线方向进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
③分流器与形成涂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于横浇道深度,其直径配浇口套内径,沿脱模方向有5°斜度。
当采用涂导入式直浇道时,因缩短了压室有效长度的容积,可提高压室的充满度。
(2)对于模具横浇道的要求①冷卧式模具横浇道的入口处一般应位于压室上部内径2/3以上部位,以免压室中金属液在重力作用下过早进入横浇道,提前开始凝固。
②横浇道的截面积从直浇道起至内浇口应逐渐减小,为出现截面扩大,则金属液流经时会出现负压,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气体,增加金属液流动中的涡流裹气。
一般出口处截面比进口处小10-30%。
③横浇道应有一定的长度和深度。
保持一定长度的目的是起稳流和导向的作用。
若深度不够,则金属液降温快,深度过深,则因冷凝过慢,既影响生产率又增加回炉料用量。
④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内浇口的截面积,以保证金属液入型的速度。
主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支横浇道的截面积。
⑤横浇道的底部两侧应做成圆角,以免出现早期裂纹,二侧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
横浇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3)内浇口①金属液入型后不应立即封闭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气槽不宜正面冲击型芯。
金属液入型后的流向尽可能沿铸入的肋筋和散热片,由厚壁处想薄壁处填充等。
②选择内浇口位置时,尽可能使金属液流程最短。
采用多股内浇口时,要防止入型后几股金属液汇合、相互冲击,从而产生涡流包气和氧化夹杂等缺陷。
③薄壁件的内浇口厚件要适当小些,以保证必要的填充速度,内浇口的设置应便于切除,且不使铸件本体有缺损(吃肉)。
(4)溢流槽①溢流槽要便于从铸件上去除,并尽量不损伤铸件本体。
②溢流槽上开设排气槽时,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过早阻塞排气槽,使排气槽不起作用。
③不应在同一个溢流槽上开设几个溢流口或开设一个很宽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属液中的冷液、渣、气、涂料等从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铸件缺陷。
2、铸造圆角(包括转角)铸件图上往往注明未注圆角R2等要求,我们在开制模具时切忌忽视这些未注明圆角的作用,决不可做成清角或过小的圆角。
铸造圆角可使金属液填充顺畅,使腔内气体顺序排出,并可减少应力集中,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铸件也不易在该处出现裂纹或因填充不顺而出现各种缺陷)。
例标准油盘模上清角处较多,相对来说,目前兄弟油盘模开的最好,重机油盘的也较多。
3、脱模斜度在脱模方向严禁有人为造成的侧凹(往往是试模时铸件粘在模内,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时,例钻、硬凿等使局部凹入)。
4、表面粗糙度成型部位、浇注系统均应按要求认真打光,应顺着脱模方向打光。
由于金属液由压室进入浇注系统并填满型腔的整个过程仅0.01-0.2秒的时间。
为了减少金属液流动的阻力,尽可能使压力损失少,都需要流过表面的光洁度高。
同时,浇注系统部位的受热和受冲蚀的条件较恶劣,光洁度越差则模具该处越易损伤。